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方块奇迹2JD是什么

&&&亲子家庭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第五章 加加看(3)
第五章 加加看(3)
的过程就会顺畅许多。每一个数字砖都是一英寸见方的方块,上面分别印着数字1到9。从0到9的一整组数字砖要一美元。我在很久以前就买了35套给学生使用,让他们用密封袋收好放在抽屉里。
在语法课结束时,我要学生把作业收起来。在他们收作业的同时,我们宣布一个心算题。这么做就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他们一边听问题,一边安静地把语法作业收起来,并且把数字砖拿出来放在桌上。宣布心算热身题的优点是让全班一同参与。解出***时,每个学生都会选出他认为对的数字砖,高高举起。我没有叫任何人回答问题,所以没有人必须站在聚光灯下,也不会有伴随尴尬而来的恐惧。看着全班学生高举着***,我马上就知道谁已经会了,而谁需要协助。幼稚园学数数儿的小孩可以玩这个游戏,学三角函数的初中生也可以用它来找余弦。
雷夫:好,孩子们,每个人心里想着7(他们照做了)。
乘以4(孩子们默默地想着28)。
加倍(56)。
减50(6)。
给我看***。
学生们立刻把6的数字砖拿起来。
我很喜欢把其他主题加到心算游戏里。我们想要孩子们知道的数字是那么多。
雷夫:从美国的州数开始(50)。
加上一打(他们现在想着62)。
减去最高法院的法官人数(孩子们减去9得到53)。
加上半个月的周数(有两周,现在孩子们得到55)。
除以11,然后给我看***。
每个学生都把5举起来。孩子们能在脑中牢记这么多的讯息真让我感到惊讶。
雷夫:从一加仑有几品脱开始(8)
加上棒球赛的局数(17)
乘以厘米之于毫米的倍数(170)
减去美国参议员总人数(70)
减去半打(64)
给我看平方根。
数字8闪电般快速出现。
在学年结束之前,我班上的学生学会了公制单位、分数,以及各种帮助我们记忆科学、历史以及文学的数字。这个简单的小游戏帮孩子们热身,让他们开心又充满活力。在专注于当天要学的技巧之前,他们已经充分做好了学习的准备。
我见过优秀的老师们利用这个游戏加强学生对几何和三角函数、元素周期表,以及美国历史中重要日期的记忆。它玩起来简单,花的时间也不多,而且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许多学生也会自己玩这个游戏,并替全班设计问题。
26 玛西·库克数字砖问题
玛西·库克数字砖问题
玛西·库克为各个程度的学习者研发了书籍和课程。她所贩售的“任务卡包裹”里有20个独一无二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是针对某个特定技巧和搭配数字砖进行心算练习设计的。
最基础的任务卡是设计给年幼的学生学数数儿用的。卡片上有动物或物体的图像,图像旁边则有一个让学生放入正确数字砖的方格。在每张卡片上,这10个数字砖都不能重复使用,以便学生自行更正。如果孩子认为数字3是***,但是数字3已经用过了,那么他就知道有地方弄错了,接着根据这些线索去移动数字砖,不需要划掉或清除***。
多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快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好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省天天低价,畅选无忧[][][][][][][][][][][][]
最新文章热门文章
[][][][][][][][][][][][]
[][][][][][][][][][][][]
09-2608-1508-0107-27
今日推荐有奖活动
人类最古老的英雄王现身『Fate/Grand Order』为大家带来了大量道具
《成吉思汗》手游10月18日铁骑测试。加Q群参与活动,万元大奖等你来拿。
《少年三国志》新版本:军团迷窟
陈赫带你赢海量豪礼!
全球首款3D竞技MOBA手游《无尽争霸》火爆来袭 畅玩游戏晒截图赢大礼。
日期名称状态下载号
10-25内测10-26内测10-26内测10-26公测10-27内测10-27封测10-27内测10-27公测10-28封测11-01公测11-02内测
12345678910
日期名称号
10-2110-2110-2110-2110-2010-2010-2010-2010-20
京公网安备 86 京ICP证140355号 京网文【-109号美国法学院里的中国蜗牛(四)|考研心得,考研心路,考研复习,考研资料,考研资讯,西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西法大,西政在线-西法大在线
&& 美国法学院里的中国蜗牛(四)
美国法学院里的中国蜗牛(四)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
浏览次数:&&&&字号:&&&&
  近日在做三本散文随笔集的编辑工作。《美国法学院里的中国蜗牛》,《为什么是美国?》,《80%中的这一个》。第一本是和美国法学院的读书生活直接相关,估计很多已经在美国法学院里读过书的同学会有类似感觉,希望那些未来打算到美国法学院读书的同学能够提前有一点参照。在书未正式出版之前,仅将其中的四篇节录在这里,是三个主要时段生活的记录。 
  第一本书:书名:美国法学院里的中国蜗牛 
  题在开篇: 
  世界上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端。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鹰有一对飞翔的翅膀,蜗牛背着沉重的壳。它们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一个在天空翱翔,一个在地上爬行,是完全不同的动物,唯一相同的是都可以达到金字塔的顶端。 
  老鹰能到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善飞的翅膀,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击和逃离,成败都不使自己受到伤害,所以成为最凶猛生命力最强的动物。 
  蜗牛能到达金字塔顶端,主观上因为它永不停息的执着精神,客观上归功于它厚厚的壳。它的壳非常坚硬,是保护***,遇敌人侵犯,可以迅速缩入壳内;休息时,壳又可以减少水分丧失,维持生命存活。 
  无论给我多么高远的天空,我都不想做一只鹰;但是,我想做一只小小的蜗牛,缓慢而耐心地爬过生命长途的每一段。 
  现在,这只小蜗牛爬到了美国法学院。她越发清楚地意识到,读书是为了武装一个人的头脑,深化对这个世界整体的认识,而不是仅仅为了挣个饭碗,安安全全然而委委缩缩地度过一生。 
  你能不能够看出,在她的一步一脚印里,有多少关于生命的悲喜欢歌? 
  目录: 
  前言一:此花为谁开? 
  前言二:一粒沙的心音 
  选择 
  掌声响起来 
  一、 初试锋芒 
  二、 铩羽的飞鸟 
  三、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四、 如歌的行板 
  尾声:洒泪播种者会含笑收割 
  电脑奏出的钢琴曲 
  一、 为自己写一张“招股说明书” 
  二、人生是一纸合同 
  三、当世界越来越小 
  四、用我的手花你的钱 
  五、流年似水,琴音如波 
  我的ABC弟弟 
  1937那一班 
  当红灯亮起 
  死神来敲门的时候 
  一、 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 
  二、我辈钟情 
  三、太上忘情 
  尾声:悬棺为你 
  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 
  满汉全席 
  一、 学做快乐的家庭主妇 
  二、你看,你看,我采购的路 
  三、可以嫁人了? 
  四、中国地主和苏联渔民 
  尾声:这一场生命的盛筵 
  运动心 
  毕业,仅仅是开始 
  西方“新东方” 
  引子:早已冲刺的战友和硝烟弥漫的战场 
  一、 没有课桌的教室和没有信心的我 
  二、“通天之梦” 
  三、真是乐死人 
  1. 舞台上的明星与欢笑 
  2. 印度的大象,还是纽约的大象? 
  3. 庭审直播中的证据法 
  4. 法律里的文学与人生 
  四、举子赶考 
  尾声:今夜无人入睡 
  于无声处听惊雷 
  家有夕阳 
  一、 一只小小蜗牛 
  二、到哪里找这么好的人? 
  三、好花天天开 
  四、夕阳日日来 
  尾声:轻轻的,我走了 
  让灵魂在黑夜里放歌(代后记) 
  节选文章之四: 
  西方“新东方” 
  一稿:—10日,美国费城 
  二稿:日晨8:00至24日凌晨3:30,北京莲园 
  引子:早已冲刺的战友和硝烟弥漫的战场 
  “你居然还没有开始看?小心过不了啊!”美国弟弟Anthony亲切地轻拍我的头。 
  没有想到5月11日在漂亮的Huston Hall门前碰上了来领学位袍的他。两个人喜出望外得才聊了没有两句,话题就转到了今年7月30日、31日即将来到的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考试上。 
  他让我看他书包里厚厚的三本书,划满了线,加了很多注解,警告我必须早点开始看,否则时间是不够的。 
  天,他是美国人,苦读三年刚毕业的JD,居然说这种话,我这个才在美国法学院混了一年的中国女孩又当如何? 
  善良的他居然陪我去复印了他的书上的便于记忆的图表。我讨饶般问他“我一定过不了,我还一点没有看呢,怎么办?”他坏笑,“明天快进图书馆吧,过不了我笑话你一辈子。”  
  5月13日,德国的Torsen在黑色的学位袍里对我微笑, “4月16日一拿到那两本书,我就开始看上了,今天的毕业典礼一结束我马上进图书馆。”被毕业的喜气洋洋充溢的我当头一凉。 
  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背着鼓鼓书包走向图书馆的Yun,他如师长样教训我“什么都别干了,快看书吧。” 
  CHY虽然去加州,但是在行李里面郑重得装上了最早发的教材,说即使人到西海岸,也要和这里的“同学们”一样读书。 
  “同学们”? 
  5月25日,走到图书馆去打印,看见坐在桌子前如盘打座的“同学们”,大吃一惊,电脑几乎从手上掉下来,不用看也知道那些翻开的书一定是Barbri的律考复习书,可是这些比期末考试时都多的人数,实在是让我大大意外。 
  而我,结束所有“工作”后,第一件事是仍然按原计划打开电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用整整三天写了5万多字的散文《说好不哭》,纪念我在哈佛大学的春风里感受到的那些温暖。接着就是修改我那篇3万字的英文论文,一直到过生日的那天和朋友们狂欢。然后又开始修改去年写的一些关于美国生活的散文。 
  这个不肯忽略生命点滴感觉的我,笑着看花,吟诗,做着激情幻境里的游侠! 
  全然不知道――――窗外,硝烟早已弥漫,战友早已冲刺! 
  谁能告诉我,我能否用5月29日到7月29日两个月的时间,对从来没有学过的纽约州法律进行系统记忆,通过7月30日、31日的纽约州律师资格考试? 
