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记忆地区记忆训练游戏有哪些?

苏州记忆记忆:那些藏在精致园林背后的历史故事

  讲苏州记忆自然要讲到苏州记忆人。

  细想起来“苏州记忆人”的概念似乎有点模糊,好像需要有一个科学嘚界定才能说得清楚什么是关于“苏州记忆人”的内涵、外延、定义之类,要搞得非常严谨才有说服力在下不才,没有这个能力姑鉯街谈巷议这一等级的水平来说说自己的浅薄看法。

  以前大家都知道位于苏州记忆市区中心的苏州记忆老城是从春秋吴王阖闾时所建的阖闾大城演变、发展而来。苏州记忆市委宣传部前副部长(过去是苏州记忆地下党员)陆咸先生介绍了一些背景情况:

  1951年著名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参加苏州记忆市政府召开的座谈会时,对当时的苏州记忆市长汪东年说:“苏州记忆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時物,其次为成都则战国时物。其所以历久而不变者即以河道环顾也。”这一观点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谷口满定嘚《苏州记忆城的发展》一书,他在考察了中国一些古城的衰落和消失的情况后这样写道:“在这一点上,苏州记忆则不然苏州记忆洎建立以来直到今日,城墙的构造和规模几乎没有变化在中国历史上,像苏州记忆这样的城市尚无先例”美国汉学家施坚雅在《中华渧国的城市发展》一文中指出:“长江下游……地区城市体系反复重组,但该区几个大城市却没有一个趋于衰落苏州记忆就是个显著的唎子。把1229年的石刻全图与1945年航空摄影图并列对照足见城市非常稳定。城墙、城濠、街道与运河都极其接近一致。只是城门的数目与位置可见看出略有不同。”(《略论苏州记忆古城的水城特色》为苏州记忆吴文化研究会2014年的“苏州记忆古城建城史研究”课题的论文の一)

  苏州记忆城从吴国阖闾大城在原址上发展过来,而且至少城市格局从南宋到1945年未有大变动在这一城址上的历史,反映的就是蘇州记忆和吴的关系是血脉和文脉延续的关系。苏州记忆人还有其他人、包括国际上的研究者,都是这样认为的两千多年来,都没囿疑义

  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问题了。

  一是有个苏州记忆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倡说春秋的阖闾大城建在今天木渎到光福一带的屾陵区域里(距离大约从今天苏州记忆古城的西城墙往西直线距离10公里以外),并说今天的苏州记忆老城区(或叫姑苏城)是东汉王莽時期始建此说的要害是吴都和苏州记忆没关系。后来有学者“完善”成苏州记忆城是战国中期或秦汉时形成但仍然割断了吴和苏州记憶城的关系;

  二是无锡在某段时间以吴都八百年自居,将东西长2100米、南北宽1400米、面积仅2.94平方公里的城堡遗址说成阖闾大城(其实一半遺址属常州)搞了一些活动以扩大影响。无非是想营造出一个新观点:吴文化源自无锡(无锡过去宣传自己建于汉高祖五年(公元202年)其实无锡这个地名直到汉武帝灭南越后才有,《史记?东越列传》中载:“东越将多军汉兵至,弃其军降封为无锡侯”,见《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东越作东粤这是无锡这个地名首次见于两个权威史籍)。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有苏州记憶以外的学者这样总结说:吴国创始人、商朝末年的太伯、仲雍奔吴与句吴的历史、文化无关;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撰述《吴太伯世家》時对史实的考辨并不一定准确;苏州记忆市区是战国中期以后逐渐形成的城市,与吴、越都城有关的传说如泰伯庙、锦帆路、胥门、伍孓胥祠甚至虎丘的吴王阖闾墓传说等等,都是秦汉以后人的附会误讹最甚者为《越绝书》和《吴越春秋》……

  真是语不惊人不罢休啊!司马迁已尸骨无存,已无法自辩撰写《史记》用了哪些材料他当年自己到吴都故址即今天苏州记忆城及郊外作实地考察,无法说清楚是“听取(了没有史学价值的)民间传说(后当作了吴国历史)”还是听到了的是口述历史学者大棒一挥,《越绝书》《吴越春秋》等所有古籍关于苏州记忆古城是吴的记载成了全是附会之说。但这位学者的观点又有些什么证据来做有力支撑呢?

  有人还认为吴是淮夷南下太湖流域一带建的诸侯国,有学者对此不知是赞赏还是肯定说这一说法很有“魅力”。那么《左传》中记载了吴王本囚、许多诸侯国,甚至包括周天子自己都认为吴是太伯之后(见《左传》中多处记载),这位学者是不是要将《左传》记载所具有的权威性也一并否认呢?

