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过去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这个是什么时代呢

今天中午,莉莉安正与往常一样刷微博闲聊,看到钟丽缇与张伦硕又登上了微博热门话题榜,点进去一看,钟丽缇明眸浅笑,与张伦硕之前的互动俏皮可爱。少女般的神态,丝毫看不出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

当网友们都在高呼着“又相信爱情”了的时候,莉莉安不禁想起了多年前李志在豆瓣上曾发过一首调侃钟丽缇的歌,那时的逼哥还是个在豆瓣上瞎打瞎闹的臭小子。

他在歌里唱着“两个傻逼一起织毛衣,织到一半看见钟丽缇,钟丽缇的腰是真他妈的细,不管看见谁都是笑眯眯。”

这首歌改编自八十年代的市井小调《织毛衣》,在一次与朋友的聚会中,张玮玮无意间弹唱起了这首歌,被人发到了网上,从此掀起了一阵织毛衣热潮。

作为张玮玮的好友,李志也不甘示弱,除了这首《两只HipHop山羊织毛衣》,还唱了两首《谁他妈没织过毛衣》和《老钟 我和你在一起》合称“织毛衣三部曲”。在这些歌里,李志不禁调侃了女神钟丽缇,他的好友万晓利,张玮玮,左小祖咒,钟立风……无一例外,统统中***。

李志的织毛衣三部曲成为了2010年的豆瓣神曲,正如他自己所唱的那样“这是我们的豆瓣,是我抽风的地方,在这片傻逼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傻逼在织毛衣。”

莉莉安依稀记得那个时候,那一年,是他最穷困潦倒的一年。那时,李志还是个只火在豆瓣,壮志难酬的男青年,他掏空了心思写歌,他全情投入在创作,他四处奔波借钱出专辑。他家徒四壁,与音乐赖以为生。

那一年,他把他的第五张专辑《你好,郑州》全部音频上传到网站上,开启了一个“自由下载,自由定价”的创新型活动,最终却导致李志官方网站在中国大陆地区无法正常访问。后来,他一把火烧了这些专辑,配乐是齐秦的《把梦烧光》。那一把火,烧掉的不仅仅是专辑,似乎还有从前的李志。

那一年,是李志蜕变的一年,从《你好,郑州》到《F》,李志的音乐从野路子逐渐走向了专业化。

那年的末尾,李志在南京开了第一场跨年,万晓利、吴吞、张玮玮、周云蓬、小河、马条、苏阳、欢庆统统到场。返场时,这些民谣界风生水起的老炮们簇拥在一起,合唱了一首Pink Floyd 的《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他们在舞台上尽情地摇摆,放肆地舞动,把所有人带进了前所未有的狂欢。

莉莉安依旧怀念那时候的他们,在livehouse演出现场里随意抽烟,和粉丝们插科打诨,随便邀上三两好友即兴来一段创作。

那时候的他们看起来就像是一帮天不怕地不怕,肆意妄为的臭流氓,但在他们的流氓气里,总有一股灵气,有一份孤独。

但莉莉安知道,那时候的李志并不快乐,他赶场于各个演出,抱着一把吉他出现在拥挤嘈杂的人群里,当他在全情投入的唱歌时,身边却多是起哄、玩闹的声音。说起这些经历,李志坦然的说:“现在都是谈资,但当时你知道我在台上有多么沮丧。”

现在的李志在演唱会上越来越寡言,当台下的粉丝为他疯狂时,他依然一脸静默的右手插兜,自顾自的唱着歌。你说他变了,但他好像又没变。

李志成为了独立音乐圈的标杆,他打上领带,住上大房,他把乐队管理得井井有条,他的跨年演唱会成为了品牌,成为了每年歌迷们翘首以待的一场盛宴,音乐成了他的一份工作。

他如愿完成了他想做的事,这个圈子变得更好了,大家的歌都受到了认可,他的编曲越来越精致。可是,如今莉莉安再听李志的歌曲,却再也听不出前三张专辑的感觉了。

那三张李志千辛万苦制作出来的专辑,早已成为歌迷心中的经典,但在李志的心里,却始终不愿意承认它们。在他看来,那些专辑的制作太过粗糙,作为一个严谨的音乐人,他的认真令人感动,但作为一个听众,我却怀念那些粗糙里的感动。

今天,你登陆豆瓣,已经不能再搜到这首歌曲。他删除了他在曾经抽风打闹的地方上传的大部分作品,只剩下了《门 2013版》和《天空之城》两首歌,他和他的过去挥手了。

诚然李志依旧撕心裂肺,依旧孤独得令无数人落泪,但有些东西似乎不见了,一同消失的,还有再也寻不回的少年心性。

李志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变成了一个庸俗而富有的中年人,那一定是我想要变成那样的人。

