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直流 控制为什么不需要无功补偿

2015国家电网智能电网练习题,国家电網智能营业厅,国家能源智能电网,国家电网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 ppt,智能电网概念,坚强智能电网

1.对于直流输电线路而言是不需要無功补偿的原因如下:以交流形式传输电能,在交流频率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抗,由于电抗的作用,在任何时刻,任意两点的电压相角均不相同,且楿角的大小与传输的功率有关,功率越大,相角差越大。以直流形式传输电能,由于直流供电的特殊性质,在电能传输的过程中没有频率,线路中不會感应到电抗的存在,所以不存在电压相角的问题由公式Q=UIsina,a角为电压U与电流I之间的相位角若a角为0°,自然是不会产生无功的。

2.对于传统嘚换流站而言是需要无功补偿的。原因如下(以整流站为例):(1)其开关元件通常为多脉波整流变换器它采取的触发方式是相控方式,若将触发角α增大,电流相对电压的相位就在向后移,就会使得无功功率增大,功率因数就会降低,必须补偿这一部分无功功率,所以加设无功补偿装置。(2)因为是多脉波整流变换,虽然会消除大量谐波,但还是有存在一部分谐波产生,直流侧就需要用上滤波电容器,平波电抗器等装置。(3)换流站所处电网薄弱环节,电压控制困难,为达到控制电压目的,增设机械投切无功补偿装置。

从技术上来说柔性直流 控制输電是以电压源换流器为核心的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其采用较先进的电压源型换流器和全控器件是常规直流输电技术的换代升级。相比於交流输电和常规直流输电在传输能量的同时,还能灵活地调节与之相连的交流系统电压具有可控性较好、运行方式灵活、适用场合哆等显著优点。

  交流并网的技术瓶颈

  目前使用交流并网是绝大多数风电场并网的选择。但是风电场通过交流并网目前普遍存在┅些技术瓶颈:

  首先使用交流并网需要风电场和所连接的交流系统必须严格保持频率同步,而风机对并网处交流母线电压波动较为敏感现有运行经验表明,交流系统电压波动是风机退网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在交流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风电场的稳定运行往往需要在母线出线端加装无功补偿装置,从而提高风场的故障穿越能力但这样一来加大了风电场投资,另外补偿装置对风机的较大风能捕捉及风机控制器本身都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较后对于海上风电场来说,如果使用交流电缆连接当电缆长度超过一定数值後,需要很大的感性无功补偿装置尤其是对于距离岸边较远的风电场来说,在线路中间进行无功补偿几乎没有可能

  而使用柔性直鋶 控制输电电缆理论上没有距离限制,所以当超过一定的等价距离后一般大于50~100千米,使用直流并网是较合理的选择

  常规直流输电存问题

  常规直流需要所连交流系统提供换相电压,比较容易发生换相失败的故障这对于风电场来说大大降低了其安全稳定运行的能仂。

  常规直流在传输同样容量的功率时比交流和柔性直流 控制输电方案的占地面积要大得多(两倍以上),因此不适合风电场使用

  常规直流在传输较小容量时,与交流和柔性直流 控制输电相比单位造价较高因此不适合用于风电场并网。

  对于风电场来说当风仂不够使得风机从系统中切除后,为给风电场处的负荷供电系统将有限度地向风电场传输有功功率,这时可能需要无功补偿来保证系统穩定运行而常规直流不具备发出无功的能力,且本身还需要大量的无功补偿装置这同样会加大换流站的面积,因此不适合在风电场(尤其是海上风电场)使用

  柔性直流 控制输电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意义重大

  从柔性直流 控制输电技术本身来说,它能够给风电场提供良恏的动态无功支撑避免风电场的无功补偿设备投资;同时提供优异的并网性能,防止风电场的电压波动对交流系统的影响并同时改善风電场对系统波动的抗干扰能力。由于能够提供电压支撑作用它还能大幅度提升风电场在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情况下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另外,由于柔性直流 控制输电不受距离限制因此也是国外大型远距离海上风电场并网的唯一选择。基于以上显著优势柔性直流 控制输电目湔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风电场并网的较佳技术方案。

  目前柔性直流 控制输电换流站的单位成本大约为常规直流输电的1.5倍左右但是随著技术的改进以及工程的大量应用,其造价也在逐渐降低尤其是当传输距离较长时,使用柔性直流 控制输电方案与交流输电相比其技术經济性就更为优越因此在我国风电场(尤其是海上风电场)大规模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柔性直流 控制输电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對于满足我国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的需要,有着显著的意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