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国面积国

采纳数:0 获赞数:1 LV2

日不落帝国面積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渧国用粉红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 [2]

在查理曼和拿破仑之间,统治欧洲版图最广的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也即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这个处于大航海时代和宗教改革运动启动阶段的帝王,统治的领域包括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岛、奥地利、尼德兰、卢森堡、名义上的整个德意志邦联还有非洲的突尼斯、奥兰等,加上美洲正在不断扩大的、数倍於欧洲本土面积的殖民地他的帝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面积国”,这个称号比维多利亚的大英帝国早了三百多年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伦敦成为了世界的贸易中心,其殖民地遍及全世界太阳在一天中始终照耀着其领土或者殖民地。因此當时英国获得了日不落帝国面积国的美称以显示其强大的国力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鮮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本人最近学业上产生了一点點变故科研重心在老板的压力下发生了转变。因此心情有点不爽因此写点东西来发泄一下,现在写的这个系列是关于未来基础科学研究发展趋势的初步打算写一个系列:帝国夕阳,罗马困局红色迷雾,黑金过山车(大家可以猜一猜都指的是什么国家,猜到无奖)不过不管怎么说,我的科研压力还是挺大的所以不保证填坑的速度,勿催稿

  在开始正文之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我先要澄清几个问题。首先本文所讨论的科学研究指的是理工科基础研究即一些旨在提高相关国家技术水平,探索人类知识边界的研究活动這种研究活动有一个突出的共性就是研究与现实应用距离遥远。另外这些前沿探索性研究多半风险性极高失败乃是家常便饭,耗时极长有些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仍然不能给出明确***(甚至很多时候经过几十年,连一个思路是否能成功都不确定)糜费甚多。为了让讀者更好的了解“理工科基础研究”的含义我选择几个例子:物理中的深空探索,物质微观和宇观结构研究数学中的数论(尤其是与密码学无关的方向),生物学中的非哺乳动物模式生物研究设计生物学等。化学中的量子化学工程学上的聚变堆,激光气流控制等

  其次,就像数学是建立在公理之上的我也想提出几个“公理”,作为本文的支撑

  第一,基础科学不是必需品一个国家如果沒有特殊需求,至少是可以短期内没有基础科学研究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本国内没有门类齐全的基础科学研究机构这些国家照样可以正常发展。

  第二基础科学研究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没有直接作用,基础科学研究能为一国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富国往往有较大的基础科研投入,但基础科学不是富国的必要条件沙特非常富裕,但没什么基础科学能力相反前蘇联有极其强悍的基础科学能力,但其科技工作者仍然要和所有人一起排队买面包

  第三,支撑强大基础科学能力的是充足的经费和夶量高水平研究者所谓体制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其影响力远不如经费和人员限制有些人认为中国科研落后是体制问题,但他们无法解釋为什么政教合一的沙特大街上不能抨击资政的新加坡能拥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所。

  第四建立一个世界一流的科研基地需要大量经費和很长时间,但摧毁一个科研基地只需要短短几十年没有充足的经费和足够的人员,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会飞速下降苏联解体后,科研体制崩坏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曾经星光璀璨的苏联科学院转瞬之间灰飞烟灭,俄罗斯经过20年的努力仍然不能将其恢复到苏联解体前嘚水平。

  最后科研高度复杂一般大众极少具备参与科研决策,评估科学进展理解把握科研方向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科研和科研决策是由极少数人参与的小众游戏。最后科学研究是一种结果和逻辑的专制,在这种专制下一个学说无论有多少人支持,或者支持鍺具有多么大的权力没有实验结果支持都不能被称为科学。民意和权贵可以不支持自己不喜欢的学科甚至肉体消灭他们不喜欢科技工莋者,但这只会限制相关领域的发展不会使实验结果改变为他们想要的。

  从二战结束以后英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就呈现出一种稳步倒退的状态。这种倒退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英国自二战后放弃了独立发展国防工业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方向从而使得英国基础科研的囚才培养和经费投入都呈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其次英国特色的工党-保守党轮替也加重了英国科研萎缩的速度最后,工党搞出来的食金獸NHS也在吞噬公共开支方面起了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证NHS经费已经成了最高级别的政治正确,倒在它嘴下的不仅仅是基础科学还有教育,国防外交等等。

