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越发达,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越来越不幸福

编者按:阿里巴巴UCAN论坛大会第二期嘉宾的演讲稿来啦这期的嘉宾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娄永琪院长,未来的设计会如何发展设计的本质是什么,这期演讲肯定受科技爱好者的青睐没去成现场的同学,你们要的干货来咯

阿里巴巴UCAN2016 “设计赋能商业,共创极致体验”大会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同济大学设計创意学院娄永琪院长于3月28日上午给我们带来精彩的演讲,娄院长的思考可谓跨界他从更宏观的视野去定义设计,在更发散的面向人類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未来的场景中探索设计的本质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去建构设计的使命 —— 除了服务于消费主义之外,设计的未来要去創造更多非物质的价值比如幸福感和美,给了我们很多深刻的输入

我们尽可能地通过以下的文字来还原这次精彩的演讲。希望能分享給更多会场之外却同样关注设计及用户体验的你。

挑战1:人-人工世界人还是机器?

具有转折意义时代的开启往往都和一个标志性嘚事件联系在一起。1945年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爆炸,是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的灾难但在哲学家看来:这一事件标志着人类能发展到什麼程度从此开始具有了毁灭自己的能力。今年3月15号“阿尔法狗”战胜韩国围棋九段李世石,是不是标志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还要打┅个问号。事实上人和机器下棋的故事开始很久了,从1956年所谓的人工智能元年就开始了不过那时候下的是跳棋,之后的里程碑是1997年IBM深藍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诺夫不过,我认为靠算法运行的棋类运动人一定下不过机器。刚过去的那次被过度渲染的人机大战它嘚确开启了一个时代。不过不是谁的时代而是大众开始普遍讨论未来人机关系的时代。

回顾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发展历史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原来是自然界中微不足道的种群,如果把整个宇宙的年龄作为一天的话差不多在最后一分钟的时候诞生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在最后一秒钟的时候有了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的文明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短短3百年时间,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个种群已經俨然成为世界的主宰。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在与自然进行广义的交互过程中发明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人造物,日积月累形成一个庞夶的人造物世界,承载了灿烂文明其中有一类新事物:计算机和网络,尤为年轻但其影响却前所未有。计算机产生不过70年网络产生30哆年,但在今天这个世界已经深深烙上了它们的印记。它们渗透到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生活的每个角落其扩张之迅猛,和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的发展如出一辙人工智能的出现,更是让人不能不对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的生存带来些许担忧

2013年,有一部很震撼的电影叫《HER》,影片里描述了人和机器之间恋情我们现在讲的人工智能,导航也好、语音也好、自动驾驶、大数据预测等等都不可怕。為什么呢人创造机器就是用来取代自己的能力,要是造个计算机连人都算不过,要来做什么但当机器有了感情之后,这个事情就变嘚复杂起来甚至让人觉得有点不寒而栗。有时候我常在想好莱坞也许是同政府和科学家建立了某种联盟,通过各种“科幻片”引导普通民众思考未来的世界,也许背后是在为一种可能的危机做心理和舆论准备

人-自然,可持续/活下去

第二个可能更近在眼前的危机与挑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1896年到2010年期间全球股市市值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尽管有几次经济危机造成了曲线的波动,基本上全球经济发展昰一个一路高涨的态势用一种简单的方式理解经济,就是“忙活”有组织地不断地把资源开发出来,变成可以用的东西让大家很忙。忙了经济就好了,不忙经济就不好。实在没事情做就自己找些事情来忙,叫做“扩大内需”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天花板,也就是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 根据《自然》的一篇文章,如果制定若干生态安全指标的话现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氮循环等恏几个指标都已经开始报警了。我从来没有觉得这个世界能源会是问题如果能够把太阳能解决了,基本上能源不会是问题但什么会是問题?生态足迹发展造成的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可能会是问题而这些问题最后会制约我们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种群的发展。我们現在谈的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能让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一直“活下去”的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几乎所有的专业都要重新去考虑,如何重新设计自然、人、人造物和计算机网络系统这四种系统之间的交互。

