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乞丐,是伸出援手还是置之不理的意思?

近期,两则和乞讨相关的新闻让人震惊,一是“职业乞丐白天乞讨,晚上喝酒吃大闸蟹”,二是“职业乞丐蹲在邮局清点成堆零钱,每月汇款万元”,引发了人们对乞讨行为的不信任。您在生活中会掏钱给乞丐吗?您怎样看待职业乞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读者陈凌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对于乞讨者只要是老弱病残我或多或少都会给点。虽然明知其中肯定有职业乞丐,但还是忍不住给钱。信佛的母亲也一直说对老弱病残乞讨者不要拒绝施舍,乞讨者里只要有一个是真正需要帮助的,我们就是行善积德了。但看了这些报道后真的深深刺痛了我,瞬间觉得我们的爱心好廉价。现在已经不知到底还要不要去相信这些乞讨者了。也许应该不给钱,而是直接询问是否要帮忙报警或送其前往救助站会来得更好些。以这种方式来代替单纯的金钱施舍,或许能真正地帮助到他们。
读者刘冰茹 :不知从何时起,我有了这样一个习惯,包里装着一个零钱袋,外出时随身带着。每次在街上遇见乞讨的人,我总会默默地从零钱袋中掏出一部分零钱。当然,也并非每位乞讨的人我都会给予,而是有选择性地给,比如,靠自己的努力向路人乞讨的卖艺者、看上去真的需要帮助的残疾人等。一直以来,我始终坚持着这么一份善意,希望我的小小帮助,能给他们带去丝丝温暖,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却是我为社会所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行善也需理性分析
读者陈金春:车子在红绿灯前停下的时候,一个老人拿着鸡毛掸子颤颤巍巍地走来,一边拍扫着车玻璃上的灰尘,一边就朝我伸出了手。昨日一朋友刚在朋友圈里也描述了这样的情景,她给了钱,还聊了天。说老人家故土贫瘠,背井离乡。如果时间允许,再聊下去的话肯定也是子女不孝,无以为生。我思索着,看着窗外骄阳炎炎,绿灯忽闪,移开了准备放下车窗的手,慢慢启动车子,小心翼翼地从老人身边开过。没有回头,却始终隐忧:滚滚车流,怎能谋生?理性行善,地广天宽。
读者黄小白:基于现今职业乞丐泛滥的情况下,我的想法是不要给乞讨人员施舍。不知乞丐是真是假的情况下的施舍,实际上是给职业乞丐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从某些方面来说,社会上出现的拐卖儿童乞讨,甚至摧残儿童造成肢体伤害再乞讨的现象,我总认为也有施舍者的一部分责任。假如没有了国民自认的“善心”之举,就不会让职业乞丐如此泛滥,而拐卖儿童乞讨的现象是不是也会相应减少。而对于真正的乞讨人员来说,其实并不应该让国民来承担他们的困苦,国家相关的职能部门应该更加完善应有的制度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处境。
职业乞讨等同诈骗
网友傅婉清律师:如果是职业乞丐并且月收入上万元,证据确凿的话,我觉得是可以考虑定诈骗罪的。但按照现今司法环境,打击这类犯罪的成本过高,这也是为什么都没有什么这方面案例出现的原因。个体职乞虽不好抓,但是团体职乞打击的难度可控制,故我是建议先打击职业高收入乞丐团体,形成一定社会影响力,进而净化风气。
读者李躲儿:乞丐是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和怜悯心获取钱财。若真的是老弱病残,相信很多人都会伸出援手,拿出一份爱心,五毛一块不嫌少,百八十块不嫌多;但若是四肢健全行动方便,还到处乞讨并以此为业,那就和骗子没什么区别了。看到刚才还楚楚可怜的所谓乞丐,拿着我们辛苦挣来的钱吃喝玩乐甚至成为万元户时,那根脆弱的神经立马被刺痛了。很多时候,我们是被愚弄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真假难辨时, 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麻木,直到对任何人都置之不理。乞讨可以是生活,但不能是职业。
(吕雅绮采访整理)
“十一”黄金周将至,网友们已开始了“国庆放假”吐槽:1号在家看全国高速堵车,2号在家看各地景区排队,3号在家看全国酒店涨价……这是最近流行的网络段子,却也道出了国庆出门旅游的难堪----就一个“堵”字。节日旅游是为了放松身心,拓宽眼界,增长知识。您对旅游有什么样的看法,对现在的所谓旅游有什么要吐槽的,欢迎您来参与谈谈“旅游不是什么”,换一个角度看看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旅游。您可以登录泉州晚报社的官方微博或通过电邮参与互动。邮箱:。&&&&(来源: )【责任编辑: 黄冬虹】
请选择您看过这篇文章后的心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温陵社区用户,点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