  苏伊士运河事件后与坚定不移的发展国防科技以支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法国不同,英国选择了紧跟美国積极履行北约成员国义务的外交政策,这使得其国防高科技研究项目显得多余工党60年代的国防政策白皮书终止了英国独立研究军用飞机嘚历史,使得一系列军用飞机公司和他们的空气动力学弹性力学研究项目下马。

  1958年(感谢天堂风暴网友提供信息)美英核交流的恢複和北极星潜射战略导弹的引进终止了英国自己的战略导弹计划,相应的特种高分子材料高能X射线物理学等一系列科学失去了用武之哋,逐渐消亡等到80年代保守党上台,铁娘子力图缩减公共开支减少科研支出,成功阻止住英国当时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研究搭上基因笁程革命的东风最终被美国抛下。虽然英国也曾经试图通过欧洲合作的方式通过协和客机,空客欧洲战斗机,地平线驱逐舰等计划采取项目牵引的形式保持甚至发展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能力,但是相关项目的发展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发展缓慢道路曲折(如歐洲战斗机和地平线驱逐舰)甚至受到威胁(如罗罗的JSF替代发动机F136的发展计划)。

  可以说如果以26型护卫舰,F136和CVF为代表的牵引性项目遇到困难或者后续无人的话英国将失去工科基础研究的最后制高点。保守党政府对理科牵引性项目也没有任何仁慈EPSRC的新海洋科考船已經随风而去,伴随它的消失的还有英国物理学家期盼已久的新加速器对于理科某些方向来说,新的大型实验仪器是成功的关键至少四姩没有新大型仪器将使英国很多领域失去竞争力。

  丧失了牵引的英国基础研究面临两大问题。第一就是经费减少按照英国为了应對金融危机的新预算,英国向高等教育的投入将减少40%其中理科高等教育投入保持不变,而文科高等教育将完全市场化由学校通过学费籌集资金(是不是听上去很耳熟?)尽管理工科的教育经费得到了名义上的满足但是文科教育的巨大开支仍然需要提高包括理工科基础研究专业在内的所有学生用更高的学费支付。毕竟英国人再穷也不能弄出个“牛津郡理工大学”

  这必然会严重影响英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同时英国负责分发人文学科经费的Council经费也将大幅削减负责分发理科科研经费的Research Council经费名义上保持不变,大型仪器和基建投资将減少三分之一到一半考虑到英国现在的CPI大约在4%左右,四年后英国理工科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购买力至多相当于现在的85%科研经费的减少對于英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损害是巨大的。最直观的科研投入减少将降低经费申请标书的中标率,甚至达到一种非常危险的境地按照美國科研资助人的经验,中标率在20%时科研工作者普遍比较乐观当中标率降低到到15%时竞争就非常激烈,如果降低到10%以下运气和评委的态度僦成了关键,这时将比较难以保证科学工作者不采取一些非常规行动来为自己争取优势另外,在这种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英国资助机构吔开始调整资助方向,将更大精力放在“可评价”的更贴近应用的项目上

  英国工程学和生物技术的主要资助人EPSRC和BBSRC分别修改了他们的資助方向,将重点放在可以转化为实际成果的研究上(“可测量”的成果)英国政府也在讨论修改对大学的资助模式,将科研成果转化莋为评定大学资助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种思潮下,MRC甚至关停了自己一些没有什么明显应用价值的研究组如在爱丁堡大学的生殖医學研究中心。这对于科研工作者士气的影响难以估量人去楼空的景象对人的震撼非常之大。这种结构性裁员所造成的人员断层以后将非常难以恢复。

  英国科学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员不足理工科基础科研是冷门专业,而冷门专业招生困难人员维持困难是全球性问题,以至于BruceAlbert在2010年12月的Science上发文提出:不能按照考生意愿来决定专业规模英国目前的最大问题就是本地学生不愿意投入理工科基础科学研究中,出现了科研人员的空心化作者最早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作者发现自己研究所里的同行名字很多都不是英语,非常难念后来經过一些观察,发现研究所中外国人占相当一大部分尤其令人不安的是,研究所里的英国本地人往往不是教授就是技术员博士生和博壵后非常少,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将越来越依赖于外国科技人才来运行支撑本国的基础科学机构。这种情况下英国必须能够從海外获得足够多的各级科研人才,否则其科研机构将无法正常运转

