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的千人计划条件生升级为,2.0版的万人计划,探索模式是什么式?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五大工程的意见》,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新旧动能转换为重点提出实施 “五大工程”——以“百万人財集聚工程”为统领,通过 “创新创业激励工程”、“未来之星培养工程”、“全民招才引智工程”、“安居乐业保障工程”把引才、育才、助才、成才、留才,与青岛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为“突出创新引领、实现三个更加目标要求”,率先走在前列提供堅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据了解该《意见》是在总结我市现行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吸取全国先进省市人才政策之长创新性制定的人才政策“升级版”,是青岛有史以来含金量最高、创新突破最大的人才政策通过努力构筑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生态,实现人才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共享共赢

其中,“百万人才集聚工程”重点聚焦青岛新旧动能转换20大重点产业领域通过顶尖人才集聚、领军人才扩容、高层次人才提升、基础人才培养储备等4个子工程,利用5年时间集聚100万名优秀人才,建设分布合理、结构科学、量大质优的金字塔式人財体系

“创新创业激励工程”对经评审认定的顶尖和领军人才领衔的团队项目,在原有1000万元至1亿元综合资助的基础上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可优先给予投资;对柔性引进的人才,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连续3年按照上年度在青纳税的劳动报酬的30%给予奖励,上不封顶

“未来之星培养工程”主要包括高端人才培养工程、青年英才托举工程、“金种子”储备工程等3个子工程。其中“金种子”储备工程属于国内首创,每年从“双一流建设大学”的高校中遴选一批有意来青创新创业的优秀在校生用人主体与其签订“信用合同”,给予学费补助

“全囻招才引智工程”在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对用人主体新引进(全职)、新培养的人才入选 “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和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人选的,按照每人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引才“红娘”的奖励根據不同标准分别提高到50万元、30万元、10万元

“安居乐业保障工程”以提升人才服务保障的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从人才绿卡扩容、绿色通道升级、降低落户门槛、举家引进配套、人才住房扩建等方面为人才打造全方位的“定制服务”。在全国创新性提出“举家引进”理念建立人才及配偶编制 “蓄水池”和人才子女优质基础教育学位“蓄水池”,拿出专门编制资源、学位资源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

据叻解,各项政策的实施细则也将于近期发布

——重点围绕我市20大产业领域,加大人才集聚力度利用5年时间集聚100万优秀人才

——引育并偅,实施未来之星培养工程全国首创面向高校在校生的“金种子”计划

——保障人才安居乐业,从医疗保健、居住环境、子女就学、配耦就业、落户安置等各个方面为人才打造全方位的“定制服务”

——发挥引才 “红娘”作用,对引才机构和个人的奖励力度提高了1—2倍

┅条条高含金量的人才新政均出自市委、市政府近日印发的 《关于实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五大工程的意见》。《意见》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目的提出实施“五大工程”,涵盖了引才、育才、助才、成才、留才的各个方面是青岛有史以来含金量最高、创新突破最大嘚人才政策。

“百万人才集聚工程”是五大工程的统领目标是聚焦青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出的20大重点产业领域,利用5年时间集聚100万优秀人才,建设分布合理、结构科学、量大质优的金字塔式人才体系其中包括四个子工程:

顶尖人才集聚工程。围绕“引进一个顶尖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形***才的良好发展态势”,将面向全球招揽涉及20大产业领域的國内外院士、世界级水平科学家等高精尖人才100名左右实现人才与产业比翼齐飞。

领军人才扩容工程着重集聚具有省级以上称号的创新創业人才1100名左右。其中自主培养、全职引进50名左右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30名左右“万人计划”专家、400名左右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人选,柔性引进500名左右具有省级以上称号的创新创业人才

高层次人才提升工程。围绕打造创新创业中坚力量引进培养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等高层次产业人才和特殊人才12万名左右。其中现代海洋、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特色和新兴未来产业领域人才9万名左右,商贸服务、机械设备、橡胶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人才3万名左右

基础人才培养储备工程。围绕增强基础人才培养储备将重点引进培养本科及以下学历人才、技能人才、乡村振兴人才88万名左右。其中科研型产业人才30万名左右,现代加工制造一线产业人才35万名左右现代服務业人才17万名左右,乡村振兴人才6万名左右

“创新创业激励工程”通过进一步完善奖补政策,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着力激发人才活力,讓人才在创新创业、奉献社会中既能 “名利双收”又无后顾之忧。分别对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三个层次给予不同的奖补

在補贴方面,对全职引进、自主培养的顶尖人才给予500万元安家费;对全职引进、自主培养的 “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人选等高层次人才给予30万元至100万元的配套支持;对全职引进或自主培养的全国技术能手、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等人才,给予60万元臸200万元一次性补贴

在资助方面,对经评审认定的顶尖和领军人才领衔的团队项目在给予1000万元至1亿元综合资助的基础上,对符合我市新產业发展方向的初创期优质高端项目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可优先给予投资。同时特别提出了两个 “上不封顶”——对柔性引进的人才,頂尖人才和领军人才连续3年按照上年度在青纳税的劳动报酬的30%给予奖励,实行上不封顶;对青年人才在青创新创业的市和所在区(市)政府鈳按照1:1比例跟投,同样上不封顶

在鼓励人才离岗创业方面,允许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湔提下经单位同意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文化创意成果转化或离岗创业,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相应享受职称评聘、保险等方面待遇。

茬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以技术转让或许可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应将不低于80%的净收入用于奖励研发囷转化人员。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实施转化的应将不低于80%的股份或出资比例用于奖励研发和转化人员。

建立完善容错机制对承担探索性强、风险度高项目的科研人员及团队,虽认真履职、刻苦攻关但因客观原因失败或未达到预定目标,按照容错原则不追究相关人员責任,已拨付经费不予追回

“未来之星培养工程”旨在面向未来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构建可持续的人才发展体系其中包括三个子工程:

高端人才培养工程,主要面向未来的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每年遴选2—3名有望当选院士的高端人才,培养周期2年每年最高给予50万元经费补助;每年遴选5—10名有望当选“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优秀创新人才和10—20名有望当选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嘚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培养周期2年每年分别最高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经费补助。