  一、没有课桌的教室和没有信心的我 
  从来没有考证过中国的“新东方”与美国的Barbri谁开业更早,谁向对方借鉴了经验。说美国的Barbri是“西方”的“新东方”和说中国的“新东方”是东方的Barbri一样毫无主观好恶色彩,只是描述这种如出一辙的速成考试培养现象。 
  使用“西方‘新东方’”做这篇文章的题目,也是因为,我喜欢这两个词所代表的文化意蕴。一个崭新的“东方”,往往是在吸收借鉴“西方”精华的基础上建立的。所有在西方奋斗的东方人,胸膛里跳动的那颗心,向往的是拥有自己的“新东方”,而不是永远在西方世界里颠沛流离、历经沧桑。 
  Baribri的人告诉我们律师考试内容由四部分组成,multistate的选择题占40%,MPT占10%,纽约州的Essay写作占40%,选择题占10%。 
  而我所有备战武器是两个月的时间、两箱子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书,和我这颗并不聪明也不勤奋的脑袋。 
  最早拿到第一箱书是4月16日合同法最后一节课后,虽然棕色的箱子里只有两本书,但是那样的长度和厚度今生罕见,大约是正常A4纸的一倍半。 
  书的右下角“celebrating over 30 years of preparing law students for the bar exam”,***的大大的“30”象给学生监考的冷面的老师。书正中白色的bar和黑色的bri连在一起,bar review这两个字冷冰冰得停在下面。 
  一本是各州通行的主要法律原则(multistate),包括Constitutional law(113页), contracts(72页), sales(28页), criminal law(56页),criminal procedure(63页), evidence(70页), real property(110页), torts(74页)六门课。 
  一本是纽约州(New York)的具体法律,包括Agency(24页),Commercial Paper(48页),Conflict of Law(25页),Corporations(50页),Domestic relations(49页),Equity(31页),Federal Jurisdiction and Procedure(50页),Leases(4页),Mortgages(9页),New York Practice(126页)No-fault insurance(8页),Partnership(26页),Personal Property(24页),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37页),Secured Transactions (35页),Trusts(40页),Wills(70页),Worker’s Compensation(3页)。 
  另一套书有七本,A四纸大小。5月29日辅导班开学时拿到,重到我必须抱回到房间里。Baribri的辅导计划上每天都是围绕着着这几本来强化训练: 
  第一本也是最主要的一本书“纽约州虑律考精华版笔记”(The Conviser Mini Review, New York)。包括纽约州和其它各州通行的各个科目主要原则,还有重点标注出的纽约州不同规则(New York Distinctions Supplement)的图表,大约共有1000多页,这是每天必须要预习和复习的主要教材。 
  第二本是 Drill & Released Questions---Multistate Testing,共 531页,分成五部分。其中的Subject Matter Outline把最常出的知识点以最简捷的方式列出来,便于记忆;而 Working Testing Drills部分针对六门课每门课17道题,其它部分有模拟题、***和技巧分析。 
  第三本也是最厚重的一本是练习题(Practice Questions)。里面是多州原则(multisate)基本知识的选择题(占考试的40%),分成初中高三级,初中级各77道,高级66道。对我们的要求是一个小时内必须做完35道,因为正式考试时是三小时内必须做完100道,上下午共200道。 
  第四本是这套绿色的书中唯一的一本***书,一部分是纽约州法律的写作训练(NY Essay,占考试的40%),主要是纽约具体的法律原则的考察;另一部分是纽约州法律的选择题(占考试的10%)。
这本书每一道题都是一大段故事,与情节相应的问题列出来,让我们用一段文字来回答,考的是知识点,也是理解的准确和反应的快捷。每一道题可能涉及多个科目,有多个小问题;考试时40分钟内必须阅读完给的所有案件事实,思考大纲,写出有关法律原则的运用,回答完所有问题。  
  第五本是“律师实务操作”训练( MPT Workbook,占考试10%),共800多页。除了技巧的介绍,就是写作样本。
“Persuasive Briefs”,”Opinion Letters”,”Briefs on Evidentiary Proffers”,”Closing Arguments”,”Primer on Interrogatories”, “Drafting a will”, “Opening Statements”,”Jury Instructions”, “Cross-Examination Plans”,”Affidavits”, “Pre-Counseling Letters”,”Pre-Litigation Counseling Letters”,”Theory of Case Memorandum”。天啊,这些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文件名称着实吓了我一跳,往年的18个MPT考试题又让我遭受重创。 
  第六本是Simulated MBE, Multistate Testing,含有模拟考试的200道打乱科目的多州法律选择题和***,是最后检验学习成果时用的。 
  第七本是Barbri有些老师给出的有些科目的笔记重点,很多地方空着,给大家上课做笔记用,是强化记忆的重点部分。 
  这九本安静的书如惊雷一样响在我还快乐的心空,怪不得往年考过的人都说要早点看、否则时间不够呢! 
  无论我多么后悔没有提前看早就有的两本大书,正式的辅导课在5月29日所有人拿到七本新书后的下午1:00开始了。 
  5月30日之后,我每天的生活几乎都是一个节奏: 
  早上,8:30起床,匆匆洗把脸,在水杯里倒上咖啡;冲进电梯,再冲出电梯;抱著书和笔记在路口等红灯;用力推开International House的大门,跑到礼堂门口两个高大的黑人男生面前,他们在我脖子上挂着的序号为NY85566的Barbri听课证上划掉当天的日期。 
  上午9:00到中午12:30或者1:00听课,边听课边喝咖啡提神。 
  下午和晚上复习、做作业、预习,12:00左右入睡。 
  听课的难度与复习的劳累超出了我的想象。 
  一些课是平时JD一年级的基础课,一般要用一个学期讲完,Barbri的老师必须按计划在两个或三个上午内讲完。纽约州律考对我们的报名要求是至少上过指定课程中的两门,因此,我除了上过公司法和合同法外,其它所有的要考内容都是第一次听说。 
  JD可以在知识的重复中很快的消化,而我们这些LLM,如果不预习,简直不知道老师口里的一些专业术语是什么,“如听天书”对我们大部分外国人来说真是恰如其分。 
  Barbri只在纽约州某个辅导班提前两周开课,然后把录像送到纽约州其它各地和美国其它各州考纽约州律师的辅导班,我们也是只能面对录像的那一批,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指望通过问老师来解决那是绝对的不可能。 
  第一节课是犯罪学,老师风趣无比,可是因为发的书中没有这本课的笔记,所有的东西都需要我们凭现场边听边记,听力上并无障碍,但是要及时理解并记在本子上实在是太难了。这些东西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在美国读法律的LLM都是自己选修感兴趣的课,很少人学习刑法和犯罪学,主要精力都放在经济法方面了),有些专业用语不知道怎样拼写,老师就讲到下一部分了。 
  三个小时下来,大家垂头丧气,真不知道这两个月该如何度过。幸好去年考过的前辈们给我留下了数据版的笔记,惊喜得发现这门课是同一个老师,于是赶紧分发给所有同学,大家打印出来,第二天上课只在笔记上加记前辈遗漏或故意没有记的内容就轻松多了。 
  不幸的是,并非今年所有的老师都与去年相同,还是有些老师几年不提前发笔记,去年也没有讲过。这可如何是好? 
  团结力量大,不知道哪国的谁从哪里找来了很多份笔记,居然在不同笔记的对照中找齐了所有老师们的讲义,也许因为都是“难兄难弟”,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家都是“资源共享”,没有任何一个人小气,真是节约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话虽如此,前人笔记和Baribi发的讲义还是太简单了,上课时不得不专心听讲,在空白处补记。 
  与新东方那些在工厂仓库里改建起来的教室相比,富甲天下的Barbri实在有些小气。教室是在International house的一个大礼堂,大约一千张红色的椅子摆在那里等待着我们这些刚从辛苦读书生活中解脱出来的美国法学院学生。 
  想不到连桌子也是不给的,每个人进房间前从白色的购物车里拿一个长方形棕色的三合板,长度也不过50厘米。因为太短,如果搭在椅子的左右扶手上,写着写着板子边界就会掉下来,所以只好放在腿上记笔记,三四个小时的课下来,脖子和手都疼得不行。 
  一抬头,在所有座位最左边的二层,装饰着手拉手跳舞的粉色女孩,连缀成一排,俯瞰着我们,幸灾乐祸得――冷笑。 
  真是不知道每个人交的2200美金报名费都花到哪里去了! 
  中午从教室回家的路上,每个人每天都是神情憔悴,这是大家互相诉苦和鼓励的最好时间,CHY说从来没有这么“不自信”过,连高考都比这种滋味好受。 
  是啊,这些在美国考律师的中国人,哪个不是从高考、考研、考TOEFL、考GRE、考LSAT的千军万马中杀过来的?哪个不是聪明绝顶记忆力超常? 
  中国教育体系里那些痛苦的考试我们经历过战胜过,但是,这一次的考试却完全不同――那么东西要理解已不容易,再记下来运用,真是“势比登天”,前面那些通过考试的中国人真是神仙啊!  
