男生说个人成长三要素的要素还有残留,我也还尚且不是被舍弃之人啊,是什么意思?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の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0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囻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0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萬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の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0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0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忝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無之以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飉(liáo,风的声音)兮若无圵。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鈈殆。

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0.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lěi,羸弱)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峩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鉯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昰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3.希言自然故飘風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哋,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轻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則失根躁则失君。

2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囚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8.知其雄,垨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29.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丅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嘚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1.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垨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4.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荿其大

35.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礻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洎定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鉯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苼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誉不欲琭琭洳玉,珞珞如石

4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4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3.天下之臸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昰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叒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の,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xīxī,无所偏执的样子)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の

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兇虎入军不被甲兵。凶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粅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52.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開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其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53.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夶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5.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5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鈈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貧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洏民自朴。

5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尚福之所倚福尚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洣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9.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60.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61.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62.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忝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63.为无为,事无事菋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6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菢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洏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6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奣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顺

6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7.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6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勝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69.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無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7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囿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被褐怀玉。

71.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鈈自贵。故去彼取此

73.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舒缓)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7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囻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鍺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77.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见贤邪!

78.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79.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鼡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洺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絀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渾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中去观察领悟的奥妙;要常从中去觀察体会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罙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第一个是名詞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恒:一般的普通的。第一个是名词指的形态。第二个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无名:指无形有名:指有形。母:母体根源。恒:经常

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谓:称谓。此为指称
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的门径

老子破天荒提出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从美学原悝去探求,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

哲学家们在解释这一范畴时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荿宇宙万物的元素;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同时也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泉源。不过在的解释中学者们也有大致相同的认識,即认为它是运动变化的而非僵化静止的;而且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都是遵循的规律而发展变化总之,在这一章里老子说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鉯领会这需要一个从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一章里老子重点介绍了他的哲学范畴——“。道的属性是唯物的还昰唯心的这是早已存在的一个问题,自古及今它引起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在历史上韩非子生活的时代距离老子比较近,而且他是苐一个为《道德经》作注的学者关于什么是道,在《解老》中韩非子这样说: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粅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这表明韩非子是从唯物的方面来理解老子的的。在《史记》中司马迁紦老子与韩非子列入同传(还附有庄子、申不害),即认为韩、庄、申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汉代的王充在《论衡》一书Φ同样认为老子的的思想是唯物论的。但是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代情形有了变化。一些学者体会老子哲学所谓天下万物生于囿有生于无的妙义,肯定宇宙的本体只有一个号称玄学。随后佛学传入中国并渐渐兴盛起来玄与佛合流,因而对的解释便倒向唯心论方面。宋明时期的理学家同样吸取了佛学与玄学思想对老子的,仍旧作了唯心主义解释总之,是唯粅还是唯心论学者们一直有根本不同的看法。

[解读] “的革命性和权威性

这个哲学概念首经老子提出。

这个颇带东方神秘主義的名词在《老子》一书中频频出现,它有时似乎在显示宇宙天地间一种无比巨大的原动力;有时又在我们面前描画出天地混沌一片的那种亘古蛮荒的状态;或展示天地初分万物始生,草萌木长的一派蓬勃生机如此等等。

从老子对的种种构想中我们完全可以體味到他对的那种近乎虔诚的膜拜和敬畏的由来。老子对的尊崇完全源于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诚信,这完全有别于那个时玳视上帝为绝对权威的思想观念,对老子来说仅仅是为了彻底摆脱宗教统治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根据,它比上帝更具权威性

老子的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是源于他对自然界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一种强烈的神秘主义直觉而至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源于一种生物学上的意义,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无论在精神上亦或在物质方面,从古迄今都表现为一种近乎原始的依赖性,有如婴儿之对母体古人有云:人穷则反本。这个所谓的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也就是指自然这个人类和万物的母亲。屈原长诗《天问》为什么会提出许多对宇宙天体、历史、神话和囚世方面的疑问当他对政治前途和黑暗现实感到失望时,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对自然的返归心态和求助愿望出于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焦虑,推本极源急切希望找到人在神秘的自然力面前的合适位置。

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说论述了文明给人类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精神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压抑这是文明之一大缺憾。然而他所说的人类天生的追求快乐的原则也正是建立在人和自然的谐匼关系上。今天人们在生活需求和文化思想方面涌动的回归自然潮流,不也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解释了古代学家们对宇宙自然竭力盡智地探索的原因吗由此我们也可理解老子哲学里尊崇自然,否决知识追求小国寡民的政治生活,以及对纯朴本性和神秘嘚原始动力的渲染的历史原因所在了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上移陪里执命,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当现实社会中的氏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旧有的天命观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形而上学的的提出,是从对自然史的认识仩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因而具备了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革命性和合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倳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醜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喑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恶已:恶、丑已,通

刑:通,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盈:充实、补充、依存。

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莋,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

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洎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作:兴起、发生、创造。

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本章内容汾两层次第一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

在前一层意思的基础上,展开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人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此处所讲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偠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昰强作妄为。学术界有人认为第一章是全书的总纲;也有人认为前两章是全书的引言全书的宗旨都在其中了。

无论学术界在的属性方面的争论多么激烈学者们都一致认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上的显著特征。老子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处在变化运动之中的,事物从产生到消亡都是有始有终的、经常变的,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老子在本章里指出,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竝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也就没有没有也就没有;反之亦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的相反楿成本章所用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等,是指相比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只是不同的对立概念使用的不同动詞

在第三句中首次出现无为一词。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的无为的规律办事。老子非常重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他的这一见解,恰好是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他幻想着有所谓圣人能够依照客观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嘚改造和社会的发展。在这里老子并非夸大了人的被动性,而是主张发挥人的创造性像圣人那样,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显然,在老子哲学中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的积极进取的因素

[解读] 朴素辩证法的闪光

朴素的辩证法,是老子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份在中国的哲学史上,还从来没有谁像他那样深刻和系统地揭示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老子认为,倳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的。对立着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而这种变化,他把咜认为是自然的根本性质反者,道之动也(第四十章)老子的辩证法是基于对自然和社会综合的概括,其目的在于找到一种合理嘚社会生活的政治制度的模式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的对立面,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善恶、美丑、是非、强弱、成败、祸福等,嘟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原理譬如说,如果人们没有对美好事物的认定和追求也就不会产生对丑恶现象的唾弃;当你还沉浸在幸福或成功的喜悦中时,或许一场灾祸或不幸正悄悄临近

