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T我的世界所有tnt坦克资料

当年暴力的苏联,造出的武器一件比一件吓人(多图)
如何评价苏联的军工水平?
????,IEEE砖家 NASA卧底 UEFA黑哨
四个字概括:暴力美学
(声明:本文文字属原创,图片来自网络,由于部分武器资料散佚众多或者仍然在俄罗斯现役,因此可获得的资料甚少,非常感谢提供有关资料的人士!楼主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希望大家多多讨论,欢迎指正批评建议以及提供资料。)
先说导致暴力美学的原因:
1.计划经济资源,人员优先配置
2.好大喜功
3.有些暴力美学的背后则是某些技术确实的迫不得已
4.苏联的军工机制,不亚于美国的竞争机制等方式,也使得苏联的工程师们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5.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6.优秀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以此带来的大量的人才
7.相对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
8.大毛的国民性格
9.很多人认为苏联的军工产品可靠性不高,什么是可靠性高,单造一个精贵的东西可靠性是不高的,很多人不能预知或者极小概率事件都不好体现,大规模量产更改后的产品可靠性不是一般的高,如 AK-47,Mi-8/17,T-72(当然以后期更改后的为主)
1#1.A602EN 伊万(赫鲁晓夫氢弹,Tsar Bomba)
先举个栗子,小男孩的当量为 1.7 万吨 TNT,大胖子是 2 万吨 TNT。
你听说过 1 亿吨 TNT 当量的核武器吗,抱歉,没人去制造,虽然有人(赫鲁晓夫)想,但是,地球上实在没有地方去做实验了&&
怎言轻易放弃,于是伊万出现了,史上最大当量的核武器(估计以后也不太会有了,除非为了摧毁近地小行星)&&5000 万吨 TNT 当量的氢弹
这枚氢弹也没有做地面核爆炸,而是被 Tu-95V 带到 10.5km 的高空,在 4.2km 空中引爆这颗直径为 2 米、长约 8 米,重 27 吨的伊万&&引用一句别人的话:&赫鲁晓夫亲自改变的、每隔上千万年才宠幸地球一次的概率和壮举。&
蘑菇云在 1000km 外可见,高达 64km,云顶宽 95km,云柱宽 40km&&造成 100km 以内所有物体三度烧伤,900km 外窗户破碎
事后,大家逐渐意识到咱们是来威慑对方的不是来毁灭地球的,于是这个级别的核武器不再继续研发和实验了&&
1#2.DUGA-3 远程警戒雷达(钢铁坟场)
看见下面的树了吗,再看一下身边的树,差不多高,真的,相信我
看见那红灯了吗,那是在提醒过往的灰机,小心点
该系统作为苏联 ABM 远程警戒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1976 年投入运营,峰值功率约 10MW,因此需要发电站和各类辅助设施,因此一座雷达就是一座小型城市。
1976 年 7 月到 1989 年 12 月,全世界短波频段都能听到这个苏联雷达发出的声音,又被称为讨厌的&俄罗斯啄木鸟&。这个声音类似急促的敲击噪声,该雷达的发射频率在 HF 波段,调制了 10Hz,16Hz 或 20Hz,拿光速除以频率即是波长。其随机跳频干扰正常广播、业余频段、电视传输,而且还在全球范围引发了无数抱怨。
不要忘了我该组雷达有两组天线,分别用来发射和接受,这只是发射天线&&
其雷达发射阵地天线宽 210 米, 高 85 米。接收阵地天线宽 300 米,高 135 米。
两部雷达的坐标:
Duga-3 (western)
Gomel / M Chernobyl-2
发射天线 51&18&19.06&PN 30&03&57.35&PE ,接收天线 51&38&15.98&PN 30&42&10.41&PE
Duga-3 (eastern)
Komsomolsk-na-Amure
发射天线 50&23&07.98&PN 137&19&41.87&PE ,接收天线 50&53&34.66&PN 136&50&12.38&PE
最后再来欣赏下其暴力的天线阵列吧
1#3.R-36 洲际导弹(SS-18 撒旦)
撒旦降临&&R-36(SS-18)
哦,对了,撒旦的对手特别无辜,它的名字叫民兵,仅仅是名字上。要知道人族民兵在前期敲人很疼的,为什么是前期呢,因为核战争的后期大家的主要武器是石头。
