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空间重生1942饥荒年代那些事儿

大饥荒年代的故事
我听到的大饥荒年代的二三事
最近微博上关于58年到61年大饥荒时期究竟饿死多少人的话题,讨论的非常热闹,当时安徽是重灾区,这是有共识的,作为安徽人的我,小时候也经常能够听到长辈们谈起那段饥饿的时光里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我就简单把我听到的那个年代的一些故事写下来吧。
饿死人是非常普遍的事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用这段诗句来形容当时我们那个地区的情况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虽然不至于“白骨露於野”,但是饿殍满村是确实存在的,只要哪家饿死了人,就由同族的人抬出去草草埋掉了事,或许会挂两天白帆,以示有人死了,同村人应该不会有太多同情的表情,因为每一家人都有可能死人,所以太正常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听老人说,他们那个时候经常大伙儿聚在一起聊天晒太阳,晒晒太阳会好受些,听到这话,我就想起在中学的时候学生物,老师说过,如果人体能像植物一样通过接收阳光的热量来存储能量而生存,那么人就不需要吃东西了。所以,我总是想,如果我的那些长辈们身上能够有这种功能,晒晒太阳就不饿了,就能活下来。然而,长辈又说,到散伙的时候,他们靠在墙边的人能站起来就站起来了,不能站起来的就永远也站不起来了。
吃人的事情真的发生过
我们那个村应该没有发生,因为没听到长辈们讲过,倒是听到他们讲过邻村发生了一起吃人的事件,而且在附近地区广为流传。
因为饥饿,一户人家的两三岁的孩子饿死了,当时,孩子的生父在外地,孩子的生母没有把他埋掉,也没有把这个事情告知邻居和其他村人,而是把尸体放进了锅里……当生产队的人发现这户人家的厨房上有炊烟升起时,他们以为这户人家肯定是偷了生产队的粮食在家里做饭呢,所以他们闯进这户人家,发现那个母亲正在啃着骨头,生产队的人问她,肉是从哪儿来的,她不答,当他们掀开她的锅时,发现的是一具残存的婴儿尸体……她的丈夫被通知后及时赶了回来,并把她带到了外地,但是还没有完,很快没过多久,她丈夫又把她带回来了,带回来的是她的尸体。
小时候听长辈们说起这段事情,我们那时候还小,所以很害怕。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生产队长的权力很大
生产队长经常会出现在长辈们的饥荒年代的故事中,生产队长所扮演的角色一般都比较霸道,他可以带着一队人马没收所有人家的生产工具(包括牲畜)、锅碗瓢盆、鸡鸭鹅等,他也可以对不满的人进行处罚,甚至是大打出手。
我们村有这么一个故事,当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齐膝的麦子地旁边一般也会有成片的豌豆地,那时候正是豌豆长成角的时候,完全可以摘下来直接生吃的,所以这个时候也是看守人员最警戒的时候,但是仍会有人冒险偷吃豌豆,被抓也就难免。长辈们说,他们就曾亲眼看到生产队长惩罚偷吃豌豆角的人,当时是白天,大伙儿都在田地里忙活着,突然听到生产队长在远处的一片豌豆地里吆喝,并把那个偷吃的人从豌豆地里揪出来,当着大伙儿的面,一边狠扇偷吃人的耳光,还一边大骂着,最后把那个人的鼻子都打出血来。