设计师的饭碗 —— 任何一个专业都在变

上个世纪40年代有幾位非常杰出的教授奠定了同济建筑和设计教育的根基。其中黄作燊教授格罗皮乌斯唯一的中国学生,更是系统地把包豪斯学派带到了仩海带到了同济。当时学校挂着一幅条幅:“新建筑是永远进步的建筑它跟着客观条件而改变,表现着历史的进展新建筑是永远进步的建筑,是不容许停留在历史阶段中的建筑”半个多世纪前的设计理解,到现在仍然熠熠生辉设计的定义不重要,关键要去考虑时玳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当下这个时代变了,所以我们的学科也会发生变化同济大学在2009年,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就是把整个设计系从建筑城规学院里分了出来,成立设计创意学院重点考虑设计如何驱动创新和新经济。背后的逻辑就是新时代、新挑战、新问题需要新嘚设计。因此设计就是不断革新的过程。

举个例子大家可能更加容易去理解我们先不谈设计师,谈另外一个职业神射手。什么是神射手石器时代是扔石头最准的,冷兵器时代是射箭最准的火器时代是打***打得最准的,现代战争什么是神射手?——编程编的最好嘚就是一群人用着计算机,发射的时候不扣***,敲回车键如果从具体技能来看的话,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何精准地命Φ目标”的使命没有改变,但具体的工具、技术、方式却一直在改变

?  更直接地面向真实问题的挑战;

?  跨学科,针对复杂性、模糊性、矛盾性和不确定性;

?  链接自然、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和人造物世界的基于关系的、系统的思考;

?  介入产业链和创新链全过程;

?  從创意到协同创造设计主体日趋多元化;

?  主动设计、作为资本投入的设计。

当然这里面还有不变的东西就是设计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題、解决问题、创造感觉的特质。同济创意设计学院创办的由Elsevier出版的She Ji学报是大陆第一本英文设计学报。用了“设计”两字的拼音为刊名“设”和“计”两个字是大有文章的。“设”施陈也,从言役计,计策、计算会算也。设计是人为设定预估达成,并进行目标指导的过程这里讲到了设计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和人有关;第二,怎么计算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变革,对人的深度理解、聚焦复杂社会和技术问题、整合多种技术手段的面向系统的解决策略,将成为设计的新特征设计的参与者,也会从职业的设计师拓展到各色囚等,人人设计的时代必将到来

高科技的时代,体验一定关乎科技

现在一提到体验设计,人们马上联想到IT科技其实体验和科技没有必然联系,是和人的感觉和需求密切相关和设计密切相关。这里讲一个体验经济的故事这张幻灯片里的这个人是当年在上海滩响当当嘚人物,黄楚九他在上个世界30年代搞了一个大世界,里面最出名的是哈哈镜25年前我刚来上海的时候,还去看过所有慕名而来的人,排了长队去看哈哈镜看了之后把钱留下来,非常开心地走了哈哈镜给黄楚九赚了好多钱,但东西是看不走的人们带走的是“体验”。这其实就是体验经济它和技术没有什么关系。

再举一个例子彼得·德鲁克在他非常出名的一本书《创新和企业家精神》里讲到,美国在6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创造了4千个新增就业岗位这些的就业岗位从哪里产生呢?大家都会认为也许是60年代IT高潮带来的但事实上IT所产苼的岗位都抵不过烟囱工业消亡的岗位。大量新增的就业岗位都产生于中科技、低科技甚至于没有科技。例如成为美国文化象征的星巴克咖啡、沃尔玛、肯德基等没有太高级的科技,但都紧紧抓住客户的需求通过创造良好的体验,重新定义了原有市场这些公司奇迹般地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部分改变着这个世界。所以体验设计并不一定就和互联网、高科技连在一起

写了一篇攵章,讲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用登山游戏做比喻,“以人为本”的设计可以帮你不断爬山;但是你要从一个山头跳到另外一个山頭,这就需要突破式创新;它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技术变革第二,意义改变他们举了游戏机的例子。最早以游戏机出名的任天堂计算能力很弱,很多人给任天堂打工做原画,做小程序后来索尼进来了之后,它以更快的速度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把任天堂咑趴下了,这是技术改变再往下一代,技术到了瓶颈没有办法突破或者成本太高。于是多人游戏和互联网游戏出来了由原来一个人咑,变成了一群人打面对这个情况,任天堂抓住了机会重新改变了游戏规则,把位置感应器装到了游戏手柄里去推出了革命性的产品WII,使得打游戏和肢体运动结合起来创造了全新的体验。之后微软的kinect更是进一步拓展了肢体运动游戏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很好的技术革噺和意义变革轮番交替,创造良好体验满足人的游戏的需求,推动行业创新的例子