这张照片里的撒旦穿着机动洲际导弹的马甲,其实这只是个运输车辆,但是已经很变态了。
R-36 整体上是固定式,两级,液态燃料,冷发射的还有抛弃之前所有定语的情况下世界上最大的洲际弹道导弹,一般高约 34m,直径 3m。1964 年开始研制,1975 年实现首飞,迄今仍然服役,先后有 6 个型号。这型导弹的单弹头部分具有更远的发射距离和 7.5 吨的重量,而绝大多数的 R-36 都拥有 10 个分弹头,远多于同期民兵可携带的数量。其最快速度也已经超过了第一宇宙速度。
下图给出了这六个型号的北约名称,苏联名称,最大服役数量,服役期限(有误差,新型号尚未退役),携带弹头数 / 弹头重量以及圆概率误差:
值得一提的是各国的洲际导弹都是电子行业的留级生,因为即使在设计之初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为了可靠性反而不一定这么做),漫长实验,试射和服役过程使得一切技术几乎都落伍了,但是,这些数据的积累提升了洲际导弹的可靠性,反而使得即使新型号产生也一时难以替换的局面,这期间总得维护吧。于是总有炮灰去维护和生产那些老掉牙的电子设备,那些工厂真心可以摇身一变就是科技博物馆。
而撒旦的总设计局&南方设计局&又在乌克兰&&
冷战后期苏联对撒旦进行了升级,一方面是抗打击能力,液态导弹的准备时间很长,需要发射时才加注燃料,而同等水平液态,固定式洲际导弹比固态,移动式的洲际导弹的射程和圆概率误差要小,注定了固定式洲际导弹不能全部退役。因此苏联逐渐对洲际导弹的发射井进行了硬化处理,即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强而不损坏,保证即使被打击后依然拥有反击能力。
另一大改变是弹上设备,80 年代苏联增加了弹上设备的耐辐照能力,由于大多数洲际导弹都是核弹头,因此耐辐照能力能大幅提高可靠性和打击精度。
R-36 苏联时期只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境内装备发射井,尽管受到苏联解体和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存在,百折不饶的 R-36 依然服役到了今日,告诉了其他暴力美学的小弟:我无可替代,我无与伦比。俄罗斯还进行了发射井内的发射,并将视频公诸于世: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撒旦&被改装成了&Dnepr&火箭来进行卫星的发射,美国也有类似的设计,&Minotaur&的下面级的技术直接来自&民兵&洲际导弹的设计,使得&Minotaur&运载火箭只在美国空军基地发射(美国陆基战略力量隶属美国空军),只允许发射美国政府许可的卫星,严防技术泄露。文章源于知乎,作者????。
1#4.RT-23 洲际导弹(SS-24 手术刀)
接亲友的同志,23333 次列车停靠新西伯利亚站 1 站台,请做好接车准备
等等,好像不太对&&如果我给那个发射筒打码,有谁能认出来这是什么呢
这就是被北约称作&手术刀&的铁路机动战略导弹 RT-23 列车,一辆列车,负责储运,发射,生活等方方面面,这,就是他们的家。一列导弹列车由 3 个 M62 火车头 + 电力车 + 指挥车 + 生活车 +3 枚导弹发射车,共 9 节编组(不包括车头)。(兔子表示这种列车怎么隐藏,劳资的火车都是几十节编组的)
当美苏双方对对方的战略导弹发射井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摆在双方面前的,就是如何抗住第一波核打击的情况下能够发动足够的核反击,***大家都清楚,就是移动式的洲际导弹,有陆基,有海基,陆基里面有公路陆基,当然最快的就是铁路陆基了。呃&&为什么不废除固定式战略导弹呢,因为液体导弹和固定式两个优势可以保证更小的圆概率误差。
在此不得不说一下当年为了防御德国的入侵,苏联的铁路轨距是 1520mm,而其他四大流氓的轨距则大多是标轨 1435mm,更宽的轨距带来了更大的容量和更好的稳定性,那谁的轨距最宽呢&&印度,有个屁用。