偷吃还不是因为饿的没办法了,但是作为生产队长却不会挨饿,不但不会挨饿,还能吃饱,因为他有这个权力。
能吃的都吃了
生产队长一般不会挨饿,不敢说生产队长能吃好的,但是至少生产队长有的吃,可是其他人连吃的都没有,所以村里村外的植物都在吃的范围之内。
树叶、树皮、草、花等都吃,为了活命,还有什么不能吃呢。当然最可口的还是榆钱和洋槐花。吃榆钱在中学课本上就已经学到了,洋槐花也是很好吃的,这两种食物一般都是蒸着吃,蒸熟后,加一些作料,那绝对是一道完美可口的佳肴。其实生吃味道也非常的爽口。上树摘榆钱和洋槐花的一般都是十来岁的男孩子,当然也有不少女孩子,大人上树的也有。孩子们在树上一边撸着榆钱或者洋槐花自己吃着,一边把长满榆钱或者洋槐花的树枝劈掉,丢在树下的大人伸出的手上,接着大人们在树下撸下榆钱或者洋槐花放进簸箕里,一个中午可以撸下大半簸箕的榆钱或者洋槐花。
那个时候应该是最快乐的时光,每当快到中午的时候,小伙子们都爬到树上吃饱了榆钱或者洋槐花才下来,中午饭也不用回家吃了。有时候,低处的榆钱或者洋槐花撸完了,大胆的伙计敢爬到接近树梢的地方撸榆钱或者洋槐花吃,那是让其他没勇气的伙伴们所羡慕的,有羡慕,也就有效仿者,毕竟不能饿着肚子啊。
吃完榆钱就有吃榆树叶的,榆树叶还是蛮好吃的,因为他不像柳叶那么苦,我在现在的语文课本上看到一篇《柳叶儿》的文章,讲的就是那个年代吃柳叶的事情。
据说因为抢吃榆钱和洋槐花,一般每户人家都会死死守住自己家周围的榆树和洋槐树,避免人家来偷,还有因为偷吃了别人家树上的榆钱或者洋槐花而发生骂架的是常有的事情。
春天来了,田地里的野草野菜也都长了出来,我现在能叫得出名字的野菜有沙菠菜、小米饭、麻麻菜等,我小的时候还经常跟着大人一起吃这些野菜。在饥荒的年代,这些野菜也是可口的美味。
夏天能吃的东西较多,可是到了秋天,树叶都没了,就只能吃树皮。听长辈们说,常吃的树皮是榆树皮,其他的树皮都太苦了,没法吃。曾经听一位长辈说他是怎么吃榆树皮的,就是先把榆树皮从榆树上扒下来,掰成块后,放在石墩窝子里面,加上一点水,用锤头慢慢地把树皮捣碎,在与水的混合下,最后形成一种鼻涕状的物质,那就是他的食物。小时候不懂事,每当听到他说那个吃的是“鼻涕”一样的东西时,就忍不住嘿嘿笑了起来。
入冬后,树皮也基本上吃完了,就有人到田地里寻找秋收后残剩的粮食,特别是红薯地里落下的深埋土里的红薯成为众多饥民们寻找的食物。
听长辈们说,在秋收的时候,社员在收红薯的时候都是用犁子把地翻一遍,然后用耙把翻出来的红薯涌到低头,随便把弄到地头的红薯拾完了就了事了(据说,他们收花生也是这样),当然犁过的土里会落下很多的红薯,这是社员故意这样马虎的。刚秋收完,他们不会马上去寻找这些落下的红薯,公社里也不允许,因为还有其他的庄稼没收完。等入冬后没有了其他的食物,他们才敢来地里寻找这些落下的红薯,弄回家给一家老小吃。虽然好多红薯已经被冻坏了,但是他们还是舍不得扔,一样吃下去。
我爷爷就饿死在那个饥荒年代
听其他长辈们说过,每到公社里开饭的时候,我奶奶都把我爷爷的饭也一起领了去,所以我爷爷也就经常没能领到饭,而奶奶把领到的我爷爷的那份饭也一起吃了,所以我爷爷好多天都没吃饭,最后饿死了。
后来我向父亲求证这件事是否属实,而我父亲却直接否认了。