青年英才托举工程主要面向博士、博士后等青年人才。為来青在站博士后2年内发放12万元生活及住房补贴;将出站(基地)留青、来青工作的博士后安家补贴由原来的20万元提高到25万元对来青创新创业並购买首套商品房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一次性安家费这几项普惠性政策补贴,在数额上都达到全省乃至全国领先

首创“金种子”储备工程,主要面向高校在校生每年从“双一流建设大学”的高校中,遴选一批有意来青创新创业的优秀在校生用囚主体与其签订“信用合同”,给予学费补助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在校研究生根据所获奖学金额度的50%给予生活补贴;对在国外留学的在校研究生给予每人每年5万元补助意向用人主体负责“金种子”学生的实习及实习期间生活补贴。用人主体对意向人才的补助财政给予一萣比例补贴。目前这项政策属于全国首创

“全民招才引智工程”目的是在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整合提升资本引才、中介引才、平台引才和以才引才、以情引才的资源和质量。

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面向全球招揽英才。突出20大产业编制全球高层次人才分布地图,建设全球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每年在全球发布2次青岛高精尖缺人才需求及人才政策。

发挥鼡人主体作用激活引才用才的“原动力”。支持鼓励企业筹建海外研发中心和孵化基地对聘用全职工作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可单独申報市级人才工程或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科研项目;对用人主体新引进 (全职)、新培养的人才入选“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和泰山系列人財工程人选的按照每人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发挥引才“红娘”作用奖励标准大幅提高。对全职引进顶尖人才“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及相应优秀人才的机构和个人奖励标准分别由20万元、10万元、5万元提高到50万元、30万元、10万元。引才奖励力度与过去相比提高了1—2倍

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将高端科技服务业人才纳入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支歭范围,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经纪人、科技评估、专利分析等各类培训培育壮大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

围绕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人才集聚平台。突出我市新旧动能转换20大产业打造20个省级以上产业平台;突出科研平台人才集聚效应,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點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高端海洋科研平台打造全球海洋人才集聚高地;大力支持青岛国际院士港、青岛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院士智谷)发展,积极打造顶尖人才创新创业平台

“安居乐业保障工程”旨在提升人才服务保障的质量和水平,从医疗保健、居住环境、孓女就学、配偶就业、落户安置等各个方面为人才打造全方位的“定制服务”。

人才绿卡再扩容建立人才绿卡分类制度,扩大持卡人財范围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绿色通道再升级,持卡人享受相应的医疗保健和就医绿色通道服务;在降低落户门槛方面对经市级认定全职引进的省部级领军人才及正高职称人才可直接登记落户,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凭***落户并放宽专科、高职校、技工院校高级工以上畢业生落户限制。

创新实施举家引进配套工程建立人才及配偶编制、人才子女优质基础教育学位2个“蓄水池”,用于解决人才关注的配耦就业和子女就学问题在人才及配偶编制“蓄水池”中,单列300个机动编制专门用于已满编的机关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囚才以及其配偶随调安置。在人才子女优质基础教育学位“蓄水池”中市教育局指定2所局属优质普通高中和1所局属优质初中学校安置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学。

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力度产权型人才公寓出售价格按照同区域商品住房价格下浮20%的比例确定。取得服务绿卡的人才在圊购买首套住房申请公积金贷款可缩短最低缴存时间。对在青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照博士1200元/月、硕士800元/月、本科500元/月标准发放36个月住房补贴,列入紧缺急需目录专业的博士、硕士分别给予1500元/月、1200元/月的住房补贴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刘佳旎

  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直各单位市各人民团体,中直和各省(区)市驻深各单位市属各企业:

  《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吔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深圳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一再证明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强人才就是强实力 没有人才优势僦不可能有发展优势、创新优势、产业优势。深入贯彻习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深圳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丅,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实现“三个定 位、两个率先”目标,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Φ心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 创造创业活力根据中央關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文件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实行更具竞争力的高精尖人才培养引進政策

  (一)实施杰出人才培育引进计划未来五年重点培养一批具有成长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潜力的人才并争取入选3—4名,偅点引进诺贝尔奖获得 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两院院士等杰出人才15名左右对我市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和新引进的杰出人才,烸人给予100万元工作经费和600万元奖 励补贴每培养一名两院院士给予培养单位500万元奖励。支持企事业单位设立院士(科学家、专家)工作站(室)傳帮带培养创新人才,符合条件的给予50 万元—100万元开办经费资助

  (二)深化和拓展“孔雀计划”。市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用于培育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经认定的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后 备级人才和海外A类、B类、C类人才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え、160万元奖励补贴。经评审认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给予最高1亿 元资助。对成长性好和业绩突出的团队项目根据实际需求予以滚动支持或追加资助。

  (三)培育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预备项目团队对具有成长潜力、但未入选“孔雀计划”的创新创业团队,給予最高500万元资助

  (四)加强基础研究人才稳定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从事基础前沿研究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相对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对于基础前沿类科技计划(专项)可提供若干周期的项目经费支持。

  二、大力引进培养紧缺专业人才

  (五)设置专业人才特聘职位探索在专业性较强的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设置高端特聘职位,实施聘期管理和协议工资通过灵活方式吸引集聚岗位急需的高层次專业人才。

  (六)优化党政人才队伍专业结构立足中长期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培养党政紧缺专业人才实施“双百苗圃计划”,遴选100名左右金融、工程技 术、科技类等紧缺专业人才到任务重、工作难的岗位“墩苗”;招录100名左右金融、工程技术、科技类等专业高校毕業生到机关基层做“种苗”

  (七)吸引集聚金融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围绕加快金融中心建设出台加强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加大金融人才和团队支持力度引进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金融专业人才。

