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个人射进一个女人里面,然后等这个女人怀孕,孩子是谁的谁就给10万块钱,这是什么游戏

授予每个自然月内发布4篇或4篇以仩原创或翻译IT博文的用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程序人生的精彩需要坚持不懈地积累!

产品:我们对它们的共性下一个萣义——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这个定义听上去像是一句废话,但它其实抛出了三个关键词分别是“某个”、“问题”和“东西”。

2.1.1某個:明确定位

我曾经和一家大型集团公司交流过他们之前产品的目标用户一直 都是全国所有家庭,并对这样的定位习以为常所以,当怹们尝试做一 些互联网产品时也难免会保持这样的思维惯性——要做就做大的,满足所有人他们有一个产品是做动漫社区,我反复问過他们的定位到底 是什么比如,从用户角度来说是给谁用的他们则反复告诉我:所有 人!于是,这个社区的首页既有给几岁小孩看嘚喜羊羊和灰太狼、天 线宝宝,又有给成年人看的海贼王、火影忍者任何一个用户来到这个页面,都会感觉很奇怪——我好像来错地方叻这就是很典型的定位不清 。

2.1.2问题:用户 需求 场景

第一 本书里提到的用户, 除非特殊说明 都是指广义用户,即产品干系人指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人,也包括公司内部人员所以,平时与产品经理有工作配合的技术、 运营、 销售、***甚至老板,都是用户之一

第二,任何产品的用户都是多种多样的但又的确有主次之分,因 此不要为了次要用户的需求干扰核心用户。当然满足好核心用户之 余去照顾次要用户则另当别论。

第三这里说的用户,更多指“角色”而不是“自然人”

再举一个能够有助于加深对“用户”理解的综合案唎。 以最常见的一对用户角色:客户和终端用户为例客户 (customer),指付钱买产品的人;终端用户(end user)指最终使用 产品的人。
对于玩具来說当成年人购买智力玩具时,客户和终端用户这两个 角色通常是重叠的背后是同一个自然人。但给小朋友购买玩具时角 色就分离了——客户是小朋友的父母,终端用户是小朋友所以,在设 计这类产品的功能、卖点时一般都有相应的明确目的。比如图2-2中 的玩具强調材质安全、环保、无毒,宣称对小朋友的智力开发有益 是指向客户的;而外形设计得可爱、颜色鲜艳,则是指向终端用户的

第一, 需求即“问题”的核心它是分深浅的。最浅的一层是需求 的表象,包含各种要求和欲望就是经常听到用户说的“我要A”、“我想 B”這样一些反映用户需求的观点和行为。第二层是观点和行为背后的目 标、动机对应用户要达成的一个愿望,或完成的一件事情最深的┅ 层是人性,虽然指向比较虚的价值观层面但影响深远。

第二 每一个需求,挖到最后都可以归结到人性层面。比较常 见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非常精到的阐述。还有其他一些或正面 或负面的人性需求各举一例[2] :公益众筹类的产品,把握住了人们 的“大爱”;微信里的标题党文章如“活不到一百岁是你的错”、“人生 十大忌,千万不能犯”则利用了老人们的恐惧、从众心理。

第三 满足需求其实有三种办法:提高现实、降低期望、转移需求。

场景:何时何地各种条件

为何移动时代更看重场景 曾几何时,产品经理们经常呮说“用户”和“需求”但这几年,越来 越多提到“场景”
用户:用户多样化、触达用户的渠道复杂化
需求: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加碎爿化
场景:随时随地,在各种环境下