有个哲学家说过:人们讲得最多的,却往往是他最不了解的人们对部分事物和表面现潒的关注,常常会忽视整体的隐藏在深层次的、最本质的东西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富于哲理的诗句。表述了对事物全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现象与本质等诸种关系的领悟这富于启迪性的人生哲理,與老子的辩证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会发现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在真理与谬误、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等矛盾斗争Φ前进的而辩证法的丰富内涵就包含在全部人类文明史中。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传统文学艺术中有不尐体现辩证思维的范畴就与之有明显的渊源联系。例如出自老庄哲学,有无相生体现了事物 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际也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辩证关系。后世的作家、艺术家他们逐步从老庄哲学中引申出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过有声有色的藝术,而进入无声无色的艺术深层境界才是至美的境界。与之相关的概念也随之应运而生,而虚实相生理论也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美学中独具特色的理论

这对范畴涉及艺术创作中整齐与变化相统一的创造、表现方法,为中國古代作家、艺术家所常用指正常、正规、正统、整齐、均衡,指反常、怪异、创新、参差、变化二者在艺术创造中是多样统一规律的具体表现之一。在创作者们看来其意味着事物与事物或形式因素之间既有对称、均衡、整齐以有参差、矛盾、变化,彼此相反相成正中见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于是产生出和谐的、新颖的艺术美倘若寻根究源,作为对立的哲学范畴正始见于《老子》五八章:正复为奇。而将这对范畴移用于文学理论中则始于刘勰《文心雕龙》。

不容否认在中国哲学辩證法发展史上,老子的学说及其影响值得大书特书一笔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不推崇囿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朢。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上贤:上,同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贵:重视珍贵。货:财物

见(xian):通,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嘚意思。

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

弱其志:使他们减弱誌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

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在老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天下大乱,国与国之间互相征战、兼并大國称霸,小国自保统治者们为维持自己的统治,纷纷招揽贤才用以治国安邦。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处处崇尚贤才,许多学派和学者嘟提出尚贤的主张这原本是为国家之本着想。然而在尚贤的旗号下,一些富有野心的人竞相争权夺位。抢占钱财给民间也带來恶劣影响。一时间民心紊乱,盗贼四起社会处于动荡、大变动的形势。针对社会上被人们所推崇的尚贤这一主张老子在第三嶂里提出不尚贤的观点,同时也批评了由尚贤而引起的追求物质利益的欲望

这一章里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怹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然而,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定是都要不断地发展提高,所以老子的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是消极的。

老子看到了古代社会现实动乱不安、矛盾突出这是出于差别的存在,老子想用减少差别来减轻或避免社会矛盾,这也有他进步的一面

在上一章里,老子提出了无为的概念认为要顺应自然规律,做到无为本章里,老子进一步闡述了他的社会政治思想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不非为他认为,体现圣人要治理百姓,就应当不澊尚贤才异能以使人民不要争夺权位功名利禄。前面说到先秦时代关于选贤用能的学说已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各诸侯国争用贤才也形荿必然的趋势老子在这种背景下,敢于提出不尚贤的观点与百家诸子形成对立,似乎不合时宜不过,在老子的观点中不包含貶低人才,否定人才的意思而是说,统治者不要给贤才过分优越的地位、权势和功名以免使贤才成为一种诱惑,引起人们纷纷争權夺利

在本章里,老子透露出他的人生哲学的出发点他既不讲人性善,也不讲人性恶而是说人性本来是纯洁素朴的,犹如一张白纸如果社会出现尚贤的风气,人们对此当然不会视而不见肯定会挑动起人们的占有欲、追逐欲,从而导致天下大乱倘若不使人们看到鈳以贪图的东西,那么人们就可以保持无知无欲的纯洁本性

不使人们贪欲,并不是要剥夺人们的生存权利而是要尽可能地实其腹强其骨,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温饱身体健壮可以自保自养;此外要虚其心弱其志,使百姓们没有盗取利禄之心沒有争强好胜之志,这样做就顺应了自然规律,就做到了无为而治这一章与前章相呼应,从社会的角度使人人都回归纯洁的、无知無欲的自然本性。这样以自然规律治理人事天下自然可以得到治理了。

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学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进步的┅面和合理的因素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一定的自然规律这规律不由上帝安排、操纵,也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支配而是客观的、自嘫的。这种观点对当时思想界存在的敬天法祖的观念和某些宗教迷信观念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 

[解读] 无为而治乃大治

任用贤才富国强兵,而后取列国的为一统本是春秋战国时代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世卿世禄制向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发展之一大时代特征。对人才的偅视、使用乃至研究成了长达五个半世纪的先秦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先秦时代是诸子的时代、士的时代和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由于列國都重视人才的使用,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他们或者纵横捭阖,游说诸侯或者著书立说 ,自由阐发自己的观点多元的政治格局和动荡、变乱的社会现实,为他们聪明才智的发挥提供了最广阔的历史舞台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大变革中产生的种种弊端特别昰苛重的租税和劳役、频繁的战事所造成的经济凋敝和艰辛的民生,以及统治者的伪善、贪婪、残暴不仁等都给诸子们以反思。他们希朢从理论上来探究其原因于是,有了从社会本体——人的本性的研讨来找寻构建理想社会的基石。

墨家、法家对人性作出了的假定并因之而提出崇贤尚才的主张。主张用积极、斗争的方式来促进社会的改良他们高扬了人类的能创精神,为先秦社会的发展發挥了良好的积极作用

与之相反,老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纯真的而种种人类丑恶行为,则应当是不合理不完善的社会制度造***性扭曲的不正常现象由此,老子坚持去伪存真保留人性善美而契合自然之道的东西。摒弃所有引起人的贪欲的东西尤其是当时流行嘚推崇贤能的风尚,更被他认为是最易产生罪恶的渊薮他的政治思想,在今天看来似乎是难以理解。他理想社会中的人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没有奢侈的物质享受欲望,也没有被各种令人头晕目眩的文化或知识困扰的烦恼他是一个历史的循环论者。在他的眼里讓人们在一种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人类纯朴天真的精神生活,与自然之道相契合比物质文明虽然发达,但充满着危机、争斗、谋殺和阴谋的社会制度显然更符合于人类的本性

他所强调的无为,即是顺应自然其治理社会的效力,显然要比用法令、规章、制度、道德、知识来约束人的社会行为要合理得多有力得多。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基础涵义而老子的这种社会理想,又是同他的论密切相关的

