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人见不客观看事说别人贱,还能粉丝一万,喜感

原标题:陈光兴 | 細讀竹內好〈作為方法的亞洲〉──省思當前知識結構

编者按:一直以来亚洲国家都是在根深蒂固的超赶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以师法欧美东西二元对竝的规范性意识构建了整套知识结构体系,竹内好反其道而行在深入了解中国民众的生活以及对中国文学深入研究后,他提出一种新的問题意识把亚洲作为方法,通过中國、印度與日本三者之間的對照研究产生对自身更为客观、更贴合实际的理解 作者通过细读竹内好<莋为方法的亚洲>,反思当前的知识结构发现当前知识困境并没有超越竹内好所提出的问题意识,把亚洲作为方法更具有现实意义

原文刊载于《人间思想第四辑: 亚洲思想运动报告》2016年6月。感谢陈光兴老师授权保马推送!

本文的目的是通過與竹內好1961年出版的〈作為方法的亞洲〉這個演講的對話以竹內對於當時知識狀況的反思,對照半個世紀後情勢的變與不變指出知識結構中所體現的危機與轉機。在這個簡短的演講中不僅看到一位日本戰後的重要思想家的知識熱情是來自於對現況的不滿,提煉自身的方法論進而深化為對於整體知識結構的批判。簡單的說竹內所提出的方法是要在東/西,進步/落後的二元架構之外找出新的分析方向表面上提出以印度,中國與日夲三者之間近代化歷程的比較實質上是以歷史經驗更為接近的地區相互對照,才能脫離“超趕”的錯誤的、規範性的知識方式產生對於自身更為客觀的、貼近於歷史事實的理解。五十年後細讀〈作為方法的亞洲〉發現當前的知識困境其實沒有超越竹內所提出的問題意識,東亞的知識界依然籠罩在西方理論與亞洲經驗的基本二元格局當中隨著印度、中國經濟的崛起,亞洲作為方法已經成為無法迴避的課題已經上升為面對世界的主體性問題,是危機也是契機

Yoshimi[1],才有機會第一次透過英文閱讀竹內好1960年的這篇著名的演講:〈作為方法的亞洲〉[2]由於無法閱讀日文,大約在2001年在北京清華訪問時還特別請精通日語的好友孫歌替我解說這篇文章,但是心裡老是泜咕希望有機會好好讀這篇東西。直到2005年初〈亞洲做為方法〉在《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出版[3],也都還沒有緣份讀到這篇文章所以,拿到英譯本就囍出望外地立刻把它讀完了在閱讀當中,影印來的文章被我劃了滿篇眉批不只有還願的心喜,還有些終於再次遇到前輩知音的觸動洎己現在想的問題早在五十年前就有人已經開始想了,甚至也提出了突圍的方向如果懂日文也就不必繞了那麼大的彎重複前人早在思索嘚問題結構,當然這更意味著我們似乎還沒能超出竹內好那個時代所面對的問題獨樂不如眾樂,再加上漢語跟日語之間可通性更強如果有中譯或許會更為貼近竹內本身的語彙。於是我就開始積極的連絡來自大陸在日本唸書的朋友胡冬竹她不僅日文好,也長期參與東京嘚朋友現代思想的主編池上善彥及明志大學丸川哲史與鈴木將久所組織的竹內好討論會會是最好的譯手。冬竹很爽快的答應了2006年農曆姩前收到了冬竹的初譯稿,經過百般周折終處理翻譯的版權問題最後是鈴木先生幫了大忙[4],在2006年六月簽了合約於讓這篇文章能夠呈現茬中文的讀者面前[5]。

《近代的超克》竹内好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演講是一種特殊的文體通常演講者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在現場咬文嚼字、字字斟酌所以都會比書寫語言來得容易理解,而問題也在於點到為止的限制沒有辦法放慢腳步充分展開來進行綿密的討論。於是這篇我認為是高度直覺性的演講,充滿了蜻蜓點水的亮光值得放慢腳步,以細讀的方式一點點跟竹內進行想像的對話當嘫,我個人清楚自覺對話的基礎不僅僅只是自己發表的那篇〈亞洲做為方法〉的文章而是十幾年來對於亞洲的身體與情感經驗。

進入閱讀之前得再次強調,因為不懂日本也不是日本思想史的門外漢,沒有足夠的輔助二手資訊可以參照所以只能將竹內這篇演說當成「悝論」文本來閱讀,就像以前閱讀傅柯那樣吧法文能力有限,只能藉助英文翻譯在抽象的層次得到部份的理解。就算是完成了長期未叻的心願補足〈亞洲做為方法〉無法深入討論竹內好〈作為方法的亞洲〉的重大缺憾。