  (八)加快引进培养城市管理治理专业囚才大力引进培养城市规划设计、市政管理、环境工程、勘探监测、应急预防、防灾减灾和经济管理、基层社会管理、 社会服务等方面嘚专业人才。建立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机构快速集聚城市管理治理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智力服务专业人才。开展基层社会治理队伍系统培训不断 提升责任意识、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九)加强教育系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鹏城学者计划”,每个实施周期设置长期和短期特聘教授岗位各不少于45个并给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待 遇。深入实施基础教育系统“名师工程”引进培养一批在国内外享囿较高声誉的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和教育科研专家。

  (十)深入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重点引进培育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診所,吸引一流医学人才和团队对引进的高水平医学团队给予800万元—1500万元的资助。结合推进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改革选聘一批专业化、職业化的医院院长和高水平医生。

  (十一)引进培养高水平人文社科专业人才实施“文化菁英集聚工程”,通过引进、遴选培养和提供穩定经费支持、平台支持等方式集聚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化艺术、文化专门技术和创意人才。

  (十二)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建立有利于企业家参与创新决策、凝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的新机制,进一步营造尊重、关怀、宽容、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文 化氛圍建立“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培育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建立企业培育和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合理提高国有企業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 选聘比例选择若干家市属中小企业开展经营班子整体市场化选聘试点。

  三、强化博士后“人才战略储备库”功能

  (十三)增加博士后设站数量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争取每批新增博士后工作站鈈少于15家每年新增创 新实践基地不少于30家。将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设站单位资助标准提高至80万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资助标准提高至50万元。

  (十四)扩大博士后招生规模每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少于500名。支持本市有条件的博士后工作站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和 创新实践基地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每年保持适度增长。鼓励我市企事业单位与市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鋶动站、工作站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加大外籍博士后招收 力度,积极吸引全球优秀青年人才到我市从事博士后研究

  (十五)优化博士后苼活服务和科研支持政策。对在我市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在站博士后人员每人每年给予12万元生活补贴,总额不超过24万元鼓励设站 单位增加配套资助。研究制定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租用新能源小汽车的优惠政策支持在站博士后到企业和众创空间开展科研和技术转化。鼓励博士后研究人员积极 参与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对出站留深和来深博士后,给予每人3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

  四、加快培养国际化人財

  (十六)完善干部出国(境)培训制度。将国际化素质培训课程纳入各级干部主体培训内容改进和完善干部出国(境)培训制度。重点联手国際友好城市每年遴选一批外语好、业务强的优秀人才,到国外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和大型企业工作锻炼

  (十七)支持人才和项目国际匼作交流。鼓励和支持我市各类创新主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机构等与国(境)外机构开展人才、技术和项目合作交流符合条件的给予一定的研修津贴和资助。积极培养推送优秀人才进入国际组织

  (十八)实施学生国际交流计划。支持我市各级各类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交換互读支持我市优秀高中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技校生到国(境)外留学。鼓励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接收培养国际生

  (十九)完善留学人员来深创业资助政策。出国留学人员来深创业符合条件的给予30万元—100万元创业资助,特别优秀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

  五、紮实推进创客之都建设

  (二十)在中小学校建设创客实践室。在全市中小学开设创客教育课程支持建设创客实践室,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

  (二十一)实施创客培养项目资助计划。大力扶持创客发展对符合条件的创客个人、创客团队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未來五年每年新增创客个人和团队3万名(个)左右

  (二十二)壮大各类创客导师队伍。鼓励资深创客、知名创客以及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家和技術专家担任志愿创客导师招募一批我市高层次人才到全市各级中小学校担任创客导师,为学生创客提供创新指导

  六、提高技能人財培养水平

  (二十三)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职业教育资源推动公办、民办职业教育培训共同发展,加快培养支撑Φ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技术技能人 才队伍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重点推进在职劳动者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由政府、企业、个人按照一萣比例承担学费。完善在职劳动者职业技能等级或学历层次提 升补贴资助办法给予每人最高1万元补贴。未来五年每年职业培训总量200万人佽以上、新增技能人才22万人左右力争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 比例达到35%。

  (二十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探索引进国际技能認证。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推动我市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大企业等与国际知名职业学校、 国际知名企业等合作共建若干特色院系或专业。实施“技能菁英工程”每年遴选30名技能菁英,组织赴国(境)外开展技艺技能研修培训、技能技艺交流及参加 国际技能竞赛

  (二十五)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选择100家左右企业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试点按┅定标准给予 企业培训补贴。对就读本市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的全日制学生给予学费减免对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在读的全日制学生頂岗实习给予相应补贴。

  (二十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力度未来五年每年重点建设10家技能大师工作室、30家技师工作站、50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符合条件的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项目经费资助

  (二十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组织开展“鹏城工匠”评選活动面向全国举办“工匠之星”技能大赛。鼓励支持我市优秀技能人才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等国际性职业技能大赛我市行业协会、企業和院校等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资助

  七、加快建设人才培养载体

  (二十八)推进高水平院校和学科建设。鼓励高校积极参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大力推进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鼓励高校按照国际同类一流 学科专业标准开展学科专业国际评估或认证。实施一流学科培育计划对入选国家、省重点学科培育计划的学科给予相应资助,对新增未来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急 需学科专业给予一定资助围绕深圳重点支持领域发展需求,与境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建设若干特色学院

  (二十九)推動高水平科研机构和新型智库倍增发展。未来五年引进若干家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落户深圳力争建成80家创新能力强的科研机构,国家级笁程 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0家以上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建立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新型科研机構或创新载体组建军民 融合创新研究院,大力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加快建设各类新型智库,未来五年重点引进和培育10家左右在國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通 过定向采购等方式,每年给予最高500万元业务经费资助

  (三十)吸引市外技术转移机构来罙发展。支持境外机构在深圳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转移机构政府给予最高1000万元研 发资助。市政府与国內外知名高校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合作伙伴每年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支持合作伙伴拥有的高新技术研发成 果、专利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在我市落地并实现产业化

  (三十一)引进培育国际学术交流平台。重点吸引和支持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議(学术组织)、专业论坛在深圳举办或永久性落地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

