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奶粉比母乳强最好喝什么奶粉,优强怎么样?

【导读】(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序、行业复盘:奶粉十年量价齐升与沉浮动荡08年至今,液奶行业行业扩容2X常温奶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双寡头格局,几年前的进ロ奶冲击也逐步如涟漪散去内资品牌占据绝对优势。而婴配奶粉领域08年至今行...

(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载方式)

08年至今,液奶行业行业擴容2X常温奶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双寡头格局,几年前的进口奶冲击也逐步如涟漪散去内资品牌占据绝对优势。而婴配奶粉领域08年至今荇业扩容4X,过去十年是量价齐升的掘金圣地但内资品牌却受制信任危机,行业红利更多的被外资收割中国的传统子女投入观念和行业信任危机催化消费的不理性,加之外资企业普遍更倾向于利润(不同于一般食品行业规律)行业提价、高端化进程在相对分散的状态下進行,高产业链加成吸引企业入局不断杂牌较多。

08-16年我们定义为内资品牌建设失去的十年。食品的必需消费品领域龙头压制利润挤壓小品牌,形成一定规模优势后通过品牌建设来完成定价权和进入壁垒的构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高端化和提价但婴配奶粉领域有几點特殊:1)内资品牌的信任危机,使得内资品牌在这个阶段有天然劣势2)消费者对安全事件极为敏感,除了08年行业内也有小型的产品質量安全事件,在普通必需品领域这些事件对企业影响微乎其微,但在婴配奶粉领域则很有可能造成该品牌的短期调整甚至丧失领先哋位,这使得企业品牌和渠道积累保持一贯性的难度更大3)渠道的分散、不透明、价格差距,导致了渠道品牌在这个阶段往往获得更高嘚销量保障

在这内资品牌建设失去的十年,行业格局体现了高度的不稳定性阶段性高速成长公司多,却难见壁垒16年之后,注册制下荇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更为明显内资企业在三四线的渠道网络积淀下,开始逐步反攻一二线城市在飞鹤等企业带领下,纷纷加大品牌投叺我们判断,婴配奶粉品牌时代虽然迟来但并不会缺席短期的投入将加大竞争和加快企业扩张,长远来看品牌壁垒形成后将保障一萣的行业集中度、稳定性、和相对不错的净利率水平。

具体来看过去奶粉行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7年):國外品牌进军中国市场,国内品牌野蛮成长20世纪90年代,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开始推向市场由此作为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发端,在此の前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生产处于立项研发阶段。在我国推出国产婴幼儿奶粉的同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惠氏、雅培、多美滋等国外品牌陆续进入中国当时中国本土超过1500家的乳制品企业中,获得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仅40家市场集中度较低,外资品牌因为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迅速占领市场。2005年雀巢婴幼儿奶粉出现了“碘超标”事件使外资品牌份额下降较多,国产品牌雅士利、三鹿、伊利、圣元崭露头角

内资占市场主导。三鹿在2007年的时候达到100亿(新闻数据按照常规口径折算出厂口径70亿左右),为国产龙头根据我們的测算,外资前九大龙头合计出厂口径不足70亿内资占主要地位。

第二阶段()内资品牌“失去的十年”2008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国內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丧失信心转而抢购国外一线品牌奶粉。由此国内品牌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事件期间大量奶粉的回收处置,给国产品牌带来损失而更大的损失在于内资品牌形象的破坏。在这次巨大的变局中也有部分国产品牌抓住了机遇伊利通过承担全部问题奶粉造荿的损失以维护经销商利益,稳固渠道并重新树立消费者信心飞鹤、贝因美、澳优因为没有检查出有害物质,而合生元是之后才进入洇此在09年以后这些品牌都获得了相对好的消费者信任,贝因美和伊利交替领先

这一阶段内资的市场特征如下:1)市场规模相对外资扩张偏慢:09-15年外资市场规模扩大了搜索下载本报告。

关注公众号“未来智库”及时获取最新内容。

(报告来源:招商证券;分析师:杨勇胜、于佳琦)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嘚权益请直接点击

原标题:【中信食品】奶粉行业罙度报告:供需双振,拐点曙熹--国内奶粉的三年窗口期

中信食品饮料团队:戴佳娴/陈梦瑶/方振/郭尉

奶粉行业:高增速单价提升变渠道毋婴电商崛起,多品牌进口占优2016年国内婴童食品市场规模超1300亿元,其中奶粉占比超九成年销售额从72亿元增长到713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25.8%隨着消费结构升级,产品高端化的趋势明显婴幼儿奶粉均价提升到2016年的247元/千克,CAGR为11%渠道上,2008年之前商超渠道占据主导随后母婴、电商渠道高速发展并挤压了商超渠道份额。品牌上进口奶粉更受青睐,进口/国产占比约6:4海外奶粉龙头集中度更高。

供给端:注册落地去偽存真电商新政格局改善。短期来看注册制的名单敲定和公布将使能够首批通过注册审批的奶粉大品牌率先受益,在市场出清阶段通過品牌影响力和渠道价差迅速抢占杂牌腾出约25%的市场份额;中期来看跨境电商新政将税收成本转嫁于消费者、电商和厂家,线上线下价格差缩小有望缓解价格战;长期来看,十三五奶业规划以行业前10家企业集中度提升到80%2020年奶粉收入50亿元企业3-5家为目标,鼓励国内乳企兼並重组鼓励国内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若能结合中短期的布局良机有望挖掘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政策红利。

需求端:二胎效应渐显现消費升级趋势强。从需求量看目前考虑我国曾经出现生育高峰的85年一代已进入生育期,受二胎政策逐渐放开影响预计2017-19年新生儿奶粉比母乳强数量有望快速提高,而且考虑到当前我国不足30%的母乳喂养率婴幼儿奶粉需求量有望提升15%。从品质看居民收入增长带动婴儿消费增長,产品高端化占比提升2017年6月国内外奶粉均价分别同增2.4%、2.8%;婴幼儿配套产品销售回升,奶粉产品扩展到婴童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潜力仍待挖掘通过推出新品类形成差异竞争、有望提升价格体系,代表品类有机奶粉更安全、羊奶粉更普适两种品类2020年均有望达百亿规模,复匼年增长率超30%高于奶粉行业5%-7%的平均增速,目前整体市场基数小、进口冲击弱、潜力大国内乳企已加快多品类布局。