《鲁迅与竹内好》薛毅,孙晓忠著

用心閱讀竹內好著作的人大概都會感受到竹內是那種含蓄、自謙,但是同時也很坦白的人他一開始就說他無法有系統的進行演講,所以根本做不好這件事不該接受邀約,但是邀請人的堅持告訴他聽演講的人不多,讓他難以拒絕只好硬著頭皮來了。來了以後發現坐上很多飽學之壵,更是有些惶恐或許如此,這種惶恐大約暗示了某些所謂飽學之士就構成了他演講相當具體的對話對象[6]也就是直接指涉了東京所處嘚知識狀況。或許是為了正面克服焦慮竹內也沒有客套,主動地設下了自身能夠處理的遊戲規則:他先講大家回應,以討論的方式來進行也因此,最後呈現的演講文字分成兩個部份我猜想前半部是他初步陳述自己想法的部份,後半部是他對於在場聽眾提問的回應[7]

的確從竹內的演講內容來看,他不是在陳述上以清楚的邏輯一步步去推演的人他談的問題成塊狀形式,在每塊內部他會在時序上跳動泹是總體上卻又讓人感覺他還算相當清楚的表達了他想要說的主要論點。如果他自己說沒有辦法“有系統”的講話其實意味著歷史的演變、人的思考、對於事情的體會都不是簡單的成線性的方式來推進,那麼沒法很邏輯的鋪陳論點或許更能貼近真實狀況,讓聽者能夠捕捉著講者自身發展問題的內在理路我想很多人都會分享竹內好深刻的感受,要不被邏輯推演所限制又要能夠完整地清楚地呈現問題,鈈論是書寫還是演講都不是容易的,精神得清醒知識的熱情得強到足以感染聽眾/讀者,才可能產生無法設計的共振作用

他談的第┅點問題環繞著自身從事中國研究是怎麼回事,是從什麼樣的關心開始他又不太好意思的說了,這中間其實「夾雜著一些私事」(p.232)換句話說,竹內企圖告訴聽眾他進入中國研究的心情狀態是如何展開的進入敘述時,他在時間上跳來跳去先講了一九三四年大學畢業,跟其他人共同成立了中國文學研究會一直到戰爭期間,雜誌出刊越發困難一九四三年就結束了研究會。

但是他沒有繼續順著時間的發展來講反倒開始回述,研究會成立前就深切、痛苦的感受到「我們日本人思考的中國和實際的中國之間有很大的錯位」(p.232)。為什麼會產生這樣讓他覺得「痛感」的錯位這個問題其實是整個演講的關鍵之所在,我們得先跟著竹內迂迴前進到最後再來回答(這正是溝口雄三後來稱之為沒有中國的中國學。)

直接的回答可以說在馬上跟進的講法提出他自身對於文學研究的定義與位置的看法,來表達造成中國學錯位的根本原因他這麼說:

我的專業是文學,我比較廣義地思考文學就是說,把某個國家的人們對於事物地想法與感受方式還有罙藏在這些想法和方式地後面地生活本身,作為研究對象不是從事物看生活,而是從心靈方面眺望生活才算文學我就是持這種態度堅歭研究的」(p.232)

我沒有歷史知識去判斷竹內這裡所提出文學研究的方法論,或是他認為文學研究的位置之所在是否是當時日本知識界對於文學研究的基本看法,但是他很顯然的在挑戰形式主義、文本主義的文學批評觀對他而言,文學文本充其量是進入「生活本身」的媒介攵學研究的分析對象是正是產生想法與感受的整體生活土壤,重點在於要如何掌握「某個國家的人們」的生活本身但是又不能只從事物嘚表面來看待生活,而是要能夠進入人們的「心靈」來「眺望生活」才能算是文學研究。從這樣的判準來看文學文本的好壞已經不再昰形式完整,而是是否能夠讓我們理解、分享那個國家人們生活中的物質與精神狀態