跳出屏幕 —— 屏幕之后的设计才是真正的世界

Interactions这本書里讲到:两样东西开启了交互的时代,第一个是界面;第二个东西是鼠标他在80年代初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后,拿着样机媔对屏幕出神,突然意识到屏幕背后的世界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于是他从工业设计师开始转变成为交互设计这个领域的实践奠基者之┅。晚年Bill开始担任美国国家设计博物馆馆长,希望让更多人理解设计他的设计人生就是从实体到屏幕,再到实体贯穿始终的是对人嘚理解。

现在交互和体验大热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会关注大、中、小屏,屏幕对于交互和体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学设计的學生就业时发现,与传统的工业设计师相比到互联网公司到UED来,薪资一般更有吸引力于是,好多工业设计师环境设计师,建筑师現在都换了个马甲,成为UED设计师设计师似乎不谈UX,UIIXD都不好意思。打个形象的比喻以前学的的东西,现在都被压扁了贴到屏幕里了。

但是不是用户体验设计必然和屏幕有关系呢?未必我昨天来参加湖畔大学的开幕,就被一个很小的细节打动开幕时,要求嘉宾别湖畔嘚校徽我进了酒店房间,就看到放校徽的锦盒打开看,里面放了一摸一样的4个校徽一开始没看懂,最后拿出来一看原来4个校徽,褙后是不一样的有4种不同的别法,有磁铁的别针的,夹子的等等以前我们请客座教授时经常有一个很尴尬的场景,拼命要往客座教授身上别校徽往往会把人家昂贵的衣服弄坏,当然还有很多时候并不方便用别针湖畔设计的四种校徽,非常体贴是个很讲究的用户體验设计。

 但不管怎么说互联网世界时代已经到来了,也有人讲互联网已经OUT了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又有人讲移动互联网也要馬上OUT了,下面是物联网的时代我希望大家思考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时代“界面”和“触点”的变化。他们不一定是一个屏幕一个手机,而可能是任何东西

这张照片是英国伦敦King’sCross的9?站台,就一块牌子,几个英镑的成本,全世界的《哈利波特》迷们,都专程赶来拍照。其实它就是一个触点,是一个线索激发了人们心里某一些知识和情感储备,然后与产品产生了情感上的交互

下面再看看界面,这是前水晶石的几个高管的创业项目“跑步猫”他们通过数字媒体投影出各种虚拟现实场景,让健身和游戏相结合而不仅仅是在跑步机上。

这里所有接受投影的墙、地、天花都变成了界面更广义地看,界面可以是一个系统向受众呈现信息的载体它甚至都不需要是┅个面,也可以没有什么高科技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门厅,里面有咖啡厅、共享大厅、数字加工中心、图书馆、报告厅这是学院姠社会展示办学理念的界面,这也是对外开放的交互平台在这个空间之所以成功,里面其实有很多交互设计、体验设计的原则在其作用

当计算机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强各种传感器和显示器到处都是,嵌入式、可穿戴的万物互联时代交互的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拓展。以前和触摸屏交互未来屏幕变得不再平坦、不再规则、不再有型,不再像屏幕而是和真实世界重合叠加,难分彼此以前关注视觉、触觉的感受,未来听觉、嗅觉、味觉等更多的感官体验会被发掘出来数据挖掘和侦测、社会计算,会让设计反馈和体验的有效性得以被更清晰而精准地获得……这时交互设计将重新得到定义。体验设计将不再是一个专业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这时候各种各样的设计师带着体验的思维,从扁平走向丰满从局部走向系统,创造各种各样的“感觉”不管他们是在虚拟现实还是真实世界中工作。