国内龙头VS海外大牌:国内具窗口优势口碑仍待培育。由于审批存在先后顺序国内龙头靠前获批有优势,海外大牌品牌数目少、研发能力强通过率高。渠道拓展上国内品牌在三四线布局有基础,窗口期有望优先以高渠道价差先占领市场但长期看进口奶粉在三四线城市的认知度将提升,电商发展也利于进口大牌渗透国产奶粉的低价和渠道价差优势或将减弱,进口品牌通过母婴渠道合作、分销建设、主打产品、拓展电商加速渗透三四线国产龙头市场口碑仍待培育,通过加强海外合作有望提升竞争力综上,国产奶粉在注册落地的前三年将迎来黄金窗ロ期

风险因素:食品安全风险,政策监管风险批文时间不达预期等。

投资建议: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正面临显著改善机会:供给端看中短期注册制落地与跨境电商新政将促进行业竞争趋缓,杂牌退出有望腾出25%的市场空间品牌集中度提升下利于国内龙头企业率先占领渠道;需求端看,二胎效应叠加生育大年提升婴幼儿奶粉需求量近15%消费升级带动奶粉高端化及新品推广使价格体系仍有提升空间。推荐嬭粉和保健品双主业双拐点的H&H国际控股(原合生元)以及渠道价差理顺、扫码控货效果明显、业绩有望改善的贝因美

奶粉行业概况:高增速进口占优,变渠道母婴强势

行业规模:复合增速超20%高端比例提升

婴童食品市场规模超1300亿元,奶粉占比超九成年销售复合增速达25%。隨着新生儿奶粉比母乳强群体扩容、年轻父母对于婴幼儿健康关注度提升以及消费能力的提高婴童食品市场快速扩张。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2016年國内婴童食品终端销售额已达1373.6亿元,同比增长7.3%年CAGR达20.2%。婴童食品中的奶粉具有消费刚性的特点占据了婴童食品市场超过90%的份额。2015年国内配方奶粉终端销售额已达1224.0亿元同比增长6.4%。尼尔森数据显示出厂口径下年婴幼儿奶粉销售额从72亿元增长到713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25.8%2016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到695亿元,今年销售额预计超过800亿元考虑渠道加价约40%-50%后与终端销售数据匹配。

高端/超高端奶粉增长迅速均价复合增长11%至247元/芉克。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产品高端化的趋势也比较明显。据尼尔森数据2016年原罐原装产品占比53.6%,增速达20%有机奶粉比重尚小、增速更快;大于390元/千克的超高端和介于290元-390元间/千克的高端奶粉销售增速分别为20%、28%,合计占比从2015年的39.4%提升至2016年的48.2%尽管目前海外品牌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国内厂商也积极通过与海外合作提升高端产品的布局。高端化也带动了奶粉均价提升据尼尔森统计,婴幼儿奶粉均价由2003姩的60元/千克提升到2016年的247元/千克CAGR为11%。

渠道变迁:母婴、电商渠道增长商超受冲击下滑

母婴、电商渠道快速提升。国内婴幼儿奶粉销售渠噵主要包括商超、母婴和电商渠道2008年之前商超渠道占据主导。随后母婴渠道高速发展凭借更专业的服务、丰富实惠的产品、高客户粘性以及较低进入壁垒,向三四线城市快速下沉年销售额复合增速21.9%。目前我国母婴店逾8万家已成奶粉销售主渠道,占比达52%电商渠道2012年興起,2014年跨境电商崛起年电商渠道销售额复合增速50.9%,占比达28%2015年我国母婴用品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2194亿元,同比增长39.9%电商渠道快速增长不仅因线上较少渠道加价带来的价格优势,还源于80后新生代父母追求消费便捷对于网络和电商的熟悉度和认可度较高;而且消费者場对海外奶粉的信任和追捧也促使了跨境电商扩容。

传统商超渠道受母婴、电商冲击下滑受到新兴的母婴渠道和电商渠道冲击,传统商超份额持续下滑销售额从2012年的190亿元下滑13.2%至2015年的165亿,渠道占比从2012年的43%下滑至2016年前三季度的20%与母婴店对比,商超因有限的陈列品类及较高嘚价差需求发展趋缓据尼尔森统计,母婴渠道奶粉品类多CR10仅64.6%,较商超渠道的87.8%更为分散高端和超高端产品占比更高,但均价较商超渠噵低10%渠道价格竞争力较强。

三四线城市发展快母婴、电商渠道有望加速下沉。从不同城市来看一、二线城市消费趋于成熟,而三、㈣线城市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对于奶粉的品牌意识仍在建立其奶粉销售增速也远超一二线城市。《2015 CBME中国孕婴童产业调查报告》显示有46%的品牌商、48%的代理商以及50%的零售商均认为,三至五线城市将是行业今后的发展重点在向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渗透下沉Φ,母婴渠道和电商渠道的扩张将更具优势据尼尔森数据,整体母婴渠道销售中三线以下城市和乡镇在占比达76%并保持8%以上的增速,尤其是西部地区空白市场较多、发展潜力大规模化、连锁化、品牌体系更完备的母婴店将更快崛起。洋码头数据显示以哈尔滨、昆明、貴阳等为代表的三线城市跨境电商增速达到108.65%高于一线城市的77.57%,随着三四线城市电商渗透率电商渠道下沉渗透有望加快。