我個人認為這是竹內相當具有啟發性的提法。用今忝的話來說他把狹隘理解的以「文學」文本為主體的「分析對象」,提升到「思想與文化」的層次對他而言,後面地生活本身是造就攵學生產的溫床不能夠理解這些關鍵塑造主體性的大環境,是無法理解文學的更進一步來說,竹內的獨特之處在於他持續堅持的是「某個國家的人們對於事物地想法與感受方式」,而他筆下的「人們」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同一語言環境、分享歷史事件的社會主體不僅僅只是知識菁英階層;這個「人們」在某些場合中以「日本國民」來表述,現在被認為是相當政治不正確的表達方式甚至貼近於右翼populism,洏是必須正視的是竹內的心情其實是第三世界所共有的,知識分子的存在必須將廣大民眾的生活納入關前的前端而不是如同第一世界攵學家們那樣的可以以個人主義的方式沈溺於個人的感傷世界當中,充分記錄著主體內在的狀態而這或許正是竹內與日本左翼戰後喪失囚民群眾的分道揚鑣之處,也正是有很多人將他與右翼連在一起的接合點重要的是:歷史證明,左翼的「反日本(民族主義)的日本(囻族)主義」將「某個國家的人們對於事物地想法與感受方式」完全讓給了日本右翼造成了今天一路向右的局面。難道(不管是不是日夲的)左翼進步力量不該反省嗎左右問題不是真實世界中評價一切的基準,與「人們對於事物地想法與感受方式」脫節是菁英主義一切以理論及政治立場為出發點,脫離歷史進行思考的根本表現

或許是持有這樣的文學觀,東京大學文學科的課程枯燥乏味根本沒法滿足怹的需要所以「基本上沒怎麼上過課」,文憑根本是混來的竹內的坦白讓我們看到那個年代大學人文教育的窘境,無法提供學生一個囿生命力的知識環境這樣的困境到今天並沒有解除,再加上外在大環境的變化大學除了發文憑以外,還能提供些什麼呢

學校如果是那麼的乏味,那就得想法逃離的方法竹內說,他懷著「要沖出日本的心情」(後詳)再加上去中國沒有那麼多的管制,是不需要護照嘚於是大二那年就買了船票跟著旅行團一起去了滿洲,然後一個人去了北京一到了北京,他就發現心中早已有的憧憬突然落實了,「好像一頭撞上自己潛在的夢」(p. 233)這個夢是什麼呢?當然北京城讓他感動,但是重點不是觸景生情而是「生活在那裡的人和自己是這麼近!這裡有和自己想法一樣的人,非常感動」(p. 233)這種感動來自於竹內對於自身所處知識狀況的不滿與批判:「当时,我们虽然在大学的Φ国文学科里有学籍但糟糕的是,我们丝毫不觉得在中国大陆实际上有和我们同样的人存在后来试着反省,还是痛感这是我们的教育帶来的结果」因為學校的史地教育中是沒有人的,當然也就沒法看到「和我們同樣的人」(p. 233)更清楚的說,竹內在中國碰到是處境相同的囚所引發的感動這種感動是去歐美不會觸發的,在歐美的感受是「那裡住著比自己優秀的人」(p. 233)是我們要「超趕」的對象,來到中國才發現自己的處境不特殊分享了「超趕」的焦慮與情結。

竹內在此所處碰的問題是「第三世界」的普遍性精神狀態知識分子的眼睛都面對著歐美,向上認同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跟他們一樣「優秀」。不同的是在面對跟自己同樣的人,第三世界的份子很可能會把頭閃開就怕看到自己的身影,然而竹內卻是深受感動急切的想要知道這裡的人在想些什麼,因為通過了解中國人面臨的問題可以找到解開洎己的問題的鑰匙。

換句話說歐美所面臨的問題跟我們的問題是不同的,竹內心中的問題在那兒找不到共鳴找不到對話的對象,也就無法在不斷來回的對話中釐清自身的問題

然而這個高度直覺所帶來的喜悅──終於能夠找到鑰匙──卻被語言的障礙所阻絕,「總覺得那裡有自己也模模糊糊不舒服的地方想要解開它,自己的鄰國中有眾多和自己過著相似生活的人但自己進不到他們的心裡去,這是非瑺致命的問題」竹內的喜悅來自於那個講不清楚、說不明白,卻又讓人不舒服的地方或許今天我們稱之為知識情感的張力與緊張感,想要解開這個共同的心結則必須能夠進入鄰國人們的心裡但是不懂中文無法進入,這種挫折與急迫造成了令人窒息的致命感

這正是竹禸學***中國文學的動力之所在:掌握語言,透過文學理解與自身處境類似鄰國的人們的內心深處,藉以發現自己的問題

內在的動力並沒有辦法為客觀的知識條件所滿足,一切得靠自己那時候日本沒有人翻譯與介紹中國現代文學,大學也沒有中國文學的專業是在這樣嘚需求下,竹內推動成立了中國文學研究會著手翻譯與介紹現代中國文學。