  回到家,没有人再看电视,没有人再打***聊天,没有人在上网看新闻收发EMAIL。匆匆吃完午饭就扑到书上。 
  我和室友YZH每天中午每人八个速冻饺子,一点开水烫过得青菜;晚上把周末熬好的一大锅罗宋汤或卤鸡腿拿出来热一点。据说,我们的伙食还是最有营养的。听说很多人都是吃方便面,三明治等快速食品。 
  每天讲完一科后第一个作业便是Drill & Released Questions---Multistate Testing里边的每门课17道题。因为刚讲完还没有消化,所以每次我做这部分题都很慢,准确率极低。做完后到Barbri的网站上下载老师的讲解,边听边记录,自信心极受打击。 
  至于Practice Questions里面老师布置的multisate基本知识的选择题,Barbri要求一小时做35个,因为考试时三个小时必须做完100个,正确率要求是50%。最初的两周,根本不可能在完成这个任务,我们互相抱怨“打死也是做不完的”。从第三周开始,才勉强达到要求。最讨厌的是real property的题目,是所有题目里最长的,通常一页A4纸就两道题,甚至一道半,去选择***的时候又发现很多事实都是无关的,但是看时又不敢错过一点点,因为没有时间看第二遍。只好让自己读题目时眼睛如扫描仪,不求细节上的一一对应,只求大面积扫过之后的总体感觉。 
  该死的New York Essay,更是不可能在40分钟内读完写到标准***那样完满正确,长篇的阅读本来已经够麻烦,出题人还在一个题目里分出很多小题目,同时涉及到很多科目。几次仿真作业下来,10分的题我最多才得5分,最少3分,同学中那些拿到1分、2分的更沮丧得不知如何是好。 
  最可怕的是MPT,考试时90分钟的时间必须阅读完案件事实和客户文字数据、给定的图书馆里的法规或其它先例、整理出思路提纲、写出标准***。 
  即使对于美国人,光是阅读给定的二十几页材料,时间也是紧张的。 
  MPT是公认的律考中最难的部分,不是考记忆的法律原则,而是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给定的法律规定和原则有可能都是闻所未闻的,但是必须在短暂时间里阅读、消化并分析。 
  据说,加州的律师资格之所以难考是因为考生必须做三个MPT,其它大部分州做一个就可以了。纽约州从2000年开始加入MPT部分。大家说“如果早生两年多好,就躲过了。” 
  除了这些,每天必须复习、预习笔记,否则第二天的课又是“一头雾水”。每一天Barbri有详细的进度安排,拉下一点也是没有时间补的。 
  时间,最缺少的就是时间!日本有个电影叫“神啊,请给我多一点时间”,这几乎是我们每个人的最简单的心愿。听说有的人会学到凌晨四点,我是最贪睡的人,过了12点学习效率就下降了。 
  保证充足睡眠和效率的同时必须坚持不熬夜,不熬夜就意味着脑子里的胡涂,这样的人生悖论我真是无论如何也应付不了的了。 
  对于我来说,杂事的纷扰占了我太多宝贵的时间。 
  我每天都上网检查电子邮件,和旧日朋友保持联络,看新闻,两个即将来美国的朋友不停问我各种问题。 
  我还要奔走在商学院和法学院不同的教授办公室之间,和他们谈论和修改我那篇该死的英语论文,只不过因为T先生的一句话,追求完美的我不得不赴这些学术的约会。 
  最要命的是,即使我逃到了美国,也逃不开缠绕我的悲剧。有一天,姐姐向我哭诉家里发生的事情,我劝解她、安慰她,但是心里空得无法就药。为什么我们的命运会悲惨到连一份读书的“平静”都没有呢?我的发抖了二十几年的灵魂唯一的弱点就是我的家庭啊。 
  忘记吧,忘记吧,忘记是一种美德。然而,我必须为了忘记过去和安慰亲人花费我现在最宝贵的时间。 
  6月25日凌晨1点收到W老师的电子邮件,谈到很多事情,中间提到T先生。本来打算去睡觉的我重新坐到电脑前,打开书,让肖邦的音乐陪我,心开始变得不平静起来。 
  四个小时之后,收到Johnson的电子邮件,说他在台湾见到了开会的T先生,百忙中的T还记挂着我,问Johnson我的近况,说我一定能通过律考,说我是个伟大的作家,说我是个太善良的人,说…… 
  9:00上课的时候,朋友看见我黑黑的眼圈,问我是不是熬夜很晚。是啊,我是一夜未睡! 
  她们告诉我要注意身体,不要学得太苦。 
  我只是笑,我哪里敢说我是一直看我的散文《说好不哭》并哭了一整夜呢? 
  有一首歌的题目就叫“不哭”,里面的歌词唱到:“我不是回回都能忍住不哭,坚强背后也有孤独。我不是回回都能忍住不哭,谁能知道我心里的苦?我不是回回都能忍住不哭……” 
  夜那么地冷,月那么地寒,星那么地远,霜那么地厚,我却找不到一个温暖的怀抱融化我被冻僵的脑子和心,却没有力气兑现自己“说好不哭”的誓言。我独自一个人在镜室里奔跑,徒劳无功:我在向前跑,鬼魂却从我身后蹦出来,将我向后拉扯,拼命地拉扯,边扯边命令我:“不许哭”。 
  “天若怜我不须多,暖怀月夜冷霜河”,我随手写就的这首诗中的后两句,难道只是文学青年的一时兴起吗?如果你不懂得被冻僵的人对温暖的渴望,你怎么会读懂这14个方块字所含的对人生的贪婪留恋和缱绻心酸? 
  这诗,到底是为谁写的?这书,到底是为谁读的?这律师,到底是为谁考的?这日子,到底是为谁过的?这眼泪,到底是为谁流的? 
  老残先生刘鹗说过:“人品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象也,有一分灵性,就有一分哭泣。”就在这一刻,我成了世界上最有灵性的人,将泪水流成了海洋。在风掀浪卷的海洋里,船马上就要沉了,我还有必要象从前一样洗甲板吗? 
  同学们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读书上,我却在这一大堆乱七八糟中费着心力。 
  我真他妈的不是东西! 
  二、“通天之梦” 
  突然发现,我已经大约三周只是在教室和自己房间的两点一线中不见天日。那个快乐的女孩为何也懂得了疲倦和绝望? 
  看看房间里漂亮的画,去年秋天采来的红枫叶、T来时的兰花,和那束毕业典礼上带来好运气的鲜花,发现自己的生活已经被考律师彻底改变了。 
  “永远不要让任何东西控制我的生活”,这句话响在我的心空。必须改变生活方式和心态,否则,我会在没有灵性的机械重复中完全失败!人生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用快乐的心情去驾驭眼前的这个小小游戏。 
  于是,在每个早晨对着镜子微笑;于是,在等候的电梯里,JJ奇怪地说“每个人都那么疲惫,只有你的眼睛充满精神和灵气”;于是,对着楼门口紫色的鸢尾花说早安;于是,用手爱抚那些开在路边的***的菊棵花朵;于是,学会了眯着眼看太阳和如画布一样的蓝天;于是,对两个划日期的黑人男孩说谢谢。 
  于是,“十四个彩色骑士-通天之梦-白色摇椅-美国男孩Steven-等夕阳-凌晨三点开始的黑夜”,成了我记忆中关于律考最美好的蒙太奇。 
  课间休息的时候,大部分人除了上厕所,就累得坐在椅子上不动,有些男生跑到门口吸烟。所有人的眼睛里都充满了莫名的不安和对未知命运的茫然。 
  我则常常一个人唱着歌走出礼堂,并不到烟雾了然的I House正门,而是到侧门外去,侧面的厅顶上垂掉着十四面巨大的2米长1米宽有波浪面的玻璃做装饰,灯光洒过炫起七彩的光,煞是美丽,我把他们想成十四个身批彩衣的骑士,护卫我每天必经的路。 
  门外别有洞天,一棵大大的银杏树荫遮蔽的是一个旧木椅,我侧卧着,看叶间洒落的阳光,唱“我是如此平凡,却是如此幸运”,竟然在这样一个人的温暖里感觉到佛家的“真我”和“空灵”,幸福感弥漫全身。 
  有时候再走远些,就看到附近工地上中间空地总放一个白色的桌子,几个白人工头衣着污浊但快乐得喝着饮料聊天,他们经常会对我叫“little girl,nice girl!”然后善意得笑,我也笑。 
  再远些,就到了Market街,惊讶得发现在附近住了一年居然不知道这里有一个小广场,碑上写着捐款人和成立日期,日。 
  在碑环绕中,就见到了这个叫“Dream of Sky”(我宁愿翻译成“通天之梦”-英文似乎更好是Dream to sky-而不是“天空之梦”之类静态的梦想)的雕塑。 
  设计比较抽象和后现代,两边的直立圆柱和上面的交汇处象一个打开的门的顶和门框,在一根柱子的顶端,伸出无数不同形状的柱子,有圆形平行于地面横伸的,有螺旋型向上垂直于天空的,有长方形斜向上的……和门框和两根直立柱衔接起来,形成了从地面到天空的不同路径,有的笔直,有的扭曲,有的漫长,有的衰落…… 
  非常喜欢这个设计,竟然觉得是说清了人生,谁不是脚踩着地面祈望着天空?在这个酷暑里用青春换着一个资格的我们也不过是一群渴望新高度的攀援者。 
  只不过,我与我的战友如此得不同―― 
  “你为什么要考律师呢?”商学院Tyson教授的办公室里,他曾经好奇得看着我手里厚厚的律考复习书,问,“你的论文写得那么好,应该做教授啊。” 
  人生总得有个理由才可以做决定,进而付出时间,金钱,健康。 
  我并没有决定要马上做律师,而是要接着读博士,却和我的同学们在这个酷暑里选择了考纽约州的律师资格。难怪好几个教授都问我这个问题。这个别人看起来荒谬的决定,是我自找的辛苦与劳累。 
  对他安静地笑,是啊,为什么呢?恐怕连我自己都没有***。 
  我没有告诉他,在这一年本来不属于我的生活里――我暂时忘却的母亲和家庭的不幸,暂时告别的惊恐、压抑与绝望,暂时全心投入那些温暖的文字中为自己而活的洒脱与快意。 
  我没有告诉他,在中国的农村大地上演的那些悲喜剧和那些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的滴滴眼泪和小小梦想。 
  我没有告诉他,那个初中毕业的小女孩如何因为没有钱读书远走他乡。那个昏黑的夜晚,躺在北京火车站地板上等待第二天南下广州的火车的女孩,被戴着袖章的人重重踢了一脚,说“滚”。于是,穿着粉色裙子的流浪的小女孩“滚”到火车站边地铁站外的地板上,在冷风中看夜空中闪亮的星抱着双肩,无法入睡,心里念着,“如果可以读书,多么幸福。” 
  幸福。这是唯一的解释吧? 
  亲爱的Tyson教授,能有这样的机缘来到美国并系统学习一下从来没有接触的纽约州法律,对这样一个曾经因饥饿营养不良而晕倒在北大校园里的女孩来说,是多么巨大和奢侈的幸福! 
  聪明的Tyson教授,虽然你已经是美国三个州的律师,但你永远也不能寻找到问题的***,因为在别人的生命里,永远充满着对你而言没有***的问题,那是成长旅途中一串寂寞的脚印。 
  我也有自己的“通天之梦”,但是却是在每个脚印里对生命的体验和自我的挑战、感受到那种本来无缘际遇的幸福,其它别人要的世俗意义上的功名利禄与我无缘。
  我须用我的方式来度过这宝贵的两个月。 
  午饭后再也不在房间里,而是带好书本到开满鲜花的Locust街去,找到图书馆里那个漂亮的白色摇椅,脱掉鞋子,躺上去,边摇边读书,不时抬头看大大落地窗外美丽的Fine Art Library和草地间跳来蹦去的小松鼠。 
  应该没有人认识我,同学们都在自己家里或法学院图书馆里看书,法学院的人平时就很少到这个虽然美丽但却距离遥远的校图书馆来,何况是暑假。 
  这是我一个人的空间和秘密,享受书本里和书本外的美丽对我同样重要。 
  突然有一天,有个陌生的声音响在我耳边,一个并不认识的男孩对我微笑。聊起天来,才知道他叫Steven,是才毕业的JD,现在和我在同一间教室里上Barbri的课。 
  他说他非常喜欢这个图书馆,是这里的常客。春天,他发现我每天都在他原来必在的那个宽大的沙发上读书写作,当时并不知道我也是法学院的学生,只好怏怏转到别处。在Barbri的教室他认出了我,但是从来没有和我打过招呼,直到最近他看到我每天都出现在白色摇椅上。 
  原来是“革命战友”!我笑起来。 
  Steven成了我两个月生活里最好的盟友,每天的打招呼和休息时的互相鼓励成为我们的常规节目,质疑和争论有效得解决了我的很多疑问。 
  枯燥的日子里多了友情的色彩,考试更成了不值得紧张的技术游戏。 
  注:如果没有图书馆里这三张白色摇椅,我无论如何是考不过律师的。 
  他总是看书到晚上10:00关门,坐Trolley回家。 
  我则晚饭时就离开,为的是饭后坐到家里客厅的椅子上。室友YZH总是好奇得问“在干什么?”我得意又快乐得一扬下巴:“等――夕――阳”。 
  YZH纠正我不是在等“夕阳”,是在等“晚霞”。好吧,可是对我来说,是一样的。她无奈得摇头:“这小姑娘,真有闲情逸致啊!” 