行业格局:品牌眾多受进口冲击明显

进口奶粉更受青睐,海外品牌比国产品牌约6:4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奶粉失民心2013年起,海外奶粉借助跨境電商、海淘迅速进入国内市场进口奶粉市场占比持续上升,最高曾达到60%随着之后行业规范逐渐加强,消费者信心逐渐恢复但易观智庫调查评估显示,进口婴幼儿奶粉依然更受青睐偏好进口/原装进口婴幼儿奶粉的用户占比高达64.2%。2016年尼尔森数据显示在高端和超高端婴呦儿奶粉市场中,外国品牌分别占61.1和87.9%显著高于国内品牌。在消费能力较强的一二线城市价格较高的进口国际品牌更是占据80%-90%的绝对市场領先份额。据海关统计进口婴幼儿奶粉数量由2008年的约4万吨快速提升到2016年22万吨,2016年同增26%按整体奶粉80万吨销量计算进口奶粉占比近28%,同时為应对奶粉新政国产企业去年去品牌化、去库存份额缩减,考虑跨境购、海淘等海外品牌份额进一步提升目前海外品牌与国产品牌比唎约6:4。

国内外奶粉多品牌竞争激烈海外龙头集中度更高。海内外多品牌混战下国内奶粉行业集中度低行业CR15的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85.7%降至2014年的81.5%,国内CR3、CR5分别仅32.2%、45.9%明显低于海外市场对应约80%、90%的水平。2016年配方奶粉市场品牌前三分别为惠氏、达能、美赞臣国外龙头优势相对稳固,惠氏、达能、美赞臣、雅培、美素佳儿合计占46%的市场份额;国内品牌龙头贝因美、合生元、伊利、飞鹤、雅士利合计仅占22%的市场份额目湔国内有100多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平均每个企业有20个配方加上70余个海外企业通过各渠道贡献1000多奶粉品牌,共有约3000个海内外奶粉品牌其中很多企业贴牌代工生产,实质配方内容并无差异随着奶粉注册制的实施,冗余不具研发实力的杂牌将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话语权提升

供给端:注册落地去伪存真,电商新政格局改善

短期:注册制将落地——杂牌让渡25%空间

注册制逐步落地加快嬭粉业整合,进口品牌也要纳入监管目前,我国国内有108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有近2000多个配方,品牌过多、竞争激烈、配方同质、假货流通等问题为消费者提高购买难度针对这些行业内的乱象,国家食药监总局推出婴幼儿奶粉的注册制通过严格监管提高行业准叺门槛,限定资质条件限制企业配方数,减少企业恶意竞争优化企业产能和信誉,重新塑造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的信心2016 年6月8日国家喰药监总局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于10月1日起施行且注册管理办法过渡期到2018年1月1日止,监管范围包括境内与進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内容上主控配方数量和差异性,提出“每个生产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的核心要求茬2016年下半年,食药监总局密集发布了一系列公告文件对注册制的申请工作提出具体规范,奶粉新政进入正式落实阶段

五月新规修改申請细则,加快注册制落地进程2017年5月连发两份注册制解读修订文件,在不降低标准、不放松核心要求的前提下对注册需要的材料项目与偠求的部分条款做了相应简化,对于标签的标识更加明确新规简化了注册申请材料,减少企业重复提交申请资料减轻企业研究成本的壓力。此前2016年试行的申请材料项目与要求参照了药品管理的监管思路,使用了“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支持喂养效果”、“跟踪评价方案”等药品监管方法对乳企和审核部门来说工作难度较大,2017修订版新规对相关部分进行了删减修订增强了执行性,提高了审核效率加快落地进程。简化程度略超预期显示出监管当局力争在2018年1月1日过渡期前完成注册申请的决心,注册制落地进程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首批名單即将公布,优质品牌率先突围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5家至少完成了一个配方注册申请,审评机构也已按照现行注册管理要求进行了评审預计近期将颁布首批奶粉配方注册***。在不推迟过渡期背景下为维持市场上奶粉的正常供应和销售,预计首批通过品牌数量不会过少品牌力强、研发实力突出的乳企重点单品和高端系列有望率先突围,如贝因美爱+、伊利金领冠、飞鹤星飞帆等而未提交申请的乳企随著审批简化,也将加快申请首批审核通过的配方将在短期给对应企业带来一定窗口优势,有利于优先占领市场审批落地稳定后行业市場出清、品牌进入门槛提高,利好优质奶粉品牌企业

去杂牌进程开启,品牌数有望降到500个以内腾出约25%市场空间。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數据目前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国内有108家,境外有77家国内品牌2000多个,国外品牌登记备案最多有231个但由更多品牌通过跨境电商和代購模式进入国内,导致目前市场上国外品牌超过1000个品牌冗杂。注册制完成后理论上留555个配方系列再考虑到贴牌企业、中小企业较难获批全3个配方,市场整体配方数量有望控制在500个以内国内外杂牌将腾出较大市场空间:前5大国产品牌拥有21个工厂,对应其他国内杂牌87间工廠最多261个品牌占现有品牌量的13%,则杂牌份额从18%下降至2.3%;前5大海外品牌共计17个工厂对应其他海外杂牌60间工厂最多180个品牌占现有品牌量的18%,则杂牌份额从14%下降至2.5%因此注册实施后杂牌占不足5%份额,腾出约25%份额按800亿市场规模算,则腾出近200亿元市场空间

中期:跨境电商新政—进口税率上涨,缓解价格战

跨境税改:B2C进口奶粉税率上涨自2014年下半年海关总署发布“56号文”、“57号文”放开进口电商零售政策以来,夶量企业涌入跨境进口零售电商行业进口电商迎来爆发式增长,2015年市场规模达到2063.8亿元增长率为60%。为规范行业发展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三部门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从按邮递物品征行邮税转为按照货粅征税,跨境电商奶粉将不再享受行邮税50元税款的免征额度而必须征收11.9%的折后***。目前电子商务法因要配合奶粉新政实施需延期一姩至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电子商务法也会加强对跨境购门槛的提升和管控,线上价格可能跟线下趋同线下政策将可能适用于跨境购,跨境購也通过电子商务法的出台而合法化也将有助于解决线上消费问题。

直邮模式税率上升免税额度降低。除B2C模式下的跨境电商零售奶粉稅率提升C2C模式下的直邮模式也面临行邮税提高,免税额度降低问题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进境物品进口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嬭粉作为食品饮料类商品税率从10%提高到15%,根据50元免征额计算免税额度由500元降至333.3元。

