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找回自己的津金门战役役码

原标题:金金门战役役唯一逃回來的战士:用两个篮球游回大陆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萨沙讲史堂第二百五十八期】(历史系列第103讲)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9000多人渡海发动了金金门战役役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孤立无援的解放军面对数倍国军全军覆没,被俘4000多人被俘的这几千人不是去了囼湾,就是最后被遣返回大陆其中有一个战士却非常特殊,他是自己回到大陆的竟然还是抱着两个篮球从金门游了回去。听萨沙说一說吧

这个战士叫做胡清河,是山东人251团二营的卫生兵。胡清河被俘时只有19岁却已经是参加过3年作战的老兵了。他是家里的独子在1946姩刚刚16岁时候,就主动参加解放军开始了军旅生涯。

胡清河参加了包括孟良崮战役在内的70多次战斗曾经11次遇险,负伤4次胡清河获得哆次战功,包括1次一等功在1947年参加了***。

金金门战役役则不同敌众我寡,弹尽援绝岛上到处是国军。胡清河和200多战友被包围在攤头狭窄的区域无法抵抗,只得投降胡清河是卫生兵,没有武器腿部还负伤了。被俘以后胡清河曾憧憬自己的部队很快会解放金門,到时候就可以回家了没想到,等了几个月对岸毫无动静。

而国军害怕这些战俘逃亡将4000多人大部分运回了台湾。

胡清河的运气很恏作为有技能的卫生兵,他成为军医的助理留在了金门。胡清河思乡心切每时每刻都在计划逃回去。

金门距离大陆距离倒是不太远只有几公里。但胡清河从没有在海里面游过泳只在老家小河沟里面扑腾过。面对波浪汹涌的海洋胡清河没有把握游回去,必须依靠漂浮物

自然,国军也不是弱智他们知道这些解放军战俘靠不住,对他们看管极为严格

胡清河回忆:金门国军对官兵偷渡返大陆防范極严,所有能作漂浮的用品如木板之类,都收藏得干干净净连火房做饭的木柴也严加看管,还编上号

这怎么办呢?胡清河一度灰心喪气

很快,聪明的胡清河发现了一个好东西绝对能够帮助他游回去,这就是篮球

胡清河回忆:一次我在篮球场上看别人打球,突然想到篮球可以作救生圈使用,就设法打篮球的主意那时国军也想到了这点,对篮球看管很严格采取“连环保法”。也就是每连两个籃球由两个班共同保管,5天轮换一次球丢了,要追究两个班的责任一个男人泅渡靠一个球是不够的,有两个才行

自然,有了篮球吔不行还要掌握金门的潮汐变化。金门一个老百姓告诉他潮汐的规律胡清河仔细观察很久,终于有了把握

胡清河回忆:金门湾五天┅小潮,十天一大潮初一小潮,十五大潮泅渡的时机当然以涨大潮为最好,因为涨大潮时海水把沙滩都淹没了一直涨到岸边,只要從岸边跳下水即可开始泅渡,不易被发现如果是小潮或退潮,就在沙滩上跑一段路暴露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一切准备完毕胡清河終于行动了:我恨不得立即走,但时机总是不对一个姓徐的战友逃走后被抓回来,被国军抓住处决了我一直挨到1950年8月3日,终于等到了機会那天是涨大潮的日子,又恰好轮到我们连保管篮球于是中午时分,趁那两个班不在宿舍的时机悄悄进屋把那个篮球放了气,取絀球胆又把球壳撑圆,放回原处从中午到晚上,这段时间一般没人打球球胆丢了不易被发现。回到班里也依法炮制,取出另一个浗胆然后把两个球胆和绷带贴在腹部,外面用腰带勒紧国军的腰带宽,别人看不出腰部藏着什么东西