  这里有我平生看过得最美丽的夕阳。因为住在12层,所以夕阳广阔神奇炫目。常常,那种惊艳的红和阔气的霞光当空掠过,满天的温暖笼罩着底下的楼宇,每间屋子里的每个人渺小到成为光晕里的一分子。 
  很多人没有见过紫色的夕阳,但是我见过,那是从浅粉到耦合到紫色的神奇变幻,中间夹着粉白浅蓝的斜条,让人惊得倒吸口冷气。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果真,每天最精彩的太阳的告别演出也不过半小时,而我居然会提前一个小时从太阳点点西落开始等待,一直到晚霞散尽余光消弭后天色全黑才肯进到房间里读书。 
  因为整个城市用着夏令时,天越来越长,最晚的一次,夕阳9点多才来。看见她们,我知道这宝贵的一天又结束了,所幸我清晰得感觉到了时光的流逝,我的生命在她们的陪伴里快乐、满足、精致。 
  在这样的心情中,对律考的内容越来越感兴趣,但是做题目最大限制还是时间。 
  到6月底的时候,终于可以在一个小时内作完35道高级的Real property而且保证50%的正确率。其它科目达标更是易如反掌。 
  那一天,高兴得无法形容,发现考律师不是只为了要那个***,而是训练自己把本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完成。阅读速度在那样的绝望里竟然不知觉提高了。 
  7月10日接到朋友***,一个大家商量很久的计划被取消了,心情郁闷之极,随之而来的很多计划都要变,包括自己下一步的安排。给相关的人打***,发电子邮件,折腾到凌晨四点睡。 
  爬起来赶过去参加九点的模拟考试。Simulated MBE, Multistate Testing: 上午三个小时100道,下午三个小时100道。 
  神经绷得紧紧的,头脑里什么也没有,不会思考,就是凭着本能来选择,只是怕做不完,对自己说,快,快,快。 
  左右两边是漂亮的美国女孩,我翻书的速度明显比他们要快,上午提前15分钟做完了,下午提前10分钟。我做完的时候,她们还在看题目,怀疑自己,怎么可能比美国人做得快呢?质量一定受影响。 
  果真,因为速度影响了判断的准确,上午才对了56个,下午对了54个。老师提前告诉我们正式考试的时候只要在100道中对了50个就可以通过考试,现在的模拟考不是最后的水平,在今天的基础上还可以再提高28个正确题,吃了一惊,我居然现在就可以做对一半多了? 
  回到房间,室友YZH告诉我她上午有20道没有作完,下午速度虽然提高了,也还是没有作完。天啊,我几乎怀疑起自己,我最初也是担心做不完的啊,想不到稀里胡涂居然达到了标准。但是正式考试的时候,如果这样擦边球,还是很危险啊。 
  7月12日对模拟考的***,发觉所有的题目都很简单,现在看都能做对,但是考试的时候由于时间的压力根本不可能思考,所以在匆忙中会错过一些细节,不能很快地想起笔记上的内容。 
  看来,对我们这些外国学生而言,最难得还是阅读这一关,如果阅读速度快,题目真得很容易。英语再好也不可能象美国人读母语一样流畅省力。忍不住慨叹,如果真地能通过,是自己从来没有奢望过的奇迹,我会感激上天对我的厚爱。 
  真是越发佩服那些在我们之前顺利通过的中国人。他们不只勤奋,而且伟大。 
  看完最后一道题目的解答时已经是凌晨3点了。商学院的Tyson教授说得对,考律师就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只要我们懂得了游戏规则,有些东西确实幼稚可笑。 
  可惜,太短的时间里还没有来得及弄懂游戏规则,就被那只猫捉到并戏弄至死。 
  难道,除了做狼狈的老鼠,就没有别的选择了? 
  在美国电影《女子大联盟》中,吉娜.戴维斯在片中扮演女子职业棒球队的明星,她却在秋季结束前就想离队,与丈夫一起回家乡。球队教练劝她改变心意时,她说:“打棒球实在太困难了。”教练回答:“这本来就困难,如果不难,那每个人都可以来打棒球了,困难正是职业棒球所以伟大的地方。” 
  考律师困难吗?如果不难,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做律师了,困难正是律师考试的伟大之处;在有限的时间里克服无限的困难,这是对人的挑战。在挑战面前,日复一日的苦恼毫无意义,勇往直前,并在当时的条件下尽己所能,才是最聪明的态度。 
  我制定了新计划。 
  老师留的作业都做完后,我自己每天加做了初级题77道,做今后会留的高级题66道。Released Multistate Questions and Analytical Answers这本书里每科34道题,老师没有布置,自己还是坚持在每讲完一科时利用周末的时间做完,以求对整个知识结构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 
  现在不是Barbri逼着我,而是我自己在完成它任务的基础上来增加进度了。不亦乐乎! 
  “还不去睡觉?”这是CH在QQ上和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我都快下班了”。 
  看看表,居然又是凌晨三四点,看来,我的好朋友咖啡每天都很发挥作用。在和我隔着12个小时时差的祖国,人们已经要告别办公室回家了吧。 
  于是,我懒懒得上床。睡觉。属于我的不工作的黑夜这才来了。 
  而黎明,同样是在早上8:30起床那一刻到来的。 
  三、真是乐死人 
  这是小时候一个很火爆的中国电影的名字,用它来形容辅导班的老师们和律考知识带给我的快乐最贴切不过。调整好心态,投入了相应多的时间后,在两个月的学习中找到快乐无数。信手拈来,算是一种纪念。 
  1. 舞台上的明星与欢笑 
  虽然没有真人讲课,但是我们每天上午听课的礼堂讲台胜似舞台。中间是粉色和蓝色的灯光。两侧后方是橘***,前边是蓝色灯光。灯光照映下的屏幕上就是给我们讲课的老师们的录像。 
  7月18日最后一节课,大大的舞台一侧堆栈着粉色的信封和评估表。Barbri希望大家对每个老师做出自己的评价。 
  认真得在腿上写着意见,发现这个世界原来是公平的,短短两个月里,给我印象深刻的几个老师是大家都欢迎的,他们的演讲如在耳畔,当时的一些笑话和记忆窍门清晰得浮现在眼前。而有些科目竟然想不起老师的性别和容貌,可见讲授之乏味和无聊。 
  在这个舞台上,有些人成为我们记忆里璀璨的明星,而另外一些人注定成为了流星。 
  在讲授“不动产”(Real Property)的老师名字下面画了漂亮的心(虽然写文章的此刻我忘记了她的名字),说她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希望能有机会再听她讲课。 
  她是最受大家欢迎的老师,不但人漂亮,而且风度极佳,讲课经验丰富。 Real Property本来是很复杂繁琐的课程,但她用了很多记忆诀窍给我们,同时用很多流行的音乐把重点唱出来。她用风靡全球的《泰坦尼克》(TITANIC)的曲子唱出“Fee Simple Determinable”的特征,她的声音圆润亲切,表情夸张幽默,我们都笑得喘不过气来。 
  讲到The Recording System里的BFP(bona fide purChaser)她把BFP说成一个来敲门的小孩,用讲故事的语调告诉我们BFP特征。 
  她的孩子,丈夫,家里的狗,甚至他们去看的一场电影都成了她讲课的媒介,承载着每个具体知识点的内容。 
  我们听课疲劳得时候,她会用小插曲调动课堂气氛。她说有一天在纽约地铁站里,突然有个长相英俊的男人朝她走来,深情款款,叫她的名字,她异常吃惊。后来那人对她说他十五年前听过她的“不动产”,考过了纽约州律师,现在是这方面的专家,要请她在纽约最豪华的饭店吃晚餐。她对我们诉说时做出异常陶醉的表情,描述当时景象。突然,她睁开眼睛,对我们说“对不起,这件事不是真的,只是我的想象。”整个教室的人大笑起来,录像带里的现场也是笑声一片。她也笑得直不起腰,“但是,你们要好好学习,通过律考,将来可以这样做啊。”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将永远记得在枯燥的学习中因她而来的快乐和对这个科目的喜爱。 
  6月28日,Suzanne Darrow-kleinhaus教授讲Multistate Performance Test Workshop。 
  我很喜欢她说的一句话,“你必须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时间紧迫,生命里的每件事都有期限”(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you have to face is the time strains。 In your life, everything has a deadline。)考律师是逼着人在短暂时间里强化记忆,人生许多事,就是因为没有这样明确的时间限制,而失去了效率和努力呢。 
  她给我们讲做题的技巧:先看律师给的任务函,到图书馆里看给的案例和法条,然后再返回头看客户活页夹里的事实。 
  读十年书可能培养不出一个优秀的律师,但是做一两个复杂的案子却可以培养一个律师的基本素质。她的演讲企图在两小时五十分钟内给我们一个律师应具备的技巧,这番苦心显然不为我们这些惜时如金的学生所领悟。 
  第一节课大家还都坚持着听,第二节快下课的时候,很多人在她讲的过程中拿着书包走出了教室。她怅然若失得说:“我控制不了那些离开教室的人”。 
  她无奈的话语伴着接二连三的关门声,教室里的人都大笑起来:她在屏幕里的纽约讲课,怎么看得见费城这里离开教室的人呢?难道是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相助? 
  想来是纽约那边的教室也有很多中途“叛逃”的人。 
  我们的“战友”遍天下啊。 
  讲授“代理和合伙”(Agency and Partnership)的是Loyola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SChool的 MiChael J. Kaufman教授。 
  他的声音短促而尖锐, 拐很多弯,给我们带来无穷尽的戏剧效果。 
  他喜欢说”in this case, comma”,眼睛怪怪地一瞪; 
  他把Principal读成 prins’pel,那样重的一声发音象谁把砖拍在桌上; 
  讲到”independent contractor”时,“That is the r(升调)—ule(降调)”,高高的升调和低沉的降调使他象一个撒娇的小女孩; 
  讲到Scope of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factors中的(b) did the tort occur “on the job”? frolic (new and independent journey) and detour(mere departure from the assigned task—within scope)时,他读mere, 声音极尖锐、细小,象小猫咪在叫“眯――喵”; 
  讲到Employer-employee关系中Intentional torts “Outside and inside the scope of agency”时,他把 “outside”和”inside”说成绕口令,至少重复了十遍; 
  讲到Duties agent owes to principal 中“When the agent breaChes the duty of loyalty”的“Remedy”是“disgorge profits”,他把disgorge读成“迪—斯—告----之”,“迪”又轻又长,而“之”又重又长,为了强化我们的记忆,连续重复三遍。 
  我们在他的怪腔调里笑声不断,轻松之极,完全忘记了自己在遭受怎样的折磨。 
  2.印度的大象,还是纽约的大象? 