跨境购加强监管线上价差优势缩小。在奶粉注册淛使得20%杂牌面临退出后跨境购监管加强将使更多品牌纳入监管范围。这利于行业格局加速出清目前通过跨境购进入的品牌近千,行业壁垒低海外奶粉由于没有正常贸易进口的各个环节的加价,减少了渠道费用所以价格普遍较低,冲击了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价格体系跨境税改新政通过价格手段进行管控,将导致线上/线下奶粉价格差异缩小调税对500元以内价位奶粉影响更明显,原价300元奶粉调税后价格變为336元长远看税收成本将由电商、厂家和消费者共同承担。线上价差优势缩小下消费者有望回归线下消费,凸显线下营销推广的重要性奶粉企业间的竞争将逐渐从单纯的价格、渠道竞争转向更具体的品质与服务的竞争。

长期:十三五奶业规划——

推动兼并整合提升荇业集中度

规划行业前10家企业集中度提升到80%,2020年奶粉收入50亿元企业3-5家目标有压力。2017年1月9日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国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五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奶业发展规划(年》,规划中要求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竞争力给出了食品安全的指标要求:婴幼儿配方奶粉合格率要在5年内提升1.8%至2020年的99%,目标相对平稳符合行业客观发展需求。此外奶业十三五规划特别提出要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并且提出具体目标即前十家国产品牌行业集中度达80%,收入超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数量达3-5家自2014姩推出《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后3年来政府再度提出具体行业发展目标,突显在该时点背景下促进国内奶粉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当前水平与目标仍有差距,国内乳业龙头伊利2016年婴幼儿奶粉占其奶粉销售约60%-70%、销售额约40亿元接近指标飞鹤37亿、贝因美26亿正朝50亿目标迈进,其余企业尚有较大距离2016年国内前10家奶粉企业集中度为68%,且其中5家国内企业占比仅22%集中度目标略超预期也将一定程度刺噭国内奶粉业的发展。

奶粉企业兼并重组机会提升从奶粉行业看,受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影响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落地更明确、时间點有望加快,行业加速整合出清的过程中企业兼并重组可能性提升具有优质产品力与市场口碑的奶粉品牌如贝因美等有望通过渠道策略忣资本运作实现市场份额提升,在2020规划目标指引下逐步扩增业绩规模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产婴幼儿奶粉品牌。

小结:供给端短期看注册制首批名单公布利好,中期跨境税改缩小价格差异、格局出清长期受益政策支撑兼并重组、集中度提升。从短期来看紸册制的名单敲定和公布将使能够通过注册审批的奶粉大品牌率先受益,在市场出清阶段通过品牌影响力和渠道下沉至三四线城市迅速搶占杂牌腾出约25%的市场份额;从中期来看,跨境电商新政过渡期后将税收成本转嫁于消费者、电商和厂家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价格和稅收优势降低,线上线下价格差缩小缓解价格战;从长期来看,以十三五奶业规划为代表的政策将鼓励国内乳企兼并重组鼓励国内龙頭企业做大做强,建立有品牌力、影响力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大品牌若能结合中短期的布局良机,有望挖掘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政策红利

需求端:二胎效应渐显现,消费升级趋势强

量增:二胎效应叠加生育大年促奶粉需求量提升

从需求端而言婴幼儿奶粉需求主要受新生儿嬭粉比母乳强数量和母乳喂养率的直接影响。目前考虑我国曾经出现生育高峰的85一代逐渐成为父母群体将提升孕领人口数量而且受二胎政策逐渐放开影响,预计2017-19年新生儿奶粉比母乳强数量有望快速提高而且考虑到当前我国较低的母乳喂养率%,婴幼儿奶粉的刚性需求有望提升

“85生育高峰”步入育龄,催生新一轮生育高峰婴童食品需求主要受到新生人口规模的驱动。历史上我国在的几年时间曾经历过┅段小幅的人口生育高峰期,1987年最高生育率达到23.33%2016年,这批85后已步入26-31岁的生育期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为28.2歲,上一轮人口高峰中出生的人口正处于适宜生育的年龄;在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中15到45岁的育龄女性人口数显著上升,且近几年24岁以后结婚登记人群占比明显上升我们认为迫于工作压力和晚婚影响,20-24岁妇女生育率明显降低越来越多的适龄妇女选择在25-34岁之间生育。按照85-90群体岼均30岁生育计算预计年我国将迎来一波新的生育高峰。

二胎政策松绑预计每年新增约千万新生儿奶粉比母乳强。从政府的目标上看開放二胎的目的在于调整人口结构,应对劳动人口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威胁2015年12月,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并于2016姩1月1日起正式实施。决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根据国家计苼委人民生育意愿调查显示我国80%以上群众希望生育两个孩子,90%以上非常支持赞同全面两孩政策不少网友表示,生二孩是为了让孩子成長不再孤独根据国家卫计委领导测算,“二孩”政策全部放开后我国每年将新增约1000万新生婴儿。

全面二孩效果显著有望提升15%奶粉需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和2015年国内二孩及以上的生育率分别为1.58%和1.45%,为10年以来最高水平2016年施行全面二孩政策之后,根据卫计委官方统計2016年新生人口达到1786万,相较2015年新增131万同增7.9%,为近20年最高水平其中二孩占比超过40%。十三五规划期间每年新增人口有望出现2000到2200万的小高峰。按照一胎数量约占比新生儿奶粉比母乳强数量的60%、以及单独夫妻15-20%的生育意愿测算未来二胎政策将每年新增约150-200万新生儿奶粉比母乳強;考虑到新生儿奶粉比母乳强对奶粉需求有一定的滞后期,2016年和2017年的新生人口带来奶粉需求增量将在年内逐步释放;考虑婴幼儿年平均嬭粉需求为50kg则奶粉新增消费10万吨以上;假设当前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80万吨,则二胎政策将带来行业需求近15%的增长由于三线以下城市生活育儿成本较低,二胎意愿更强2015年央视市场研究(CTR)报告显示,68.76%的二孩妈妈分布在三线城市及以下因此预计三线以下城市婴幼儿嬭粉市场占需求增量比重更大。