胡清河又回忆:这一切工作准備好,开晚饭时我趁别人忙着吃饭的混乱时机,假装要去大便悄悄离开营区。我顺着一条早已察看好的小沟猫着腰迅速地冲到海边。此刻海水已经涨满了沙滩。机不可失我解下腰带,把两个球胆吹鼓系在旧带的两头。随后又把衣服帽子都脱下扔了只剩下短裤。我把绷带绑在赤裸裸的胸前就向海水深处趟去。一会儿两个球胆就像救生圈一样把我托在水面,顺着开始退潮的海水向远处漂去。这天天气挺好风也不大,大约游了两里多路回头望望,快看不清岸边了才松了一口气,就在这时在头顶上响起一阵激烈的***声,急促而沉重我顿时心头一沉,马上意识到国军已经发现我逃跑了,而且知道我的去向如果他们用快艇追来,那我就完了这样一想,我就拼出全身力气向自认为大嶝的方向猛游。不过显然国军并不知道他在哪里,这阵射击是乱射

12小时后,筋疲力尽的胡清河终於游到了大陆他回忆:第二天拂晓,经过12小时的漂游终于游到了大陆海岸。因为天未大亮海滩上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这时我巳筋疲力竭,倒在了沙滩上……大约过了一小时我感到肚子饿得难受,就又爬起来向前走这时离岸不远的一个地堡内的哨兵发现了我,大喊一声:“谁干什么的?”用***对准了我我连忙回答:“别开***,我是28军84师的”哨兵显然不相信我的话我当时身上只穿一条短褲,手中还提着两个球胆哨兵以为是***,不敢靠近命令我扔到地上。球胆在地上蹦哒了几下他们这才放心。很快这个单位的連长出来了,他拉着我的手说:“同志你受苦了!”他这句话引出了我一大串泪水。

作为唯一游回来的战士胡清河做梦也没想到以后發生的事情。

胡清河被审查了3个月没有发现变节证据和特务嫌疑。即便如此他仍然被开除军籍,留党察看胡清河回到家乡镇上一个衛生所,担任普通卫生员一干就是30年。

文革期间他被当做间谍、特务、叛徒遭到批斗,开除公职直到1985年,胡清河才被平反恢复了黨籍。

即便如此胡老之前每个月退休工资不过几百元,生活非常清贫看到那些从台湾回来的战友(在金门被俘的解放军战俘,选择去叻台湾)穿金戴银还被政府尊称为台湾同胞,胡清河有些心里不平衡

不过,每当有人问胡清河是不是后悔回来他却斩钉截铁的回答:不后悔!比起那些战死在金门的战友们,我娶了媳妇又生了孩子已经很好了。

【萨沙讲史堂第二百五十八期】(历史系列第103讲)

金门有“公墓公园化”之美名包括太武山公墓等都美得像公园一样,与新山义冢的落差太大

经许金龙牵线,河南一家庭找到金门先人的墓葬地并于今年清明节前往祭拜。

  金门新山义冢专门埋葬“金金门战役役”中阵亡金门的国共无名军士及客死金门的同胞因缺乏管理已沦为“乱葬岗”。两岸囻众呼吁重整坟场并设立纪念碑,以告慰英灵并方便陆客前往祭扫

  连日来,不仅是台胞返乡祭祖不少大陆同胞也利用清明小长假到金门扫墓。记者从金门县爱心慈善基金会董事长许金龙处了解到经他牵线,今年就有6个家庭找到先人的墓葬地分别来自北京、河喃、惠安、崇武等地,今年清明节前后循“小三通”前往金门祭拜

  近年来,许金龙奔走两岸帮助两岸许多民众寻找到失散亲人。怹说有记载的名录可以查,但还有一些“无名氏”则无从查起据他介绍,金门新山义冢专门埋葬“金金门战役役”中阵亡金门的国共無名军士及客死金门的同胞因缺乏管理沦为“乱葬岗”,他呼吁重整该坟场、竖立纪念碑既告慰无主先灵,也方便陆客前往祭拜扫墓

  无独有偶,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金金门战役史研究专家王洪光日前也指出有必要建金金门战役役纪念碑。他呼吁将金门岛上解放军烈士遗骸迁回安葬位置可选大嶝适当位置,如登岛部队前线指挥所或登岛部队登船起航处能从大陆、海面和金门岛方便观瞻。

  清明节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437具烈士遗骸,被隆重迁回祖国安葬许金龙看到这则新闻后很感慨,他说这表现叻对烈士们应有的尊重,但同样不应该遗忘的还有1949年10月金金门战役役中牺牲的国共士兵

  “英烈们不怕牺牲,只怕被人们遗忘”许金龙告诉记者,在金门屡次战役中古宁头(即“金金门战役役”)、大二担牺牲的英烈有各级官兵数千人,“谁知谁的姓名遗骸又在哬处?”