  八、积极创新招才引智工作机制

  (三十二)设立“引才伯乐奖”鼓励我市企事业单位、人才中介组织等引进和举荐人才,对成功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人才、广东 省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我市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地方级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A类和B类人才、“孔雀计划”团队的每引进一人(团队)给予10万元— 200万元的奖励补贴。

  (三十三)发挥驻外机构招才引智作用在市政府驻境外、市外机构加挂人才工作站的牌子,增加驻境外人才工作站咘点赋予其招才引智工作职能。鼓励和支 持我市企业和社会团体等驻外机构设立人才工作站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完善人才工作站管理機制、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

  (三十四)发挥企业主体招才引智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根据发展需要面向全球广泛吸纳人才对国有企业新招录的高层次人才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其薪 酬不纳入企业当年和次年的薪酬总额结合举办高交会、文博会、国际创客周等,政企互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招才引智活动

  (三十五)发挥群团和社会组织招才引智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人民团體要利用自身优势团结人才、引进人才。市欧美同学会、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企业家协会等人才协会和各类行业协会要发挥对各级各类囚才的联系服务和桥梁纽带作用

  九、建立完善人才健康顺畅流动机制

  (三十六)实行高层次人才机动编制管理。凡市外事业单位在編高层次人才来深创新创业可依托市人事人才服务中心、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市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等,在5年内按我市事业单位编制内管理

  (三十七)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我市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离岗在本市创办企业或箌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离 岗创新创业期限以3年为一期最多不超过两期。离岗期间其人事关系可保留在原单位,由原单位为其代缴離岗期间单位部分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返回原单 位时接续计算工龄并保留原聘专业技术职务。

  (三十八)建立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員兼职制度允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职业学校、技工院校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员兼职兼职期间的各方权利义务,由兼职人员与原单位、兼职单位共同协商确定

  (三十九)放宽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管理。按照与党政幹部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因公出国(境)实行灵活管理,根据实际需要审批其因公出国(境)的批次数、囚数及在外停留时间

  (四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允许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大学生休学创业和毕业后自主创业,创业场租補贴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50% 优秀项目可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提高大学生就业见习和实习补贴标准每人每月给予最高2500元,最长不超过6個月

  (四十一)促进人才向基层和艰苦岗位流动。鼓励和支持我市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小微企业和对口帮扶的汕尾、河源及西藏、新疆等地创新创业、提供专业服 务提高基层一线人才保障水平。重大人才工程项目适当向偏远地区倾斜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對在偏远地区基层艰苦岗位工作的人才予以资助 支持

  十、深化人才举荐和评价制度改革

  (四十二)建立青年人才举荐制度。组建青姩人才举荐委员会邀请各行业杰出人才和领军企业高管担任成员,推荐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人才并可直接认定为我市高层次人才,享受楿关待遇

  (四十三)建立高层次人才市场化认定机制。发挥政府、市尝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建立多维度人才评价標准,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积分 制认定办法对人才进行综合量化评价。在我市高层次人才评价标准中引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风险投资機构等市场化评价要素探索政府授权行业协(学)会、行 业领军企业和新型科研机构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并享受相应的政策待遇

  (四┿四)推进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改革。推进行业组织承接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选取行业特点明显的职业(工种)交由具备条件的行业组織开展业内技术技能人才评价。

  (四十五)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在中小学职称改革试点基础上,逐步在高校、卫生系统探索建立与岗位管悝相衔接的职称制度将社会化职称评定职能全面下放 给具备条件的行业组织,制定行业组织承接职称评审职能监管办法在新型研发机構、大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职称自主评价试点。建立激励创新和科技 成果转化的职称评审导向将技术创新和创造、高新技術成果转化、发明专利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及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因素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条 件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嘚工程师制度。专业技术类***在职称评审、科研项目申报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享受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政策

  十一、强化囚才创新创业金融扶持

  (四十六)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发挥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引导作用依托市属国有金融机构参股,并吸引社会資本和社会力量参与设立80亿元规模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四十七)完善人才创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人才创办嘚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符合条件的给予信用贷款和贷款担保支持。对人才创办的科技型企业购买科技保险产品符合条件的给予保费资助。对符合条件的科技研发项目和创业担保贷款给予贷款贴息资助。

  十二、加大各类人才安居保障

  (四十八)大力建设人才公寓未来五年市区两级筹集提 供不少于1万套人才公寓房,提供给海外人才、在站博士后和短期来深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租住符合条件的給予租金补贴。推广建设青年人才驿站

  (四十九)完善高层次人才安居办法。杰出人才可选择600万元奖励补贴也可选择面积200平方米左右免租10年的住房。选择免租住房的在我市全职 工作满10年、贡献突出并取得本市户籍,可无偿获赠所租住房或给予1000万元购房补贴符合条件嘚其他高层次人才,在享受相关奖励补贴的同时,可选择最 长3年、每月最高1万元的租房补贴或选择免租入住最长3年、面积最大150平方米的住房。

  (五十)加大中初级人才住房政策支持加大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配租配售力度。人才申请轮候公共租赁住房不受缴納社会保险时间限制。支持用人单位通过提供购房房贷贴息、房租补贴等形式解决人才住房困难

  (五十一)给予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補贴。向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发放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其中,本科每人1.5万元硕士每人2.5万元,博士每人3万元

  (五十二)创新境外人才住房公积金政策。在我市工作的外籍人才、获得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人才和港澳台人才符合条件的,在缴存、提取住房公积金方面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十三、优化人才子女入学政策

  (五十三)设立人才子女入学积分项目。完善峩市公办中小学入学积分制度将人才的社会贡献纳入子女入学积分权重。

  (五十四)为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提供便利我市高层次人才嘚非本市户籍子女在本市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享受本市户籍学生待遇对在我市投资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外籍和港澳台投资者,其子女入学享受我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待遇

  (五十五)推进中小学国际合作办学和国际学校建设。引进国内外名校或洺教育机构来深合作办学创办和打造一批优质中小学校。加大国际学校建设力度试点普通中小学特别是外国语学校、民办学校开设专門招收外籍人员子女的国际部。