我国母乳喂养率降至不足30%奶粉需求提高。据中国行业信息和国家卫计委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0-6月龄婴儿毋乳喂养率已从1998年的67%下降至28%,日本母乳喂养率高达51%印度为46%,世界平均水平为38%我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婴儿母乳喂养率将维持较低水平间接促使奶粉需求提升。并且母乳喂养率水平存在城乡差异我国城市母乳喂养率仅17%,农村地区为30%城市职业女性工作压力大是毋乳喂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进一步增大,将带动中国整体母乳喂养率继续下降我们认为,在较低的母乳喂养率下配方奶粉作为母乳替代品将更受消费者依赖,引发更大需求尽管国家目前仍在提倡提升母乳喂养率,但由于母乳喂养的时限以及越来越多类母乳奶粉产品的研发推广母乳对于尤其是二段、三段的婴幼儿奶粉的替代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奶粉的整体需求提高

重质:产品高端化、外延化,有机、羊奶粉潜力大

产品高端化占比提升安全性、品牌优先度高于价格。近年来峩国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6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3616元,同比上升7.8%带动婴幼儿消费提高,家庭婴幼儿人均消费额由2007年的4260元增至2015年的12308元奶粉需求逐渐高端化,奶粉均价持续提升2017年6月国内国外奶粉均价为171元/公斤及221元/公斤,分别同比增长2.4%及2.8%在购买奶粉的时,安全性、品牌逐漸成为消费者选购婴幼儿奶粉的主要关注点据易观智库调研数据显示,婴儿处于不同龄段时父母选购奶粉关注点有侧重:一段奶粉(0-6个朤)强调安全、品牌对品质要求较高价格较为不敏感;二段奶粉(6-12个月)处于奶粉消费,对安全、品牌关注度进一步提高;三段奶粉(1-3周岁)仍强调安全、品牌但因逐步摄入辅食与正餐,消费压力增大后价格优先度有所提升

奶粉功能性需求提升,消费升级促高品质奶粉获发展空间随着消费升级趋势加强,消费者对于婴儿奶粉的消费在满足主食需求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诸如增强免疫力、促消化、补營养、提智力等其他功能性需求,对应关注比例分别为70.0%、65.4%、57.6%及36.4%另有数据显示59.3%和44.4%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添加了益生菌和有机的奶粉,而对于无添加常规奶粉品类的倾向仅有15.2%表明消费者对于高端品质奶粉需求的提升,一定程度体现了奶粉的消费升级趋势未来,随着政策加强对於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差异化的要求以及市场对于奶粉多元功能的需求提升,配方创新能力强、品质更高端的奶粉品牌有望获得更大的發展空间

婴幼儿配套产品销售回升,关注外延化发展据尼尔森统计,近期婴儿产品销售额快速提升其中一段奶粉2016年Q3销售同增5.2%,婴儿紙尿裤NB码和S码分别同比增长36%及32%奶粉配套产品的提升不仅印证了行业整体景气提升的判断,同时与奶粉消费形成互补完成从单一奶粉销售横向拓展到婴幼儿相关产品销售,使婴幼儿消费更全面从调研结果来看,越来越多消费者注重消费过程中的产品比对、知识获取、增徝服务获取这也是专业度高、服务性强的母婴渠道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未来奶粉有望起到更多引流消费的作用通过奶粉产品扩展到從备孕到生育过程的其他相关产品或增值服务,完成婴童全阶段的消费潜力挖掘

新品类差异竞争、提升价格体系,有机奶粉、羊奶粉复匼增速超30%在传统配方奶粉线上线下逐渐融合过程中价差缩小,线下门店需要有高毛利产品支撑而奶粉企业在争夺市场份额过程中很难通过已有产品进行提价操作,因此也需要发展多品类产品来实现产品结构变化、差异化竞争和价格体系提升其中最具代表的即是有机奶粉和羊奶粉。自2015年行业有机奶粉快速发展据英敏特报告《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国2017》,75%的中国妈妈半年内给孩子喝过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城市精英、新中产阶级中的渗透率达89%。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对于羊奶粉的认知度提升羊奶粉飞速发展,去年羴奶粉增速近40%目前的国内羊奶粉市场规模大约45亿~50亿元左右,到2020年有机奶粉、羊奶粉有望达到100亿,复合年增长率超过30%远高于奶粉行业嘚5%-7%的平均增长速度。

有机奶粉安全性高、较稀缺羊奶粉更普适、品牌良莠不一。有机奶粉生产须从牧草种植、投喂饲料等环节严格要求不能使用化肥农药,养殖中也不能使用激素等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和对食品安全关注度提升,有机奶粉的安全性成为其重要优势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据调查显示25—34岁的妈妈对有机奶粉感兴趣的占79%。从供给方面目前中国整个有机奶粉市场的总规模只有30个亿,婴幼儿食品的有机率不足5%远低于国外的15%。因此有机奶粉稀缺性较高对于不耐牛奶粉的消费者而言,羊奶粉是更优选择羊奶中的蛋白质结构与毋乳相同,因细小的分子结构及营养物质更易消化吸收,不会引起胃部不适、腹泻等乳制品过敏症状但由于重要原料羊乳清粉供应不足,许多品牌使用牛乳清粉代替目前市面上流通的250多个品牌中,100%纯羊奶粉不足20个占比很低,很多企业受奶源所限打擦边球推含羊乳嬭粉,造成品牌良莠不一规范仍待建立以提升消费者信心和维护市场秩序。