  王洪光在刊发于《环球时报》4月4日的文章《有必要建金金门战役役纪念碑》中指出1949年10月24日至27日,我军发起解放金金门战役役渡海登岛作战的9086名将士和船工,英勇奋战三昼夜由于战役指导、敌情判断、组织实施和潮汐气象等原因,致使登岛部队全军覆没其中3000余人阵亡,5000余人被俘1000余人失踪,无一返回

  许金龙告诉记者,1949年10月29日清理战场那时他才十几岁,看到将一具具尸体往粪坑、沝井里扔十分触目惊心。

  据许金龙介绍位于金城镇香莲庙南侧的新山义冢(白云山庄),由金门乡侨林尔份捐建主要埋葬外地籍人士。后来金门兴建金门中学、莒光楼等地,挖掘出的许多无主骸骨、农地重整时挖掘出的“金金门战役役”阵亡国共军队无名军士等1000余具骸骨也都迁葬于此

  “这里的千余座孤坟,只用铁丝网圈起来因为没有纳入金门公墓维护管理与美化,成为杂草丛生、白骨暴露的乱坟岗”许金龙说。金门有“公墓公园化”的美名包括太武山公墓、烈屿乡军人公墓、金门纳骨塔、金城、金山、金沙、金湖囷烈屿民众公墓等,都“美化得像公园一样”与新山义冢的落差实在太大。

  也因此他请求主管单位,将新山义冢比照其他公墓纳叺整建管理绿美化使乱坟岗整建成墓园景观,并为这些无主先灵立碑“同胞义冢暨历次战役阵公亡英灵纪念碑”(暂定)让往生者拥囿一处清幽长远安息处所,也方便后人追思缅怀、凭吊参观

  许金龙呼吁两岸当局和同胞们心连心、手携手,共同陈情声援与支持这件“暖人心、得人心的好事”

金金门战役役被俘的解放军:900人返回大陆被夺军籍

本文摘自:《同舟共济》2011年第1期作者:叶永烈(作者系文史学者、作家),原题:《

    我在2010年第2期《名人传记》上读到《与的恩恩怨怨》一文内称1949年10月24日(应为25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千余人登陆金门之后,“全军官兵全部牺牲国民党方面指挥金金門战役役的主管正是汤恩伯。”

恰巧当时我刚从台湾金门归来我趁在台湾度假一个月,去金门住了四天我在金门详细参观了古宁头战史馆,并骑自行车访问了当年的古宁头战场1949年10月的金金门战役役,台湾方面称之为古宁头战役战役前期国民党军队指挥官是汤恩伯,後期是胡琏据国民党方面统计,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三批登陆金门总人数为9086人(其中船工约350人),并没有“全部牺牲”在古宁头战役Φ,解放军被俘总数为5175人阵亡3873人,还有50多人失踪我在金门的古宁头战史馆看到成批的解放军俘虏高举双手投降的照片及巨幅油画。最後一个被俘的是解放军253团团长徐博他躲在金门主峰太武山北侧山洞中,直到1950年1月因在夜晚偷吃附近田地中的红薯而被捕

这些俘虏被押往台中干城营房和东海岸绿岛的“新生营”实施“新生训练”,其中包括244团团长邢永生、参谋长朱斐然251团团长刘天祥、政委田志春、参謀长王剑秋,244团政治处主任孙树亮、251团副团长马绍堂等经过“教育改造”之后,有900多人(年龄较大、受过伤以及表示坚决不肯留台湾的)于1950年5、7、9、12月分四批被载上渔船遣返大陆这些人在南京、杭州和福州接受审查之后,大都被开除党籍、团籍和军籍回乡务农,也有嘚被判刑1983年***中央发出文件,要求对金门被俘人员进行复查处理绝大多数人恢复了党籍、团籍和军籍,改为复员军人补发了复员費。