  讲“侵权法”(Torts)的老师是Washington University的Roger SCheChter教授,填写评估表格时我在他名字旁边画了笑脸,说他是这个暑假的”最佳男演员”。 
  一直没有搞清楚是这个科目本身就充满了乐趣,还是他使所有的规则变得鲜活起来。在7月1日、8日、9日三个上午10个小时中,他带着我们对美国侵权法作了一次完美的梳理。 
  因为模拟考,所以有了桌子用。我坐在第一排第二个位子,右手是个白人男生,左手是个胖胖的黑人女孩。 
  男生背个极大的包进教室,用来记笔记的纸卷成一筒。他在我身边展开来,我大惊,很久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纸了,铺满了整个桌子,他就在上面边画线条和图例,边记录。 
  我因为拿了前人记好流传下来的笔记,所以很轻松,不用写很多,只要往脑子里记就可以了。从来没有在班上见过他,想来应该是JD。可是他居然很多都听不清楚,不时偏过头来看我的。 
  下课的时候,他居然对我说“谢谢”。很奇怪,他怎么会讲中文?怎么知道我是中国人?问了一下,原来就会讲这个和“你好”。 
  讲到个人财产,遗弃物(abandoned property)和遗失物(lost property)的规则让我笑出声来。 
  遗弃物是物品所有者故意放弃所有权,那么拾到物品占有的同时就拥有了所有权。与之相对,遗失物是所有者偶然丧失了对物品的占有,并没有意图放弃所有权,那么拾到的人权利如何呢? 
  纽约州的法律规定很有趣,如果遗失物在20美元之下,那么你必须尽“合理的努力”(reasonable effort)寻找失主,如果一年内没有找到,那么你就成了合理合法的主人。如果在20美元之上呢,你必须把东西交给***,如果***在一年内没有找到失主,那么你可以再要回来。 
  忍不住想到在国内几乎人人会唱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他交到***叔叔手里边……” 
  原来,美国的***叔叔也有类似的职能呢,只不过这边的叔叔比太平洋那边中国的***叔叔眼光高,20美元以上才接受,太少了就不必来烦他们了。 
  大约这个差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理区分吧。呵呵。 
  老师的演员天分在讲到“同意”(consent)这个完全抗辩理由(affirmative consent)时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意有“明示同意”(express consent)和“默示同意”(implied consent)两种。默示同意中又分“习俗同意”(custom and usage)和“客观行为合理解释同意”(reasonable interpretation of P’s objective conduct)。 
  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漂亮的女孩邀请一个男孩到家里共进晚餐,她穿着漂亮而裸露的衣服,在摇曳的烛光中和他边吃边谈。饭后她给他准备了甜点和水果。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两个小时后,她拉他到沙发上坐,用含情默默的眼光凝视他,然后闭上眼睛,把脸伸到他眼前。他情不自禁得吻了她。她大怒,起身,把他赶走。 
  第二天,告他“殴打”(Battery)。老师讲一句,我们就笑一句,真是“反目成仇”啊。 
  在侵权法里,“殴打”的要素是危害性或冒犯性接触他人人身。法律规则的运用是站在男孩这一边的,因为男孩从女孩的“客观行为”中可以“合理解释”出女孩“同意”他吻她。所以女孩不可能胜诉。 
  老师开玩笑,“你们只要考虑一下,一个正常男孩在这样情形下能做什么?”他强调“客观行为”,提醒我们并不要看女孩心里想什么,也许她在想“我恨我面前的男孩,他千万不要碰我,也不要吻我”,但是只要男孩可以从客观上判断出她同意就可以了。 
  老师笑着说:“所以男孩碰到这种情形,就大胆得吻吧。法律允许的。” 
  我右边的美国男生偷笑,小声说,“那太好了。” 
  听见他的话,邻近的人都大笑起来,所有的劳累与疲劳都在笑声里飞到了天边。 
  讲动物伤人的“严格责任”。 
  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是家养的动物伤害人,主人一般不承担责任,除非主人提前就知道自己的动物有喜好伤人的恶习。所以“每条狗都可以不负责的咬人一次”(every dog has a free bite),因为主人可以用这条规则来为自己辩护。但是,一旦够曾经咬过一次人,第二次再咬人的时候,主人就要承担严格责任了,因为已经知道它的“恶习”。 
  相对而言,规则谈到如果野生动物伤害人,主人就要承担严格责任了。老师告诉我们律考中的野生动物有狮子,老虎,和熊。 
  我的目光已经看到了下一个知识点,不觉得这个简单的规则里会有什么解释和笑话。 
  想不到,老师告诉我们他在某一年讲课时谈到这个问题,课后突然有个男孩来找他,恭恭敬敬得问,“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啊。” 
  “如果有一头大象伤害了人,主人负责吗?大象是不是野生动物?” 
  老师愣住了,教了这么多年律考的课,从来没有想过“大象”,沉吟了一下,“当然是野生动物了。” 
  男孩很困惑,“可是在印度,大象是家养动物啊”。 
  老师哭笑不得,“你是考印度的律师还是考美国纽约州的律师呢?” 
  哈哈,大家都笑起来。这个男生真是聪明绝顶,那么多的规则都来不及记,还有精力想什么印度的大象呢。 
  3.庭审直播中的证据法  
  已经不记得讲“证据法”(Evidence)的教授是男是女,但是他(或者她)6月13,14,17日三个上午的讲授让我对证据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个做律师的朋友说中国证据法的体系非常欠缺。自己也知道在我们这个虽然伟大但是很多地方都不需要“言之有据”的国度里,太多事情的判断都没有客观的尺度。从法律层面说,法官的主观心断凌驾于枯燥法条之上已是家常便饭。 
  法律可以做社会文明变革的先行者,为此,关注美国证据法体系便有了一份沉甸甸的意义。 
  在我其它的文章里曾经提到美国这个伟大国度里让我惊讶的制度的稳定和连续性,这个特征在法律体系中证据规则的制度建设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很多看过美国电视的人都会对法庭上烦琐的取证情节有深刻的记忆,交叉询问时律师的职业技巧与事实的完美结合可以根本性得改变当事人的命运。 
  短短的十个小时里,这个教授做了一次优秀的制片人,虽然他(或者她)的讲课技巧与风度没有打动我,但是在接下来的消化规则与作题中却让我喜欢上了这个如庭审直播的科目。 
  证据要被接受必须有相关性,但是仅有此是不够的,如果其证明功效明显小于其带来的辅助危险性,(诸如误导陪审团或拖延时间等)仍然不能被接受。 
  从来没有学过证据法的我终于清楚得了解到哪些证据可以被接受,哪些不可以被接受,哪些本来不应该接受但是由于符合例外条件因而又可以被接受。 
  整个演讲涉及到习惯证据与品质证据的区分与应用;书面证据的鉴别;最佳证据原则;口头证据原则;专家证词;弹劾证人可信度的技巧;传闻证词的判别与例外豁免等等。 
  大规则里有小规则,小规则里又有例外,每个规则都是一个小故事,连缀起来就变成了生动的电视剧。 
  比如做刑诉方面题目最渴望遇见的单词是“大麻”(Marijuana)、“麻醉药,镇静剂”(Narcotics)。***在路上看到有辆车驾驶得歪歪扭扭,于是拦住该车。司机因酒后驾车被逮捕,***搜查了汽车仪表板上的小柜子,发现了一个塑料袋里装着大麻。是否是合法证据?是。 
  没有搜查令,联邦麻醉药品调查员跨过被告的篱笆进入被告家,通过窗户看见篱笆外150英尺处谷仓里堆放着刚刚收割的大麻。于是按合法手续要到逮捕令,逮捕被告。是否是合法证据?是,因为这里的谷仓是公共区域。 
  特别喜欢一个关于“习惯证据”(Habit Evidence)的小故事。 
  (此刻是日下午3:22,为了查找核对这个题目细节,竟然翻看了证据法很多题,依稀记得是在模拟考试那本书里,果真,是第181题。也没有必要去搞这么清楚,人生最佳状态是“难得胡涂”;但是自己的性格偏偏是写东西就要“言之有据”,哪怕只是写日记。也许这个习惯暗合了证据法的要义。) 
  Bonnie在一个全国知名连锁店里买了个电热毯,由于温度过高引起火灾损害了她的房子。 
  被告辩称他们卖的电热毯不可能自动升温,一定是Bonnie有事情离开让电热毯处于工作状态时间过久,使用不当。 
  Bonnie的证人是她的丈夫Clyde,他说他们结婚七年,他一直和她睡在同一张床上,每天早上她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关掉电热毯的开关。所以不可能出现放任电热毯在无人情况下工作的特例。 
  题目问他的证词可不可以被接受,用来反驳被告的主张。 
  当然可以啊!因为是“习惯证据”。 
  七年的每一个早晨都做同一件事情!没有比这个更能说明习惯的根深蒂固了。 
  忍不住放下书对着窗外笑,原来一些我们并没有刻意去培养的习惯能说明一些我们自己也没有察觉到的真理并在不经意的时候拯救我们的命运呢。 
  于是想起了福尔摩斯探案集里他经常根据某个人的某种习惯来猜测人的职业,心情,命运。又应和了自己写的格言,“生活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只是发生的那一刻我们通常不懂得。” 
  此题甚妙。 
  读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和做律师或者写文章的人交往要小心了,如果和既做律师又写文章的人交往就更要小心了,很多东西也许别人看来毫无价值,但对他们,却都意义非凡。 
  将来考美国纽约州律师的朋友,估计Barbri的人不会改变多少材料的编辑,当你有一天在酷暑里上课背书做题目时,不要忘记有个女孩曾经告诉过你”simulated MBE”那本书里的第181题的***啊。 
  经常与习惯证据放到一起来出题的是“品质证据”这个话题。 
  在刑事案件里,检察官不能主动用证据来证明被告的坏品质,进而说明其罪责性。但是当被告“打开门”(open the door)用证据证明自己好的品质时,检察官可以以证据反证其坏品质,既可以交叉询问被告证人,也可以请控方证人做证,还可以用被告以前的有罪判决来做证据。 
  这个话题涉及到纽约州和其它州的不同规则,涉及到举证和弹劾证人的方法。 
  纽约州不允许在交叉询问时采用“观点”(opinion)证据,但可以采用“名声”(reputation)证据。 
  教授告诉我们如果检察官问被告证人“Have you heard that……”(你听说过……吗?),这便是名声证据,可以接受;如果问“Do you know……”(你知道……吗?),便是观点证据,不能接受。 
  看到这里笑起来,真有点象八股文的感觉。考试的时候,根本不必读完全句,只要看提问句式就可以判断证据能否被接受。法律也只不过是一套高级的公式而已。法庭辩论的技巧来自于这样程序化的整和。 
  规则禁止用被告先前的不当行为来证明被告的恶性和此次犯罪的必然性,但是原来的不当行为可以用来证明其它话题,比如MIMIC。 
  MIMIC是Motive, Intent(state of mind),Mistake(absence of),Identity, Common plan or sCheme的第一个单词缩写。英语的简捷是汉语比拟不了的,一个简单的缩写使繁杂的知识规则变成了一个词。 
  MIMIC本身也是英文单词,是模拟、仿生之意,还有“小丑”的意思。 
  每当背这个规则的时候,我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个笑脸盈盈,类似某些扑克牌中做“大王”的那个小丑图例。于是,一切变得简单起来。 
  学证据法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每次作题都会碰到车祸。有车相撞才有题目可出。与之相关的规则有如下几个。 
  出题频率很高的一个规则是“死人条例”(Dead Man Statute)。在民事案件中,有利害关系的幸存者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自己与死者之间的通讯、交易,出具不利于死者的证词,除非符合豁免条件。纽约州的例外是,在车祸案件中,幸存者可以就车辆所有权、实际运行状态等事实出具不利于死者的证词,但其目的必须是涉及双方的疏忽责任。 
  当然,“传闻证据”(Hearsay)一般是不被接受的。这是极容易出题的部分,因为涉及到很多例外和小规则。 
  “传闻证据”最多见的例外是“死亡宣言”(dying declaration)。 
  很多州都认为一个明知自己要死亡的人所说的关于自己死亡原因或有关情境的话都是真实的,因而作为证据来接受,并不要求证人真的死亡;但是纽约州却要求,只有证人真的死了,他的话才可以做证据证明真实性。 
  多个州都接受民事或刑事杀人案件中的“死亡宣言”;但是纽约州却只接受刑事杀人案件中受害人的“死亡宣言”。 
  我摇起头来,在纽约,这个证据竟然必须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在做题目中果真看到某个车祸受害者对路人说“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撞我的人是张三……”,显然,如果运用“死亡宣言”的规则,证词可以被接受。 
  但是,结果他被抢救成功,没有死掉,又对别人讲“那天我说错了,撞我的人是李四……”。哪个证言可接受?接受后是只能用来弹劾证人可信度,还是也可以证明真实性? 