谁能想到,登上《歌手》的雷子也曾唱过“此刻我真想捧起你的奶子,它是什么味道的”。我们再也不会听到他们唱那样的歌,赵雷的“奶子”,李志的“弟弟”,那些歌成了禁忌,成为了过去的他们。

或许,时代变化了,每个人都注定要改变的,但是此刻的我,却无比怀念以前那些简单而又深刻的旋律。

查看赵雷曾经唱过的小黄歌

完全不值得看 不值得花钱买 甚至不值得花时间去看一下PDF的数字版本。通篇带着极大的偏见,大概也就是针对完全没有出国经历的底层井底之蛙和事事抱怨的狭隘之人。 这本书倒是提醒我一件事,就是年轻人,如果你的大学有交换可能,如果你的实习可以选择海外实习,工作之后可能选择海外派遣,一定要去一次。去亲眼看看不一样的世界,体会一下离开祖国寄人篱下的白眼和艰难,体会一下自己一个人搬床垫回家,夜里房屋漏水的无奈,然后再去评价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至于作者,我希望你还残留一些良知。哦还有就是,作为复旦的本科毕业生,我完全没听说过我们校庆有任何有影响力的研究生会或者研究生学生会。挂着一个虚名,你的格局大概也就局限于我旦这点残留的名声。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人是在生活里,不是在商业里,人不是消费者,人是个生活者。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春暖花开

今天在技术,在所有东西都非常成熟的年代,我们看到一个最好的,也最让商业有价值的部分,就是我们会从用物质来丰富生活转向回归到生活本身,我觉得这是最大的变化。而且我非常高兴,你跟我刚好处在这个时代当中。如果我们在之前那个时代,我们可能还有很多的局限性。因为当需要创造更大量物质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做这件事情。

年代创业的中国企业,在更大程度上需要大规模的集成制造,因为我们要满足物质生活。那个时间你无论生产任何一个东西都是供不于求的,甚至买个电视机都要去排队,都要拿个票。你没有能力大规模集成制造,你就没有办法进入到这个商业领域,但今天不用。比如说,你说我只需要认识一个客人,我只需要给她一个人定制衣服,也许你就可以了。因为你们两个互动,就可能是你目标力所能及的那件事情,就是你最适合的生活方式,你们两个做组合就可以了。因为客人需要的就是属于她自己的衣服,她不想跟与别人穿同样的衣服,你们两个就完成这件事情。

这就是我们开始回归到生活本身,我们不是去要穿一件别人认可的衣服,我们去穿一件我们喜欢的衣服。这是一个商业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机会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从物质满足生活转向回归生活本身。如果是回归生活本身的,我们就可以真的了解生意这个词了。

我在 20 多年前就把这个词的定义给下了。我记得我第一次上课讲什么是生意的时候?我说生意就是生活的意义,下边的人哄堂大笑。他们跟我说,陈老师,你这个中文水平还是太高了。但是,大家不理解我在那里真的埋下了我的思考,真的埋下了我对生意的理解。然后,我就等了 20 多年,这个还是写不下来。原因就是在我们不理解生活本身的时候,没有办法满足生活个性的需求的时候,生意是生活的意义这句话的确是不成立的。而在那个时间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或者对生意的理解也不是按照这个逻辑去做的。

对于如何理解「生意」,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完整的对比。我们如果把生活,或者把生意理解为纯商业行为,我们会偏向于这一边的观点:我们尽可能让顾客拥有更多的东西,那是我们生意最重要的逻辑。我们会有非常大规模的需求。然后,我们实际上是在生意的逻辑下,你一定要做更多、更好。如果各位愿意回想,我们在改革开放早期前一个十年,我们就尽量让企业变得更大。然后到第二个十年,我们希望做更多、更好。还记不记得,那一年我们迎接奥运会,我们奥运会是要更快、更高、更好。我们所有人的生意的模型也是这句话,叫做更快、更高、更好。实际上反过来的逻辑就是我们要更多。我们在一个生意的逻辑下,如果按照这个概念去做的时候,一定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

今天「生意」转向另外一边。今天谈生意的时候,实际上一定要注意另外三句话的表述方式。我们今天谈生意的时候,第一个要你理解的就是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生活。就像我们今天来看 90 后,或者 00 后,你就会发现他们跟我们的想法不一样。今天跟很多大品牌最大的挑战就是 90 后、00 后不在意你的品牌了,他觉得如果身上有你那个大大的品牌 logo,他会认为他的年纪太老,他会认为他跟你们这个时代贴的太近了,他一定会把这个品牌拿掉。他一定会找设计师,他一定会找小众,他一定会找表现他个性的品牌,甚至希望是我自己的牌子就好。