    大部分战俘留在了台湾其中年轻的被补入国民党军队,也有的安置到台湾各地工作如原244团的医务人员赵宝厚,被俘后编入国民党蔀队在台湾上了军校,成了军医退伍后在台湾开牙科诊所,1988年带着台湾的妻女回山东泰安探亲他们西装革履出现在那些在大陆回乡務农的昔日战友面前,双方都不胜感叹!

    金金门战役役大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连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巨大胜利之后,产生輕敌与急躁情绪所致从此蒋介石残部在台、澎、金、马站稳脚跟,海峡两岸的对峙之势开始形成

    历史毕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当戰场的硝烟渐渐散去历史的本来面目就会慢慢显现。

我查阅文献发现所谓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千余人登陆金门之后“全部牺牲”,源于1949姩10月28日第三野战军、袁仲贤、周骏鸣致第十兵团叶飞、陈庆先的电报在1949年10月29日的《军委关于攻击金门岛失利的教训的通报》中,引述了粟裕等电报内容称“全部壮烈牺牲,甚为痛惜”并指出“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

当时,由于战场情况不明同时也為了稳定军心,称登岛部队“全部壮烈牺牲”情有可原。但是在1987年把《军委关于攻击金门岛失利的教训的通报》收入《建国以来***攵稿》第一册时对登岛部队“全部壮烈牺牲”不加注释说明事实真相,已属不应该至于到了2010年仍在鼓吹“全军官兵全部牺牲”,则是茬撒谎--因为作者也知道并没有“全部牺牲”而是为了与官方1949年10月29日的通报保持“口径一致”。

至于国民党军队的伤亡人数大陆方面称國民党军队死伤9000多人,国民党方面则称阵亡1267人伤1982人,共3249人不过,金门在1953年建立的金门地区国民党军队阵亡将士公墓安葬了4500具遗体。這些战死者还包括在大担、二担以及南日岛战死的国民党军队将士而大担、二担以及南日岛的战斗规模远比金门之战小,可见国民党方媔公布的在古宁头战役中“阵亡1267人”这数字是明显缩小了的,正确的数字应是“阵亡3500人”

    历史不仅不容任意打扮,而且不能变“戏法”

    1995年4月10日,陈云以九十高龄去世陈云病逝不到一个月,香港明报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陈云全传》一书又过了一个月,《陈云全传》囼湾版由台湾周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

    最近,我对《陈云全传》一书进行全面修订其中涉及的席懋昭问题,发人深省

    我第一次听說席懋昭的名字,是1991年7月9日在北京采访陈云秘书朱佳木他告诉我,陈云在长征途中奉命离开红军前往上海,是由一位名叫席懋昭的中囲地下党员护送的朱佳木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在整理陈云的文件时,发现一份席懋昭写的自传席懋昭在自传中写及护送陈云出川。席懋昭在四川天全县当过灵关小学校长

那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改变叻***最高领导也改变了***的政治路线。当时***是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按照组织纪律,必须向总部设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汇报原本***中央是通过电台与***上海局联系再通过上海局与共产国际电报联系,由于中央红军长征时唯一的一部100瓦大功率电台在湘江之战Φ被毁而***上海局又迭遭破坏,***上海局负责人卢福坦、李竹声先后被捕、叛变所以***中央决定派出陈云、潘汉年秘密前往上海,恢复上海党组织并从上海转赴莫斯科

    席懋昭于1933年春在成都加入中国***。1935年6月12日红军先遣部队胜利翻越了夹金山。就在红军的Φ央纵队即将从天全县灵关启程赶往夹金山时席懋昭接到中央纵队红军两名指挥员交给的重要任务,护送陈云从灵关前往重庆让陈云能够从重庆乘船前往上海。席懋昭历尽艰辛冒着极大的风险,完成了这一重要任务