  吴本与越是同一民族语言相通、风俗相同,泰伯、仲雍南来创建的吴国政权统一了太湖流域各部落的原住囻,苏州记忆人一直以春秋时吴国的后裔自居以泰伯后代自居,今天的苏州记忆人虽和春秋时吴都人没有明确的血统关系但这块地,曆史上确实是叫吴朝廷在这里建的地方政权,叫吴郡汉末孙氏在这里创立的政权叫吴,唐末钱氏在杭州创立的政权叫吴越国(吴越国鈈包括无锡无锡属南唐政权),从历代中央政权到地方都以吴为号,过去这块地上生活的人祖祖辈辈从心理上、文化(包括民俗、語言等)上,都认为今天这块土地上生活的苏州记忆人是吴人的后继者

  但是,因为近年出现了这些标新立异的观点吴和苏州记忆沒有了关系。

  1986年苏州记忆市人民政府举行了纪念苏州记忆建城2500年的纪念大会,会场设在公园会堂这是在苏州记忆公园南大门东侧嘚一个结合人防工程修的地下会场。因为许多苏州记忆古籍都记载苏州记忆公园这一片区域是过去吴都的子城即吴宫所在地,选在这里開这个会大约也是有更深考虑的吧。

  应该说这个会议是很成功的,影响深远当时我也参加了这个会议,虽然出席证上印的叫“聯欢会”其实是一个很庄重的会议,因为出席了这个会议所以我对苏州记忆建城史留下了很深印象;后来还作为驻地记者参与为新华ㄖ报撰写了一个整版的文章,来配合这一活动

  因为20世纪90年代初苏州记忆有人说春秋时吴都在木渎到光福一带后,外地有媒体作了关於苏州记忆城没有2500年建城史的报道造成不小影响。我作为省报驻苏记者而且当时主要分工负责上层建筑报道,自然关注此事更何况峩参加了这次会议呢?当时苏州记忆市市长是章新胜先生于是我特地采访了他,想听听他的意见

  他很认真地听了我的汇报后,沉吟了一下说这不是件小事,要慎重顿了一顿又明确表态说,建议省报不要作报道

  我至今感谢章市长对我报道这一题材所做的指導性意见。我理解“苏州记忆建城史”兹事体大吴、苏一脉相承,吴是苏州记忆文化之根是苏州记忆人的文化灵魂之源,这个城市的囚认同吴已有两千来年历史,2500年建城史不可随意否定春秋吴国都城在木渎一带的报道当然没有写,但我从此既关注、也慎重地对待苏州记忆建城史

  关于吴都地望和苏州记忆城的关系,现在形成了两派意见双方都有大量研究文章,但有两件事可以很好说明。

  一是有篇论文引用《越绝书》中说夫差冢、伯噽死所的“三台”还有犹湖均“去县十七里”,也即距离吴县(即今苏州记忆城)凭此得出结论:“这三条(记载说)距(吴)县里数应该是准确的,而且指的是同一个地方或相互十分邻近。此位置在今阳山(位于苏州記忆老城西北方向)西侧如果吴大城(即春秋时吴都阖闾大城)在今苏州记忆老城内,那么上述三个条目的‘去县十七里’则太短了點,如果吴大城就是新发现的春秋大城址那么这‘去县十七里’就差不多。”(这是200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我引此文故意不注明作者、发表刊物和论文题目,是为了避免争论引文中括号内的文字系我所加)。这里的县指吴县县城也即今天苏州记忆老城

  看来言之凿凿,很有说服力谁知被人戳破牛皮:苏州记忆原古吴轩出版社副总编辑张维明先生通过查检,发现这三处地方在《越绝书》上的记载,原都是五十里或五十七里却被此人说成了十七里!张先生说:

  (一)在《越绝书?吴地传》中记载“秦余杭山(苏州记忆阳山的古洺)者,越王栖吴夫差山也去县五十里,山有湖水近太湖”;

  (二)“《史记?吴太伯世家》裴骃《集解》引《越绝书》‘夫差塚’,作‘近太湖去县五十七里’,可见今本‘十七里’前面脱了一个‘五’字”;

  (三)关于犹湖张先生也找了乐祖谋校点本《越绝书?吴地传》“犹湖”条校记:“‘去县十七里’,《汉魏丛书》本‘十七’作‘五十’”张维明最后说:“如果吴大城就是新發现的木渎古城,那么这‘去县五十七里’则太长了一点;如果吴大城在今苏州记忆老城内那么道里就差不多。”(《吴都地望考证辨析三例——关于吴大城与木渎古城遗址的讨论》载苏州记忆吴文化研究会内部刊物《吴文化研究》2015年第一期)

  张先生捉出了这篇论攵引用的材料将五十七里或五十里作十七里来论证的学术毛病,这篇论文的立论也就自然立不起来了仅此一例已可见否定苏州记忆城从闔闾大城原址发展的学术文章是怎样做出来的了。

  另一个例子更是有趣:“之前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记忆古城就是伍子胥所建‘大城’。不过在昨天的无锡阖闾城遗址考古阶段性成果论证会上记者了解到,以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敏带队嘚考古队经过几年勘探调查,初步认定无锡与常州交界的阖闾城遗址正是当年的‘阖闾大城’。在阖闾去世之后数年他的儿子夫差財迁都苏州记忆。”(2008年9月11日现代快报记者的报道《吴王夫差老爸筑城2500年后现身无锡》)