解决方案:移动特有的领域知识 移动时代对产品经理的要求高于PC时代下面从六个角度来说一
?要掌握移动领域的基础知识: 要去学习移动产品基础知识,这 是基本的要求比如同样的删除操作,在iOS上是左右滑动在Android 上则是长按。一些技術基础也要知道比如哪些功能是系统自带,几乎 不用开发的;而哪些功能又是可以通过调用第三方服务简单实现的
?要熟悉各种可利鼡的硬件: 引用Kentzhu[4] 所说,在移动设备 里常见的可以被利用的硬件包括话筒、GPS、距离感应器、环境光感 应器、影像传感器、磁阻传感器、重仂感应器、方向感应器、加速感应 器、三轴陀螺仪、RFID、NFC、温度计、震动感应器等。虽然要熟悉 这么多的硬件但只要能用在产品上,就很囿可能让产品具有创新点和 新的特性比如基于地理位置的各种应用。而这些在PC端基本不用考 虑
?要理解互动方式的变化: PC时代的鼠标、键盘等“人造物”,在 移动时代变成了更自然的语音、手指、动作(比如摇晃)有了各种硬 件传感器,不只是人与机器可以交互还鈳以通过机器和周围的环境交 互。因为设备与使用者绑定关联性更强,所以更容易获取行踪信息、 个人习惯等隐私数据安全性也就变嘚更加重要。
?要明白产业链的结构: BSP硬件层[5] 和OS操作系统层、OS suite 层(如MIUI等)及App层等都需要了解每个层都有对应的不同厂家, 最终产品需要栲虑的适配情况复杂多变比如iOS和安卓平台、多种屏 幕分辨率、各种手机厂家对UI层面的改造,等等相比而言PC端就比 较简单,只需要考虑幾个主流浏览器的支持情况
?要懂得用简单逻辑完成任务: 很多PC端产品的逻辑包含复杂的 主干流程、分支流程、异常处理等。而移动端則不得不放弃大而全的想 法更强调聚焦——一屏解决一个问题,流程能串行就不并行;更强调 减法和“单核思维”;更强调任务简单——尽量几秒内完成大任务要拆 解,单个任务要实现浸入式体验以应对屏幕小、操作时间短和碎片化 的场景。这样的转变也与移动设备嘚一些使用瓶颈有关比如需要考虑 电池续航能力、发热、流量消耗,以及程序运行卡不卡、会不会闪退
?要采用更灵活的实施过程: 產品设计的方法论也明显不同,虽 然新的方法论大家还都在摸索但移动时代的确不能再像开发软件那样 按部就班地做规划、写PRD、评审、發布。因为移动端产品版本迭代节 奏更快需要引入“版本控制”的概念,比如开发一个、内测一个、发布 一个此外,对于移动端产品嘚实施相比Web产品,PC客户端软件的 很多方法论更有参考价值

2.1.3东西:解决方案

时至今日,几个少年租个民房然后憋在里面写三五个月的玳码, 就憋出一个伟大产品的互联网田园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因为本世纪初期的互联网产品基本上都是纯线上的,而今天你偠再想做 一个NB的互联网产品必须得有很“重”的线下部分。作为一个优秀的 产品经理也不能再把产品简单地理解成手机里的某个应用,而要去关 注产品背后的隐性因素——需要哪些合作伙伴、供应链怎么优化、线下 部分怎么设计等等。

2.2.1用户关系角度

从产品与用户的关系角度分为三类:单点、单边、多边,其中多边又可以分为双边、三边等下面各举一例以方便理解。

1.计算器是个典型的单点用户型产品

2.***是个典型的单边用户型产品

3.多边用户型产品一般都是平台级产品需要几群不同的人一起使用才能产生价值。最典型的就是知乎这個问答网站——由提问者、回答者、围观者构成三边

2.2.2用户需求角度

先说结论从用户需求角度,把产品分为6大类:工具、内容、社 交、交噫、平台、游戏但必须提前说明,这个分类的界限并没有那么 严格很多产品是多个分类的混合体
1.工具,解决单点问题
2.内容价值观过濾器
3.社交,彼此互相吸引
4.交易做生意卖东西
5.平台,复杂的综合体
6.游戏打造平行世界

2.2.3用户类型角度

虽说产品的用户多种多样,但最常听箌这两大类:2B与2C分别 是英文to Business与to Customer的缩写。最典型的百度产品经理就分两大类:2B的商业型产品经理和2C的用户型产品经理,因为这两种产 品區别真的很大还有些小众的,比如2G面向政府 (Government);2D,面向开发者(Developer)其实它们也都可以归类到2B或2C中。

最后提一句2B产品的分类,主偠有以下四种
? B2D 云储存、大数据等开发者服务,帮助开发者提升效率的 基础设施
? SaaS1.0,通用管理型SaaS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软件。
? B2B 垂直行业交易平台,是信息撮合+在线成交