我爷爷的确饿死在那个荒谬的年代,但也只不过是两三千万饿死的人当中的一个,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在一个建设中的国家,在一个领袖的号召之下,怎么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呢?可是他就发生了。没有想到,可是已经做到了,这也不可不谓是中国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迹。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饥荒年代的故事,这里就不多说了。
下图是我前天刚刚拍到的两张照片,让我有想到了儿时吃洋槐花的快乐时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盗墓家族 : 第一章 饥荒年代_李成事_在线阅读_九九藏书网
& 第一章 饥荒年代
第一章 饥荒年代
第一章 饥荒年代这个时候,爷爷打算从洞口下去做进一步的查看,哪知道当他把手电往脚下照的时候,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原来在自己脚下有两个死人,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本村的刘老八和赖皮汉。那时候过年,村里时兴发猪肉,发的不多,每人二两。我们家当时就三口人,太爷爷、太奶奶和我爷爷,因此,我们家分到了六两猪肉。这六两猪肉对于一年到头不沾荤腥甚至吃不饱的村民来说,实在是太馋人了,恨不得一口吞到肚子里。那时候,大家经常搭伙,几个人包一块地,完成当天的任务就可以休息。爷爷力气比较大,大家都很想跟爷爷一块挖。可是和爷爷一起干活的人全都偷懒,只有他一个人卖力。爷爷说,那也不全怪他们,伙食不好,谁都没有力气。话说祖上虽然避讳提起自己做密探的过去,可是对家里子孙还是直言不讳的,毕竟很多东西不传下去就失传了。爷爷看到这个洞后,瞬间就想到了盗洞这个东西。可能是祖辈流传下的血液太有张力,爷爷看到这个盗洞就想下去,他猜想那个洞的下面肯定是一处大墓。那个年头死的人多,乱坟岗对于我们村的人来说是禁地,平时很是忌讳。忌讳提起乱坟岗不仅是因为乱坟岗扔了很多的死人,还是因为乱坟岗出的怪事多,都是看到鬼火和晚上有人在那里唱歌什么的。这些怪事有的是以讹传讹,有的是人亲眼所见,但是具体真的是什么样,事情隔了那么多年,也不能论证了。乱坟岗是一处令小孩子畏惧,老人谈之变色的地方,每年扔到那里的死人数不胜数,因而怪事也是最多。白天还好些,到了晚上,就不免令人发憷。后来村子里就流传下了一句吓唬小孩子的话:“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到乱坟岗去。”爷爷早年听说古墓里都有洋钱之类的水货,是死者的子女埋进去的,看到这个墓埋得这么深,他猜想不是年头久,就是大户人家的。虽说这个古墓已经被人盗掘,但是只要自己能捡到一点水货,那么也够用一段时间了。不过现在没有绳索,一时间也难以进去,于是他就用一块大石头把洞堵住,然后找了把干草撒在上面,回去把白天剩下的土给挖了。第二天,正当爷爷要去河边作业的时候,队长来了。队长告诉他,做饭的大厨昨晚发烧,回家养病去了,让爷爷专职做饭。爷爷听后,欣喜万分,连忙答应。那时候,做饭是一门美差。一直以来,因为爷爷是地主出身,不让爷爷做这个工作,现在竟然让爷爷做饭,他怎么能不高兴?不过就是苦了和我爷爷搭伙的那几人,再也没有办法偷懒了。藏书网令爷爷觉得恐怖的是,在墙的四角处还有很多竖起的尖刀。这些尖刀分布在墓室的四个角落,每个角落四把,两两成行,尖刀刀口向上,很是锋利,令人后背生寒。爷爷突然觉得如果刚才不是赖皮汉和刘老八在那里躺着,自己怕是也给这刀穿透了。那个时候经济不好,可是经济不好有经济不好的好处,那就是娶媳妇容易。