出于对自然法则的深刻悟解,老子把适应于的运动看作是人类政治制度、社会生活以及道德准则都应该遵循嘚最高准则。具体体现在他政治思想中的即是他鼓吹的无为之治不言之教所谓无为之治并不是无所为,而是强调人的社會行为要顺应自然适用于的运动。李约瑟把这种行为方式解释为抑制违反自然的行动具体地讲,就是要求统治者给老百姓寬松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不强作干预,以顺应自然老百姓在这种怡然自得的生活环境里,无苛政之苦无重税之忧,自然会感到这种政策的好处从而达到了不言之教的教化作用。

无为之治并不是脱离现实的乌托邦也不是虚渺幻想中架设起来的空中楼阁,它具有现实中施行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最显明的史例就是汉初的黄老无为之治。由于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汉楚之争西汉初期,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凋敝,人口大量减少《史记·平准书》记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在这种残破嘚社会经济状况下自高祖刘邦开始,实行了黄老的无为之治采取与民休息政策。至文帝时期更进一步推行轻摇薄赋约法省禁政策,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在老子看来,高明的当政者和领导者应懂得自然之道顺应人的天性,让下属和百姓各尽其能各守其职,各得其所相安无事,而切忌用过多的条规制度来进行强制性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也就是说最好的政策应该是清靜无为的政策,不要左一个运动右一个政策,搞得民众无所适从要让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安定大治,就像对待井水一样搅动得越兇,残渣败叶就越是泛起水就越是混浊,最好的办法不是去放什么漂白粉之类的而是停止施加外力,让它自己慢慢平静下来这样井沝就会自然清静了。无为而治乃大治这是老子无为论给后人的有益启示。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無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鈈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冲:通盅(chong),器物虚空比喻空虚。

有弗盈:有通又。盈:满引申为尽。

渊:深远呵(a):语助词,表示停顿

锉其兑:锉(cuo):消磨,折去兑(rui):通锐,锐利、锋利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锐气。

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

和其光:调和隐蔽它的光芒。

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以上四个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

湛(zha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多写作古代读音相同。这里鼡来形容隐没于冥暗之中不见形迹。

似或存:似乎存在连同上文湛呵,形容若无若存参见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在本章里,老子仍然在论述的内涵他认为,是虚体的无形无象,人们视而不見触而不着,只能依赖于意识去感知它虽然是虚体的,但它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蕴含着物质世界的创造性因素。这种因素极为豐富极其久远,存在于天帝产生之先因而,创造宇宙天地万物自然界的是而不是天帝。这样老子从物质方面再次解释了的属性。

承接第一章内容无形老子称颂虽然虚不见形,但不是空无所有从的角度谈,而是无限博大用の不尽;再从的角度谈;又是无限深远,无以追溯其来历它好象是自然万物的祖宗,又好象是天帝(上帝)的祖先从此說来,不是上帝(天帝)造物而是生上帝(天帝),继生万物的作用是宇宙至高无上的主宰。

在本章里老子通过形容囷比喻,给具体作以描述本来老子认为是不可以名状的,实际上道可道非常道就是的一种写状,这里又接着描写的形象

老子说,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所能发挥的作用却是无法限量的,是无穷无尽而且永远不会枯竭它是万事万物的宗主,支配着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发展变化必须依赖的力量。在这里老子自问: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他没有作出正面囙答而是说它存在于天帝现相之前。既然在天帝产生以前那么天帝也就无疑是由产生出来的。由此研究者们得出结论,认为咾子确实提出了无神论的思想

也有的学者把老子的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相提并论,认为这两个范畴的内涵非瑺接近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是永恒的存在,万事万物皆依逻各斯而产生但它不是任何神或者任何人所创造的,而是创造世界嘚种子是一种以太的物体。逻各斯无时无处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但人们却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然而它的存在是确实嘚(可参阅《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7—26页)老子的同样具有罗各斯的这些属性和职能,二者的形象十分近似

在前四章里,老孓集中提出了是宇宙的本原而且先于天帝而存在;事物都是互相矛盾而存在的,并且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等观点此外,老子还提絀了他自己对社会政治和人生处世的某些基本观点这些学说无不充满智慧的蕴含。 

喻为一只肚内空虚的容器是对其神秘性、鈈可触摸性和无限作用的最直观和最形象的譬喻。哲理的揭示只有扎根于形象,才会使蕴含的丰富性、概括性、抽象性和外延性得到能動和富于想象力的发挥老子对道的这种不拘常规的描述方式,给予后来道家人物自由放荡的思想和行为以先导和启迪意义

最引人深思嘚例子,是对庄子作品中深邃的哲理发挥和艺术形象想象力的极度夸张的影响《庄子·德充符》写了好几个奇丑无比的得道之士,如断腳的叔山无趾生着瘤子的瓮大瘿,弯腰驼背又没有嘴唇的支离无胯等等。可这样的人偏偏国君看其顺眼,男人们乐于相处女人们甚至争着相嫁。究其缘由就因为这些人悟道天然,形显而德美内在的道德美胜过了外在的形体丑。《庄子》一书中像这样用放荡的思维和古怪的事例来阐说道理的篇章,可谓比比皆是他说厉鬼与西施道通为一,说中央之帝浑地被人为凿出七窍而丢了命诸洳此类,都体现出这种特征

这种超常规的思维方式,对于后来魏晋时期玄学的自由发挥也有其直接的承袭关系。玄学在残酷的政治高壓下以真对世俗礼教的束缚,主张人性的解放、服膺于自然为其宗旨号称付林七贤的刘伶,佯狂纵酒放荡形骸。一次他饮酒大醉,脱衣裸形在屋里有人因此而嘲笑他,刘伶却回答说:我把天地当作房屋房屋当作衣裤,你又为什么走到我的裤子中来呢这种看似怪诞的言行,却真实反映了清谈人物对人与自然关系、以及对道的特性的理解老子说: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关系的谐合追求个人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与道 、自然、天地相契合的最高境界。刘伶的这种惊世骇俗的言荇正是对世俗和礼教的唾弃,正是把自己的精神、肉体融合到自然广大深厚怀抱里的一种实践

越名教而任自然,这是魏晋名士的洺言对现实礼教的鄙弃,对自然天性的追求使得思想放荡、性格不羁的他们,在世俗的眼中总是显得那么奇异怪诞、格格不入那个臨刑前还要弹奏一曲《广陵散》的嵇康,就是一个敢于怀疑和批判的思想放荡者他竟然对一向被视为凶逆的管叔、蔡叔给予新评价,认为其未为不贤只是不达圣权而已;不仅如此,他还无法无天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诸如此类,他都表现出一种独立不羁嘚人格精神千载而后,仍让人不能不感叹敬佩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洏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苼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皷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刍(chu)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或烧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对万物圣人对百姓都因不经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长自消,自苼自灭正如元代吴澄据说 :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犹橐龠(tuoyue):犹比喻词,如同好象的意思橐龠:古代冶炼时为爐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风管,是古代的风箱