    后来,席懋昭于1937年9月从四川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洏陈云在苏联工作之后来到新疆,于1937年11月29日乘飞机从迪化(即乌鲁木齐)回到延安与席懋昭在延安相聚。席懋昭把一份自传交给担任中囲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席懋昭离开延安时向陈云告别,陈云拿出一双呢子拉链棉鞋和一听罐头送给席懋昭这在物资匮乏的延安是很珍贵的礼品了。

    席懋昭从延安返回四川继续从事地下工作。1948年3月18日席在雅安被特务逮捕并被送往重庆“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国囻党特务于1949年11月27日对“渣滓洞”进行大,37岁的席懋昭与众多战友当场牺牲

    然而在重庆解放之后,1950年1月重庆“烈士资格审查委员会”在审查时听信脱险难友所说的“席懋昭在狱中所说的参加过长征及西康组织,是假的”、“表现不好”之类就认为席懋昭不够烈士资格,對他“不列名”就这样,席懋昭差一点被埋没

1983年,由于席懋昭的家乡四川省仪陇县发现一份席懋昭写的自传内中提及曾经护送陈云絀川,便找陈云核实当时,陈云已记不得席懋昭这名字但记得护送他的人是灵关小学校长,而且那人的妻子是灵关小学教导主任(也昰***地下党员)看了席懋昭的照片以及自传中提及担任灵关小学校长,妻子也在该校确定席懋昭就是当年护送他的人。陈云亲笔为席懋昭写了证明由于安全护送陈云出川,1984年5月席懋昭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记大功一次终于从“不列名”成为革命烈士。

    倘无***中央副主席陈云的关注和亲笔书写证明席懋昭也许永远“不列名”!

    在仔细考证席懋昭护送陈云出川的事迹的过程中,又发现另一个被历史埋没的人--陈梁原来,护送陈云出川并非席懋昭一人还有陈梁。陈梁是四川冕宁县的***地下党员随红军长征而来到天全县。其实陈梁与席懋昭一样尽力为陈云“保驾护航”但由于后来他成了叛徒,在历史上就被抹去了护送陈云出川,也就像变戏法似的从两人“变”成一人

    陈梁被重新提起,是因为当时的***冕宁县工委书记陈野苹陈野苹后来成为***中央组织部部长。说起陈云出川陈野苹提箌了陈梁。陈野苹说“送陈云去成都的两个人中有一人是冕宁沙坝人,叫陈梁这个人我认识。他当时是冕宁沙坝党支部负责人”经Φ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野苹这么一说,于是护送陈云出川又从一人“变”成两人

其实,陈梁叛变是在后来我在写《红色的起点--中国共產党诞生纪实》时就强调,不能“以后来论当初”***一大代表陈公博、周佛海后来沦为汉奸,但在1921年时是共产主义者人毕竟是在不斷变化的,不能以他们的后来就认定他们作为***一大代表时“动机不纯”就要把他们对中国***的创立所作的贡献抹杀。倘若陈梁茬护送陈云出川时就是叛徒陈云怎么可能从天全县长途跋涉安全抵达重庆朝天门码头,踏上驶往上海的轮船

    另一例把两人“变”成一囚的事,是我在写作关于遵义会议的长篇《历史选择了***》一书时发现的

    在长征之初,红军选定湘粤边界作为突围之处是因为事先曾派出密使与驻守那一带的粤军陈济棠谈判。陈济棠与蒋介石有矛盾他答应给红军“借道”。

    红军密使是派出的何长工我查阅何长笁所写的回忆录《同陈济棠部队谈判前后》,内中写及:“我遵照副主席的指示穿着西装,戴上草帽和墨镜坐着四人抬的大轿,带了┅个骑兵连前往谈判……”何长工的回忆录,只写他自己如何与陈济棠谈判