虽然说爹妈总想让自己的女儿嫁个好人家,可是养个闺女还得给粮食吃,自己都吃不饱,又拿什么去养闺女。爷爷并没有听说附近谁有钱修那么好的墓,考虑到我们家已经是百年来周边最富的地主了,爷爷推出,这是一处百年以上的古墓。当时家里传下了一本书,名字叫《王公陵寝纲目》,这本书是祖上李乘风做密探时编写的,对古代全国各地的王公陵墓的位置做了详细的记载。爷爷当时对这本书并没有全看,只对周围方圆一百里的陵墓看了下,可依照家里传下的图谱,并没有这个陵墓。李乘风当时记载的全部是大墓,如果没有记载,那么这座就应该算是个小型的陵墓了。正月十六那天,大家刚从家里回来,可能是好久没有干活了,大家都比较懒散,一直都天黑了,他们几个人包下的地还没有挖完。几个人说,干不完就干不完,于是全都走了。可是爷爷好强,不甘心丢了工分,所以就加了一个班。当他挖到快十一点的时候,突然想小便,考虑到月光正明亮,又有女同志,他就去了远处。爷爷吓得赶紧站了起来,他看了看周围,稳定了自己的心神之后,才回头去看地上的两具尸体。这两人身上并没有什么伤,但是地上到处是血迹,看上去十分恐怖,尸体也翻动不了。爷爷觉得反正是进来了,总不能退回去,至少要先搬罐洋钱再走,否则埋在地下太可惜了。他先是拿着手电把墓室照了下,发现墓室虽然有股臭味,但是勉强还能呼吸。不过尽管如此,爷爷还是觉得此地不宜久留,应该尽早离开。我们那里叫坟墓里的陪葬品为“水货”,与现在的水货不是一个概念,它是指埋葬在地下见不得光的东西。这么个叫法是有依据的,我们那里地下水比较丰富,地下两米的地方就能挖出水来,这些陪葬品埋在地下后,都会浸水,所以挖出来后,我们当地叫做水货。九*九*藏*书*网于是我爷爷就娶了我奶奶,对于他们的故事,可以说是非常传奇。奶奶家是河南洛阳的,姓邱,据说我奶奶年轻的时候特别漂亮,嫁给我爷爷也是村里议论了好长时间的话题。有人说,爷爷是癞蛤蟆吃到了天鹅肉;也有人说,爷爷本来就有少爷命;也有人说,好人终究是有好报。由于奶奶带来的嫁妆比较丰厚,我们家的确小康了一段时间,可是这个情况只维持了两年。到1955年冬天,由于大旱,粮食减收得厉害,村子还没有进腊月就开始断粮了。到了腊八的时候,很多人开始逃难了,留在村子里的都是年老走不动的和那些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的小孩。这时候很多家庭几乎是分崩离析,各人逃各人的,顾不了全家。过年的时候能回来就回来,回来不了就只能等着夏天收麦子时候回来,避免拖累家人。至于老人孩子,只能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他们要是能要到粮食就吃一顿,要不到就没有办法了。正月十四的那天晚上,门外响起了敲门声。爷爷打开正门,看到一个老汉饿倒在了自家门前。爷爷是个热心人,偷偷将那六两肉拿给了老汉。那老汉吃饱后,却不走,而是在我们家住下了。太奶奶和太爷爷知道后,都没有责怪爷爷,还给老汉加了两床被子。沿着墓室走了一圈后,爷爷发现这是一个长方形墓室,它长约四米,宽约三米,是比较大的墓室。棺材位于墓室比较靠后的位置,不过从这副棺材的材质上看,应该是用大理石打造的,单是棺盖估计就有八百斤。按说别人已经进去了一次,他再进去就没有必要了。可是那时候家里经济确实紧张,爷爷的确需要钱养家。想到家里一直由奶奶支撑,自己一个大老爷们儿,的确没有出过什么力,心里很是愧疚。出于露一手的心理,爷爷决心还是下去一趟。正暗自庆幸的时候,爷爷的腿似乎被什么拉住了。爷爷想,怕是这棺材里的老东西要出来接客,舍不得自己走。