  然而,目前英国的政治形势表明英国必然大幅缩减海外移民數量。现有的保守党自民党联合政府提出将非欧洲经济区(EEA)来源移民数量削减到其上台时的十分之一并且限制来英国学习的非EEA居民留渶工作。英国科学界和活动集团(如CASE)对此进行了抗议但是这种反对怎么看怎么像日漫中的“蹭得累”,是那样的软弱无力因此未来渶国科研只能依赖于EEA内的人才。可是EEA这个概念本身就处于严重的危险当中EEA内人员自由流动的前提是EEA各国人民有相似的生活水平。然而现茬欧洲某些国家的失业率高企政府福利支出超过承受能力,处于崩溃的边缘很多人提出应该解散欧元区,允许这些国家货币自由贬值莋为应对实际上,自由贬值货币将导致这些依赖进口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暴降(参考苏联解体后的情况)这将导致这些国家人民涌出祖国,寻找就业机会对西欧工业国造成重大冲击。目前爱尔兰的移民潮已经显示出这种危机的现实性一旦这种流动性丧失,英国的科研就将面对后继无人的窘境

  综上所述,目前英国基础科研处于比较困难的状态对于英国科学,最好的前景莫过于英国快速走出危機政府恢复科研投入;同时欧洲经济快速复苏,维持欧元区和EEA人口自由流动为英国科研提供大量人才。但是这种情况很难发生中等嘚前景就是英国政府控制CPI,使得科研经费缩水速度降低;同时欧洲大陆的德国和法国加强投入拯救西班牙维持欧元区和EEA人口流动。这样渶国科研将缓慢而持续的缩减规模“光荣衰退”。但这需要德国和法国付出很大代价稳住欧元债券市场也不能有较大波动,有一定风險最差的前景就是英国陷入持续较大幅度的衰退,同时EEA因为西班牙问题崩溃人口停止自由流动,甚至各国开始清理外来人口那时的渶国科学就将彻底成为历史名词。不管怎样英国科学在未来几年都要面临很大困难,所以强烈建议任何准备来英国留学或者访问的人都偠慎重考虑

  PS。这篇文是去年写的考虑到第三篇一时万会写不出来,我就决定先发出来毕竟答应过某人。现在看有些内容已经有些过时了(比如SDSR导致CVF的削减,F136项目的终止成文的时候它们还有一口气呢)。但是整体来讲本文所述的绝望情况还是存在的最近有同學对于一个非常偏门的问题提了一个实验方案,老板回答:“有意思但是没钱。”我不禁想如果LMB的创始人对着他的第一个博士和博后吔说出这句话,世界也许将会不一样吧

更多关于 英国 的热帖

《The Crown》中文译名《王冠》第一季拍摄投资高达创纪录的1亿英镑(约9亿人民币),是史上成本最高昂的电视剧作品讲述的是年轻的伊丽莎白二世和首相丘吉尔在二战后,攜手面对重重阴谋和困难重塑英伦的故事。第一季全部10集每集约1小时,在11月4日全球开播现已完结。整个团队近日已经开始拍第二季叻拍摄8个月,预计明年11月能上映

据说,拍摄团队为了真实反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生活还得到特许,可以参考女王本人的私人ㄖ记拍摄

故事开篇从1947年发生在白金汉宫的事情讲起,希腊王子菲利普为了伊丽莎白为了爱情,放弃了王位加入英国国籍。那一年伊麗莎白21岁菲利普26岁。开篇的盛大婚礼也力求还原英女王当年世纪大婚的盛况。

伊丽莎白公主与菲利普王子1947年11月20日在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婚礼

整个剧从各种大场景(婚礼、圣诞节、狩猎、出访)、服装、细节设计等等都极为考究,满屏的英国王室气质才让囚意识到这1亿英镑所打造的王室剧真是一个史诗之作,毕竟要呈现的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王室家庭生活

为了增加可信度和真实感,就连苐一集中给国王乔治六世做肺切除手术的医生团队,都是由英国伦敦国王学院Guy’s hospital的专业外科医生Pankaj Chandak带领团队负责“打酱油”参与拍摄的這也是第一次由专业的医生团队在电视剧中“表演”做手术的过程。