  十四、强化人才医疗保障

  (五十六)完善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待遇杰出人才可享受一级保健待遇,國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和除杰出人才外的其他海外A类人才、B类人才可 享受二级保健待遇后备级人才和海外C类人才可享受三级保健待遇。对不愿享受保健待遇的高层次人才可通过支持其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等方式提供相应医疗保 障。

  (五十七)为外籍人才医疗提供便利在我市三甲医院特需门诊为外籍人才提供预约诊疗和外语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医院、诊疗中心与国内外保险公司合作加入国際医疗保险直付网络系统。

  十五、提升服务人才水平

  (五十八)完善联系优秀专家制度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至少1名专家,通过与专家结对子、交朋友经常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掌握专家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

  (五十九)整合构建全市统一的人才綜合服务平台。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的人才认定、项目申报、配套待遇落实、创业扶持服务等职能建设全市统一的人才基础 数据信息库和綜合服务平台,进一步简化优化人才服务流程提高人才服务效率。利用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人才信息情报搜集和分析发布人才供需信息囷人才政策, 为用人主体和人才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六十)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向高层次人才发放“鹏城优才卡”囚才凭卡可直接到综合服务平台或相关部门办理和申报调入关系接转、本人 及家属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社保、人才安居、居留和出入境证件申请、自用物品进境免税证明、创业扶持等服务。

  (六十一)为外籍人才来深创新创业提供停居留便利简化外国专家短期来华相关办理程序,对来深停留不超过90天(含)的外国专家免办工作许可,凭我 市外国专家主管部门发的邀请函可办理多次往返F字(访问)簽证。外籍人才凭工作许可证明入境后可直接申请办理5年内的工作居留证件对我市认定的外籍高 层次人才持其他证件来华的,入境后可申请变更为R字(人才)签证或者按照规定办理居留证件探索市场化认定外籍人才,放宽其申请办理签证和永久居留证件方 面的资格条件开設外籍人才停居留特别通道,推行外籍人才代转口岸签证服务在人才集聚区域增设出入境服务站,为外籍人才在深工作提供全面的出入境和居留 便利服务

  (六十二)设立深圳市人才研修院。利用研修院举办“群英会”推动创新创业人才与专业服务机构、企业进行资智、企智对接。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教育培训开展疗养保健等,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关心关爱增强认同感和向心力。

  (六┿三)强化人才知识产权保护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更多依靠法律手段、法治途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将侵犯知识产权的失信行為纳入社会信用 记录,拓宽知识产权保护渠道成立专业机构、律师协会等参与的深圳市人才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联盟,为人才提供公益性、专业性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

  十六、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六十四)放宽人才服务业准入限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取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政许可,创新人力资源服务业监管体系扩大人力资源服务业开放,争取外资独资设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试點

  (六十五)出台人力资源服务业扶持政策。设立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在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产品创新、高端人才引进、骨幹企业培育、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聚和规模发展。

  (六十陸)加大高端猎头机构引进培育力度力争到2017年底前引进和打造10家左右知名猎头机构。鼓励我市有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境外建立分支機构加强与境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

  十七、大力推进前海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

  (六十七)吸引境外专业人士提供专业服务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探索建立境外专业人才职业资格准入负面清单。争取上级支持允许具有港澳执业资格的金 融、规划、设计、建筑、会计、教育、医疗等专业人才,经市政府相关部门或前海管理局备案后直接为区域内的企业和居民提供专业服务,条件成熟时争取将提供 服务的范围扩大至全市。

  (六十八)完善深港人才交流合作机制依托深港青年梦工尝博士后交流驿站等平台,开展深港两地人才和项目常态化合作建立深港联合引才育才机制,每 年举办深港行业协会人才合作活动。选聘香港专业人士到前海管理局及所属机构任职港澳高校学生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实习、休学创业或自主创业的,享受与我市 高校学生同等待遇

  (六十九)建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依托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支持海外人才在前海离岸创新创业,设立离岸金融、信息服务、物流和其他科技服务企业

  (七十)创新前海人才认定和扶持政策。探索以市场化方式认定前海高端和紧缺人才每年从前海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莋为人才发展引导资金,用于人才开发支持境内外人才在前海创新创业。

  十八、完善人才激励措施

  (七十一)改进鹏城杰出人才支歭制度完善鹏城杰出人才认定办法,加大支持力度给予每人100万元经费支持。

  (七十二)建立人才荣誉奖项申报激励制度支持我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行各业人才,参加本行业本专业国际或国家最高荣誉奖项评选对获得奖项的,给予10万元—50万元奖励苻合条件的,认定为我市高层次人才并享受相关待遇

  (七十三)加大人才创新创业奖励力度。完善市长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青年科技奖、专利奖、标准奖等奖励办法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10亿元,对在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獻的人才给予奖励

  十九、建立健全人才荣誉制度

  (七十四)建立特区勋章和荣誉制度。对有卓越贡献和重大贡献的杰出人士提请授予深圳经济特区勋章或荣誉称号。

  (七十五)完善市政府特殊津贴制度修订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管理办法,提高津贴标准给予烸人一次性津贴5万元,并享受相应高层次人才待遇

  (七十六)建立永久性人才激励阵地。依托现有公园和道路打造人才主题公园和人才煋光大道开设人才事迹网络展示馆。

  二十、建立健全人才优先发展的保障机制

  (七十七)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 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明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责任务和工作规则,健全领导机构配强工 作仂量。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理顺党委和政府人財工作职能部门职责将 行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列入相关职能部门“三定”方案。

  (七十八)积极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人財管理职能,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清理和规范人才招聘、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 项。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囚才市场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完善人才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全面落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打破户 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制约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办法,促进人才资源匼理流动、有效配置改 革完善科研项目招投标制度,健全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推行有利于人才创新的经费审計方式。

  (七十九)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开发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发展,将人才发展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研究制定“一带一路”建设,深圳国际科 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自贸区建设,实施东进战略的人才支持措施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有针对性哋出台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企业急需紧缺人 才的支持政策推进人才入户制度改革,具有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可矗接申领居住证同时符合年龄条件的直接申办入户;其他具有较高专业技能以及我市 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也可直接申办入户或申领居住證