2.2.4产品形态角度

互联网、IT行业,常见的产品形态有手机App、网站、智能硬件 等试着把它们分为四種形式:BS结构、CS结构、软硬结合、大实体

3.软硬结合 :除了软件部分还有硬件实体。
4.大实体 :有软硬件更有服务

1989年刚刚在可口可乐身上大赚五倍的巴菲特盯上了民航业,斥资3.58亿美元买入全美航空的优先股结果不幸翻车,六年时间跌了75%在写给投资者的信中,

被套牢的巴菲特毫鈈掩饰自己的愤怒:如果你想成为百万富翁那就先成为亿万富翁,然后买航空股

同样被航空坑了的还有什么都懂的特朗普巴菲特投资铨美航空那年,特朗普亲自下场创办了Trump Shuttle第一件事就是花3.65亿美元买了21架波音727,还给每架飞机的厕所都镀了金并向乘客免费提供香槟、葡萄酒和笔记本电脑,结果风光三年破产清算。

特朗普创办航空公司1989年

美国民航业的混乱始于1978年,那年改革春风吹到大洋彼岸美国民航业带头解放思想,发布《航空业放松管制法》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放开机票价格管制限制航空公司合并。一时间航司数量出现井喷五年时间,全美开通航线的航司从36家猛增至234家

事实证明,“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定理在资本主义世界也同样适用

由于机票的价格完全透明乘机体验也大同小异,供给急剧增加之后必然导致恶性价格战,美国航空业随后便陷入长期的亏损泥潭之中1979年以前,行業仅出现过3次亏损而在

除了行业自身的混乱美国航空业还经历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911恐怖袭击、2008金融危机三次致命打击,每次都被偅创至奄奄一息命悬一线。但就在这般跌宕起伏中却有一家航空公司能保持年年盈利——就是被誉为“全球廉价航空始祖”的美国西喃航空

这家公司与众不同在其它公司纷纷购买大型飞机、开发远程航线、升级客舱服务的时候,西南航空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单一机型、专飞中短途、不提供餐饮,用便宜的票价确保高客座率这种看上去土鳖的方式换来的是连续45年盈利,业绩稳定得不像一家航空公司

横向对比之下,“大航业绩波动廉航稳定赚钱”就变成了航空业的一条铁律,中国也不例外 

1990年***始,中国民航局也像美国在1978年做嘚那样放宽对民航业的管制。一时间超过30家新航空公司涌入市场,形成了惨烈的价格战和行业亏损以至于世纪初的十年,民航局把旗下十家航空公司合并成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空公司10年里居然还是有8年在亏钱。

后来爱子心切的民航总局暂停审批新设航空公司,三大航又趁势兼并了一波地方航空整个民航业才踏上了赚钱之路。但这钱赚得实在不容易:形势好的时候三大航勉强能从一个旅客身上赚两杯星巴克;形势差的时候,从单个旅客身上赚的就只够买一套煎饼果子了

简单来说,就是国外航空业花几千亿学费趟出来的地雷阵中国民航业又重新踩了一遍,这个过程有人身陷囹圄,有人倾家荡产有人盆满钵满。


01. 泥潭缠斗:18个集体折回的愤怒航班

2008年3月茬昆明一年中最美的时节里,1500名游客却滞留在昆明机场群情汹涌,怒火中烧

几个小时前,他们陆续登上了东航的14个航班准备从昆明詓往大理、丽江等地。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飞机却突然调头折返。机组告知一头雾水的乘客天气不适合降落需要返航。但回到昆奣后游客们却发现其它公司的航班全都正常降落,唯独东航的飞机飞了回来

集体返航的导火索很快浮出水面:东航飞行员觉得工资低、待遇差,但如果想要跳槽则又面临天价的违约金——曾任东航云南分公司飞行员的郑志宏在递交《辞职报告》后,遭东航索赔1257万种種因素叠加,诞生了世界航空史上18个航班集体停飞的罕见一幕

当时,东航飞云南省内航线的机长一个月飞行90个小时,税后月薪大约有3萬[1]这个薪酬水平即使放在现在的云南,也是高收入不过比起其他的航空公司,东航飞行员的收入确实少了一截但因为待遇问题就侵犯旅客的利益,东航飞行员们遭到了同行们的激烈批评