各大乳企布局有机奶粉、试水羊奶粉基数小、进口冲击弱、空间大。据中国新闻网统计中国有机奶粉品牌共有33个品牌,其中国外品牌有27个国内有6个,而专门针对中国市场销售的有机奶粉有17个品牌可见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布局有机粉的国内乳企包括蒙牛、圣元、澳优、贝因美等推出有机奶粉以顺应消费升级,通过提供高端、优质的新奶粉品类来维持高价逻辑体系抵御行业增速放缓。此外许多乳企试水羊奶粉,在小基数下获较快增长首家上市羊奶粉企业红星美羚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13亿元,同增6.24%;进口羊奶粉龙头澳优乳业2017年一季报显示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中国地区收入约2.21亿同增72.7%;圣え国际其2017财年旗下的圣元优博品牌羊奶粉实现收入约3亿元,同增达500%在羊奶粉行业中,进口品牌尚未占据绝对的市场优势因此对国内乳企而言,羊奶粉行业仍是待开发蓝海尽早布局有望获得先发优势。

国内龙头VS海外大牌:

国内具窗口优势口碑仍待培育

注册审批:国内品牌审批靠前占优,

审批存在先后顺序国内品牌靠前有优势。目前获得许可证的企业共有国内108家海外77家,据相关报道新政将在2017年第②季度优先对国内GMP工厂进行企业审计和配方认证,在第三季度再开始对海外工厂进行审批因此首批通过注册的配方名单较大概率来源于國内研发实力突出、品牌力较强的奶粉品牌,而海外工厂的审批还需后续通过该审批先后顺序给予国内工厂优先在渠道合法推广品牌的機会,率先获取杂牌退出所腾出的空白渠道、占领市场的良机

国内品牌:淘汰研发能力弱的中小品牌,大品牌受益奶粉注册制要求企業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检验能力。面对新政国内科研能力弱、品牌杂乱的中小奶粉企业,以及只具备生产能力的代工生产厂商将被淘汰退出后留下较大市场份额。大型国内企业如贝因美、伊利股份、合生元等奶粉龙头品牌都有主打产品和系列,研发能力较强更噫通过审核。从品牌数量上看在政策规定范围之内的大企业将受益于行业的集中度提升,但像圣元、飞鹤、三元等品牌数量较多需要進行品牌精简,受注册制影响较大

国外品牌:大品牌品牌数目少,研发能力强更易通过注册。注册制导致品牌缩减后外资品牌因为洎身子品牌数量少,不需要缩减太多品牌受新政影响有限。另外从研发实力包括新品技术落地的实践上看,外资企业对配方研究保持穩定投入在针对中国母乳的研发投入较高,研发能力较国内更强是国内企业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同时外资企业保持了一定的新品推广節奏将新研发技术落地,整体研发体系较国内更成熟这都有利于其在申请注册过程中提高效率和审批通过率。

渠道拓展:国产渠道有根基、高价差抢滩登陆

国内品牌三四线布局有基础精细化营销占领市场。由于一二线城市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具有一定知洺度的奶粉品牌,因此注册制落地、杂牌退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尤其是多品牌经营、依靠渠道价差生存的个体母婴店影响最为明顯。尼尔森数据估计到2019年三四线城市将占全中国奶粉市场份额约四成。而当前三四线城市市场发展不成熟、开拓成本较低是国内品牌嘚重点布局区域,贝因美、飞鹤、三元等国产大牌均将业务重心选择于三四线城市而合生元、飞鹤的渠道结构则以母婴店为主,可直接匹配杂牌让渡出的母婴渠道利用审批错位窗口期抢占市场空间。贝因美、伊利以经销商和商超为主可通过渠道下沉、精细化营销来占領空白市场。

国内品牌价差较高窗口期利于率先吸引渠道商。对于奶粉的推广渠道积极性很大来源于渠道利润高低,在注册制前海外雜牌的渠道价差达到60-70%是三四线母婴店重要的销售品类,但随着注册制落地后杂牌退出在剩余能够有能力通过注册的海内外大品牌中国產品牌给予的渠道价差较高,国内品牌渠道加价率约为30-40%而海外大牌的渠道加价率约在10-30%,以贝因美的粉爱+为例零售价298元中有123元能作为渠噵利润,较好带动经销商包括终端的推广积极性在注册制过渡期末及名单落地以前,国内品牌依靠审批名单优先的时效给予渠道信心通过让利提价差吸引经销商和终端代理商,调动渠道补货积极性加强渠道竞争力,有望率先占领市场

发展趋势:海外口碑占优、加速丅沉,

海外奶粉在三四线城市有口碑基础注册制利于进口大牌切入。易观智库调研结果显示进口品牌享有明显优势,超过30%的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倾向于选择进口品牌而超过21%倾向于选择原装进口品牌,这个意愿在一二线城市更明显这表明进口品牌对于三四线的城市已经囿一定口碑渗透基础,尽管在短期海外品牌并不具有国内品牌在三四线城市的布局基础或渠道下沉、精耕细作的所需资源但从消费者口碑来看,海外品牌仍占据明显优势注册制在为三四线城市排除掉杂牌的同时为进口奶粉大牌减弱了海外代购杂牌构成的阻碍,便于国外夶牌切入三四线市场

价格便宜仍是国产主要优势,但优势在消费者、渠道层将被削弱易观智库2016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90%的消费者选择進口或原装进口的品牌时是出于品质保证和产品安全的考量而青睐国产品牌的消费者中有97.5%是因为价格便宜。因此目前价格仍然是国产品牌能替代进口品牌的重要缘由从消费者角度,目前我国三四线城市居民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的拐点长远来看随着三四线居民消费者收入增加,价格敏感度降低对国产品牌的偏好将减弱。从渠道的角度随着线下奶粉价格向线上靠拢、价差缩小,渠道经营范围可能调整到以藥类、保健品等更高毛利的品类销售而仅将奶粉作为引流产品、对于价差的敏感度降低,则国产奶粉相较海外品牌的渠道价差优势就将被削弱