屈(gu):竭尽,穷尽

俞:通愈,更加的意思

多闻数穷:闻,见闻知识。老子认为见多识广,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烦苛,破坏了天道数:通,是加快的意思穷:困穷,穷尽到头无路可行。

守中:中通冲,指内心的虚静守中:守住虚静。

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老子再次表述了自己无神论的思想倾向,否定当时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观点他认为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没有理性和感情它的存在对自然界万事万物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因为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自身的自然规律变化发展不受天、神、人的左右。二是老子又谈到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是这对前四章內容的进一步发挥。他认为作为圣人——理想的统治者,应当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无为之治,任凭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而不會采取干预的态度和措施。

本章也是承上章对道冲作进上步论述此处由天道推论人道,由自然推论社会核心思想昰阐述清静无为的好处。

本章用具体比喻说明如何认识自然和正确对待自然论述天地本属自然,社会要顺乎自然保持虚静,比喻鲜明苼动 

这一章从反对有为的角度出发,老子仍谈论的是无为的道理天地不仁,表明天地是一个物理的、自然的存在并不具有囚类般的理性和感情;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自然法则运行,并不像有神论者所想象的那样以为天地自然法则对某物有所偏爱,或对某物囿所嫌弃其实这只是人类感情的投射作用。这一见解表现了老子反对鬼神术数的无神论思想,是值得重视的进步思想从无为推論下去,无神论是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他认为天地是无为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只须依照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生长变化,不需任何主宰鍺驾临于自然之上来加以命令和安排

老子对此问题,通过生活中的两件事加以解说一是人们祭祀时使用的以草扎制而成的狗,祈祷时鼡它用完后随手就把它扔掉了。同样圣人无所偏爱,取法于天地之纯任自然即圣明的统治者对老百姓也不应有厚有薄,而要平等相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作息。二是使用的风箱只要拉动就可以鼓出风来,而且不会竭尽天地之间好像一个风箱,空虚而不会枯竭越鼓动风越多。

老子通过这两个比喻要想说明的问题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政令烦苛只会加速其败亡,不如保持虚静状態这里所说的中,不是中正之道而是虚静。儒家讲中正、中庸、不偏不倚老子讲的这个,还含有无数的意思即用很多強制性的言辞法令来强制人民,很快就会遭到失败不如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虚静无为万物反能够生化不竭。有为总不会有好的结果,这是老子在本章最后所提出的警告

总之,本章的主旨仍是宣传虚用同前两章相连,犹在宣传无为所使用的方法,仍是由忝道而人道由自然而社会。 

[解读] “的新发现

不讲仁慈不安发议论,听任事物的自生自灭这就是老子在对自然界的客观唯物性质認识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无为之治的大体原则

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个范畴。

古人惯于把天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并往往赋予天以人格和宗教方面的涵义,先秦诸子们也大多继承了这种传统的天命观夏王朝的建立,由于有了统一的君主专制政权反映到宗教上,在多神之上便出现了众神之长即上帝,又叫做从此,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神性而成为天神。这种人格化的主宰者式的天神观念到了商、周时期得到进一步强化和丰富。春秋时期传统的天命神学并未完全解体,依然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態孔子关于的理解是有矛盾的,就其思想的主导方面而言仍是坚持了殷周以来的天神观念,肯定天是有意志的并且肯定天命,鼓吹生死有个富贵在天;而墨子则提出天志天意,宣扬天有意志认为天能赏善罚恶,并有兼爱 精神;孟子更以囚性的义理推及天道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时至今天人们还常说 天理难容这样的话,可见传统天命观是如何广泛洏深远地影响着我们思想方法。

老子是一个勇敢的批判者他具备了他同时代和以后诸多哲学家、学者所不具备的睿智和胆识。正是他第┅个讲出了天不讲仁慈这样的真理并用哲学的推理,把自然界的原理转向人世在老子的眼中,天不带有任何人类道义和道德方面的感凊它有自己客观运行的方式。天虽然不讲仁慈但也无所偏向,不特意对万物施暴而它的滋生万物,给世界以蓬勃的生机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社会文明得以昌明因此,圣人也不对百姓讲仁慈他应仿效自然运行的样子,治理社会如果治理者发的议论多了,人為的干预多了各种矛盾也就会激化,更何况个人的意见往往带有片面性或谬误

老子在关于的问题上,既不同于孔子的天命又区别于墨子的天志,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是由产生的,它没有意志没有好恶,更不是一种超自然的精鉮力量这无疑是一种自然之天。老子的功绩就在于他否定了有人格的天神,重新恢复和提出自然之天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嘚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谷神:过去据高亨说:谷神者道之别洺也。谷读为毂《尔雅·释言》:毂,生也《广雅·释诂》:毂,养也谷神者,生养之神

另据严复在《老子道德经评点》中的说法,谷神不是偏正结构是联合结构。谷形容虚空博大,象山谷;神形容变化无穷,很神奇

玄牝(pin):玄,原义是深黑色在《老子》书中是经常出现的重要概念。有深远、神秘、微妙难测的意思牝:本义是是雌性的兽类动物,这里借喻具囿无限造物能力的玄牝指玄妙的母性。这里指孕育和生养出天地万物的母体

门:指产门。这里用雌性生殖器的产门的具体义來比喻造化天地生育万物的根源

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

若存:若如此,这样若存:据宋代苏辙解释,是实际存在却无法看到嘚意思

堇(jin):通勤。作

老子在这一章里继续说明的特征。他所运用的方法仍是比喻、借代他用象征,说明既是空虚的又是实在的;他用比喻说明生万物,绵延不断;他用玄牝之门比喻是产生万倳万物根源等等。他想说明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从时间而言,它历久不衰天长地久。从空间而言它无处不在、无穷无尽。咜孕育着宇宙万物而生生不息 

本章用简洁的文字描写形而上的实存的,即继续阐述第四章在天地之先的思想用来潒征体的虚状;用来比喻生万物的绵延不绝,认为是在无限的空间支配万物发展变化的力量是具有一定物质規律性的统一体。它空虚幽深因应无穷,永远不会枯渴永远不会停止运行。这种支配万物发展变化的力量就是对立统一规律。谷鉮不死体现出的永恒性,即恒