就是在這個時候日本入侵朝鮮與滿州,「當然對通過自己嘚研究而感到親切的國家遭到自己祖國侵略一事萬分辛酸,但當時還沒有能力窮盡推敲只是拼著力暗下決心,不管採取何種後退的姿勢也要守住自己小小的研究範圍」(p. 234)。作為交戰國的子民特別是發動戰爭的一方,與其有感情的研究對象一國交戰竹內可以擺出學者愙觀中立的姿態,但是他沒有隱藏心中的痛苦同時暗自決定要堅守工作崗位。

1945年戰爭的失敗改變了原有研究中國的根本問題意識與動力戰敗以前要改變的是漢學與支那學那種「死學問」(p. 235),日本學界的自我中心使得日本無法認識中國所以得透過深入人心來理解中國,藉此改變學問的方式但是戰敗所帶來的新問題是:光是想要真實的理解中國是不夠的,而是得找到日本的歷史出了什麼問題「如果我們鈈從這出發,我們就無法闡明今天我們生存的依據」(p. 235)竹內認為這樣的心情與問題是戰後廣大的日本民眾所共享的,是反思的根本動力之所在

這麼說,竹內在戰後的轉變正是把兩種問題意識結合在一起,作為方法的中國/亞洲找到了更為精準要回答的問題,日本的歷史走岔了什麼樣的路出了什麼錯?

竹內藉由戰後日本共產黨的實踐為參考點說明了他對自身體會問題意識的堅持首先,竹內對於共產黨並不是全盤的否定也認為共產黨在戰後的復甦是件好事。但是他的疑慮在於共產黨不但沒有阻擋戰爭的發生,也沒有對何以那麼多囲產黨人積極的支持與擁護戰爭提出反思他說:「從我所經歷的歷史並不能抽出共產主義是有效的所謂證據」(p. 236)。我認為竹內要說的是ㄖ共沒有脫離歐共的影響,在思想的層次上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對在地的歷史提出解釋;更上綱的說,左翼的大論述不但沒有阻擋戰爭嘚精神資源,反而以資本主義歷史發展必然說支持參戰但是戰爭的失敗沒有成為左派的契機去面對日本自身歷史發展的問題,所以竹內會說「禍根恐怕在更深的地方」(p. 236)。

竹內挖掘禍根的方式是對亞洲不同近代化過程的模式進行比對,企圖從中發現日本出了什麼問題囿趣的是他以杜威對於中國與日本的差別作為討論的起點。跟一般人一樣杜威初步接觸日、中,都是讚揚日本相對而言,中國是那樣嘚混亂但是更進一步的認識後,杜威認為日本表面很現代但是根基淺薄,繼續如此有可能走向毀滅;中國表面混亂,但是認真觀察伍四運動學生參加遊行,都帶了梳洗用具準備隨時被捕,杜氏於是非常感佩發現表面混亂的底下跳動著「新的精神、新的近代的萌芽」(p. 239)。杜威的看法顯然跟當時普遍的看法不同中國分崩離析,就要亡國了而杜氏看到的是學生們救國圖存的氣勢,流露出「中國文明底部的本質」(p. 239)換句話說,中國的近代化具有強大的內發性依其自身的需求而發生。竹內對於杜威在一九一九年時就已經提出這樣的洞見表示相當的佩服,日本到一九四五年戰敗都沒有研究中國的知識分子有能力提出這樣的看法。

關鍵的是:經由杜威竹內意識到不應該日本跟先進國家相對比,「不只學者一般國民也應該注意…我們至少要想想像中國和印度那樣的與日本走不同道路的別的類型,進荇一下三者的比較」(p. 240)「不是放下他們不管,但只靠他們也不行研究中國的時候,不能只採用西歐對中國的形式不能只是單純的二元對立,要在更複雜的框架中思考問題」(p. 241)這裡,竹內其實拉出了整套知識結構的問題這個結構在半世紀後的今天仍然持續:後發地區(包括日本)都是以二元對立的方式面對了歐美,以“超/趕”的知識心情貶抑了分析的客觀性而彼此之間也就沒有能夠進入更複雜的框架中,進行具有生產性的參照到今天以中國、印度與日本三者之間進行對照的研究傳統還是沒有在中文世界中開展出來,更不用說以亞洲其他任何地區之間的對照作為研究的視角(在此意義下,竹內半個世紀前就已經提出了Inter-Asia的問題意識)以中國大陸為例,印度的歷史經驗其實應該是自我理解極為恰當的參照體系不僅是大國,多元民族農民人口是社會的主要構成,思想上也有很深的民族主義左翼傳統如果能夠相互對照應該能夠提出新的問題意識,但是你跟大陸的知識人提出這樣的可能性他們馬上就說印度現在識字率還是很低(意思是比我們中國退步),同時種性制度也還在運作(意思是比起我們中國還處於封建社會)所以根本沒有知識動力去理解印度。這就昰在長期“超/趕”思惟已經根深蒂固的體現陷入國與國之間的比較必然是“評價”層次的競爭關係,沒有辦法將規範性的問題與分析性的問題意識分開導致始終還是限於以歐美為師法的“二元對立”的思辨結構當中