最初的 RT-23 代号 15?44,是个 100t 重的家伙,3t 的弹头可携带 8~10 个分弹头(后来稳定在 10 个分弹头),长度则限制在一辆标准货运车厢内(21m 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呢,俄罗斯著名的质子号火箭,全长 53m,重 69t。1982 年开始陆续进行了 8 次发射,4 次成功 4 次失败,有的指标没有满足导致了 15?44 的下马,由新型号 15?52 顶替,此后,有关方面同时开始了新型号的并行设计和验证,分别是 15?60(发射井)和 15?61(铁路),其中,15?60 的设计是用来承受核爆炸的,于是测试工作只能在孤岛上进行,15?60 于 1986 年 7 月 31 日首次发射并成功,第 2,4,5 次失败(第 4 次发动机机械故障,第 5 次飞行轨迹出错,也是最后一次 15?60 发射失败),最终,1988 年开始服役于乌克兰地区。15?61 于 1985 年 2 月 27 日首次发射并成功,1989 年 11 月 15?61 服役。
伴随发射试验的是可靠性试验,1986 年当局测试了 50000km 的运输和模拟 30 万 km 的运输。1988 年开始了全面的检测,从 -30~38 的高低温,雷电和电磁干扰,X 射线和核爆炸(会使系统性能降低),1tTNT 在 450m 和 850m 处爆炸(OK)。
此后共生产了 56 枚 RT-23,其中乌克兰境内 46 枚,俄罗斯境内 10 枚。苏联解体后,46 枚被逐渐拆解。由于设计局和生产基地位于乌克兰,以及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限制,15?60 于 2000 年前全部退役,15?61 也被逐渐裁剪,最后一枚 RT-23 于 2008 年退役,其中一列比较完整的列车也被送进了 Varshavsky railway station 博物馆。
美国也有类似的同时期的导弹列车,这种专属高富帅的玩具,只有在两个高富帅败家炫富的时候才难得一见,真心是土豪都玩不起也玩不动啊。(插一个水印:文章源于知乎,作者????。)
2#1.279 工程
是不是有种外星生物或 UFO 的即视感?一个偌大的飞碟,或者一个甲壳类的外星人,一颗巨大的眼睛,伸出一根长长的触手,指向你,你是什么感觉
这个家伙是不是很变态?它远比你想象的要变态,这是一款要求能承受核爆炸冲击的重型坦克,工程代号 279。
1949 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随后的试验中,苏联人发现现有的坦克难以经受核冲击,于是,1957 年,279 工程上马。这条坦克重 60t,有 4 条履带,提高了抗冲击能力,装甲和防护也得到了优先照顾,正面装甲达到了 269mm,炮塔装甲 305mm,龟壳的造型减小了冲击波的作用面积。同时,主炮口径达到了 130mm。这辆坦克具有完备的核生化防护系统以及自动灭火系统,甚至是恒温系统。显然,279 工程是用来抗击一切恶劣环境并攻城拔寨的。
然而,由于造价过高,以及军事思想的转变,279 工程终究没有装备部队,样车被送进了 Kubinka tank museum,供后人瞻仰这当年的怪兽,回忆那个核战争阴影的年代,产生的一群战术核武器和抗核生化打击武器这一系列怪胎。
3#1 战略核潜艇
看镜头,茄子~别挡脸啊,重来&&
潜艇 SS 是一种可怕的存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潜艇给各国带来的损失使人震撼,迄今依然没有探测率极高的方式来探测潜艇,以至于英国和法国这样的大国会在 21 世纪玩潜艇碰碰车。
核潜艇 SSN 更是,迄今拥有实用性的核潜艇的国家就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那么战略核潜艇 SSBN 呢?则是一种二次毁灭地球的存在。
二战后的苏联深信潜艇的重要作用,以至于苏联研发了大量的潜艇,核潜艇,战略核潜艇,这种潜艇为主的海军思想深刻影响了苏联大型水面舰艇的发展,在赫鲁晓夫任上表现的及其明显,使得苏联孕育了大量型号繁多的潜艇和战略核潜艇 SSBN。
SSBN 的存在即是为了二次核打击而生,二次核打击无非以下几个来源:
2.陆基机动式发射车;
3.硬化的固定式发射井;
4.战略轰炸机的空基核武器;
在这里面,2 的生存能力和一次性发射的数量要远逊于 1,并且还是液体燃料战略导弹的时候 SSBN 就出现了,3 的出现晚于 1,硬化的发射井指的是加固的可以承受多大压强的冲击力,其实验方式也仅仅是在多远的距离引爆多少当量的炸药,考验的是对手打偏的能力,并且不考虑核污染&&4 的话机场难以硬化,生存能力不抵 123&&
而且 SSBN 的先发制人可以静悄悄的,给对手越短的防御时间也是很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北约喜好对其他势力的军事装备取戏谑的代号,苏联潜艇的北约代号也毫不例外:
R,你是我的 Romeo~
W,我们来些 Whiskey?
T,跳支 Tango 好不?