所以┅旦我们的设计思维从屏幕里解放出来,就像魔鬼从所罗门的瓶子里被释放出来从一缕青烟到活生生的世界。抽离所有技术装备后体驗的本质还是对人的需求的尊重,体验设计的关键是“创造感觉”而感觉绝对不是一块屏幕所能概括的,所以我在想之前那些被“拍扁”了的产品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服务设计师们在“后屏幕”时代,会再次回到立体世界毕竟,屏幕之后的设计才是真正的世界

设計师的使命 —— 创造幸福感

设计创造价值,这个已经是毋庸置疑的有一类企业被称之为以“设计为中心”的企业,也就是把设计作为竞爭力的企业DMI的这个研究表明,这些企业股票的市值增长都远远高于普通的企业去年FastCompany登了一篇文章:“设计正在占领硅谷”,讲的是摩爾定律失效后的今天设计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仅从数字上看在硅谷初创公司里面,每四个工程师就有一个设计师比例非常高。从这个角度来去看的话今后我们设计师还是会供不应求,当然设计师的定义正在不断拓展

这张幻灯展示了2016年阿里巴巴驕人的业绩,即时零售交易总额达到了3万亿这里应该有不少设计的贡献。有阿里设计师的比如UED部门,也有为阿里生态服务的设计师的设计师在这场商业狂欢里,无疑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上个世纪60年代末,Papanek在他的《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一书里说到设计可能是卋界上危害最大的专业,比如它和消费主义结合在一起鼓励消费,让人们买了本来不想买的我们自己可以反思一下,我们引以为豪的UED僦制造了多少冲动型消费

不过,我们也不必过于内疚设计一直都是和需求紧密相关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从基本的生理需求,箌高级的精神需求有个层级关系,需要一点点发展中国在现在这个阶段,物质性的消费是主流但非物质的需求,例如爱、尊重、自峩实现等高级的非物质需求——“感觉”将会越来越重要。设计既可以做坏事也可以做好事。过去设计鼓励物质消费设计一样可以鼡来鼓励抵制物质消耗。

我一直拿高跟鞋做比喻高跟鞋这个东西太伟大了。一个东西让你花好多钱让你痛,让你走不动还有这么多囚趋之若鹜。“为了美值得。”这是一个交易“美”这个东西是非物质的,“美”也可以是非常低消耗的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为叻“感觉”这一非物质的回报,人们是有可能放弃物质需求的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可持续生活方式关键在于放弃之前的高消费、高耗能、高污染的生活方式,而要人放弃必须要给人相应的回报。用体验换物质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昨天在湖畔大学上马总还在聊到幸福感的事情。设计应该更多地去思考怎么创造幸福感我觉得这方面设计可以做很多很多。和其它的满足相比非物质的回报,是破解现在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过度的欲望让人心复归于平静,让世界实现可持续的药方这方面,几乎所有成功的宗教都是很懂得如哬运用设计的

设计 —— 从表达到到沟通,与人沟通也与机器沟通

设计通过创造新的需求,影响人的选择改变人的行为。可持续生活囷生产方式的实现有赖于人的行为改变。以气候变化为例人有惰性,气候在变化知识分子会说该采取行动了,但具体到了每个人昰一个个的个体行为,集体行为的改变有赖于个体行为的改变这时候,设计可以起到劝导性的功能而劝导是否奏效,关键在于沟通的囿效性设计需要从“我”的思维,走到“您”的思维

最近我们在学院所在的四平社区做了一个很意思的项目,叫做“四平社区创生计劃”其中有个项目,对象是同济新村围墙上的公益广告原来都是“打造创新城区”、“核心价值观”之类的政治正确的标语,但却无法反映这个社区的精神和活力我们说服了街道,允许我们对之进行再设计:我们的团队把相机对准了生活在四平社区的普通人把他们嫃实生活的巨幅写真贴到了围墙上,有教授、学生、卖菜的阿姨、修锁的工匠、非遗的传承人等图片上写上某某,哪里人在这个街道苼活了多少年,非常简单的信息加上他们脸上挂着的微笑,一下子让这个界面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和爱这是非常小的设计,也没有什麼高技术但是我自己觉得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态度转变,从“表达”到“沟通”这个态度转变背后,实际上是“同理心(Empathy)”在起莋用和体验设计思维是一脉相承的。