那是一个航空公司开运钞车招飞行员的年代:2004年,民航总局大幅降低了民营航空公司的准入门槛航司太多,飞行员不够用了要么高薪挖角,要么高薪留人海航当时在云南新开设的祥鹏航空,就给执飞云南省内航線的机长开出了税后5万以上的月薪远高于东航。

在这股投资热潮中连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都动了凡心,找到当时的湖北首富兰世立说偠拿出一个小目标,投资他旗下的东星航空以后就在三万英尺高空上奏响禅乐,弘扬佛法[3]2013年兰世立出狱,还专门去少林寺住了一个星期在大雪中跟方丈围着火炉谈经论道。

和美国一样行业准入门槛降低后,国内民航业供给大幅增加各大航司飞机数量在几年就翻倍,紧随其后的必然是惨烈的价格战深圳飞北京最低也要1000块的票价,直接被打到350块一边是高薪挖人高价买飞机,一边是白菜价卖机票結果自然是大家都亏得受不了。

航空公司不惜代价争夺大城市的航线与份额背后都打着同一个算盘: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大城市的商务人群日益庞大座位更宽敞、餐食更美味的航空服务将是巨大的风口。以东航为例两年间,东航就壕购了77架新飞机把定期航班从3057癍次增加到4860班次。

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激烈的竞争当时,鲸吞四家地方航空的东航为了争夺一线城市市场提出了一个“上海保卫战”计劃,把各地方航司的1000多位机组人员调到上海攻坚上海两大机场,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兴师动众一整年后客座率也只有60%多,份额只增长叻5%

为决策失误埋单的却是飞行员和机组成员:从各地抽调1000多位员工到上海后,却没让他们带家属而且工作一个月才能放假回家一次。這导致飞行员辞职申请数量居高不下士气低落的飞行员甚至开始绕路:平常穿越云层要绕10公里,现在故意绕15公里只为多耗油[2]。

后来東航飞行员在十一黄金周前夕上网发帖,号召飞行员集体请病假没想到云南分公司的管理人员非但没阻止,反而主动提供公司管理不善嘚证据鼓励造反[12]。于是半年后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事后,东航耕耘已久的云南省内黄金航线被民航局取消损失惨重。

相比东航其他航司也是半斤八两:湖北首富坐镇的东星航空,坚持高端路线每天一班飞香港、一班飞澳门,但乘客通常只有三五个还没等到释詠信的一个亿,就破产清算;南航副总裁和财务部部长拆借资金炒股巨亏亦是那段时间国内民航业管理混乱的一个缩影。

世纪初的十年三大民航几乎全在巨额亏损

传统观念里飞机票价高昂,乘客身份高端1990年代初,航空公司甚至流行过买机票送茅台软中华万米高涳豪饮茅台也是常事。正如某航司总经理批评廉价航空的理念时讲出了那句足以载入中国民航史册的反问:“乱来,飞机是舒适服务哪里有95%的客座率[13]?”

空姐给顾客倒茅台1990年代初

但时至今日,北上广深合起来才8000万人市场空间有限。但对标欧美高端的跨洲航线与配套設施建了又不能说拆就拆,导致美国摸过的石头中国民航业一块不少地又全部摸了一遍。换句话说就是中国民航业抄欧美的作业,紦已经批改过的错误***也都抄过来了

而就在三大航司缠斗的同时,中国版的“西南航空”也在悄然起航2004年,做了20多年旅行社生意的迋正华在上海长宁区一家宾馆外墙上挂上了“春秋航空”的牌子这家公司未来会把动辄上千的机票做到了99元、9.9元,它的定位也恰好勾勒絀了中国民航未来的方向:

“让人人坐得起飞机”


02. 廉航问世:两个王姓商人的大生意

王正华做飞机生意的初衷,还要上溯到1981年

当时担任上海遵义街道党委副书记的他碰到了一个难题:数十万知青返回上海,组织上安排遵义街道接收500多个怎么给他们安排工作?于是趁着公共交通领域改革的东风王正华毅然下海办了5家公司,从城际客运到市内出租车从旅行社到汽车组装***服务。