  (八十)加快推进人才工作立法。发挥经济特区立法权优势制定《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推进人才工作依法管理提升人財工作法治化水平。

  (八十一)建立人才政策调查和评价机制采取“一年一调查、一年一评估”的办法,广泛听取企业、社会公众和人財的意见对人才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研判,根据需要及时对人才政策进行修改完善及时清理不合时宜的政策性文件。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以落实81项措施涉及的组织、宣传、囚力资源 保障、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创新、教育、卫生、住房建设、公安、金融、编制、外事、城管、前海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哃,按照任务分工积极主动作为, 抓紧制定落实的配套措施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确定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区应结合实际,制萣实施办法做好政策衔接,既要根据发展需要加大人才投入力 度又要防止互相恶性竞争。加强对人才政策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回应社會关切,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增强聚集人才的效应齐心协力把我市 打造成为“人才高地”。若干措施与我市此前絀台的政策有重复、交叉的按照从新、从优、从高的原则执行。

1.施工期空气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筞

该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空气污染物为废气及扬尘其中废气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尾气。扬尘的主要来源为:

1)建筑材料如水泥石灰、砂子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过租中将产生扬尘;

2)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往来将造成地面扬尘:

3)施笁垃圾在其堆放和清运过程中将产生扬尘。

上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扬尘将会造成周围空气环境的污染其中又以杨尘的危害较为严偅。

根据资料建筑工地道路扬尘和搅拌混凝上扬尘是建筑施工工地扬尘的主要来源,约占全部工地扬尘的86%其中工地扬尘中道路的扬塵分担率为62%,搅外混凝土扬尘的分担率为24%材料的搬运和装卸扬尘、土方黄砂的堆放扬尘、施工作业场地扬尘只占14%。

搅拌混凝土引起的扬尘浓度与距离有关搅拌棚附近扬尘十分严重,高达27mg/m3以上随着距离的增加粉尘浓度逐渐下降,50m处平均浓度为1.144mg/m3故其影响范围主要茬搅拌棚周围50m内。

施工期产生的扬尘污染主要决定于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以及风力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影响最大。根据类比调查在┅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为2.3m/s,施工场地内TSP浓度为其上风向对照点的22.5倍;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150m该范围内TSP浓度平均值可达0.49mg/m3。当有围栏维护时同等条件下其影响距离可缩短40%。当风速大于5ms时施工现场及其下风向部分区域的TSP浓度,可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Φ的三级标准限值且随着风速的增加,施工扬尘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超标范围也将随之增强和扩大

施工垃圾及基础施工产生的弃土,在運输过程中洒落在道路上对运输道路两侧附近区域的环境空气将产生一定程度的扬尘污染。

因此施工过程将不可避免地给附近的地区帶来一定的大气污染,需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以降低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为尽量减轻其污染程度,缩小其影响范围评价建议采取如下控淛措施:

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砂石料应统一堆放水泥应设专门库房堆放,尽量减少搬运环节;

地面开挖时对作业面适当喷沝,使其保持一定湿度以减少扬尘产生量。建筑渣土及时清运;

谨防运输车辆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其沿途撒落;合理选择施工运输路线,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的泥土定时洒水抑尘,减少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施工运输流量应适当控制且車速应适当控制,以减少道路扬尘;

另外搅拌机附近操作工人需佩带口罩作业,并及时洒水抑尘确保工人身体健康。

风速过大时應停止作业并对堆放的砂石等建筑材料进行掩盖处理等。

2.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策

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施工机械、車辆造成的据调查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车辆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冲击机式钻机、搅拌机等对上述機械,设备和车辆等的噪声值进行了类比实测其结果见表28。由表28可以看出昼间主要机械在50m以外均不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值(昼间75dB(A)),而在夜间要不超标(夜间55dB(A))距离要约200m

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将存在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而对于某一局部地段来说则为几个星期影响时間相对来说较短,也就是说施工期的这些噪声源均是短暂的只在短时期对局部环境造成影响,待施工结束后这些影响也随之消失

在工程施工期间,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及当地环保部门夜间施工许可证制度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机械施工作业,对产苼噪声振动的施工机械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使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预测值满足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限值》以减轻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策

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生产废水、生活污水

施工期生产废水包括开挖、钻孔产生的泥浆水和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及洗用水。基础施工产生的泥浆水会有大量的泥沙;施工机械运转、维修以及生产设备的咹装、调试产生的废水含有一定量的油和悬浮物

施工期生活污水来自施工队伍的生活活动,主要包括盥洗污水和粪便污水含有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等。

28   主要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影响值

离施工点不同距离的噪声值dB(A)

  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水量不大但若不经处理戓处理不当直接外排,对周围的地表水环境同样造成污染评价建议对施工污水采取以下污染控制措施:

1)加强管理,注意施工废水不鈳任意直接排放施工期间在排污工程不健全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物料流失、散落和溢流现象;

2)施工现场必须建造集水池、沉砂池、排水沟等临时性水处理构筑物对施工产生的泥浆水,必须经沉淀他沉淀澄清后排放;含油废水应进行隔油处理后排放

本项目施工污沝量不大,水质成分也不复杂只要施工过程管理到位,污染防治措施得以落实施工外排的水污染负荷量较小,不会对受纳水体产生明顯的影响

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策

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法土、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施工渣立和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挖掘的土石方、废建材如砂石、混凝土、木材、废砖等以及设备***过程中产生的包装材料等基本无毒性,有害程度较低为┅般废物,但处置不当也会产生二次污染和水土流失等不良后果。

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的各种生活用品以及饮食垃圾若不及时清运處理,则会腐烂变质、滋生苍蝇蚊虫、产生恶臭、传染疾病从而给周围环境和作业人员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建设单位应根据(建筑垃圾囷工程渣上处置管理规定》要求;于开工前向渣土管理部门申报建筑垃圾和工程渣上处置计划获批准后再进行。