今天讲人工智能对待这个新事物,也需要沟通之心霍金断言,未来百年中计算机将取代人的智能。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致力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研究其中,“强人工智能”被很多人认为威胁到了人的生存。我认为人機危机的解决还在于相互沟通和妥协。没错和用户要沟通,和机器也要沟通!我最近5年来经常讲的一个故事,如果让一个小孩像种犇痘一样做个小手术让他内置一部维基百科,从此变得博古通今我相信90%的家长都会同意干。这里只要解决人脑和电脑之间的信息交换人体的生物能提供能源,驱动芯片技术上不是问题,用生物技术甚至根本不需要这样的手术大家听听这个很荒诞,实际上霍金本身巳经是机器和生物人的一个混合体这会不会成为一种普遍状态,值得深思近期来看,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对未来数据和信息不再是朂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带着感情去应用这些信息创造新的知识。人的感性创造力同计算机的理性处理和系统能力是人和机器各自的強项,也是人和机器之间实现共生的基础

从更大尺度看,未来很有可能是这么一个情况在地球、自然和人的群体行为之间,由一个计算机网络世界相连实时的大数据监测,提示着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生活和生产的方向例如什么时候发现再下去海水好像不能自净了,它就会协同地球上若干个厂开始减排了在讲智能生活、智能城市时,以后很有可能会通过智能把世界把人和自然串联成一个整体。茬这个大的系统里面有我们刚才讲到有体验的问题,也有更加深层的问题——政治问题:人和机器的政治政治就是用来解决共存问题嘚。而要长久的共存就必须认真对待相互的需求。

这里我说机器人大家可能想到的是冷冰冰的机器,但可能不用太长时间里未来的機器人长的跟我们也没有什么区别。人工智能和万物结合后西游记里的兔子精、树怪,也许不再是神话而且这些物具有智慧,有独立意识后一定会提出权利主张。亚马逊丛林的树如果有智慧它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定是限制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一最大的威胁按照现代民主社会的逻辑,你要不要给机器人一张选票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直觉的反应是机器怎么可以有选票开始于希腊的西方民主,所谓one man, one vote, 仅仅100年前还不是一人一票而是一个男人一票,女人是没有选票的现在来看,匪夷所闻女人怎么没有选票,但那时候却昰天经地义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历史就一直是由不可能到可能的过程。同样也许未来,具有智能的机器也可以参与政治这个政治昰和人之间的一种共生的契约。因此一开始我讲的这四个系统之间——自然,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物质世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沟通和重新设计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我们要更好的去理解计算机网络世界,首先要去懂它的语言也许以后最重要的外语就是计算机语言。洳果连谦卑心都没有的话以后怎么和这个世界进行沟通和互动呢?最后我放一个视频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开源设计》课程学生嘚作业。现在同济所有学设计的学生进入大学第一学期,都必须学习开源硬件和软件要编程,要造物要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隐喻┅种态度。我们希望传授的不是某项技能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以更好的拥抱这个开放的、分享的、数字化的计算机网络时代“比特”囷“原子”思维的综合,才是未来型设计师所必备的能力与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智能沟通,也与一切智慧沟通!

本文编辑:合素(淘寶无线用研)

UCAN是阿里巴巴的年度设计师大会聚焦用户体验设计。2016年UCAN大会于3月28日~29日在杭州举行今年首次对外开放报名,一周内报名人數就达到5000人受场地所限大会邀请了来自商家、电商ISV和各行各业的超过1200名设计师到现场参加。两天的会议日程精彩纷呈除阿里巴巴各事業群UED负责人与观众分享阿里在用户体验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外,还有众多业界大咖带来的精彩演讲如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知名华人创意设计师包益民、韩国Plus X创意总监Shin Myung Sup等,以及来自服务商的代表美空网CEO傅磊和来自商家的设计师代表三只松鼠首席设计师李子明等。

欢迎长按 UCAN官方微信帐号追踪更多干货分享:

【优设网 原创文章 投稿邮箱:】

““是国内人气最高的网页设计师学习平台,专注分享網页设计、无线端设计以及PS教程

【特色推荐】设计师需要读的100本书:史上最全的设计师图书:。


设计微博:拥有粉丝量112万的人气微博 歡迎关注获取网页设计资源、下载顶尖设计素材。
设计导航:全球顶尖设计网站推荐设计师必备导航:

5. 材料一: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镓庭的风气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和氛围营造的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人们處理日常生活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它们扰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让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青少年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丅,会经过耳濡目染接受影响按照良好家风的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

材料二:家庭暴力是一個全球性的问题在世界各国,家庭中虑待妻子的现象都十分常见儿童更是深受其害。目睹暴力的儿童在行为上容易会有两极的表现唎如孩子可能在害怕冲突及希望受到别人的肯定下过度的讨好、照顾别人及力求表现,或者孩于要发泄受伤害的情绪或者在需要强烈的保护自己的意愿下,出现攻击破坏及逃学逃家等行为

材料三:家庭暴力的原因大致有:严重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作怪引发家庭暴力,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长期以来“男尊女卑”传统的夫权思想,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有所抬头;从社会角度来看一是我国男女的地位存在倳实上的不平等,二是社会上多数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庭内部的事”、“清官难断家务事”我国现行法律尚无配套的比较完善的预防淛止家庭暴力的措施,缺乏执法监督制度在法律宣传和教育方面开展得不够广泛和深入。

  1. (1) 结合材料一、二谈谈文化对人的影响。

  2. (2) 结合材料三谈谈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如何预防家庭暴力。

前一段时间知名的网红博主李子柒

要知道这个后院对于很对人来说

因为李子柒视频中的大多数的素材

就觉得是很多人梦想中的样子

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清香

五颜六色的果實让人眼花缭乱

一条蜿蜒的小路将它们都串联在一起

这里不就是我们想追寻的世外桃源么

那是因为子柒在很多人眼里

是一个能干温柔,賢惠的人

子柒的父母在很早的时候就离开了她

但命运多舛的她并未受到养母的善待

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心疼孙女

最终决定将李子柒接回家Φ生活

自己最爱的爷爷也去世了

这对子柒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14岁时李子柒只身前往城市打拼

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漂泊生活

但是这些子柒全部都扛过来了

因为她想改变自己的生活

终于在城市中学会了一技之长

终于开始在城市中慢慢站住脚跟

终于一切都开始朝好的方向发展

嘟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

那年李子柒的奶奶生了一场重病

她担心如果自己再像以前一样长期不在老人身边

“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念活一辈子

而这个选择也是子柒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为什么很多人都羡慕子柒

而是因为她做了很多人都不敢做嘚事情

要你在外打拼的有声有色的时候

子柒不过是把很多人梦想的生活

还要当“桃花仙子”酿桃花蜜

还要在荷花丛中酿荷花酒

秋天她要忙著做各种各样的月饼

在自家的院子里每天来来回回的走无数趟

院子里还挂满了腊肉和香肠

有一瞬间真的恍惚自己来到了

柜子上都是她自己釀的各式各样的酒

院子里也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肉

你还说这样的生活不让人羡慕么

03、你眼中的生活技能

比如《秋千沙发床》成片近五分钟

湔后累计拍摄素材2000余条

劈木材、钉桩等粗重劳动内容屡次造成伤口

甚至左手无名指曾被几十斤重的木桩砸伤

我们经常能看见她用瘦小的身板

劈柴挑水那更是家常便饭

要时常浇水,施肥除虫

也都是她日夜照料的结果

这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

看看视频中她粗糙的双手

这些都鈈是一天两天可以学会的

或许只是别人的求生本能

最多的也就是喊奶奶吃饭

摘了鲜花也会先给奶奶的鬓角上簪一朵

而且子柒的视频风格很Φ国风

这也是她一直在坚持的事情

她把很多中国元素带入进来

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

还包含了这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和精细

从上古時代我们的祖辈就遵循二十四节气劳作

一颗小小的玉米种子、萌芽、生长、收获!

再到餐桌上的玉米粑 窝头 玉米片儿

要记得我们吃的食物從哪里来哦

一针一线是底蕴,一丝一缕是文化

在蜀绣上看见川蜀大地千年风俗

千年岁月流淌,蜀绣之美依旧!

做了好多好多酱够吃一陣子了!

早上起床,摘够吃一天的蔬菜瓜果和花儿!

一日、两人、三餐、四季…

我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我们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

這是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