H,时间不早了我们去 Hotel 吧~
毫无节操可言,简直就是在玩暧昧,一点都不正经&&
言归正传,Hotel 见证了苏联 SSBN 的诞生,我不是那个意思,苏联的第一型 SSBN,658 工程,北约称为 H 级,即 Hotel&&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加法:
SSB+SSN=SSBN&
弹道导弹常规潜艇 + 攻击核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 / 战略核潜艇。
于是 658 工程的很多成熟的设计来自于 629 工程 Golf 弹道导弹常规潜艇和 627 工程 November 攻击核潜艇,后者则是苏联第一型核潜艇,Hotel 只携带有 3 个蛋筒&&不是,弹筒,先后服役过 D-2,R-13,R-21 三款潜射导弹,长 114m,水下排水量 t。
虽然艇上配备了 533mm 和 400mm 的鱼雷,但是对于苏联人来说,最好的武器一直是潜艇本身,1969 年 K-19 艇与美海军 SSN-615 艇亲密接触&&咳&&Hotel 嘛,所以风流往事难免。
Hotel 未免有很多实验性质和小打小闹,例如通常的 R-13 的射程只有约 600km,飞机的燃油费可是在 800km 处才涨价的&&
16 个射程 km 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筒,水下排水量翻一番达到 t,数量从上一级的 8 艘到了 34 艘,遍布三大洋,除了少了 2 个 400mm 鱼雷发射管,这就是 Yankee 棒球队!&&Y 级 Yankee SSBN,苏联 667A 工程。
Y 级来张与 H 级相同角度的:
Y 级可以称作是苏联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型战略核潜艇,或者可以与西方相媲美的 SSBN,70 年代随着苏联海军力量和思想的发展,战略核潜艇巡航和全球性的海军部署成为了常态,超大规模海军演习,如海洋 75,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难以匹敌。不过 Y 级核潜艇的巡航除了彰显实力外仍然有一个很尴尬的原因,那就是导弹的射程不够远,使得 Y 级 SSBN 想要威胁美国本土的话必须穿越 NATO 主导海域的 SOSUS(SOund SUrveillance System)屏障。
Y 级的 K-219 艇的事故则是冷战期间 SSBN 影响力最大的一个事故,事发地点是百慕大,距离美国最近处约 2000km,在导弹射程范围内。1986 年 10 月,K-219 艇载核弹头执行任务时发生爆炸,海水倒灌入导弹发射筒并与燃料发生反应(除 K-140 外均为液态火箭燃料),产生了硝酸,海水倒灌也导致潜艇沉没。
Y 级由于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后陆续开始退役,其致命的导弹射程不足的硬伤使得在有新型号的情况下变得爹不疼娘不爱的弃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Yankee 少年老成,坐姿不正,已然驼背,后续的成长(岁月的操劳)使得 SSBN 们更加的驼背,形成龟背,这就是 D 级战略核潜艇。
Y 级的硬伤使得 D 级从图纸上就需要拥有能在己方安全水域足够打击美国本土的潜射导弹的能力。
D 级型号繁多,总共 4 型,却有着很好的继承性,连潜射导弹都是 R-29 这一系列的改进型,DII 比 DI 总体上多了 4 个发射筒,从 12 个变成 16 个,DIII 开始能发射多弹头,并能够实现齐射!DIV 在降噪和提速等方面有所进步,反正打完就跑,跑得快总是好。由于 D 级不需要穿越 SOSUS 屏障,待在苏联领海里更安全并且打得到对方,美方也选择不去那些敏感地区去招惹双体壳的 D 级,与此同时美苏双方都意识到北极的重要性,诸多因素,而噪音的降低,大洋的茫茫,撞着谁了都不知道是谁。因此 D 级的绯闻明显不足&&
D 级的总体指标 DI 偏小,DIV 偏大,DII 和 DIII 有些类似。水下排水量从 DI 的 11000t,DII 和 DIII 的 13000t 到 DIV 的 18000t,长度从 DI 的 139m,DII 和 DIII 的 155m 到 DIV 的 166m,自持力从和 Y 级相同的 DI 的 70 天,DII 和 DIII 的 80 天到 DIV 的 90 天&&
苏联总共建造了 18 艘 DI,4 艘 DII,14 艘 DIII 和 7 艘 DIV,直到苏联解体时有 9 艘 DI,4 艘 DII,14 艘 DIII 和 7 艘 DIV 在役。这些 D 级迄今仍是俄海军主要战略力量,现仍有 4 艘 DIII 和 6 艘 DIV 在役,那艘倒霉的 DIV 要不是因为起火了也还会在役的&&
D 级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就是大龟背,这与导弹尺寸,耐压壳尺寸,水阻,噪音,排水量等诸多因素有关,各有利弊&&