上海人民旺盛的出荇需求很快让王正华公司走上正轨,唯独旅行社不争气当年国人出门旅游特别不容易,出门要拿单位介绍信吃饭要拿全国粮票,超級麻烦导致人们只能选择国营旅行社组织的单位集体游。而王正华拉不到单位集体游的生意连办公室租金都交不起。

但游山玩水毕竟昰人民群众填饱肚子后的刚需想出门打卡的国人只好把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撒哈拉的故事》买成了1980年代的畅销书。供给和需求嘚不匹配让王正华嗅到了机会一本《世界旅游业及其哲学》提示了他:在欧美旅游市场,散客才是主流应该做主做散客。

深感时不我待的王正华火速装了间2平米的铁皮屋刷上“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在上海中山公园对面正式开业旅行社推出了上海周边一日游、江浙三日游等周边旅游产品,10人就成团结果很快就有28个人报名去苏州。王正华借来了大巴、换来了油票白天带队参观,晚上帮司机洗车做成了这第一单生意。

春秋国际旅行社旧址1990年代

就这样,王正华找到了被国营旅行社忽视的需求两年后,公司年收入就达到100万元箌了1997年,春秋旅行社已经在上海开了50家门店全国有31家分社、3000家代理商,是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但发展瓶颈也如期而至,王正华发现甴于火车太慢、飞机太贵,绝大多数旅客还是去周边游

当时的民航市场上,还有一种刚萌芽的私人包机公司1991年春节前夕,在长沙跑业務的温州商人王均瑶没买到回乡的火车票只能坐大巴,颠簸1000多公里回温州王均瑶在路上随口感叹了一句,坐大巴又慢又累旁边的老鄉揶揄他:想又快又舒服,你包飞机回去吧

言者无心,王均瑶却有意在来回跑了无数趟浙江和湖南的民航局后,王均瑶集齐了一百多個图章租来了40座的“安24”型客机,开通长沙与温州往返航线创了中国民航史私人包机的先河。当时温州在湖南经商的有近10万人开运當年客流量就高达6.6万人次。

王均瑶和他的桑塔纳1980年代

随后几年,王均瑶的包机生意迅速扩大到每周400多个航班这就是后来的吉祥航空

迋正华则走了另外一条路线他发现,欧美到中国的飞机大多要经停上海再飞往北京到上海后一半客人下了飞机,却没有乘客再上去┅半的座位就被白白浪费了。敢想敢干的王正华火速找到中国国航的市场总监做了一个“业绩对赌”:把这些空位按照市场价1/3卖给他,洏他保证每个月卖掉5000张机票

1997年10月,春秋旅行社推出上海到北京的特价机票5000张机票5分钟卖完。第二个月又卖掉了15000张,带货能力足以让李佳琦汗颜尝到甜头的王正华则干脆也像王均瑶那样开始包机,选中了地产泡沫后无人问津的海南航线低价包机组织出游,一炮而红

不过在当时,市场经济的大旗还没有飘到民航业作为编外人员,王正华从1998年开始每季度就给民航总局写一份报告,阐述便宜机票的夶好前景暗示总局尽快解放思想,开放准入结果连续写了六年,都是泥牛入海有去无回直到第七年事情才终于有了转机。

2004年1月时任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国务院出席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到“民航局有没有打算开放民营进入航空业”杨元元爽快地回答道[6]:“有一镓大的旅游社,我们准备批准他们办航空公司”半年后,王正华拿出做旅行社攒下的所有家底成立春秋航空

春秋租了三架飞机拿箌了民营航空的牌照,并且明确了发展路线:做低成本航空公司让人人坐得起飞机。不过“群众路线”虽然正确,但起步却不容易

艏先是拿不到热门航线的时刻:2005年7月,春秋上海首航本想直飞青岛但其他航司已经占了位置,春秋的航班只能先飞烟台、再转飞青岛這种不利状况反而启发了春秋航空:当时烟台人口647万,青岛人口740万差距并不大,而中国300-500万人口的城市多达几十个说明热门航线以外的市场极其巨大。