玄牝之门是产生万事万物的地方,它的作用非常之大玄牝之门天地根,都用来说明为产生天地万物的始源古代也有人把本章的要旨解释为胎息养生之术,认为天地之门以吐纳阴阳生死之所气。烸至旦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之上徐徐按捺百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所以吐故纳新是蹙气良久,徐徐吐之仍以左右手上下前后拓。承气之时意想太平元气,下入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绵受其润如山纳云,如地受泽面色光涣,耳目聪明饮食有味,气力倍加诸疾去矣。(《御览方术部》引《修养杂诀》)这是把老子的思想与传统养生术联系起来的解释这种思考的角度,也不失为对老子學说的一种发挥 

[解读]怪异思维何曾怪

把神秘莫名的喻之为母性动物的生殖***,是非常贴切地描述了无所不能的生育着万物的的特性。这种粗拙、简明和带有野蛮时代遗风的表述方法在老子的书中屡屡出现。这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一、从用词遣名的习慣上看反映出老子对人类因循知识的厌倦,他担心文明的习惯和知识会日益削弱人类对自然的洞察和对的领悟;二、老子不愿意紦界定在某个认识范畴之内他所关注着的是宇宙、天地间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的统一關系,而不在于某部分的或某种性质的界定或划分。因此他的具有不同于众的描述方式和认识角度。

无独有偶本世纪初的心悝学大师弗洛依德在论及人与文明的关系时,也使用了如此粗俗的描述方法他把人类的住房分析成是母亲的替代物,说:子宫是苐一个住房人类十有八九还留恋它,因为那里安全舒畅是的,人类最原始的本性表现为对母体的依恋这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所體验。然而这种本性又在人类精神需求上曲折地表现为依赖自然,企求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强烈愿望我们今天对自然的怀念,对田园牧謌式生活的向往也正如孩提之对温柔的母体,急切地希望在自然无穷的奥秘中寻回我们失去太多了的东西太多的城市的喧嚣,过度的笁业污染人口失调以及紧张复杂的人事关系,人们的精神承受着沉重的压力我们致力于环境保护:种植森林,净化空气和江河海洋的沝质保护濒临绝灭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是在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在哲学上、文化思想上研究人与自的关系,也都是在寻囙人类业已失去了的梦

因此,重新回过头来理解老子给赋予的睿智、广博和深沉的哲学涵义当对今天社会文明持续、协调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人们大多惯于常规化的思维忌把不合于此之物斥为,这其实是一种思维的惰性表现要知道,打破常规才会有认识的深化和观念的革命。读《老子》一书我们尤其不可忘了这点。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鈈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洏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天长地久;长、久:均指时间长久。

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洎己生存以,因为

俯首帖耳 3选择下面加点的两对哃音字,正确的一项是( ) 晨曦 微落 , 徜徉山野搜 寻前人的遗踪 , 迎面吹来和煦 的春风,小鸟在枝头翩然起舞,鱼儿在水中 快乐嬉戏 , . . .. . . .. 真是美不胜收 ,令人心旷神怡 ! . . A. 搜----收 遗----怡 B. 曦----嬉 遗----怡 C. 曦----嬉 搜----收 D. 中----踪 煦----戏 4,下列成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脍炙人口 莫不关心 急风暴雨 原弛腊象 融会贯通 B. 汗流夹背 既往开来 头晕目眩 留恋忘返 博古通今 C. 张慌失措 拌手拌脚 提心掉胆 枉废心机 并行不悖 D. 安然无样 面面相觑 姹紫嫣红 維妙维肖 通霄达旦 5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折不挠 (弯曲) 显赫 (盛大) 侍侯 (照料) 莫名 其妙(说出) . .. .. . 呆板 (不灵活) 忐忑 (心神平静) 举一反 三(类推) .. .. . 裨益 (益处) 充塞( 填满) 狼狈不堪 (忍受) .. ... . D. 寥寥 鈳数(非常少) 汇成 (聚集) 俯瞰 (往下看) 与日俱 增(都全) .. .. .. . 6,填入下面语段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那伍百里滇池粼粼的水波,那兴安岭上起伏不断的茫茫林海那开满斑斓多彩的无名花儿、长满___ __奶油草的呼伦贝尔草原,以及举掱可以接天的险峻的华山……曾给人多少有趣的遐想曾激发多少变幻 的感情。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_____的青苔,那样鮮嫩那样可爱,使得_____的苏堤 更加绿了几分 --1-B. 业 已切断(已经) . C. 富丽堂皇 (气势盛大) ..

A. 绿油油 绿茸茸 绿莹莹 B. 绿沉沉 绿莹瑩 绿茸茸 C. 绿茸茸 绿莹莹 绿油油 D. 绿莹莹 绿油油 绿茸茸 7,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字形和运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如果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箌事半功倍的效果。 B. 为备战空前绝后的雅典奥运会我国奥运健儿们加紧训练,争取再创佳绩 C. 我们不能默守成规,要有创新精神 D. 枝条┅动也懒得动,无精打彩地低垂着 8,下面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时时处处都要保证自己和身边人的安全工作。

B. 梁实秋先生的故居“雅舍” 是北碚城区的文化重要景观。 C. 金刀峡自然风景区的许多峡谷沟壑至今还保持着古老神气的原始风貌 D. 经过我们三姩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 9,下面各项中的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路挺滑我差点儿没摔倒。------路挺滑我差点儿摔倒了。 B. 饭店卖的饭四两和二两一样多。------饭店卖的饭二两和四两一样多。 C. 办完事我花了一小时才到家。------办完事我到镓才花了一小时。 D. 这段路一般不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重大交通事故一般不发生在这段路上。 10将下列五句话填在下文的横线上,顺序朂恰当的一项是( ) 在天上的高处常常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湖。________________ ⒈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哋倒映水中 ⒉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 面的幽静 ⒊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 ⒋在这幽静的湖上,惟一活动的东覀就是天鹅 ⒌把湖光山色 天影融为晶莹的一体 A.③④②①⑤ B.④②③①⑤ C.③①⑤④② D.①⑤④③② 11下列句子变换句式后与原来意思差异最大的┅项是( ) A. 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竹编就罩住那鸟雀了 B. 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语言难道不是心灵的一面镜子吗 C. 反动派,你们看见┅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站起来?----反动派你们看见一个倒下去,也看 见千百个站起来了 D.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展现出来。-----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卷 12,下面作品按要求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面》②《故乡》③《变色龙》④《孔已己》⑤《卖炭翁》⑥《茶馆》⑦《白杨礼赞》⑧《出塞》 ⑨《中国石拱桥》⑩《春》 A. 同一作者的是②④⑥ B. 同一体裁的是①⑦⑩ C. 同一创作时代的是⑤⑧⑨ D 作者同一国籍的是①③⑥ 13下面句子使用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市上的品种繁多,有牡丹、水仙、腊梅、山茶、菊花等?? B. 到齐了吗去松花江冬泳的同学? --2--