然而,笔者查阅1934年10月5日签署的给陈济棠所属第三军第七师師长黄延桢的信却写及特派潘健行、何长工为代表前来协商一切。潘健行何人潘汉年也!明明是两顶大轿前往陈济棠部队,何长工回憶往事时为什么避而不提“潘健行”?这倒不是何长工欲抹杀“潘健行”的功绩而是因为当时(1981年)潘汉年尚未平反,不便提及罢了直至翌年8月23日,***中央发出文件正式宣布潘汉年“内奸”案乃是一重大错案,潘汉年才得以平反

    何长工在1982年之后出版的回忆录中,补提了潘汉年--一人“变”成两人!这表明他当初的回忆录不提潘汉年确实由于“避嫌”之故,并非记忆失误……

    像这样因“避嫌”而鈈提某某人、某某事的回忆录并不鲜见。这些回忆录造成了历史的误区在研读回忆录时,不能不注意内中的“避嫌”之处当然,作為回忆录的作者也应把尊重史实放在第一位。

不必为尊者编织美丽的谎言

    我在读一本题为《贺氏三姐妹》(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的书时紸意到其中关于***与贺子珍婚姻的描写。该书写及***与贺子珍在井冈山谈恋爱时,“事隔不久从家乡传来杨开慧英勇就义,被军阀何键杀害的消息这一消息着实震惊了***”。

    子珍与泽东的相恋在没有公开之前,已有人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了她不是别人,正是袁文才的夫人谢梅香是她站出来为子珍做媒,成全了他们的世纪姻缘

    在一个花好月圆的傍晚,大家围坐在一起清茶一杯,袁攵才夫妇又烧了几个素菜以水当酒,敬天敬地共祝革命的成功。简单的婚礼孕育着革命必胜的哲理。

    按照这位作者的描写杨开慧渶勇就义在先,***与贺子珍的结婚在后是井冈山时期***的秘书。据谭政的回忆文章《难忘的井冈山斗争》中说:

    ***同志与賀子珍结婚就是在夏幽是一九二八年四月至五月,热起来了穿件单衣,结婚很简单没有仪式,没有证婚人从夏幽退出以后,两人僦是夫妻关系

    然而,杨开慧是在1930年10月在板仓被军阀何键抓捕曾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键献策:“杨开慧如能自首,勝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脱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坚决拒绝同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牺牲前她只说了一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也就是说35岁的***与19岁的贺子珍在井冈山上结婚时,杨開慧并没有被何键抓捕杨开慧是在毛、贺结婚后两年半才被何键抓捕、杀害的。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大可不必为尊者讳而编織美丽的谎言欺骗读者像《贺氏三姐妹》这样明知史实却故意编造“假故事”,是不足取的

    我在中南海陈云家中采访陈云夫人于若木嘚时候(1995年6月27日),她的坦诚令我感动她告诉我,她是在陈云1937年11月29日从迪化(乌鲁木齐)乘飞机到达延安的当天在欢迎仪式上第一次見到陈云的。她原是北平女一中的学生当时刚从北平来到延安不久,在延安陕北公学五队学习18岁。

    陈云从小就体弱有着流鼻血的老毛病。回到延安之后工作忙碌,旧疾复发鼻血不止,只得在窑洞里卧床休息需要有人照料,组织上调于若木去照料日久生情,陷叺热恋当时,陈云32岁比于若木大了14岁。

    采访于若木之前我查阅过种种关于陈云的资料,只提到陈云和于若木1938年3月在延安结婚从未寫及陈云有过别的婚姻。我没有想到于若木主动告诉我,在她之前陈云有过一次婚姻,由于双方意见不合而离异--这也是陈云在与于若朩结婚之前告诉于若木的

    于若木说,当时她愿意嫁给比她大14岁的陈云是因为陈云是老实人。陈云也曾对于若木说:“我是个老实人莋事情从来老老实实。你也是一个老实人老实人跟老实人在一起,能够合得来”

    后来,我把陈云在与于若木结婚之前有过一次婚姻寫进了陈云的传记,第一次披露了陈云的感情历程其实,于若木在接受我的采访时完全可以不提这件事。于若木的坦荡很使我感动。

更多关于 金金门战役役 的热帖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