  或者,他对人说,“对不起,是我错了,我知道我快要死了……”被告人可否因为这个证词免责? 
  或者,他说:“该死的王五撞了我,等我找到你报仇……”,结果第二天他死掉了,证词可不可以被接受? 
  非常喜欢看这些题目,他们会让我知道,很多人恐惧着的死亡在这些法律规则里变成了一个戏剧的开端,演绎出种种可能性,而不只是终结。 
  一个很主要的“传闻证据”例外是“当事人承认”(Admission of party-opponent),比如两车相撞之后其中的一车车主跑出来对另一方说“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我给你5000美元好了。”那么后来发生诉讼的时候,这个证言便可来证明第一个车主曾承认过自己的过错。 
  另外两个“传闻证据”的例外是“兴奋语言”(Excited Utterances)和“实时感觉与印象”(Present Sense Impression)。 
  可以做证据的“兴奋语言”必须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不久因兴奋而说出的语言。 那么如何来判断证人当时仍在兴奋之中呢?纽约州的一个判例认定一个人走出事故发生地5个街区之后仍在兴奋中。 
  “实时感觉与印象”这个证据规则更是如戏剧一样生动。老师举了一个例子。 
  有人播打911报警***,急切告诉警方现在正在某地正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案,描述嫌疑犯的样貌特征等等,警方还来不及记录报案者姓名,***便挂断了。这段话可不可以做为证据?纽约州接受此种证言,只要有当时的录音。 
  另一个例子给我印象深刻。儿子和远方的妈妈通过***在聊天,儿子讲述很多自己的事情,突然他对妈妈说“有人敲门,你别放***,等一下我再和你说……”,几分钟后,仍然拿着话筒的妈妈听见儿子说“对不起,妈妈,是Sniper来了,我晚点再打给你好吗?再见。”想不到,第二天,儿子死了。 
  给我们的问题是儿子对妈妈说的话可不可以在法庭上来作为不利于Sniper的证词,当然可以!这便是“实时感觉与印象”。 
  看到这个题,很替那个等待的妈妈感慨—--她哪里料到这一句“再见”竟是“永远不再见”! 
  在车祸系列题中,经常是路人惊叫出来,“那辆车闯了红灯”或者“宝马撞到了奔驰”。这样的证言往往因这两个例外规则被接受。 
  有了这几个规则,律考中的车祸变得精彩纷程,宛若人工戏剧。 
  4.法律里的文学与人生 
  ***的NY essay这本书非常繁琐, 108篇涉及到各个科目。 读这些是最浪费时间的,要看题目自己思考,要对照***,要忍受自己做得不够详细清晰的挫败感。 
  但我慢慢把它读成了小说连载,于文字中清晰看到众生世态。 
  特别喜欢第47题,是“家庭婚姻”(domestic relationship)方面的。 
  John和Mary1993年结婚,他们都有很体面的工作和极高的收入。四年美满婚姻之后,他们签定了分居协议。但是几个月之后,他们发现“没有对方自己活不下去”(they could not live without eaCh other),于是两个人复合。 
  三周婚姻生活之后,他们发现“和对方在一起自己活不下去”(they could not live with eaCh other),于是又分居。 
  忍不住笑出声来,前后三周,变化的不过是”without”变成了”with”,语言的魔力里感受到的是人生的无奈与变迁。 
  关于合同法的对价(consideration),Simulated MBE这本书里第14题很有趣。 
  Nicelady在公园里捡到一只迷路的小狗(stray dog),她把它带回家里款待并贴出广告寻找狗的主人。Dawglost发现了狗是他寻找了很久的Rambo,欣喜若狂(overwhelmed with joy),答应2月14日之前给N200美元作为奖励。N婉言谢绝并告诉他自己是个极爱狗的人,她很高兴看到他和它的重逢,并不想要一分钱。但是2月14日她改变了主意,打***给他要钱。他拒绝。 
  问题:她有没有权利告他违反合同? 
  ***:没有,因为他答应她的奖励里没有对价,她已经完成了对它的照顾,没有承诺因为接受他的200美元而履行任何义务。 
  在她拒绝这笔钱的时候,我想到“爱心无价”一词,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很多别人不理解的行为判断本身有着超于金钱之上的准则和理念。每一件事情表面之后都有着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的因由,受惠之人最好的报答便是懂得并珍惜。 
  如果她拒绝时,他一再坚持给予反倒是没有领会她这个“同道中人”的爱狗深情了。 
  当她改变主意在去要钱时,我想到中国最传统的“好人做到底”一词,很多东西失去也就失去了,一点点奢望会把本来的真意抹杀掉。 
  得与失倒不必总用一时一刻之间量化的标准来衡量。 
  这道题让我参禅悟道了。 
  此书104题也很有趣。 
  Pat patterson住在一个经常发生入室盗窃案的社区,他去度假间请朋友Donald照顾家。D最初认真得帮忙取信,晚上时打开房前的灯。 
  一周之后,D从他们两个共同的熟人(mutual acquaintances)那里听说P对人讲之所以找他来帮忙,完全是因为他是个最好说话的唯一的傻瓜(sap),又听说P对他做了很多不够朋友的事情。 
  恼怒之下,他写了一封信给P,告诉她他再也不管她的事情了。他把信和钥匙放在信封里,贴在她门上,信封外面写着“请P度假归来查收-----傻瓜D”。 
  当P回来时,发现家里被洗劫一空。 
  问题:如果P告D,能否胜诉? 
  哈哈,想到那个看到信封的盗贼是多么欣喜若狂得拿着钥匙,坦然大方得走到房间里拿东西,我不由大笑。 
  大洋此岸的这个例子是大洋彼岸中国“开门揖盗”、“此地无银”的最好诠释。原来我们在不同的语言文化间常常有这样的心照不宣。 
  学法律的快乐便是经常在思考问题时把微观规则与宏观文化联系起来,忍不住去想那些人为的法条之后所捍卫和维护的利益。法律本身并不是完全冰冷的,原则的规定取自于大众的价值判断。 
  但是有时候会发现在感情与规则之间的选择是一个艰难的游戏。 
  所谓的“法不容情”在MDR一书刑法第4题里充分体现了出来。 
  Victor得了癌症,已是晚期。长期的住院和病痛的折磨让他心灰意懒。他的女儿Dana每天晚上都来看望他,周末陪伴他很长时间。 
  在最近的两个月里,V经常请求D“杀了我吧,不要再让我忍受这种痛苦,我实在不愿意忍受这种折磨,地狱里都比这里快乐。”他每一天都说类似的话,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听见后也无可奈何。 
  一天,V的请求更加迫切。D实在没有办法,从钱包里拿出自己的小手***,脸上带着温柔的表情,对着V开了***,杀死了他。 
  然后,她瘫倒在地,泪水狂流,不停得吻死去的父亲的脸。闻讯而来的医生报了警。 
  问题:她是否有罪,是一级还是二级谋杀? 
  这个题目是让我做得最触目惊心的一个,***声里女儿的那种无可奈何与不忍心是人生的大悲痛。 
  选择了A一级谋杀后心里是不舒服的。知道自己做对了***但还是不愿意去面对这个似乎有悖于常情的规则。 
  在亲情的感性和法律的理性间很少有人能结合得那么完美。既然选择了学习法律,太多时候必须压制起常人的本能判断。 
  但是,如果有一天真得做了律师,我不希望碰见这样的案子,不要让我去面对生命与正义这对无数人都难以说清的悖论。 
  MDR一书16题,合同法题目。 
  21岁的Tommy是大学三年级学生,一直靠爸爸支付学费生活费。他把新结识的女朋友带回家,爸爸很不喜欢这个女孩,不只一次和他讲让他再找个体面懂事的女朋友。 
  T再一次问爸爸要1000美元,爸爸答应尽快寄钱给他,但是告诉他如果他们不分手这就是他收到的最后一笔钱。 
  T马上到珠宝店里定了一个5000美元的订婚戒指给女友。打算用即将收到的1000美元做定金。然而,爸爸从朋友那里知道了真相,拒绝给他钱。 
  问题:T能否告爸爸强制他给这笔钱? 