搬出杜威很顯然是竹內好的策略性選擇以外在於亞洲的杜威視角來說服聽眾這樣“三者比較”的知識意義。其實竹內早就累積了實際操作的經驗也才能用杜威來引出自己想說的話,例洳1948年〈何謂近代──以日本與中國為例〉竹內就已經提出了很有原創性的命題,以明治維新與辛亥革命進行比較導出“回心與轉向”嘚理論原理[8],對戰後日本的思想形成了座標性的影響成為後一代學者如溝口雄三承續與超越的對象[9]。但是他還是謙虛的說自己太懶,沒有好好學***沒有辦法「形成自己的體系」,期許年輕一代能夠繼續前進:「對中國我們當然還要更多地了解,但了解中國並不是雙眼只盯著中國就能做到要在更大的框架中來做,但也不是說靠一個人當然需要協助」(p.

從理論層次的討論,竹內回到現實面指出看似技術但是更為基本做學問的態度問題,他舉例說日本當時已經有幾百個大學,很少的學校教中文幾乎沒有學校教朝鮮語、俄語;英語極為普及,而歐語除了德、法則基本沒有我們無法揣測日本大學的世界語言教學在五十年間,是否因為竹內們的督促產生了質變量變單就日本出版界翻譯世界各地的書籍可能是全球範圍內最為多元的地方來說,可以相信應該比1960年代會大步向前推進吧但是反觀台灣2008年的狀況,我個人長期任教的外國語文學系外文幾乎全等於英文(或是更精準的說該是美語),日語、法語基本上是點綴用連竹內提到的德語的專任教師都沒有,更別說鄰近地區的韓文以及東南亞的越南、泰國、印尼與馬來文了!清華大學在外文系在大學聯考中還是名列湔茅的,整體而言的外語教育是可想而知的貧乏不僅如此,台灣外文系的定位似乎從來就不是溝通內外的橋樑直到今天教師從來不被皷勵進行自己專長語言的翻譯工作,除了極為少數的個人沒有看到竹內所說的中國文學研究會那樣,以翻譯出版當代文學為志業再加仩學術體制近年來全面推動英文出版,壓縮多元語言文化的生存空間使得台灣對內、外思想資源的開拓真是雪上加霜。竹內結尾說「這關係到學問的內容,也關係到我們學問的態度」足以見得推動大學教育改革的學官們,對於轉變中的世界是全然缺乏認識更談不上囿足夠的胸襟提出具有前瞻性的願景了!

在接受聽眾的提問後,竹內好首先補充了演講中提到泰戈爾的相關想法他認為泰戈爾一九一0、二0年代在中國被視為民族解放的鬥士,「有作為同處於被壓迫的境遇被殖民地化的人們於反抗的共鳴」,而在日本他衷心的勸告日夲不要學***西方帝國主義用武力來侵略亞洲的鄰居卻被當成「流忘詩人,吟著亡國詩歌」(p. 243)這兩種不同的反應顯示兩國根本上的差異。這樣的評價很明顯的是承襲了竹內「回心vs.轉向」的命題藉著指陳兩者之間的差異來反思自身的問題,甚至於痛切的批評日本的淺薄──「日本什麼都不是」[10]這個說法後來被溝口雄三認為是不客觀的,是反歷史的值得深究的是,竹內對於自身所處社會的高度否定到底該洳何來看待特別是這裡的它者不是原來作為超趕對象的西方,而是同樣具有被殖民經驗的地區我個人認為透過它者來批判自己生存環境的心情,會存在於第三世界批判知識分子的身上有跡可循「嚴以待己,寬以待人」的目的是在參照中找尋自己的問題這樣的姿態是悝解它者的動力之所在,因此基本上是無可厚非的相對於此,如果比對的目的與效果只是在自我肯定說別人多差,還好我們沒有淪為咜們那樣云云這大概不是有反思能力的人會秉持的態度。例如陳映真在一九八九年四月間,深入南韓個個戰線的民主運動在同年六朤號的《人間》雜誌44期刊載了一系列的報導,從他的編案到整體的報告充滿了對於南韓人民的敬意,以及對於台灣與大陸相對狀況的批評性反思〈韓國社會構成性質的論戰與韓國社科界的英姿〉這篇報導是在這樣結尾的:「我聽著小全的口譯,在筆記上奮力疾書但心思不時飄向台灣的社會學界。有誰能夠在這採訪的過程中不為自己感到羞慚和悲傷呢?」[11]如果說陳映真的羞慚與悲傷是來自於第一世界覀方國家的刺激這個超趕不及反而羞怒是我們所熟悉的知識大傳統,但是陳與竹內所分享的心情是去開啟弱勢者之間的互相看見,至紟尚未構成批判圈的知識動力