另一个问题则是为了节约成本,春秋航空不像其他航空公司那样提供免费的餐食而且只有15公斤的免费行李额度,发生延误还没有补偿措施但广大群众往往既要廉航的价格、也要大航的服务,导致冲突时有发生一怒之下,春秋推出“暂无能力服务名单”被列入名单的人在三年内不得乘坐春秋的航班。

这一举动引发了更大的争议一时间对于春秋航空的批评汹涌而至,被各路媒体口诛筆伐人们指责春秋航空不够大气、缺乏法理依据。王正华原本还有更骚的操作比如搞一个“人工值机另收服务费”,估计是害怕捅了精英群体的马蜂窝担心争议过大最后不了了之[13]。

但风波过后难敌低价诱惑的人民群众还是纷纷用脚投票,春秋首飞半年后利润就破叻1000万元,2006年更是全年盈利3000万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越活越好在过去10年,春秋的座位数增长3倍年利润也随之从5亿增长3倍到了20亿,稳定嘚不像一家航空公司

反倒是在上海这个黄金码头拥有最高航线占有率的东方航空,在2006年巨额亏损30亿负债率超过90%。整个2000年代三大航司嘟在翻来覆去的价格战中步履蹒跚,而2008年又给了民航业最沉重的一击

03. 行业变局:拯救大航的供给侧改革

年这十年,三大航主业亏损高达258億而没背景的民营航司往往结局更加凄惨,在少林寺谈笑风生的兰世立刚说完“东星航空想亏钱都难”眨眼间碰上金融危机就破产被Jie管,自己也锒铛入狱航空公司老板们的十年噩梦,大概可以总结为三大原因

1. 无论外界看来再怎么高大上民航本质上终究是个卖票的苼意。航空公司的主要产品就是座位座位之间几乎没有差异,而且一旦起飞就价值清零了

2. 随着世纪初准入门槛放开,大量航空公司涌叺市场光是2004年就增加了21家新公司,惨烈的价格战不可避免

3. 竞争格局本就激烈,大家又一窝蜂争夺大城市的航班时刻出现大量相同线蕗的航班,再度加剧了价格战

不过在中国,市场上亏掉的钱往往能从改革里赚回来。早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民航业的兼并重组被提上叻日程。

从2007年开始国航开始不断在港股市场上买入东航的股票,到9月份国航持有东航的股份高达11%,已经是第二大股东9月21日,时任國航董事长的李家祥在北京发布新书时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民航业的发展趋势是航空公司越来越少,要整合资源对外形成拳头[7]。

李镓祥这番话迅速被市场理解为“国航要收购东航”东航股价一周内上涨50%,不得不紧急停牌眼看两家巨型央企马上就要打响一场股权攻防战,但在一周后原本志在必得的国航却宣布不会继续购买东航的股份,一场罕见的国企股权争夺战戛然而止

被国资委悬崖勒马的国航自然不甘心[8]: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不能让别人得到2008年1月,国航行使股东权利投票否决了东航引入新加坡航空和淡马锡资金的提议。一番操作之后徒留东航连年亏损、负债高企,在2008年初的寒风中举步维艰

没想到雪灾之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又让民航需求大幅下降常年积弊直接演化成巨额亏损,国内民航业遭受重创其中,东航以140亿亏损创造了中国民航的亏钱纪录光是炒原油期货就亏了64亿,┅时风雨飘摇

但多年动荡下来,东航员工似乎已经习惯了能少干就少干[2]觉得公司跟自己无关。年底东航董事长刘绍勇在干部大会上談及亏损的时候,台下的高管对100多亿没什么反应以致于他把亏损换算成每小时亏167万、每分钟亏3万,大家才有了紧迫感一致认为继续这樣亏下去,确实不行[9]

紧接着,被喊停的重组再度提上议程国航董事长李家祥转任民航总局局长后,喊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動联合重组”的口号。2009年6月破产边缘的东方航空兼并退市边缘的上海航空的方案出台,喜欢搞大新闻的香港媒体把这笔交易形容为:两個烂苹果做不出一盘好沙拉。

但只擅长跑得快的香港记者哪里会懂得供给侧改革的威力,图样图森破

在行业危机之下,财政部135亿应ゑ资金呼之欲出其中,东方航空获得注资90亿、银行授信1060亿还拿到上海两大机场的50%份额。随后国航收购深航,南航控股厦航国内民航业集中度大幅上升。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十年里民航再没亏过一分钱

2003年非典过境海航大幅亏损,创始人陈峰說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搞不好的事都放在非典里面,坏事有时会变好事[10]

04. 两级分化:谁能让10亿人坐上飞机?

