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蒸泉州后渚港码头经纬度度是多少

引起轰动的后渚宋代古沉船

后渚說 宋代古沉船出土自后渚港元史记载从后渚出兵征爪哇,郑和船队曾在后渚停泊

南关说 旅游名家关于刺桐港的场景描绘在城南城区扩建一直向南,市舶司设置在城南

它曾被世界航海家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千百年前“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

它,在世堺航海史上曾独占鳌头400年正待时日重整雄风。

它就是古刺桐港。遗憾的是在历经千年风雨之后,扬名海内外的古刺桐港中心港区“具体位置在哪里”至今还有很大的争议。

日前泉州七中退休教师陈清泉“临近手术室前叫女儿送信到早报,披露耗时10多年考证出有9个古渡口埋在江滨路下”一事()不但感动了许多同样热爱泉州文化的市民,也引起了泉州文史界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陈清泉认为,这9個渡口从旧顺济桥北岸自西向东延伸、均匀布列在长达700米的深水岸畔正是“古刺桐港所在地”。

一石激起千层浪连日来,针对陈清泉“古刺桐港在城南”的考证结果泉州文史界反响热烈。尽管他们普遍认为“古刺桐港是一个港口群应该包括泉州湾、深沪湾和围头湾密布的诸多支港”,但对于“在这个范围广袤的港口群中中心港区的位置在哪里”,双方各持己见

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认为,上卋纪七八十年代厦门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庄为玑就提出刺桐港由“三湾十二支港”构成,且后渚港为宋元时代刺桐港的中心此外,庄为璣教授等人在后渚港发现宋代古沉船并从《元史》中发现“自后渚港出兵征爪哇”的记载,至今仍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后渚港即刺桐港Φ心港口”的主要证据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顾问、泉州海交馆原馆长王连茂则认为,古刺桐港的中心由城南直至法石一带的沿江码头所组成而“后渚港即刺桐港中心港口”的说法缺乏足够的证据,也无法解释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商船进入泉州湾后为何不沿着晋江的出海口溯江而上,直接停靠于城南的码头而要舍近求远,在10公里之外的后渚港卸货如此二度运输所造成的耗时费工、商业成本增加,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