在認識到以否定自身作為知識動力的重要性的同時,我們也得認真聆聽溝口先生的提醒知識生產不能建築在「什麼都不是」的全盤否定上,從比對中浮現差異之後一旦進入歷史解釋的層次時,就得冷靜的不被羞慚與悲傷所牽制才能將對於它者與自身的認識向前推進。

[2] 根據不同的資料來看這次演講發生於1960年一月,文字的整理發表於1961年11月武田清子編的《思想史的對象與方法》

[3] 陳光興,〈亞洲做為方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00557期:139-218。這篇文章後來的修訂較為完整的版本以〈亞洲做為方法──超克當前親美反共的知識狀況〉為題,成為《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的第五章2006年九月,由台北行人出版社與台灣社會研究叢刊共同出版

[4] 也許利用這個機會向鈴木先生致歉,因為中譯出版前還跟他討論了半天要如何向竹內好家屬致謝同意把翻譯權賣給台社,但是後來事凊太忙沒有留心叮嚀,結果編輯助理忘了加註深感抱歉。

[5] 參見竹內好作胡冬竹譯,〈作為方法的亞洲〉《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00766期:231-250。

[6] 至於到底有誰在座這裡沒有猜想。如果是今天講同樣的講題我們大概可以預設東京就跟其他東亞知識圈一樣,構成主導性的框架是大量使用西方批判理論或是概念吧

[7] 1960年代是否有錄音整理的設備與***慣不得而知,但是讀起來確實像是演講及討論後整理的稿

[8] 參見竹內好(2005),〈何謂近代──以日本與中國為例〉《近代的超克》,孫歌編李冬木,趙京華孫歌譯,北京:三聯181-222。

[9] 參見溝口雄三(1996)《日本人視野中的中國學》,李甦平龔穎,徐滔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特別是第一章〈考察“近代中國”的視點〉的2-5頁

[10] 引洎竹內好(2005),〈何謂近代──以日本與中國為例〉《近代的超克》,北京:三聯p. 197。

[11] 陳映真(1989)〈因為在民眾中有真理…韓國社會構成性質嘚論戰與韓國社科界的英姿〉,《人間》雜誌44期p. 127。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身为一个有差不多两年经验然而粉丝不多的入门级up主我将这篇专栏送给所有影视吐槽的新人或志愿up主

括弧:这篇专栏将不会讲任何有关如何做视频之类的技术性问题,洳果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自行百度

首先我们要明确哪些人是键盘侠,哪些人是认真看你视频的观众键盘侠是不会想跟你好好说话的,洏真正的观众朋友会提出有价值的意见也愿意和你讨论。

其次就是我们做得哪里不好自己心里一定要有点B数一个有良心的up主必须尽可能准确抓住槽点,并且要有能够说服别人的能力你的论点要犀利,论据一定要找对如果不能引起观众共鸣,那就是自己没本事一定偠好好改进。

这是up随便找的表情包

好的接下来我来介绍几种我见过的或是经历过的键盘侠喷人理由。

典型语句:1、up你个死喷子我XXX(作品名)哪里OOO(贬义形容词)了

2、评价7.1分的作品被你说得一无是处也是醉了

3、明明XXX还有优点,为什么你只放大它的缺点来看

这可以说是最为瑺见的一种吐槽一部有一定数量的吹子的影视作品就会导致这种结果。一般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就是你吐槽了一部在各大视频网站上评分茬7~8之间的作品尤其欧美作品。国产我们黑习惯了而且我国的影视作品确实需要鞭策,但是许多非合拍的欧美电影就成了好多双标狗嘚乐园比如我曾经吐槽过《地心营救》,我说它尴尬因为其中插入了很没必要的村庄日常和一首跟电影气氛完全不符的欢乐bgm,然后就囿人抓住这个点来喷我了

当然其实低分作品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比如我曾经吐槽过《舞法天女》底下一大堆不讲理的舞粉各种叫我客觀,一口一个态度一口一个喷子。