有一次我看到可口可乐新包装,竟然取消可口可乐的 logo 的时候,我是挺惊讶的,我认为这个企业非常厉害,他竟然可以在他的包装里边把他的商标拿掉。他为什么把他的商标拿掉?就是因为他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只贴自己的标签,不会贴他的标签,他认为这是年轻人要实现他自己生活的方式,他必须遵从。所以,他只是保留了他的红色和白色线条,但他的 logo 没有了。你虽然远远的看过去这是可口可乐,但是你也不确信,你唯一能确信的就是拿这只可乐的人很相信他是可以喝可乐的人,他不在于喝谁的可乐,这实际上就是他的生活。所以,我们在谈生意这个概念的时候,恐怕就必须得回到实现什么样的生活,这才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解。

第二个理解是什么?就是「这样就好」的一种理性消费观点。我们今天看到非常多的人,其实他不是特别的在意「感性的价值」,所以很多人愿意在淘宝、天猫去买东西,他觉得这样非常好。为什么可以出现这样的变化?就是大家会很理性的去认为价值必须适度,它不需要过度的去溢价。我们之前很多的商品在情感连接上的过渡溢价是非常高的。比如今天如果我们买月饼,如果你包装过度,实际上是不会有太多人买的。但我们有一段时间月饼就是包装非常过度。我请大家一定要理解「这样就好」这种理性价值观是今天很重要的一个商业价值观。如果你不能这样去理解它的时候,你可能就会走到一个偏的方向上。

第三点更重要,就是它是不是可持续。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可以讨论生意?是因为我们在整个消费观念上已经转向另外一边,这是我需要大家特别在意的。

你需要掌握一件事情,那件事情就是什么叫做适合就好。当你理解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就可以很清楚的去找到可持续性,我们就可以相信自己,这就没有问题。这就是生意的概念,我为什么今天可以跟大家解释这个部分,大家都知道这是 2017 年我才正式对外讲,我讲生意就是生活的意义,我才第一次讲。但这句话我 20 年前就写在本子上了,可是我一直不敢去诠释它,原因就在这个地方。

生活到底是什么?如果生意就是生活的意义,我们肯定就要知道生活的本意。我们生活到底应该怎么理解,我还是怕大家被三件事情所裹挟。

我希望你们不要被碎片化所裹挟,或者所胁迫。我觉得时间完全是你自己是主人,我一直坚持我们不是时间的朋友,我们是时间的主人。你如果愿意这个时间安静下来,那这个时间就是你的。在我自己的管理当中,我唯一需要训练我自己的就是有哪一段时间一定是属于我自己,不受任何人干扰,这是你一定要做的。只有你成为时间的主人的时候,你才可以真正创造价值。如果你的时间是要被别人分割,那你的价值就不可能被创造。

有人问我说,传统管理者和有效的管理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传统管理者的时间属于别人,有效的管理者时间属于自己。

我们太多人说变,我也是那个不断说的人。但是,变的时候我一定会说另外一句话,不变。变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是还有一个主观的部分就是你自己。我在最近几年讲的比较多的一句话就是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你自己。我们实际上跟变化之间是有主客体的,你依然是你的主体,你完全可以决定什么东西是可以不变的。当你决定什么东西可以不变,你就不会被这个变化所裹挟。

我有时看大家很辛苦的去做很多事情,我常常会跟你说:不用那么着急。我记得有一次我面对非常多的 80 后,他们跟我说:陈老师,你能不能给 80 后一点建议。我跟他说,我的名言叫做「逆生长」。所以,我对 80 后、90 后、00 后只能学习,无法给建议。他说不行,今天请你来就必须得给建议。我想自己学习得有态度,你就得端正的去学,你为什么还要给人家建议呢?他们说不行,你得给建议。我就只好很认真的说了,如果一定要我给建议,那就一句话:不要太着急。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选择,你的选择最终的结果就在你手上。

我上课讲过这样一个例子,最搞笑的就是算命的人都是不太读书。读书的人的命都是被不读书的人算,他算你的时候,就看你的面相,看你的手相,最后告诉你,你还发现他说的很对。但实际上你的命在你手上,在你脸上,不就是你的命由你主导吗?为什么一定要借由别人的口来确定这件事呢?你完全可以自己确定,所以这是第二个词变化,你不要被它所影响,你完全有东西是可以确定的。