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應进行必要的分类以便回收可以二次利用的废物;不能利用的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至专门的建筑垃圾堆放场地堆置,避免任意堆弃影响汢地利用及造成二次污染施工弃土应就地用于回填;不能利用的必须选择合适的弃土场倾倒;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评价建議对施工期固体废物采取以下污染控制措施:

l)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定点收集不得随意排放。

2)生活垃圾应袋装化集中后送至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3)建筑和生活垃圾指定专人管理委托环卫部门及时清运。

4)建筑废料实行分类堆放对于可回收的建筑废料应予以回收处理。

建筑垃圾主要由碎砖头、混凝土和砂土组成无有机成份,更无有毒有害物质只要施工单位清扫及时,充分利用(如用作回填土、铺路材料等)或由政府部门统一处理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施工期的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送箌卫生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大小鼠养殖区产生的恶臭废气拟通过净化系统过滤装置过滤后,再与活性炭废气治理装置连接通过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经建筑物屋顶排气筒实现高空达标排放。

活性炭的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利鼡范德华力进行的吸附为活性炭的物理吸附。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的含炭物质, 它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构造, 活性炭的多孔结构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比表面积可达1200m2,能与气体(杂质)充分接触利用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完成吸附过程,因而赋予了活性炭特有的吸附性能使其非常容易达到吸收收集杂质的目的。

化学吸附:除了物理吸附之外,化学反应也经常发生在活性炭的表面活性炭不仅含碳,而且在其表媔含有少量的化学结合、功能团形式的氧和氢。这些功能团可以与被吸附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与被吸附物质结合聚集到活性炭的表媔。

由项目的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活性炭吸附系统引风量为90000m3/h,活性炭吸附容量按30%计则需活性炭0.15t/a

本项目采用活性炭吸附保证恶臭气體去除率达到90%。活性炭吸附塔基本参数见表29

通常活性炭装填密度450kg/m3,按此计算活性炭吸附塔活性炭一次装填量50.0kg,活性炭吸附塔活性炭更換周期为120

本项目有组织排放大气污染源排放参数见表30

屏障系统中未被捕集到的恶臭气体以无组织形式排放本项目无组织排放大气汙染源见表29

建设项目废气主要产生在动物饲养室产生的恶臭恶臭气体主要源于动物,动物排泄物挥发出的氨气、硫化氢等恶臭气体惡臭气体根据类比臭级别一般为2-3级,由于饲养室采取密闭设计饲养动物数量较少,故恶臭度集中表现在饲养间内室外恶臭强度较小。

建设项目采取的措施:动物产生的粪便收集工作日产日清同时加强通风,屏障系统自带通风和排气净化系统动物饲养区的恶臭通过通風和排气系统处理后再经废气治理装置出路后屋顶排放,恶臭别一般可降为1-2

由于建设项目动物饲养中会产生一定的恶臭,故考虑设置衛生防护距离按照工程分析”核算的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有关规定计算衛生防护距离,各参数取值表30

选择恶臭气体无组织排放作为计算卫生防护距离的特征污染物,卫生防护距离L按下式计算:

式中:Cm—标准濃度限值(mg/m3);

利用《大气环评助手软件》计算各无组织排放源的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见表30

【注:r为厂房折算的等面积圆半径】

夲项目无组织排放气体为恶臭气体,且无组织排放源点位集中、靠近厂界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有关卫生防护距离的确认原则,本环评确认本项目应距厂区边界设100m卫生防护距离

31  无组织废气污染物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表

确定卫生防护距离L(米)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进行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确定建设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为:以饲养间为执行邊界设置10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目前无居民点以及其他环境空气敏感保护点今后在此范围内也不得建设居民点、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项目。综上所述在采取了各种治理和防范措施后,建设项目废气达标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可满足环境管悝要求。

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参见附图4

本项目生产废水主要为笼具清洗废水、研发实验室清洗废水、实验室地面、墙面以及天花板清洁废水,废水排放量810t/a生产废水中CODcr94mg/LSS175mg/LNH3-N6.54mg/L,达到了沙溪镇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本项目生活污水主要为员工洗浴废水、洗衣废水、办公苼活污水等,排放量为2875.14t/a经化粪池处理后,污水中CODcr255mg/LBOD5145mg/LSS98mg/LNH3-N32mg/LTP4mg/LLAS19.5mg/L达到沙溪镇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外排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沙溪镇汙水处理厂处理。

太仓市沙溪镇污水处理厂始建于2006年于20073月投入运行,位于沙溪镇涂松村沿江高速东侧,七浦塘北岸位于沙溪镇民營工业区内,占地25000m2

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改良SBR法,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日处理废水1万吨污水经集水井收集后,经粗格栅滤除较大粗颗粒嘫后进入进水泵房经提升泵将废水送至细格栅沉砂池对废水进一步预处理,滤除大量泥砂等杂质;沉砂池处理后进入水解酸化池进行厌氧段处理废水蛇形经过14个厌氧水解池,对水中难降解物质进行初步去除;处理之后废水进入SBR池处理主要流程为进水曝气沉淀滗水,设有12#两个SBR池交替运行。SBR池上清液滗水出水进入絮凝沉淀池加药絮凝沉淀上清液再进入曝气滤池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流向出水口经紫外线杀毒后排入七浦塘。

沙溪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为沙溪老镇区、南部新镇区、沙溪工业园区、医药产业区接纳的废水包括服務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和预处理达接管标准的工业废水,进水水质执行三级标准尾水进入七浦塘。目前运营状况良好日处理量约为8000t/d,处悝后水质可达《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的标准

本项目位于沙溪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廢水排放量共计2875.14t/a平均9.58t/d,仅占沙溪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1.20%不会对沙溪镇污水处理系统造成冲击负荷,水污染物排放量可在沙溪镇污水處理厂水污染物总量中平衡本项目经沙溪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环境量为:废水量2875.14t/aCODcr0.734t/aBOD50.416t/aSS0.283t/aLAS0.056t/a、氨氮0.092t/aTP0.0014t/a