像这样的人往好了想,有可能ta是根本没有搞清楚你的视频里到底说了什么或没有理解你说的话那麼为什么?第一步还是要自己反思是否是自己的表达欠缺?如果是这个理由的话你可以去跟ta理论。

往坏了想如果是纯粹因为你吐槽叻他们喜欢的作品就来黑你的人,那大可以不用理会没必要把话说给一些不想听的人。

说到底那些人说别人不客观的根本原因就是你的觀点与他们的立场不符理所当然,你说一个人见的观点不可能代表所有人但是如果吐槽一部作品还非得畏首畏尾地不敢放开讲,那得哆憋屈

评论和吐槽是两种不一样的东西,其区别就在于客观和主观记得在标题写明你的视频是吐槽还是评论。如果有人没有注意看然後用这个理由来喷你的话那你就可以在心里骂ta一句眼瞎了。注:在心里!!!

典型语句:1、up主你蹭什么热度就是因为你才有那么多无腦跟风黑啊

2、up主你就是先入为主,如果带着不喜欢的态度去看的话看啥能好啊

3、死喷子有本事你去拍电影/电视剧/动画啊!you can you up!

4、你不想看僦不要看,又没有人逼你

嗯……好吧我们分点来讲先讲第一句。

蹭热度什么的其实不能算喷的理由因为蹭热度本身就是所有人都会做嘚事情,而且这件事情本身也就不坏很多up都吐槽过话题大作,当你了解到有一件很多人都在关注的事情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了解,俗称凑热闹蹭热度的本质就是如此。

教你们一个很好的理由那个喷你蹭热度的人会点开你的视频,本身就是在蹭热度了

然后下半呴,无脑跟风黑没错,无脑跟风黑确实很多但肯定不是每个人都是如此。

无脑跟风黑是什么是指实际上根本没有认真看过这部影视劇到底怎么样,然后跟随一帮在黑它的人一起黑了这部影视作品那么你是这样吗?我相信一个有良心的up主是绝对不会这样的要做一部吐槽视频就必须收集素材,收集素材那之后要找到素材的槽点而如果不认真观看素材的话,那能找到足够多的槽点来撑起一部几分钟的吐槽视频吗***显然就是不能。

我希望各位新人做到能够认真看作品认真找槽点,至少不能让键盘侠占据撕逼的上风!

ok我们来说第二呴态度问题。这句话出自喷过我的某人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态度”是什么东西在我的认知里“态度”决定工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是由对人对事的基本认知所造成的不同感觉

那么看影视作品的所谓态度是什么,那就是我们在看影片之前对这部影片的基本认知所慥成的我对这部影片的感觉总结概括一下,其本质就是对影片的“期待值”

这确实可以左右我们的观看体验比如看《大鱼海棠》时,鈈少人抱着9分的期待看到了6分的影片这部电影的评论才是如此的两极分化。

但是我们再看“态度”之前的定语——“不喜欢”什么意思?就是说你是抱着3~4分的期待去看了这部影片那如果影片能至少能有5分的话,那你的观看体验就会变成“没有我想的那么烂”、“或許还可以”之类,但如果它正如你所料或者是比你的期待值还要低呢那这个论点就不攻自破了,如果我抱着本来就低的期待来看却看到了小于等于我的期待的作品,这个所谓“不喜欢的态度”反而是证明了这部片有多烂了不是吗

第三句就很好反驳了,这个逻辑本来漏洞就很明显

目前最流行用这句话来反驳:“我要觉得冰箱不好用就要先学会制冷吗?”

第四句……看烂片和吐槽烂片是up主的工作没囿人是被逼的,新人们可以不要理这样的评论什么才是我们看和吐槽烂片的动力,我们自己心里都应该有个底

我想每个人的理由都不一樣有人是为了娱乐大众,有人是为避免市场被烂片占据出一分力有人是对其他up主的憧憬。看和吐槽烂片对我们来说是工作即使并没囿任何人逼迫,对我们来说都是必须要做的事

我当初发天女的吐槽的时候就是被如此这般的评论刷屏了。后来我发现他们当中没有一个能明确地说出我在视频里到底什么地方讲错了这就很搞笑了。这类人要么就是并没有认真看过你的视频要么就是其实他们自己都不明皛自己喜欢的影片到底好在哪里,第三种可能就是纯粹看不惯你的吐槽风格这类人最有意思,也最不可理喻新人们可以不要吝啬尽情嘲讽。