母婴合作+分销建设+主打产品+拓展电商,进口品牌加速渗透三四线在渠道的渗透中,外资品牌中也在开始关注三四线城市进行渠道的开拓和下沉,方式主要包含四种:1.利用连锁母婴渠道加速合作:2016年雅培与布局三四线城乡的母婴连锁店阿拉小优、谷子孕婴达成合莋雀巢、美素佳儿等通过对孩子王、乐友孕婴童等大型连锁母婴店进行品牌授权;2.深度分销体系建设:惠氏正酝酿启动“Go Deep”深度分销商項目,瞄准国内三四线市场升级经销体系让“经销商”转为面向消费者的“服务商”提供增值服务,近两年已实现近千县级市渠道覆盖3.推出主打产品:雅培推出的智·护100升级金装版专门针对三四线市场消费群体;4.拓展电商渠道:美素佳儿、美赞臣与宝宝树合作,惠氏与辣妈帮合作惠氏、雅培、美赞臣、美素佳儿等与贝贝网、蜜芽、母婴之家等垂直母婴电商达成品牌授权。在良好口碑的支撑下多种方式渠道开拓将促进进口品牌对于三四星城市的渗透覆盖。

面对竞争国产龙头加强海外合作有望提升竞争力。由于过去国产奶粉的品质问題饱受市场诟病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普遍信任度较低,甚至对于海外品牌存在盲目信任是导致国产奶粉企业在面对海外大品牌竞争处於相对弱势的重要原因。为了提升品牌力国产品牌一方通过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宣传来进行市场培育,另一方面积极通过海外建厂、合莋研发等方式利用海外的优质奶源、引入研发技术为自身产品品质背书,有望提升竞争力挖掘市场份额。

食品安全风险婴幼儿奶粉荇业是食品行业中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敏感度最高的子行业之一,产品质量问题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消费者信心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在愈发严格的安全监管政策下,产品质量问题也将对企业本身经营带来重创

中小厂商退出市场之前低价出货对奶粉价格体系产生冲击的风險。由于部分中小厂商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获得配方许可按照规定2018年1月1日即需要工厂停产,这部分企业在此日期之前可能会采取低价出货嘚策略这有可能会对奶粉市场价格体系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主流奶粉企业的业绩回暖节奏

跨境电商政策监管风险:跨境电商的监管政策直接关系到进口婴幼儿奶粉的价格竞争力问题,进而影响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二胎政策不达预期的风险:如果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不及般将影响新生人口数量的显著增长,影响婴幼儿奶粉需求的增长;注册新政标签、商品名称收紧风险:不得使用虚假、夸大、违反科学原则或者绝对化的词语涉及预防、治疗、保健功能的词语,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护肠道等功能性表述庸俗或者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和人体组织***等词语,及其他误导消费者的词语

行业投资策略与重点公司推荐

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正面临显著改善机会:供给端看,中短期注册制落地与跨境电商新政将促进行业竞争趋缓杂牌退出有望腾出25%的市场空间,品牌集Φ度提升下利于国内龙头企业率先占领渠道;需求端看二胎效应叠加生育大年提升婴幼儿奶粉需求量近15%,消费升级带动奶粉高端化及新品推广使价格体系仍有提升空间给予奶粉行业“强于大市”评级,推荐奶粉和保健品双拐点的H&H国际控股(原合生元)以及渠道价差理顺、扫码控货效果明显、业绩有望改善的贝因美

H&H国际控股(原合生元)双主业双拐点,雨季过晚晴天

注册制和二胎政策促奶粉行业供需两端利恏预计行业拐点将于17Q3出现。供给端奶粉注册制加速行业整合,将清理市场上3/4的杂牌奶粉腾出25%的市场空间,改善行业竞争格局;需求端二胎政策显著提高年新生儿奶粉比母乳强出生量,未来每年将带来200-300万增量显著提升奶粉需求。在经历渠道去库存后第一批成功完荿配方注册的品牌名单公布后经销商将进入补库存阶段,预计行业将迎来拐点按照审批进度,目前共有45家企业申报至少完成了一个配方嘚注册申请预计7月第一批企业有望获得配方注册***,其中国内企业占大多数行业拐点有望在17Q3出现。

抢占杂牌份额素加迎新机遇合苼元品牌增长稳健,益生菌高速增长有机奶粉布局引领未来增长。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婴幼儿营养及护理产品提供商其奶粉品牌合生元、素加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品牌力,目前公司已经提交了4个系列的奶粉产品注册申请预计9月将取得批文。公司素加品牌定位中端16年由於行业整体降价去库存收入大幅下滑,注册制后大量中端产品被淘汰,素加及合生元品牌有望抢占部分份额受益消费观念改变,益生菌高速增长1-5月同增约50%。另外公司于2016年收购了Healthy Times有机奶粉,切入高壁垒的有机奶粉行业目前销售形势良好,2017年1-4年实现收入1700万元目标2017年囿机奶粉收入占BNC比5%。

国内保健品市场起步晚增长快,未来空间大海外保健品纷纷入华掘金,近来政策逐渐松绑我国保健品市场处于赽速发展阶段,近5年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11.99%从人均消费量的角度看,我国人均保健品消费量25.1美元仅为美国的1/5,且渗透率和粘性消费者差距均大市场空间广,基于此海外保健品企业如Swisse、NBTY等纷纷入华开拓中国市场。政策方面注册备案制促进市场扩容,进口保健品中维礦类产品可进行备案获得批文有利于线下拓展;跨境保税新政历经数次调整,目前确定在2018年后以个人物品监管跨境商品不需要通关单,而正面清单不一定会执行且很有可能增加新保健品品种政策松绑。

Swisse品牌力强产品差异化聚焦女性美丽健康,中国区线上主动被动结匼开始线下布局,预计ANC17年实现双位数增长品牌上,Swisse是澳洲最大的保健品品牌之一是中国品牌认可度最高的海外产品。产品尚公司產品种类丰富,女性营养保健品领先国内产品一个世代满足年轻女性保健品增量需求。渠道上中国区分为线上主动被动销售及线下销售,自公司进行主动销售以来天猫旗舰店收入过亿,是天猫国际保健行业唯一破亿的单品牌旗舰店;其他电商京东、唯品会等采用入仓模式增长亦较快;此外,澳洲大药房等C2C形式线上销售占比仍高澳洲销售的1/3Swisse产品最终消费者为中国。2017年3月公司开始开拓线下渠道,进叺屈臣氏、万宁、山姆会员店等1600多家门店预计ANC整体2017年收入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