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爷爷对着下面照了一下,这不看不得了,一看吓一跳,原来是一条青色的大蛇缠住自己的小腿。这蛇通体发青,长约三米,有小孩胳膊那么粗,爷爷这才明白刚才那嘶嘶的声音是这大青蛇发出来的。他把绳子拴在树上,系了一个死扣,另一端系在了自己腰上。哪知道他刚迈出左腿,突然一阵阴风刮过来,激得爷爷直打喷嚏。受这阵风的影响,他突然有点怕了。虽然爷爷常抬着死人去乱坟岗,可是晚上去坟墓里还是第一次。不过想了想,爷爷还是下去了,毕竟吓死也比饿死强。99libonet看到这里没有洋钱罐,爷爷觉得很是失落。正想打道回府的时候,他发现墙上有很多壁画。这些壁画所画的全部是佛像,那些佛像表情诡异至极,爷爷总是觉得这些画上的人在看着他。他越看越是觉得心里毛毛的,好像这些人要把他带走似的,看得他不禁后退了好几步。突然,他觉得有个很硬的东西死死地抵住了他的后肩,爷爷好长时间都不敢动,过了会儿,他鼓足勇气去转身,待回过头,才发现是自己碰到了那副棺材。那老汉一拍大腿,说:“别人看不上,我能看上。我有个闺女,还没有嫁人,长得也算俊,你们不嫌弃,就让她就嫁给你儿子。”五十年代,生产力比较落后,没有挖掘机,疏通河道只能靠人力。由于夏天天气炎热,又逢雨季,不适合开工,所以作业全部放在深秋以后。平时这个苦力活没有人愿意干,但是有一年给挖河道的人以粮食补贴,所以那年去的人特别多,几乎村里没有逃难的劳力都去了。不过这个话题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那个时候依旧吃不饱,饿死人的事还经常见之于各村,大家都没有心思关心别人家的事。但是似乎从那以后,我们家就好了一点,有时候还能接济一下邻居。从当时的情形看,奶奶家还算是比较宽裕的,自从她嫁入我们家,我们家步入了玉米面时代。那时候的高粱面是救命粮,红薯白干面比较高产,是居家用粮,至于玉米面是工人吃的小康粮,白面属于高干用粮。越是荒乱的时候,越是争相嫁女,很多地方都主动说亲,小姑娘十五六岁就嫁出去了。不过当时我们家经济环境比较差,爷爷到了二十八岁还没有找到媳妇,一直是光棍汉。我问爷爷为啥家庭环境好的时候不娶一个,他回答说自己没有想到家里突然就落魄了,本来还是少爷,第二天就是个地主阶级走资派了,从前说亲的踏破门槛,现在踏破门槛去说亲,悔得肠子都青了。说起来,那次也是爷爷第一次盗墓。那个时候,爷爷对墓室的规格并不甚了解,加之太爷爷对这个行业一直设定了限制,不让爷爷入行,所以爷爷对盗墓也只能算是有个概括性的了解。到腊月二十四的时候,村子里每天都会传出饿死了人的消息。因为那个时候奶奶预先在家里的床底下藏了两口袋红薯白干,所以家里还能勉强支撑下去。据爷爷说,那个时候是奶奶最瘦的一段时间。wwwo99libonet我们的村子叫做全集村,所在的村子很大,有三千多人,是全镇最大的村子。在村子东南角,有一处洼地,这块洼地从民国开始就不断有人往里面扔死人,老一辈的人都叫那里乱坟岗。每年往乱坟岗扔的死人,少了三五十,多了上百,死者家里有个席子的还裹着席子,没有席子的身上只有件破旧单薄的衣服了。夏天时,由于天气炎热,瘟疫滋生,乱坟岗的“货源”更是充足。我太爷爷说:“家里太穷,谁能看得上我这儿子。”他跨过河堰,往麦地走去,因为尿急,走得快,没有注意地面,左脚不小心掉进一个坑里。这坑特别深,他竟然没有踩到底,好在他反应快,没有扭到脚。他赶忙把腿伸出来,揉一揉,发现刚才自己脚踩的那个地方是一个非常深的洞,这个洞却不像是水冲的,而像是人挖出来的。他用绳子揽住腰,自己则顺着绳子往下爬。