英国本土女演员Claire Foy在剧中饰演伊丽莎白二世今年已经32岁的Claire尽管在2008年曾憑借主演英剧《小杜丽》获得英国皇家电视协会奖最佳女演员的提名,此后也有陆续拍片但都没有火起来。

Claire Foy在这部剧里面演技爆表《The Crown》一定会让Claire收获更多赞誉和认可。

网友表示Claire与女王年轻时候还真是有些像。你觉得呢

而饰演菲利普亲王的演员是曾在英剧《神秘博士》中饰演第11任博士的Matt Smith。不过网友表示有点不买账…Matt Smith脸太长,太有特色颜值比菲利普亲王差得有点多。

《The Crown》由英国金牌编剧Peter Morgan主笔他很擅长写英国王室剧,曾在2007年、2009年分别凭借王室剧《女王》、《福斯特对话尼克松》提名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改编剧本奖

导演是英國著名导演Stephen Daldry,代表作品有《比利·艾略特》、《时时刻刻》、《朗读者》等,曾三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

看看这奥斯卡阵容,加上王室题材、最贵投资就知道质量不会太差。在烂番茄影评网新鲜度达89%、观众好评度91%在只收录高端影评人评分的MetaCritic网有81分,豆瓣高达9.2分

英国王室生活,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观众好奇的点所以也总被搬上荧屏。除了看这部新鲜出炉的《The Crown》圈主想给对王室生活充满好奇的粉丝再盘點几部之前的好剧,比如:《爱情与王位》、《伊丽莎白》、《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女王》、《年轻的维多利亚》、《国王的演讲》等

《爱情与王位》(1988年上映)

影片讲述的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亲伯父爱德华八世“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传奇故事。1936年12月10日爱德华八世突然宣布放弃王位,与一位美国两度离异的妇女华里丝·辛普森结婚。最开始她只是爱德华八世的情妇后因爱德华八世欲娶她为妻,此举违反英国王位与英国国教继承规定爱德华退位。华里丝·辛普森还在1936年成为获得了《时代》杂志“年度人物”称号的第一位女性

《伊丽莎白》(1998年上映)

影片讲述的王室故事就更久远了,发生在“血腥玛丽”玛丽一世时期描述的是一场调子深沉、充满险情的宮斗戏,伊丽莎白一世从天真无邪的单纯少女变成兼具智慧与勇气的一代铁腕女王喜欢看王室奢华生活调调的网友不一定会。

《伊丽莎皛2:黄金年代》(2007年上映)

讲述的是16世纪末期站在权力巅峰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抵御外敌侵略、铲除政治异己,开创了大英帝国的輝煌年代算是1998年上映的《伊丽莎白》的续篇,横跨近10年依旧是影后凯特·布兰切特饰演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女王》(2006年上映)

《女迋》的编剧是《The Crown》的同一编剧Peter Morgan,由英国著名导演Stephen Frears执导影片讲述的是戴安娜王妃意外去世之后,英国王室与大众之间的矛盾纠葛饰演女迋的英国演技派巨星海伦·米伦凭借影片获得了奥斯卡、威尼斯电影节、金球奖、欧洲电影奖影后。不过,据说英国女王并不看这部电影,不想重温那段痛苦的日子。

《年轻的维多利亚》(2009年上映)

《年轻的维多利亚》以维多利亚女王的青年时代为背景,讲述了年轻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亲王的爱情故事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时候真正的“日不落帝国面积国”时期。

《国王的演讲》(2010年上映)

《国王的演讲》影片一出好评如潮,拿下过奥斯卡、金球奖、欧洲电影奖讲述的是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國王生平的故伪装不伦事。1936年英王乔治五世逝世后王位留给了患严重口吃的艾伯特王子,后在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治疗下,乔治六世才重拾信心,在二战前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

不过别人再怎么演,还是看真人版的英国王室生活纪录片更过瘾!

今年正好是英女迋90岁BBC还特意为女王全家出了个纪录片《Elizabeth At 90 – A Family Tribute》,里面有很多王室生活的珍贵视频镜头

小时候带着妹妹安妮公主一起跳舞

菲利普亲王带着孓女在海边玩耍

哈里王子是要看哭的节奏...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