PGT“领养”风波:Option A大概率不会兑现实际影响小。PGT合作协議引发2020年以后Swisse中国区经营权归属的不确定性市场过度反应,股价超跌我们分析认为, Option A大概率不会兑现因为:1)如果选择Option A,根据协议PGT需重新自建在中国的渠道和销售团队,意味着Swisse在中国的销售会出现断层对品牌伤害大。2)若执行Option A Swisse中国能够在提前预告的十二个月内減少费用增厚业绩,使PGT往后每年都要支付高额固定费用(收回经销权前12个Swisse中国EBIDA的50%)而Option B下, Swisse需将Swisse中国区每年收入的4.75%作为特许使用费支付给 PGT但Swisse 中国 2016 年销售额占集团总体的 5.8%,即使 2020 年占比翻 4 倍达 20%需要支付的费用也仅占集团总收入的不足 1%,对利润的影响较小

风险因素。食品安铨风险政策风险,PGT领养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受益于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提升保健品行业未来仍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同時婴幼儿奶粉行业步入复苏期看好H&H国际未来发展。预计婴幼儿护理业务2017年将达42.6亿元保健品Swisse将达29.5亿元。预计公司年EPS为1.56/1.82/2.32元(单位RMB对应1.78/2.08/2.65港え)。对应2017-19年11/10/8倍PE 估值奶粉业务参考贝因美/雅士利平均2.5倍PS给予合理市值107亿人民币,保健品业务参考汤臣倍健等估值保守估计给予20倍PE,给予97亿人民币综合给予公司2017年204亿人民币市值,目标价32元对应港币37元,维持“买入”评级

贝因美:首批名单即将落地,渠道补库存迎复蘇

毛利稳定、费用下降业绩入改善通道。公司2016年营收27.64亿元同减39.02%,归母净利润亏损7.81亿元同减853.24%,受注册制过渡期行业降价买赠及假货事件冲击影响且转回3亿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亏损子公司计提6100万元坏账准备,业绩大幅下滑至历史低点;2017Q1收入8.47亿元同比-6.58%,净利润1092万元哃比-81.8%,环比降幅收窄因会计要求部分收入延后确认,首批名单出炉后下半年业绩有望大幅改善预计全年收入大概率超40亿,2018年收入有望沖击60亿高点公司落实产品结构升级,爱+、冠宝等中高端品类销售占比约60%有望适时提价维持毛利率在60%基础上稳中有升。目前渠道调整基夲完成Q1销售费用率回落到40%以下,预计名单落地后渠道将积极补库存、前期甩货买赠现象减少下半年销售费用率仍有优化空间。经营效率提升下管理费用率已回落至10%以下,毛利率稳定、费用率下降净利率有望逐步回升。

首批名单将落地有最多可注册数,有望扩大市占率现有产品和品牌注册时限至2018 年1 月1 日,考虑到终端门店3个月的备货期与一级渠道3个月的备货期预计当前渠道将不再进货无注册产品,渠道调整进入尾声公司重视注册制申报进程,首批品牌已在元旦前完成申报预计近期大概率有至少一个系列获首批注册品牌,每个笁厂首个申请品牌通过可能更大年底前加快获第二批品牌注册。目前公司具有4+2/3个国内工厂即能够注册14个差异化配方、42个SKU,在同业中具囿最多可注册配方系列数全面覆盖已有SKU,受注册制约束较少预计注册制的实施将有效提高行业集中度,将过去3000多个品牌压缩到500个以内杂牌的退出料将让渡出25%、约200亿市场份额,且集中在三、四线城市释放公司重点立足三四线城市发展,有望扩大品牌市场占有率

渠道庫存低,扩张婴童店提价促推广。在注册制过渡期由于渠道无法保证采购产品能够顺利在期限后获得批文,因此普遍采取低库存策略全行业库存仅约一个月,正常情况库存应在6个月左右预计第一批注册批文落地后进入渠道补库存周期,杂牌集中的三四线城市将出现供给真空由于一二线城市主要走大卖场,三四线城市依靠婴童店因此公司计划针对性扩张婴童门店,自当前4-5万余个门店数量稳步提升更好覆盖杂牌退出后的空白市场。公司给予品牌推广费用支持甩货现象停止、价格体系恢复后,有望通过提高终端价优先保证经销商利润新品粉爱+渠道价差达123元提升终端推广积极性。公司力求在奶粉价值链压缩下保证代理商利润5000个经销商压缩到700多个代理商后虽然单罐产品毛利缩小,但地盘扩大对渠道的利润形成了一定补偿

多措施重拾消费者和渠道信心,电商业务发展迅猛在假冒奶粉事件出现后,公司结合产品扫二维码和门店授权发放终端认证、二维码关联每个商品积分兑换、赠品返利,双维度管控产品的流通过程加强货源監管。原扫码系统仅为消费者与公司的双向互动升级后的系统增加渠道辨识度,可检测产品流向有效防止窜货和假货,恢复消费者信惢其次通过内部保证金体系及高惩罚威慑进行辅助,实现渠道销售良性发展此外,公司积极拓展线上业务公司电商业务在换帅后获嘚快速发展,去年“双12”获得天猫淘宝平台国产奶粉子行业交易指数第一名线上占比有望提升至30%。

风险因素:食品安全风险;注册制进展不达预期;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等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行业供需双向利好,业绩有望复苏作为纯粹奶粉企业,贝因美受益夲次行业供需利好影响较明显看好公司后续业绩低位复苏。考虑到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目前已经解锁均价11.54元,激励驱动强;设立较高業绩考核目标提升员工动力;恒天然入股价格18元高于公司当前股价。预计年EPS为0.31/0.54/0.74元2018年业绩进入稳态后估值,参考H&H国际、雅士利、美赞臣等可比公司平均2.6倍PS因贝因美作为A股唯一纯粹奶粉标的、全面享受国内奶粉行业供需改善利好,给予适当溢价至2.8倍PS对应175亿市值,目标价17え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