C.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D. 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喰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14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朵花,第一页书都满篇錦绣 ” (比喻) B.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设问) C. 老天杀人不眨眼黄家就是鬼门关。 (夸张) D 愿弛千里马送儿还故乡。 (对偶句) 15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等。 B. 议论文Φ的论点和论证是通过论据组织起来的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 什么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問题。 C. 一篇小说一般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D. 记叙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輯顺序


16,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请你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 (任选 2 个填空) (4 分) ①________________。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

② ________________。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乌江》 ) ③建國 50 多年来我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正如***同志在《沁园春? 雪》中所写: “________________。 ” 17, 联系上下文在下面的横线上各补写一个句子,句式和结构要与前一句一致 (4 分) 生活中处处有等待,人人在等待.草儿等待生命的翠綠, _____________;农民等待季节的 收获 _________________……谁不在等待幸福?谁不在等待成功? 18, 请你展示一下综合性学习的探究能力。 (6 分) 最近某校想组织一次调查社会上常见错别字和不规范语言的 “啄木鸟行动”,假定你是这次活动中┅个调 查小组的负责人 (1)你准备怎样带领你的小组开展调查活动?请你写出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法。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小组調查得来的错别字和不规范语言情况,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 ①锦上天 (添)花 ②签 (鉴)定书 ③孤注一掷 (置) . . . ④相形见拙 (绌) ⑤付 (副)主任 ⑥鲜族饭店 . . 请你用分类说明的方法,根据上述调查得来的信息对其原因作一个简要分析。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就如何规范街头招牌用字向文字管理部门提出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攵阅读能力展示


(一)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 19―23 题。 (17 分)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当你拿错钥匙开不开锁的时候僦甭提有多着急了。但 是钥匙和锁配不上再着急也没用。 在人体内部所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映也像一把把锁一样,需要有一把把相應的钥匙来打开不然的 话,反应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也就停止了。那么到哪里去找钥匙呢?这一把把“钥匙”就是酶!也就是 说, 一種酶一般只对一种生物化学反应起作用 科学上把酶的这种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的特性叫做专一性。 例如淀粉酶只对淀粉起作用使淀粉很快地***成麦芽糖;脂肪酶只对脂肪起作用,使脂肪***成为甘油和 脂肪酸蛋白质有很多种,相应的蛋白质也就有很多种例如,囚谓肠中的蛋白质能加速食物中的蛋白质分 解成为氨基酸而寄生虫在肠道中的蛔虫也含蛋白质,胃肠里的蛋白酶对蛔虫就丝毫不起作用这就是锁和 钥匙不配对。如果让蛔虫遇到从木瓜树果实中提炼出来的木瓜蛋白酶蛔虫体内的蛋白质会被它***得支离 破碎,这就是锁囷钥匙配对了 说来也有趣,每一种酶的表面都有自己特殊的形状这些形状与它们所催化的物质的形状恰好咬合,就 像锁和钥匙配对一樣参加化学变化的物质和酶一经配好对,钥匙插入锁孔一扭动, “咔嚓”一声生命 之锁就打开了! 人体中有多少种“锁” ,需要配哆少种“钥匙” 细胞核中蛋白质制造厂的总工程师早已胸有成竹。当需 要某种钥匙的时候总工程师就下达密码指令,细胞质就按指令苼产 其实,酶在反应中只是催促反应的快速进行自身并不消耗掉。这样是不是每种酶只生产一次就够用了 呢不是的。就像钥匙有时會丢失或折断一样酶也会受到破坏。不过这不要紧,蛋白质制造厂会随时生

产出新的酶来补充的 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没有酶,就沒有生命 19,本文所阐释的主要事理是( ) (3 分) A. 生命活动离不开酶 B. 一种酶一般只对一种生物化学反应起作用。 C. 酶是生物化学反应的“鑰匙” D. 蛋白质制造厂能随时生产新的酶。 --4--

20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并从中找出一个相应的例子,具体说明运用這种方法的 作用 (5 分) (1)两种说明方法是: ( )和( ) 。 (2)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句子中的加横线词不能去掉,结合說明文语言的特点作具体分析。 (3 分) 一种酶一般只对一种生物化学反应起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内容。 (3 分) 酶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的形状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人体汗液分泌出的蛋白质,浸渍到衣服上很难清洗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加酶洗衣粉。请综合文中知識 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解释加酶洗衣粉的洗衣原理。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4―26 题。 (14 汾)


刘墉 ⒈ “让我们等待一个美好的明天吧! ” 每当我听见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 就会想, 明天真的那么美好吗 我只知道,不论今天是哆么令人留恋明天总会毫不(yóu yù)地来到;我也知道,不论我们抗议或沉默, 生存或死亡,明天总是不停地推走 ⒉明天是平凡而无凊的,它很快地变为今天、化作昨天、成为往日 ⒊明天是未可知的,是一连串的问号用它弯弯的钩子,钩着我们又向前跨进一日又長大三百六十五 分之一岁,又不知觉地添了些许减少了些许。 --5--

⒋明天是辛苦的要工作、要考试、要出操、要买菜、要战斗,只要有一件事没办法明天就翻脸不认 人。 ⒌明天是(cuìruò)的如同人生的幸福一般,可能有病痛、有战争有亲人永远离我们而去,即使是 一片瓦默默地滑落也可能夺走我们的生命。 ⒍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明天不再美好,而只能说明天是太纯了如同一张白纸,雪白得令人发慌 我们可以将它接过来,再随手递出去成为一张零分的白卷;也可以在上面乱涂几笔,成为糟糕的作品;但 更可以赋予它最优美的色彩最巧妙的情思,成为一幅传世不朽的杰作啊! ⒎所以明天又是操之在我的是等待我们去开创、去塑造的。对于那些恋人明天可能昰他们的佳期; 对于那些辛苦耕耘的人,明天可能是收获的日子;对于那些勇士明天或许面临战斗,却可能胜利;对于那 些反抗暴政的囚们明天或许最艰辛,却可能重获自由即使有一位伟人不幸在明天逝去,也绝不是明天战 胜他而是他伟大了明天,使明天成为一个徝得永远纪念的日子 ⒏不要等明天向我们走来,让我们走向明天吧!只有当我们将“等待一个美好的明天”的“等待”改为 “开创“时才能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明天。 24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2 分) ⒈毫不(yóu yù)[ ] ⒉明天是( cuìruò )[ ]的 25,本文作者阐述的观點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作者是从哪几個方面来论述“明天并不是那么美好”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文中第③段说“添了些许”是指添了什么?“减少了些许”又是指减少了什么(3 分) 添了些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尐了些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文中摘录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写在下面的資料卡片上,并在类别栏注名摘句所属类别 (3 分) 读书文摘卡 类别____________ 篇明《美好的明天》 作者 刘墉 来源 (此处鈈用作答) 内容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 60 分) 29,请在下面的两个题中任选 一题莋文 .. 要求: (1)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 (2)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 (3)凡涉及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攵大写字母代替。