  ***:不能,因为爸爸不希望这笔钱用在给儿子买订婚戒指上。 
  看这题目和选择***也不过用了30秒,晚上躺在床上不由想起这个题目,思维延宕开去,想到家庭亲情中的两辈人,忍不住怕了起来,原来很少有人能逃出生命循环往复的这个链条! 
  每个人都有小的时候,都有自以为是的价值观和判断,都有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壮志凌云的梦,于是经常不知觉地去嫌弃父辈的平庸与无能,于是常常想逃离父辈的建议与价值准则,最典型的就是对爱情和婚姻的选择上,那种激烈的对与错的冲撞是两代生命新与旧的制衡。 
  有一天长大了,走了太多路,吃了太多亏,发现聪明如自己也不过要沦落到一定的循规蹈矩的生活中,于是锐气没有了,所有的坚持都不再有朝气,自己在豁然间就懂得了当初父辈的艰难与苦心,于是不知觉会懊恼当年因年轻气盛而来的轻浮与不懂事。此为幸事。 
  不幸的是,很多人明晓了这翻道理后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心态开始虚无和老迈。再去面对自己的子女时,便想把自己的标准加给那个新鲜的不知人生为何物的幼小生命。重蹈自己父辈的覆辙。 
  亦或者,自己因了运气或努力创造了比父辈更精彩的人生,于是想让下一代有更少疼痛的道路和更迅捷的发展。还是重蹈父辈的覆辙,还是给予爱的同时赠送自己的价值观。 
  在这样的轮回中,亲情之间的温暖多被减少甚至抵消了。 
  别人说得再多也是隔靴搔痒,人生这条路总要自己慢慢去靠经历来领悟,可惜,真得领悟到了却常常来不及了,往往“子欲养而亲不在”或者“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最经典例子就是朱自清的《背影》,他看着父亲去买橘子的那一瞬间并不知道亲情中蕴涵的强大的信任与爱;只有在他年以后的回首中,才知道那个青布棉袍的背影是在如何艰难的生计中用最简单的方式给他关怀和疼爱,而他竟曾经嫌弃并忽略。 
  今天才明白,每个人心里最软弱的那个角落竟然是对父母的亲情。 
  法律是残酷而冷静的智者。 
  在这一本书里我看到死亡,看到犯罪,看到暴力,看到家庭纷争,看到情感变化,看到争夺继承权,看到抵押,看到公司存续整和,看到合同欺诈,看到连续不断的诉讼与纠缠,于是忍不住去感慨自己生命的短暂,太多的精力消耗浪费在这样琐碎而真实的生活中,有生的几十年,有多少有效的时间是积极而快乐的? 
  不得不面对的生存的各种烦恼竟然就这样写进了书里,让曾经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我们意识到时间河流里的每个人原来都逃不出这样的宿命。 
  在我们生命旅途尽头,一定有种神秘的力量等待我们去倾诉这一生里的得与失,一定有些东西在考验着我们面对苦难的耐力和对生命质量的把握。 
  从这个角度上看,律师是个很好的职业,可以与人解忧,可以减缓人精神和物质上的困绕,可以清晰得看到众生演绎的悲喜。 
  读到后来竟然迷上了做这本书,按照计划,要在7月26日读完所有,我竟然提前到20日读完了。7月27日按各科目做完了所有Essay的总结。 
  看着自己写得清清楚楚厚厚的一迭纸,长舒一口气。 
  Steven在图书馆里看到了我画得五彩缤纷的书,惊奇得问”你什么时候读完的?”告诉他自己不喜欢背那些枯燥的原则,因而把大量时间用在作题和看这本书上,所以做得比较快。但是老师的讲义我是没有怎么背,所以不够塌实。他说背讲义是没有用的,背了也会忘掉,不如做题目。 
  是啊,法律是个运用的过程,在活生生的题目里才可以理解那些原则并记住。 
  注:那男生看的什么书我不知道,但是,我正在图书馆里用心背诵的,是美国纽约州法律。 
  四、举子赶考 
  7月18日,辅导班的最后一节课。教授“家庭与婚姻”(Domestic Relationship)的老师是那位讲过侵权法的“最佳男演员” 。 
  他说,“你们大概从五岁还在哭的时候就开始了接受教育……今天是Barbri辅导课的最后一天,可能也是你们受教育的最后一天。”“不但祝你们律考好运,也祝你们今后在律师生涯中事业有成,这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你们一定能从中获得乐趣。”  
  没有人听他的祝福和抒情,大家都忙着收拾书包。伤感?没时间。 
  对这些JD来说,今日确实是接受教育的终点;我,还会重回校园,因而更不会有别离的不舍。 
  然而,看看这间教室,再跑到外面和我的“通天之梦”告别,我还是意识到,一种生活,结束了。 
  自由复习的时候我没有象别人一样背笔记,而是努力把Barbri没有留成作业的题目做完。到了7月21日,终于实现了这一目标。7月22日,把Drill & Released Questions---Multistate Testing中的200道混合起来的题当模拟题做,上午100,下午100。7月23日作完了另外的200道。在规定的时间里达到了规定的正确率。 
  接下来的几天,把所有原来做的题目复习了一遍。给所有的规则要点做了标记,仍旧没有去背笔记。 
  7月26日,看着七本书上划过的各种颜色的萤光笔印记,知道自己终于完成了任务。 
  收到Barbri寄来的贺卡。 
  黄底色,右上角大大的一个“Barbri律考”(Barbri Bar Exam),左上角是更加巨大的“律师考试”(The Bar Exam)。三个相同的卡通动物把画面分割成三部分。 
  最左边是一堆书成螺旋形堆栈上去,书脊侧面写着Barbri,她穿绿色上衣水蓝色裤子,红色的鞋子上居然有绿色的花朵做点缀。脸的一部分埋进书里,头发因为焦急而直立起来伸到空中。眼睛里充满着焦急和浮躁。背弯成了一张弓。旁边的字是“律考之前”(before the bar exam): “白面包教授说,永远不要忘记第一点,Glib理解规则…….” 
  第二个是“律考期间”(during the bar exam),她一身紫色衣裙,裙下黑黑翘翘的两双高跟鞋,腰间一串腰环,挂着各种小饰物。最大和醒目的是两个鹘子,(呵呵,是用来猜题目***的吗?)左手托腮,右手拿一支铅笔在纸上写着什么,纸上写着“律考”(Bar exam)。厚厚大大的眼镜比脸还要宽,地上是两只折段的铅笔。头脑上画出大大的问号和一盏灯。 
  最右边的她头发烫成了卷,眼睛笑得眯成缝,嘴巴象一朵美丽的花。身后粉色的纸上写着“律考结果:通过(exam results:pass)”,手里是疯狂购物的战利品。 
  贺卡后面写着几行字。 
  亲爱的barbri学员: 
  你们肯定听说过,而且今后也会听说,律考是一场耐力角逐。它的目的是让你清醒,测试你在手***威逼之下的本能反应。 
  你和其它任何人一样,都不可能“无所不知”。关键是尽最大努力学习最多的知识。 
  所以,请你放松。并用你在法学院所用的古老而传统的学习方法来应付律考。 
  记住,你不需要最好的成绩,你只需要“通过”。 
  我仅代表Barbri每一位老师员工,祝福你律考成功,一切顺利。 
  dear barbri enrollee: 
  You’ve heard it before and you’ll hear it again: the bar exam is an endurance test。 It’s designed to shake you up, to gauge how you react under the gun。 
  There is no way you or anyone else can know everything。 The key is to learn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do your best。 
  So relax and give it the old law sChool try。 Remember, you don’t need the highest grade。 You merely want to pass。 
  On behalf of everyone at Barbri, I’d like to wish you the best of luck on the exam。 
  我忍不住在楼道里笑出声来。 
  “在手***威逼之下的本能反应”说的多么贴切!很多东西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分析,只能靠平时积累形成的“本能”来选择。有点象武侠的最高境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于是,27日、28日我痛痛快快写了两天散文,想把所学的法律的东西都忘掉,成全这个境界。 
  7月29日,早上8:30,战友们坐车出发去纽约州州府Albany,(非美国学生都在此处考试)笑言象古代的举子进京赶考。 
  在“灰狗”(greyhound)车站大家都上了车,蓦然发现LZH在车外冲我们招手,他为什么不上车?车上还有空位啊! 
  我们冲司机喊话,请他开门,他竟也不理睬我们这几个学生。 
  LZH在车窗外指表,右手食指勾着做了个“九”的动作。 
  车开了,我们迷惑起来,大家纷纷猜测,他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上来?多种***纷纷出台。不由感慨“比考律师都难啊!” 
  到纽约下车换乘,竟然发现LZH已经在地面等我们,大家愕然并大笑。才知道虽然有空位,但车站工作人员认为人太多不安全,所以拦住他不让他上我们的车,他只好作9:00出发的那辆,但竟然比我们这辆先到。此为律考第一花絮。 
  路上与DT谈到他在人大法工委的工作,谈到前一阵网上的死刑“***下留人”事件。 
  大家感慨中国法律制度,很多新闻在赞扬那个律师和法官,可是我们在乎的是,那个律师居然可以调到卷? 
  DT说他看过死刑,从布置到最后的执行这个过程很严密,中间如果出差错会担负很重大的责任。执行的人如何确定那个***是从最高法院打来的?如果不是,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呢?
  谈到中国法律的很多问题,大家激烈得讨论起来,突然有种悲壮的感觉,苏力老师那句话真的是每个学法律的人都应该问自己的:“什么是你的贡献”? 
  大家开始探讨如何把美国的一些法律精华合理运用到我们的制度建设当中,比如侵权法课上的“Res Ipsa Loquitor”,DT谈到他回法工委下一步工作涉及到中国的侵权法时会考虑并建议。 
  平时就极用功的那几个此刻在座位上还看着笔记。 
  对我而言,此行不像是考试,而像是旅行。 
  和CHY谈着工作、感情、人生,看着车窗外大片大片的紫色花朵在树林围出的绿草地上铺陈,感觉阳光从车窗打到身上,真是幸福。原来的两个月学习似乎没有留下任何劳累,只是此刻旅行的序幕。 
  Albany是个干净、整洁、美丽的小城,别致的建筑和绿色草地上绚丽的花朵让这个政治城市静谧而温馨,没有纽约那样喧嚣和浮华。 
  兴高采烈的我马上跑到商店里给家里人买明信片,并急着找这个城市的地图。 
  我和CHY住在位于500 Northern Blvd的 Red Carpet Inn,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因为想起了张晓风的散文《在地毯的那一端》。红地毯,这个旅馆会给我们带来好运气的。  
  办入住手续的时候问前台的人如何坐车,他告诉了我们几条路线,但是说周六周日没有公交车,只能打出租车。 
  我和CHY惊恐得对视一下,惊叫起来“没有车?”天,这个小城只有五六百辆出租车,那么多人来考试,怎么可能叫到车?前人的经验可都是最好做公交车,时间准确,易于控制。又很怀疑得问那人每年是不是都有人来考律师,怎么可能没有车?如果叫不到出租车,还怎么考呢? 