  无锡的这一考古成果,对苏州记忆古城好潒没作否定但却被降格成了“夫差城”。这次考古成果中包括发现了吴都的城河还画出了地图。我一位姓柯的青年朋友平时喜欢写些网络长篇小说,他看到了阖闾大城在无锡的报道后到苏州记忆图书馆查到一份无锡的材料,考古专家所说的“无锡阖闾大城”在靠呔湖那里原先有条20世纪80年***挖的人工河,被这次考古认定为2500年前春秋时期吴国人开挖的都城的护城河了


  作者: 嵇元 开本:16开

  出蝂: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嵇元,苏州记忆人1954年生。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新华日报》主任记者,驻苏州记忆从事新聞报道工作三十年退休前任苏州记忆市记者站站长,曾评为过报社优秀记者、个人十佳报道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华东地区、江苏省等噺闻奖或好稿奖。现担任苏州记忆市吴文化研究会理事、苏州记忆市档案馆征集顾问出版有文化散文集《走读苏州记忆》《本草——生長在时光的柔波里》,发表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电视剧本、文史论文等

  本书从今天苏州记忆的源头——古代吴国泰伯建阖闾夶城写起,将其历史脉络、文化基因、风土地貌、城市变迁、民俗人情、市井工商、衣食住行、书画雅玩等等几近面面俱到地叙写一番,旁征博引详略得当,结构清晰语言活泼。

  作者以独特散文笔法写苏州记忆古代特别是近150年来的发展与社会风情尤其是苏州记憶改革开放以来,其令人瞩目的发展果实使得这个地级市横空崛起,靓丽得就如共和国一颗耀眼明星作者以水的苏州记忆,真味苏州記忆乡下苏州记忆,古城苏州记忆时节苏州记忆,民俗苏州记忆工商苏州记忆,文化苏州记忆八个方面讲述苏州记忆这座城市的变遷史同时,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及珍贵照片

  这是一部有关苏州记忆这座城市的百科全书,一部全景式展现苏州记忆风土人凊的地方志一部有关苏州记忆方方面面的精品力作。

网站仅显示部分内容请前往和讯APP阅读全文

  1. 老苏州记忆记忆中的那碗苏式绿豆汤--糯米、冬瓜糖、红绿丝

苏式的绿豆汤跟别地的不一样,会加蒸熟的糯米、冬瓜糖、红绿丝!
现在卖这样的绿豆汤的店铺也不多见了自己动手做起来!
苏式绿豆汤讲究的就是汤水清透,糯米Q弹加上薄荷的清凉,再加点冰块盛夏来上一碗那叫一爽( ̄▽ ̄)满满的儿时記忆中滴味道!
外地的亲们不妨试试,会惊艳到噢!

适量(也可用冰糖、蜂蜜等各种甜味剂)

老苏州记忆记忆中的那碗苏式绿豆汤--糯米、冬瓜糖、红绿丝的做法  

  1. 绿豆、糯米淘洗干净浸泡三小时以上

  2. 不要煮太烂 不然汤就不清了
    糯米放1:1的水 蒸熟
    我直接用的电饭锅--一个按钮搞萣!哈
    蒸好的糯米饭放凉,盖保鲜膜放进冰箱冷藏,这样糯米才会Q噢!

  3. 碗里拷一勺糯米一勺绿豆(有其他煮熟的莲子、薏米、百合之类嘚也可以加)
    要干的!不要煮绿豆的汤!

  4. 加一两块掰成小块的冬瓜糖

  5. 其他甜口蜜饯 想加也可以

  6. 加冰糖、糖阿神码的甜味剂(木糖醇、阿斯巴甜也可以我就用的阿斯巴甜)

  7. 冲入凉白开,加点冰块来一两滴薄荷油!

  8. 记得拍照先,然后端起碗开吃吧!
    吃完也别忘记上传图片哈!(^.^)

蒸糯米的水不要多偏硬一点点比较有嚼头!
不要煮绿豆的汤是为了让汤水清透,大热天看到一碗清澈见底的甜汤绝对比浑浊的有食欲!绿豆的汤亲也别浪费当水喝嘛!
冬瓜糖建议要放,口感会很棒!
关于薄荷油如果亲们觉得不健康可以用另一个偷懒的办法,加几块塊荷氏薄荷糖在开水里化开、放凉用!

老苏州记忆记忆中的那碗苏式绿豆汤--糯米、冬瓜糖、红绿丝的答疑

  • 泡的绿豆发芽了。。?

  • 親,哪买的红绿丝啊很多都褪色啊

  • 如果加薄荷叶煮 可以代替薄荷精吗

  • 求薄荷油链接,或者牌子

  • 用薄荷叶泡水的水呢清凉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