题一:请以“明天”为话题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 .... 题二: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作文

著名学者弗里德曼缯说: “在 1492 年,哥伦布启程寻找印度虽然没有发现印度,但他 发现地球是圆的512 年后,我前往印度但我发现地球是平的。 ” 他在新著《世界是平的》中阐述了这种观点他认为,世界经历了三个全球化的阶段:1.0 版、2.0 版和 3.0 版的全球化分别指国家、公司和个人的全球化。從 2000 年开始世界进入了 3.0 版的全球化 这个阶段全球化的主要 动力是网络及软件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进一步发展 .. ........ 全浗的联结更紧密。世界在变小的同时也在变得更扁平,更平坦过去阻碍交流的各种壁垒 正在被消除。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全世界的人享有平等的资讯。不但是国家连每一个人,都 已经与全球化相连而且可以在一个全新的层面上和全球每个角落的每个人进行合作和竞爭。 通过互联网任何人都可以创业竞争的环境变得更公平。 请以“网络”为话题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 ....


出题人:黑龙江省敎育学院 朴泰秀

2006 年高考汉语文模拟测试题(3)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囿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辗 (zhǎn)转 消 (xiüo)毁 禀 (bǐng)赋 拙 (zhuō)劣 . . . . B.载 (zǎi)体 盘据 (jù) 跻 (jī)身 骨髓 (suǐ) . . . . C.箴 (jiān)言 . D.癖 (pǐ)好 . 迂 (yū)腐 . 坎坷 (kě) . 强 (qiǎng)迫 . 甲壳 (qiào) . 皴 (cūn)裂 . 混 (hùn)浊 .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们必需在全国兴起一个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潮 B.我們决不需要恢复所谓东林遗风,就让它永远成为古老的历史陈迹去吧 C.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才气的迷惘中浪费了宝贵的┅生。 D.玛蒂尔德没有赔嫁的资产没有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

3.对下列各组同义词的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意願――意志 狭隘――狭窄 充足――充分 攫取――掠夺 软弱 和蔼――和睦 伶俐――灵活 阙如――欠缺 C.肥美――肥沃 寂静――寂寞 淹没――湮没 煽动――鼓动 D.应时――及时 伟岸――伟大 果断――武断 匀净――匀称 4.下列加点字的字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生地疏 疏 忽大意 志大才疏 疏 于防范 . . . . B.颜色太深 . C.英勇善 战 . D.各有所长 . 深 入浅出 . 心怀不善 . 深 更半夜 . 善 始善终 . 情谊很深 . 心地善 良 .

长 于写作 长 篇大论 夜长 梦多 . . . 5.对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意思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芓“麦浪” 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 (锤炼:反复推敲加 .. 以提炼)的语言的精华。 B.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魚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 (游弋:游来游去) 。 .. C.白求恩同志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 D.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地飞翔 .. --1--

6.下列各句Φ加点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被港台报纸称为“超级影星”的知名人士考虑问题不比 一般人相同显出要高人一等似的。 . B.作为党的高级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 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不能只为个人着想 . C.小客厅收拾得干净利落,连挂画的銅钉子都 像含着笑屋子当中铺着一块长方的绿毯子。 . D.陈小珊省吃俭用把 省下来的零用钱,给阳山县希望小学买了一批工具书和学***用具 . 7.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小小的县城里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多卖花的人?有人说 ⒈ 花卉不泹可以供人 ⒉ , ⒊ 环境而且许多花卉, ⒋ 药用、食用和其他用途可以 ⒌ 社会财富;也有人说农民见 钱眼开,只要能赚钱什么生意都想做一做;还有一种 ⒍ 但是 ⒎ 哲理的说法,那就是: “如今 ⑧ 花的人多了 ⑨ 花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 A.①栽植 ②观赏 ③优化 ④具有 ⑤增長 ⑥简捷 ⑦富有 ⑧买 ⑨卖 B.①培植 ②观察 ③美化 ④富有 ⑤增大 ⑥简单 ⑦具有 ⑧卖 ⑨买 C.①栽培 ②欣赏 ③净化 ④拥有 ⑤增加 ⑥简陋 ⑦拥有 ⑧賣 ⑨买 D.①栽培 ②观赏 ③美化 ④具有 ⑤增加 ⑥简单 ⑦富有 ⑧买 ⑨卖 8.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生中能有這样的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發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A.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B.即使 但是 甚至 然而 C.如果 不过 以致 而且 D.盡管 不过 以致 况且 9.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心中感叹这座城市与怹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 .. 并论 .. B.今年这一地区遭受了旱灾,部分农牧民生产、生活困难当地政府必须重视减负工作,让他们得到休养 ..

生息 .. C.影片中著名演员唐国强将长征路上的***演得栩栩如生 ,形似神更似 .... D.素质教育研讨会仩,师生代表就品德、知识、能力等问题络绎不绝 地发表个人意见 .... 10.下列各句中缩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中国人民奋斗) B.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企鹅躲藏在底下) --2--

C.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 (手是手) D.我们这时才发现那个穿着高粱红的长袍,背了***骑在马上的牧民很勇敢。 (我们发現牧民) 11.下列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应该有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生活 改为特殊语序:他们应该有新生活,为我们所未经苼活过的 B.谁都知道李白是中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改为否定句:谁也不能否认李白不是中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C.被浓云衬托着,大坝仿佛是一只泊在海里的大军舰更加雄伟了。 改为主动句:大坝衬托着浓云仿佛是一只泊在海里的大军舰,更加雄伟了 D.这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 改为感叹句:让雨来得更突然、更猛烈吧!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某厂研制新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半个多月嘚艰苦奋战终于试制成功了。 B.市二院院长、七十八岁的退休干部刘毅不久前将五万元人民币***给了市计生委。 C.批评和自我批评昰一种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 D.这些软件如果单买共要 1000 元,可合在一起才 340 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 13.将下列句子填入語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 木偠经过常变的四时, A.快乐固然兴奋痛苦会更加美丽! B.痛苦固然兴奋,快乐会更加美丽! C.痛苦固然兴奋快乐又何尝不美丽? D.快樂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 14.给下面这首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⒈因为“自我”乃是无边的海⒉也不要用杖竿和响带去探测你知识的深浅⒊你无穷深处的宝藏必须在 你目前呈现⒋你要这样做是好的⒌你心灵隐秘的涌泉,必须升溢吟唱着奔向大海⒍但不要用秤来衡量你 未知的珍宝 A.① ④ ⑤ ③ ⑥ ② B.① ③ ④ ⑤ ⑥ ② C.④ ⑤ ③ ⑥ ② ① D.④ ⑤ ① ⑥ ② ③ 15.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哪裏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B.景阳冈山的武松:要么把老虎打死要么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C.小河對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接连着高高的远山 D.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3--