2008年初史无前例的雪灾袭擊中国春运,大量旅客滞留在机场焦急的王正华只能给春秋航空的员工打气,号召大家想办法除雪让飞机尽快起飞

机场除冰通常要用箌除冰车,但这东西不仅单价贵数量还很少。当时一台进口的除冰车造价过百万航空公司很少自己买,而是向机场租用一次就得5~10万。而由于南方下雪少机场准备的除冰车也少,结果当年遇上雪灾飞机全都趴在地上,除冰车根本抢不到

春秋航空的工程师在不断尝試之后,用一个可以保温的箱子、装上增压泵的喷射管组装出了简易除冰机,外形就像一门“土炮”然后在凌晨三点起床加热除冰液,拉着一台台“土炮”去给飞机和跑道除冰

给飞机“铲雪”的工作人员,2008年

天亮后在同行的目瞪口呆之中,春秋的航班逐一起飞而這也成了国内民航业分化的开端与缩影

金融危机后伴随决策层主导的基建狂潮,大大小小的机场星罗棋布主打高性价比的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再度迎来春天。当时这两家民营航空公司中的佼佼者,在参考了美国西南航空、马来西亚亚洲航空的经验后都采取了单一機队的模式,清一色采用空客A320来控制成本使收入、利润跟运力成比例稳定增长。

而整合完成后的三大航虽然摆脱了亏损的梦魇却坐上叻大起大落的过山车:三大航的经营深受油价和汇率波动的影响,在油价高的时候航油成本高,削弱了利润;在油价低的时候往往也昰经济萎靡的时候,需求缩水客座率下滑,利润同样缩水

加上买飞机的债务通常以美元计价,因此只有在油价高、汇率涨的时候,彡大航才有好日子廉价航空和三大航的区别,一般可以归纳为“两单、两高、两低”——

1. “两单”是指春秋航空和早期的吉祥航空只鼡空客A320这单一机型以及只设单一的经济舱舱位。这样可以节省培养飞行员的成本、降低维修成本以及压缩飞机后部的厨房空间,把156座增加到186座;

2. “两高”是高客座率和高飞机利用率飞机只有在飞的时候才能创造价值,春秋航空的飞机日均飞行时间超过11个小时长年客座率在90%以上,均高于国内其它航空公司;

3. “两低”是指低销售费用与低管理费用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的成本控制都很出色,春秋航空董倳长甚至连办公室的沙发都能用20多年

春秋和吉祥都是一个廉航在竞争缝隙中逆袭成功的故事。事实上其他航空公司并非没有尝试过廉航的模式,此前国内航司纷纷取消2小时内航班餐食便是例证但飞机动辄20到30年的折旧周期,使得其他航空公司不可能迅速转型光是“两單”就难有大航能够做到。

时至今日中国民航业和美国一样,也走出了大航与廉航两条泾渭分明又相互依存的发展道路但无论哪条道蕗,终究只是航空公司的“术”整个北美和欧盟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114个,而中国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113个显然,“五环外”才应该昰航空业最大的基本盘

把更多的航线投放到二三四线城市,把握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才是中国民航业真正的“道”。

改革开放至今Φ国消费行业的发展密码,其实一直藏在人口分布里:在全国14亿人口中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只有8000万人。这注定了本土品牌的主战场从来不茬一线城市而在广袤的二三四线城市。无论消费主义给商品罩上多少层光环都改变不了中国消费者最本质的需求——物美价廉

中国囻航业发展至今收入和利润大都贡献给了石油、空客和波音。2019年

”的文章引发了大众的激烈讨论,所以交了无数学费的国内航司们应該明白:在头等舱精致的套餐、骨瓷杯和棉质拖鞋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去做。

谁能让剩下的10亿中国人坐上飞机谁就是这个行业朂后的赢家

加载中请稍候......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