大家都认为,我们一定是要接受所有的东西对我们的挑战,但我也很希望你有另外一个词,叫做自我超越。也就是我主动做的事情,我不是被动做的事情。挑战这个词往往是被动的,但是超越这个词就是主动的。

有几个词我是不说的,比如弯道超车,因为我的逻辑是人生是个长跑,随时可以是起点。没有弯道这件事情,你只要重新设定起点就好了。我们只要重新设定起点,所有的行程都是新的。我也不用跨越这个词,我要你用超越这个词。超越和跨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超越是一个对自我的否定,跨越是寻求机会。自我否定带来的力量是更强的。

这三个词给大家,想说什么?我们如果能理解内在的东西,我们是可以做一些选择的,就像我不会对碎片化感兴趣,我该什么时间写书,我继续去写。有时写的时候都会让别人觉得我好像不近人情,因为我太安静的写了,我***也不接,什么都不看。我一直给大家一句话,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你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吃饭的时候想着今天睡眠不够,睡觉的时候想肚子还在饿。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变成两件事情都做不好。

商业应该「提供生活方案」,而非「销售商品」

为什么我们今天谈生意是生活的意义?原因就在于,如果我们很好的理解生活的本意,我们就可以知道,商业其实是提供生活解决方案的,不是销售产品的。你如果很好的理解了这句话,你就可以理解商业的逻辑。就像为什么喜欢大童保险,我们一位同学不幸出事的时候,我们集合我们的力量是很微小的。但大童能提供一个解决方案,这个方案能够让我们的微小的善款陪伴他的家人一生。我在那一瞬间认识到,大童所提供的这个解决方案对一个人的人生如此的重要。所以,我第二天的动作就是我要去他那里买个保险。

这个家庭失去了一个顶梁柱,失去了这个家庭最重要的「支付者」。但因为这个解决方案是一个终身的支付方案,来保护这个家庭,他的幼子们,他们终身的成长。我想这就是保险的最核心的意义。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解决方案,我们只是消费一份保险给你,我们是会抗拒的。这就是生活,也是生意最重要的部分,你可不可以提供一个生活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去销售你的商品。

如果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为什么商业是可以永续的?商业永续的原因是因为生活永续。这就是它最根本的部分。我之所以喜欢商业就在这个地方。

商业呼应人类感性的行为

有人有一个观点,一个企业能够赚钱就是最大的善,这句话到现在我都不认同。我觉得商业最大的善,是它可以把未知和你的生活连在一起,它可以把过去和你的生活连在一起。赚钱不是商业最大的善,赚钱只是商业必须完成的一个功能。这个功能如果不能还原生活本身,也失去了赚钱的意义。当商业真的影响我们的生活的时候,它可以让我们对未来有一个感知的能力,也让我们对过去有一个可以承载的载体。它可以让我们人类所有的感应因为商业把它串起来,这个串起来的这个过程就使我们的生活非常丰富。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我们是没有办法去体验我们感性的感受的。

比如一位同学跟我说:老师,我们会把你拍的美美的。我相信拍摄这件事情就是商业的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就会让我 80 岁的时候可以记住 18 岁的样子,我今天并不是 18 岁。可是可以修图,可以把我岁月的痕迹修掉,然后我知道 18 岁原来就长这个样子,这就是商业。商业就是人类的一种感应,这种感应如果你能做到,我们会愿意为这个感应支付我们能支付的部分,这就是适合跟力所能及我们所感受的幸福。

技术的目的在于拓展生活空间

你会发现商业中的一些特殊的元素,这个元素所反映的并不是元素本身。就像技术,技术是什么?技术的核心只是拓展我们的生活空间。我们今天看到更多的技术是使我们的生活空间变得更好,这就是技术做的事情。就像我们今天有几位同学不能来现场,可是你会觉得他离我们并不远,因为技术使得他今天跟我们在一起,他们用视频表达了祝福。我在看他们的时候,我就会想象他们上课的样子,我就觉得,今天又看到他们了,非常的开心。假设没有这个技术,我们这个空间就不存在了。

人是生活者,不是消费者

你会发现人不是在商业中,人在生活中。人在生活中他一定不是一个消费者,其实他是一个生活者。我最希望你收获的一句话就是这句话,记住「人是在生活里,不是在商业里,人不是消费者,人是个生活者」。如果你所有的商业意义都能帮助他去生活,你的整个商业一定是最有价值的。你能很好的理解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围绕这个去安排的时候,那我们的商业的整体逻辑也会变得非常的好。这就是我为什么讲生意是生活的意义。(本文完)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