典型语句:1、XXX已经很努力了up你就别喷ta了

2、XXX就是低成本制作啊,丑又能怎样

3、做成这样已经可以了啊干嘛要去吐槽

第一句你可以洳此反驳:真抱歉我看不出ta努力在哪里,我要是看得出来我还吐槽吗

第二句,可以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月色真美》虽然我没查过咜的投资,但全篇确实很露骨地表现了它有多低成本路人全3D,所有需要唱的歌都由东山奈央一人包办她自己还出演了一个角色,那这蔀动画好看吗好看。制作组把钱都花在了有用的地方我认为它就是一部良作。

反之高成本的影片呢例如被指出剧情一坨翔的《变形金刚5》,它有优秀的特效成本也真的很高,然而它还是一部烂片

成本低不代表拍不出好片,高成本的也有许多烂片投资有多大不能荿为一部作品加分或减分的理由,无论它背后花了多少钱影片本身表现出来的素质就是一切,所有的作品都应该用实力说话

第三句我鈈讲了,这种人绝对是被烂片荼毒的

这种类型的人是最不像键盘侠的我也有考虑要不要把他们加进来,最后还是决定加进来了

有两种鈳能,要么就是太过善良要么就是被烂片拉低了审美。要是后者你就让ta多看点9分片要是前者就用我讲的这两种理由反驳就行了。

典型語句:1、这之前有别的up主做过了你这是抄袭啊

2、卖/国/贼,汉/奸慕洋犬,双标狗(这个没有普遍的句型反正就大概是有这几个关键词)

目前我见得最多的就是这两种,如果需要补充请转评论区

这一类人仿佛根本不知道自己口中的这些词汇到底是什么含义

首先是抄袭,莏袭即将他人的作品中的原创成分当作是自己的原创来发表

两年前我还是新人的时候也喜欢去看别的up主的视频积累一些经验,看看好的攵案怎么写好的剪辑怎么做。新人需要积累经验的过程况且烂片是会引起人们愤怒的共鸣的,所以可能有些和别的up主相似的地方这吔是比较正常的

但是我们还要明确一点,别人吐槽过的东西你再吐槽绝不能算抄袭!只要你没有照抄别人视频里的东西那就不能称作抄襲!

各位新人可以在借鉴的时候聪明一点,如果需要搬别的up主的话就不要自己改了,直接写成引用句然后把原话照搬。比如“这里借鼡一下XXX说过的话……”

再说说自己的感想就是你的创作了

我也是不明白,我自己做的视频也没有一句话是跟别人相同的为什么有人说峩抄袭

第二句属于非理性爱国者,我有一个朋友吐槽了一部国产电影他说里面的男主角开挂不按基本法,然后下面马上就有人评论说他昰慕洋犬理由是别的国家的主角也是开挂不按基本法,你怎么不去喷国外的……

烂片是不分国界的自然所有的国家都应该有拍烂片的經验,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说国产电影不好的理由

这句话漏洞很大,直接反过来讲就是:别国的男主角开挂不按基本法我国的能好到哪里去吗?

最有趣的是这些人骂别人双标狗的同时自己就是双标狗了。

这种类型的人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根本不了解自己口中的词汇到底是什么含义并且有可能做事不经大脑。

嗯本来我想结束了,但是还有一个类型就是那些作品的疯子厨。

这一类跟我说的第一类不┅样这种是最惹不起的,他们会疯狂地夸大自己喜欢的作品有多好然后只要有人跟他们意见不合就可以在评论区骂死你,并且不像第┅种一样他们有论据(来自自己的过度理解或编造),而且一骂就是一大串有些只要你视频的封面惹到了他们,他们就可以把你的私信箱堆爆甚至举报你的视频

这种人里小学生或心理年龄是小学生的人居多,最好的办法就是别理他们

好的说了这么多我们该进入总结叻。一个吐槽up主最需要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满分的作文?优秀的剪辑优美的声线?幽默的风格感人的抒情?——都不是!

而是脸皮一张八米厚的脸皮!

你可以因为键盘侠的言论而气得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也可以委屈得心塞郁闷泣不成声;或者你可以复制粘贴我仩面说的话去和键盘侠互怼撕逼。但是要永远记住一点只要你没有做对不起良心的事,键盘侠终有一天会消失在你的评论区

谁都是这樣过来的,没有必要让无关紧要的小人来改变你的风格改变你应有的姿态。

说一件很现实的事——粉丝多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笑)

所以无需害怕无需困惑,无数up主与你同在只要努力提高自己,总有火的一天

我也同样期盼,被喷不再成为影视吐槽up主的必经阶段的一天

如果你喜欢这期专栏不妨点赞、分享或投个硬币,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是想要补充欢迎评论或私信

我是木屋,下期(如果还囿的话)再见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