爬行了四五米后,爷爷发现自己到了一个悬空的地方。这里显然是墓室的顶端,也是盗洞的洞口。跟着他又往斜下方照了一下,发现洞下的墓室有十平米大小,墓室的墙壁上仿佛还画着什么。不过说亲的事有时候讲究的是缘分,强求不得。那个时候的大厨并不存在什么手艺问题,没有菜,只有玉米窝头和红薯白干,能做熟就算是本事了。当了大厨的爷爷,从此不用下河出苦力了,每天仅忙固定的一段时间,生活很是自在。因为闲的时间多了,爷爷就有时间琢磨那天晚上脚下踩着盗洞的事。爷爷长出了一口气,心想总算是捡回一条命了。想着大青蛇不是来咬自己的,爷爷心里一阵轻松。有鉴于当前的危险形势,爷爷还是决定早点撤出去,下回再也不干这种不要命的勾当了。他注意了下工地的缆绳的位置,然后从工友那里借了一把手电,借着买菜的机会,他又多买了六节大电池。正月二十九,凌晨一点,爷爷带上了切菜的大菜刀、手电和一根二十米多长的绳子便向那个洞进发了。为避免被人发现,爷爷并没有打着手电,只是凭着感觉走到洞口。依照洞旁的几棵大树的方位,爷爷很快找到了封住洞口的石头。他搬开石头,往洞里照了一下,发现这是一处斜着向下纵深的盗洞。爷爷讲述到这里的时候说,他当时就想冲回地面。可是越是紧张,就越是容易出意外,他正要往上爬的时候,心里害怕,没有抓稳绳子,一下子滑掉了下来,坐在了赖皮汉身上。藏书网这个故事要从一九五三年开始说起。当时虽然已解放四年了,但是经济上依然不如意。城市里的人节衣缩食,农村是饥一顿,饱一顿。这时他听到墓室里响起了一阵嘶嘶的声音,心里更觉得毛了。爷爷这回是再也不想待在这里了,他赶紧往出口方向跑。等跑到出口的时候,他分辨出来了,这个嘶嘶的声音并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棺材。年初四的时候,按照习俗,大家要相互走亲戚,接自家女儿回家过年。当时奶奶的父亲和哥哥来了,由于爷爷一家只能吃一点用红薯干煮的稀饭,这次也拿不出肉来,只是将红薯白干放得特别多。第二天,这个老汉和太爷爷聊起了天,他们先是聊些村子里的事,说年头不好什么的,跟着又说起了我们的老宅子,说设计挺独特的。最后老汉看见我爷爷要去整理菜地,突然想起了什么,才向太爷爷问起爷爷,说:“老弟,你这娃年龄不小了,是不是还没有结婚?”知道不是鬼,爷爷胆子也大了起来,借着蛇的自身力量,爷爷开始往下甩腿,可是那大青蛇也十分有力气,怎么都甩不掉。见甩不掉大青蛇,爷爷就使劲把腿往那墙上砸。可能是因为墙是土质的,砸了好大一会儿,大青蛇竟然毫发无损。不过也是,爷爷自己都不觉得疼,更别说那么大一条蛇了。爷爷小时候听说大青蛇怕光,于是他就用手电去照蛇的眼睛。可大青蛇好像并不怕光,硬是从自己背上爬了过去,好在这蛇并没有去咬爷爷,而是顺着洞口往上去,离开了。“难道真的有鬼?”爷爷第一感觉就想到这里有鬼在作怪。他拉住绳子就往上爬,可是那个墓室很高,急切之间根本上不去。听到那个嘶嘶的声音像是已经离开棺材,往自己这边靠近了,爷爷更加急了。关键时刻,爷爷想起了地上的赖皮汉和刘老八,于是他踩着他们的尸体往上爬去,果然,有了台阶,这两米高的墓室轻轻松松就上去了。如果是别人家,早就年前炖了,可是我们家里却不能吃,而要留着年后招待亲戚。不过看上去,这六两肉也不够招待亲戚的。过年的时候,一向精于计算的太奶奶突然大方起来,她并不像别的妇女那样,把肉切得很碎,而是将肉整个炖了,放在盘子里。亲戚来的时候,谁都不好意思去夹肉,结果这块肉一直保存到了正月十四。努力加载中...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