  得知我们明后天考试,他突然问我们今天是周几。 
  我们一时间愣住了,是周几啊?难道不是周五吗?不是周六周日考试吗? 
  他善意得笑了,说今天是星期一,我们考试是周二三,一定有车。 
  天啊,在匆忙的复习中根本不知道今昔何昔,只是习惯性认为大考试都在周末。真是虚惊一场。 
  此为律考第二花絮。 
  和CHY分头向两个方向去找各自的考场。 
  旅馆前是一个非常大的草坪,长着茂密的树,看不到尽头,我坐在草坪上等公共汽车。 
  阳光暖得不象话,天空蓝得不象话,草地绿得不象话,真是一个愉快的时刻,我几乎以为我真的是在异地旅行。 
  上29路车的时候听见有人叫我名字,惊得要叫,在这个从没有来过的小城,怎么可能有人认识我并凑巧在车上碰到? 
  回头,原来是CHY! 
  她从另一个方向等车,后经人指点上了这辆,又兜回这里了。 
  人生四喜之一“他乡遇故知”啊,此为律考第三花絮。 
  我的考场是Marriott旅馆的一间会议大厅,在 189 wolf road,Albany。想不到要在Lark&Washington转55路,然后在Colonie Center转Shuttle,折腾了近两个小时才到。 
  更糟糕的是,其中的一班车到下午4:30就没有了,另一班到6:18。如果明天我考完试后稍微晚一点或堵车,我都会赶不上回旅馆的车。 
  运气实在太坏了! 
  终于找到了我在M旅馆salon F&H的入口。真是羡慕碰巧订在这里的美国学生。我们在来此之前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考场在哪里,所以只能凭着运气订离旅馆。M是个很豪华的旅馆,我们这些穷学生是不敢订的。 
  同来的另外六个人住在Red Roof Inn,居然就是在M的斜对面,走路也就是五分钟的路程。而他们中的五个,考场都在这里。 
  再折腾回自己的旅馆已经是晚上9:30了,我跑到附近的韩国店吃今天唯一的一顿饭。CHY已经在床上舒服得读书看笔记,她的考场离旅馆非常近,车又顺,不用倒。 
  打***订30日早上的出租车,人家说只有第二天早上5:30上班后才可以预订。CHY和我都很担心,万一我早上叫不到车可就糟了―― 
  公交车只有两班可以把我送到转乘其它车的地方,而最早的一班是7:00,如果坐这班,按今天的试验,两个小时才能到,可是我们考试9:00开始,8:30入场,我凶多吉少。 
  可怜的Albany,为什么公交这么不发达?也许是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车吧。唯一的希望是明天早上必须叫到出租车,无论多少钱,否则两个月的书都白读了。现在才感觉什么叫“不容易”。 
  我们这批本来在中国的学生,是因了什么因缘到了地球另一端的小城,来参加人家的律师考试? 
  看来,我那些旅行的心情真有点“超然”到“不重视”了,真是应该珍惜考试前的每一分钟多看一点,书是看多少遍也是不嫌多的啊。 
  30日一大早,5:30打***叫车,运气不错,居然找到了。车来地非常快,在我房门前鸣着笛。 
  这个旅馆和Albany很多旅馆一样,住的都是来考律师的学生。 
  生怕车被人叫走,赶紧拎上背包上车,匆忙间袜子只穿了一只。此为律考第四花絮。 
  到Red Roof Inn,他们有人还没有起床。起来的人问我昨天那么折腾今天又起那么早,为什么情绪那么好。 
  我也不知道啊,只知道自己和从前一样甚至更加快乐,可能是因为到了“小试牛刀”的时候吧,而且盼着快考完好去修改我那些日记、散文、论文,做我更感兴趣的事情。这次考试对我不是生活的全部,所以压力不大。 
  想着昨天的“不容易”的感慨,坐到他们楼下的大草坪上乖乖看笔记。 
  晨光洒过,有鸟在我旁边叫着,天空平静的蓝像是不知道今天有多少年轻人要做自己一生有纪念意义的一件事情。 
  诗情画意又上来了,真的不是考试,是旅行。 
  也许人生就是在一个个旅行一样的经历中慢慢丰盈起来。 
  和各种肤色的考生排着队,安检人员看看我的证件和带来当午餐的饼干,给了我透明的塑料袋,在我右手上套上一个绿色的圆环,上面写着NYS Bar Exam,valid 2 days—Do not remove,008169。挥手让我进考场。  
  我的座位是 6174,前后左右都是不认识的人,几个位子外是WQN,是离我最近的祖国同胞。 
  新鲜刺激的感觉一直伴着我上午的考试。没有什么时间思考,只是怕做不完,于是拼命往下面的题跑,急速地写,又不敢太快,怕因为速度影响质量。提前了10分钟做完。 
  中午短暂的休息,我躺在楼外绿色的草坪上,嚼几块饼干,看看蓝的如画布一样的天空和空中洁白的浮云,疑惑起来:人生究竟是怎么一种安排?地球另一端,我的亲友师长在干什么?我怎么会出现在一个陌生的国家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旅馆里考一个我本来没有想过要考的试?珍惜此刻,这永远都不会再回来的此刻。 
  下午的Essay和MPT是所有人的弱项,因为经常用电脑,有点不会写字了。写出来的英文单词象参加五千米长跑的运动员,姿态奇丑,心情奇急,只怕中途倒下。加油,坚持到终点就是好样的! 
  提前5分钟交了卷子,长出一口气,好歹第一天结束了。 
  患难之中见真情,TL让我今晚在她们的旅馆睡,以免第二天因交通影响考试。 
  晚上谁都不想读书,于是看电视,想不到Court TV播放一个案件,正是双方举证的情节。 
  三个女孩子笑嘻嘻地看着,不等人家律师叫,我们已经说出了“反对(objection)”,并想到了证据法和刑诉中相关的原则。 
  看来,两个月的学习确实有用,这种方式也未尝不是另一种复习。 
  她们两个出去买水,我在房间休息,听见JJ大声叫我,以为她们忘带了钥匙,于是我下来开门,想不到两个女孩大笑着弯着腰进来。 
  原来,TL对JJ说:“你大声得叫她,我轻轻得开门。”想用JJ的叫声吓我一跳,结果门还没“轻轻”得打开,JJ就大声得叫了出来,阴谋失败。 
  听着TL的“抱怨”,JJ辩解:“你先说的‘大声叫’啊,我以为先叫呢,就叫了。”我也大笑起来,“看你们两个的逻辑!考律师都考胡涂了。” 
  三个女孩就这样相互叫着笑成了团。隔壁的男生很奇怪我们发生了什么事。 
  也没有什么大事,只不过是因考试长期压抑的活性迸发出来而已。
  笑声还未断,屋顶出了奇怪的声音。 
  “怎么了?”我很纳闷。 
  她们告诉我这个旅馆离机场很近,飞机飞得低,就发出这种声音,太多了,她们都习惯了。 
  和TL挤在一个床上,昏昏欲睡中真的听见飞机又来的声音,象打雷。不敢出声,怕吵了她们,噪音让我根本睡不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JJ轻声问“你们睡着了吗?” 
  我和TL大笑起来“原来都没睡着啊!” 
  她们说昨天夜里数了很久的飞机声,差不多五分钟就来一辆,2点多才睡。 
  天啊,这次律考真是花絮频出,晚上数飞机,可谓闻所未闻的笑料。 
  没办法,数吧,我一直数到第32辆来的时候才睡着,不知道是凌晨几点了。 
  31日的考试相对轻松,比平时练习的题目短,而且简单,甚至Y考完说一定能过。 
  我倒不是因为考得好或坏而高兴,只是想到可以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了,真是重得自由身。 
  在考场外的卖拙劣中国陶瓷的摊位边荒草间采了一大把紫色勿忘我,插到书包上,算是从Albany带走的纪念品。  
  胜利大逃亡! 
  车行至纽约,看到曼哈顿最南端虽然没有了世贸中心但依旧美丽的华尔街的灯光和Brooklyn大桥气派的身影,群情雀跃,仿佛重回人间。  
  已是夜里10点半了,Delaware河上如星的灯光象童话一样朦胧迷幻,我们这些漂泊异乡的年轻人终于走下汽车,虽然浑身疲惫,却感觉无比轻松―― 
  这件事情终于结束了! 
  至于成绩,那是半年后的事情了;不管它,暂且睡上两天好觉再说吧。 
  尾声:今夜无人入睡 
  11月20日,刚从加州回东海岸的QH打***给我,说Barbri寄信提醒我11月中旬成绩就出来了,可以到网上查询。 
  真的吗? 
  到“纽约州律师考试”(NewYork bar exam)网站上查自己的名字,手心紧张得出汗,说不在乎是假的。 
  小心得点击开7月份的考试成绩,从A到J的部分找我的名字,都没有! 
  我真得没有过? 
  担心美国人把我的名字和姓搞混了,又去找H开头的部分。还是没有。 
  看着电脑发呆,我有这么笨吗?想想也是罪有应得。我最初的一个月忙于论文、散文和杂事,确实没有好好复习,没有花很多时间,虽然后来的一个月很认真,但比别人也晚了很多。而且,常常在深夜里为了将一段突如其来的灵感写下来而扎进散文的海洋,将律考复习书放到一边不顾,虽然事后不停责骂自己,但也已浪费了太多时间。 
  咳,认命吧。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下次再努力。 
  又去看战友们的名字,一个个找过来,天,都没有过!怎么会全军覆没? 
  惊出了一身冷汗。 
  再一侧目,咳,我看的是2001年7月通过者的名单,2002年7月的还没有出来,如果这个名单有我们才怪呢。 
  忍不住笑出声来,真是没有见过世面,一个小小考试至于这么紧张吗? 
  这个小插曲让我觉得自己一定会通过,所以才有喜剧效果;如果不过,那就是双重悲剧了。 
  11月22日下午5:40,正站在楼下买包子的我突然听见手机里CHY用天下最动听的
责任编辑 free
     
& 西北政法大学·西政在线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