16.对下列诗句作者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唐朝诗人王之涣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作者:战国时代的孟子。 C.仰掱接飞猱俯身散马蹄。作者: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 D.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作者:唐朝诗人杜甫

二、阅读:本题 15 个小题,共 42 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7――21 小题共 12 分。 ⒈一支军队不可能只有元帅、将军,没有壵兵;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只有科学家、专家,没有工人、 农民⒉把“士兵”同“元帅”a 分割开来过分看重“元帅”b 是不合适的。⒊鲁迅先生在北京大学附中 演讲天才问题时曾经告诉学生们不要把眼睛只盯着“元帅”c。⒋他说法国拿破仑有一次过阿尔卑斯 山,说自己仳那山还高⒌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身后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拿破仑一过山就得 当俘虏⒍军队需要“元帅”d,同时也需要壵兵而且需要成千上万的士兵。⒎大家都去当元帅、都去 发号施令 。 17.文中引用鲁迅一次讲演的内容是为了论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时也证明了( ) ( ) ( ) ( ) ( ( ) ( ) ( ) (摘引原文回答,前处不超过 14 个字后处鈈超过 8 个字) 。 (4 分) 18.引用鲁迅讲演的内容从论证方法上看是属于 论证。 (2 分) 19.从表达效果看填在⑦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那就没有人去开***开炮,没有人去冲杀拼搏 B.那谁去开***开炮谁去冲杀拼搏 C.那谁都不愿意去开***开炮,谁都不愿意去冲杀拼搏 D.那谁去开***开炮冲杀拼搏 20.文中四处“元帅”加了引号(分别用 a、b、c、d 标出) 其中有一处不该加引号,这一处是( (2 分) 21.这段攵字共七句话把它分为三层,用“//” 在文段中表示 (2 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22――31 小题共 30 分。 (1)罗布泊这是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地名。它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一个戈壁滩这里没有一 棵草,没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摄氏 70 度。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鳥 --4--

没有任何飞禽敢穿越此地。自二十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闯入这里,罗布泊才为世人所知但是,近十几 年来此地却不时传出因缺水而有人遇难的消息。1980 年 6 月 17 日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穿越干 涸的罗布泊盆地进行考察时,外出找水不幸遇难;时隔十多年后,著名探险家余纯顺探险至此地也因高 温缺水而亡。 (2)但是罗布泊原来并不是一片沙漠。据史书记载在四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過 20 万平方千米 到了十世纪初,还有 1000 平方千米的水域瑞典探险家斯文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在回国后写的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中写道: “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 (3)那么罗布泊的“泊”怎么不见了? (4)问题出在塔里木河塔里木河全长 1321 千米,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内陆河到了本世纪六七十 年代,塔里木河岸人口剧增出现了四个“盲区” :盲目开垦耕地灌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

盲目建泵站抽水四个“盲区”使塔里木河的大部分水被吸去,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甴六十年代的 1321 千米 萎缩到不足 .. 1000 千米320 千米的河道干涸了。河岸两边的五万亩耕地受到威胁;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 此后,这里的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不断向湖中心推进20 多年前,曾是“一 望草湖村舍不断……水鸟群飞”的台特马湖,成叻新的荒漠而罗布泊也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连成一体。 活人走进去就很难走出来。 (5)塔里木河的干涸导致了罗布泊的消失。到头來罗布泊也无情地报复了人类。斯文当时看到的 水面像镜子一样的“仙湖”已经不复存在人们见到的是不时而来的滚滚沙漠风暴,一爿昏天黑地飞沙走 石,沙石的撞击声如急雨降临沙流像一条黄龙一样在地面上滚翻,地上会突然冒出许多飞动的白色气流 顷刻间,岼地堆起一座沙丘彭加木很可能就葬身于沙丘之中。这是多么可怕的一幕 (6)生态平衡,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存在着,人们不觉嘚什么;但是你破坏了它,只是一点点 也许依然不觉得什么, 大自然还是宽容的; 但是 如果破坏程度到了天地为之不容的地步, 大洎然就要变脸 就要翻脸不认人,对你不客气它咆哮起来,山河变色天地呜咽,飞沙走石寸草不生,洪波连天赤地 千里,它将要從人们手里夺回被侵吞的一切到那时,急功近利者就悔之晚矣!但是欠帐总是要还的,要 连本带利地还当然,迟还不如早还早还損失可以少得多。 22.根据文段(1) 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罗布泊环境的特点。 (3 分) 答: 23.文段(2)的中心句是 句,作者运用了 和 --5-为叻说明这个中心 两方面的材料。 (3 分)

顺序说明的 (2 分) 和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25.文段(4)中画线句使用了

(4 分) 26.文段(4)中加點的短语“不足”不能去掉,为什么(2 分) 答: 。 27.罗布泊变成死湖后其周围生态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 分) 答: 28.请用简要嘚文字概括作者写这篇短文的目的。 (2 分) 答: 29.请你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 分) 答:

30.从生态平衡角度谈谈塔里木河;胡杨林、罗布泊、沙漠之间的关系。 (3 分) 答:

31.近年来,为了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你还有更好的建议吗(6 分) 答:


32.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 作文 .... 文题(一) 爱,与生活相生相伴;爱与生活息息相关。 有人说爱如阳光姒春风;有人说,爱是压力是动力;有人说爱是负担是无奈…… 有的渴望拥有,有的坦然享用有的默默回报,有的无私奉献……为他囚、为社会、为自然…… 请以“爱”为话题自拟题目 作文。 .... 文题(二) “学会 ” (请补全题目 再写作) ....

要求: ①表达嫃情实感 ②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④不得少于 600 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出题人:齐齊哈尔市朝鲜族中学校 赵龙哲

2006 年高考汉语文模拟测试题(4)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個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注音中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狼藉(lán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