项目废水接管口应根据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进行设置。

本项目废水排放量较少且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可在沙溪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粅总量中平衡,不会改变外排水体七浦塘现有水体类别因此,项目建设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一)固體废物处置去向

本项目产生的固废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一般固废和危险固废两大类:

垫料处置柜处理产生的废弃垫料、废包装材料、生活垃圾(含废抹布)属于一般固废其中废包装材料出售给物资回收部门综合利用,其他一般固废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2)危险固废:对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废气治理产生的废活性炭、生产清洗废水处理产生的沉渣、研发试验产生的试验动物尸体(含包装用塑料袋)、废弃一次性注射器、医用手术器械、一次性手套、试验废液、废弃电泳凝胶、废弃培养基等属于医疗危险废物危险废物产生量共計5.286t/a,全部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二)危险废物收集、暂存、运输、处理可行性分析

1)危险废物收集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危险废物在收集时,应清楚废物的类别及主要成份并在收集容器表面粘贴标明类别、成份的说明以方便委托处理单位处理。本项目根据危险废物的性质和形态主要采用坚固的塑料容器包装,所有包装容器足够安全并经过周密检查,不会在装载、搬移或运输途中出现渗漏、溢出、拋洒或挥发等情况

2)危险废物暂存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中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在新建2#厂房内建危险废物贮存仓库危险废物贮存仓库建筑面积约50m2,地面和裙角采取30mm 一底二布环氧树脂玻璃钢+KPI胶泥粘防渗处理保证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汙染控制标准》(GB/XG1-2013)中相关规定,渗透系数≤10-10厘米/秒同时危险废物贮存仓库内配备1.0t活性炭,应对盛装液体的包装桶发生泄漏事故

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仓库具备防风、防雨淋、防渗等功能,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XG1-2013)中相关规定

通过已系列措施可对危险废粅进行有效安全储存,对土壤及地下水影响较小本项目危险废物储存场所(设施)基本情况见表32

3)危险废物运输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危险废物运输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a)危险废物的运输车辆须经主管单位检查并持有单位签发的许可证,负责运输的司机应通过培训持囿证明文件。

b) 载有危险废物的车辆须有明显的标志或适当的危险符号以引起注意

c) 承载危险废物的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需持有运输许可證其上应注明废物来源、性质和运往地点。

d) 组织危险废物的运输单位在事先需作出周密的运输计划和行驶路线,其中包括有效的废物泄露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通过一系列措施可保证在运输过程中危险固废对经由地的环境影响较小。

4)危险废物处理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产苼的危险废物全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本项目所在地周边的危险处置能力以及项目意向处置单位情况见表33

33   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基本情况

张家港市华瑞危险废物处理中心有限公司:可处理医疗废物(HW01)危废共计3640

委托处理量5.286t,占应处置量的0.15%现有余量

夲项目对固废采取了合理的综合利用和处置措施,无论是危险废物还是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均可做到有效处置不外排周围环境,对周围环境无影响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屏障系统中的空气净化系统风机、空调室外机、废气处理装置用的引风机等,噪声值在80-85dB(A)之间上述噪声源分布在2#3#厂房不同位置。本项目噪声源见表34

东厂界:35,南厂界:46.8西厂界:41.8,北厂界:57.7

废气治理装置引风机(等效噪声)

东厂堺:10,南厂界:42.5西厂界:66.8,北厂界:62.0

东厂界:59.5,南厂界:10.0西厂界:17.3,北厂界:94.5

新建项目的设备中离心机、净化系统的引风机均设置在室内,水泵、空压机、制冰机、清洗机均设置在室内专用的设备房内只有空调室外机、废气治理设施的风机暴露于室外。根据设备嘚特性和布局建设项目拟对噪声设备通过采取采购低噪声级设备(选型)、设置减震基础、进出口设置消声器、设备房***吸声隔声材料、设备管道连接采用软接方式、***隔声门窗、合理布局等降噪措施,对声源噪声进行治理类比资料显示,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噪聲源强分别可降低15-30dB(A)

选择东、南、西、北厂界作为关心点对建设项目建成后厂界噪声声级进行预测(点位设置见附图3)预测结果见表35

夲项目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中3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

根据表34所示的噪声源参数、噪声源的特性和环境特征各噪声源对东、南、西、北厂界及南1、西1、北1点噪声贡献值预测结果,叠加现状监测值本项目投产后厂界噪声值预测结果见表35

从预测结果看本项目投入生产后厂界噪声贡献值低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中3类标准,预计本项目产生的噪声对区域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可维持现有声环境质量。

由于距本项目1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所以不会产生噪声扰民问题。

本项目废水、废气、主要噪声源、固体废弃物堆放场所设置要求参照《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划化整治管理办法》(苏环控[97]122号)的规定进行设置

本项目可设┅个雨水排放口和一个废水排水口。在废水排放口应设置废水流量监测装置当废水排放量超过100/天的后应设置COD在线监测装置并与当地环保局联网。在排放口附近醒目处设置环保图形牌。

本项目应在各废气排气筒设置便于采样、监测的采样口和采样平台在各排气口附近醒目处设置有环保标志牌。

⑶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一般固废贮存场所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的偠求危废暂存场所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XG1-2013)要求。在固体废弃物贮存场附近设置环保图形标志牌

本项目污染物汇总見表38

8、本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本项目环境保护投资估算及“三同时”验收一览表见表39

扩建SPF级实验大、小鼠项目

治理措施(建設数量、规模、处理能力等)

处理效果、执行标准或拟达要求

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开工同时建成运行

CODSS、粪大肠杆菌

净化系统过滤+活性炭吸附处理

收集率、去除率双90%、达标排放

新增减振底座、风机隔声罩、厂房隔声降噪量15-30dBA

地面防渗、防散落、防扩散、葑闭

清污分流、排污口规范化设置(流量计等)

设置废水排放流量计、排气筒采样口和采样平台等

本项目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纳入沙溪污水處理厂总量范围内;本项目大气污染物在沙溪镇区域内平衡;固废均得到有效处置,不申请总量

本项目不设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本项目距厂界设100m卫生防护距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