为了对抗美国的 Ohio 级 SSBN,与 D 级同时的还有著名的 941 工程,北约称之为台风级,苏联自称 Akula 阿库拉(鲨鱼)级,而北约则另给苏联的一型 SSN(971 工程)扣上 Akula 的帽子&&那一款更像鲨鱼。。。
通常各国的 SSBN 也就 1~2Wt 的排水量了,台风级的水下排水量达到了 3~4Wt,长 170m+,宽 23m,水下航速 27 节,最大潜深 500m ,自持力 120 天。携带 20 枚 R-39(SS-N-20),每枚有最多 10 个分弹头,当量每个 100~200kt(对抗最多 192 个分弹头的 Ohio)。941 还配备有艇内***间游戏室游泳池等诸多设施&&
如今 R-39 已经退役,仅有一艘台风级在测试,还有两艘在生锈,这个曾经威风的鲨鱼沦为了落魄的吞金兽&&
955 工程在 80 年***展,虽然未随着苏联的消逝而消失,但北风之神的存在已经于苏联没有太多联系了,今日的北风之神再也无法还原记忆中的苏联,苏联有许多不足,但苏联留下的暴力美学值得我们回味。文章源于知乎,作者????。
3#2.1144 型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
三艘 1144 型巡洋舰靠泊的壮观景象,左侧是 4 号舰 183 安德罗波夫号(后来的彼得大帝号),右侧是 1 号舰 090 基洛夫号(后来的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右后方还有 080 加里宁号(后来的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时间应该在
年间,地点当属北方舰队母港摩尔曼斯克。
再上一张,在基洛夫级的强力光环下光荣级导弹巡洋舰显得卑躬屈膝,下人一等。看那左侧的基洛夫号舰艏的红旗迎风飘扬,右边那光荣级的舰艏红旗却耷拉着脑袋,虽然都是巡洋舰,气场迥然不同。
西方的一些学者对于其屈尊巡洋舰抱打不平,认为如此宏伟的武库舰至少应该列入战列巡洋舰!
满载排水量 28000t,长 252m,宽 28.5m,最高航速还是 32 节(兔子哭晕在厕所里,劳资的舰大多跑不到 32 节),30 节航速可维持 1000 海里,20 节航速无限航行(兔子继续哭晕,一般的舰队的巡航速度不过 15~20 节)&&当然,基洛夫级是核动力的。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参考彼得大帝号)
20 个 SM-233 型反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配备花岗岩 /P-700 反舰导弹 20 枚;
12 座 B-203A 型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配备 48 枚 SA-N-6/ 里夫 /S-300F/48N6E 舰空导弹和 46 枚 S-300FM/48N6E2 舰空导弹);
16 座 8 单元 ZS-95 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配备 SA-N-9/ 道尔 /9M330 舰空导弹 128 枚;
6 座 CIWS 3M87,每座配备 2x(8 SA-N-19/ 通古斯卡 /9M311, 2x6 30 mm) 弹炮合一近防系统;
2 座 5 联装 533mm 鱼雷发射管,配备 SET-65 型反舰 / 反潜鱼雷,RPK-6 Vodopad-NK 反潜导弹;
1 座 RBU-12000 Udav-1 10 管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
2 座 RBU-1000 Smerch-3 6 管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
2 座 MRG-1 7 管 55mm 多用途榴弹发射器;
1 座 AK-130 舰炮;
8 座 AK-630 近防炮;
2 座 45mm 21KM 炮;
2 架 Ka-27 或 3 架 Ka-25;
有人问为什么基洛夫级要塞那么多导弹,原因很简单,它的使命是对抗强大的美帝国主义的航母编队。因此其配备的反舰导弹仅有 P-700,人家不屑于装备哪怕是 SS-N-22 白蛉这样的反舰导弹,相对于什么捕鲸叉鱼叉那些叉子也只配丢入海中。而防空导弹方面,则是里三层外三层近中远防空导弹兼备,以对抗航母编队的导弹。
基洛夫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大规模广泛采用了垂发装置,这个意义是划时代的,垂发的一大特点就是提高了载弹量,为饱和攻击提供了可能
当然,基洛夫并不孤单,光荣,奥斯卡,下面提到的&金鱼&们都是相当好的合作伙伴。
基洛夫是标准意义上的冷战后期产物,冷战前期讲究的是核打击,而当人们明白核打击只会以核威慑存在时,大家的目光便转向了常规武器威慑,同时期的西方 81 军事演习就是最好的例证。而随着冷战的结束,武库舰所依附的军事思想也就荡然无存了,留下了彼得大帝一艘来装饰门面,剩下三艘,任凭海风拂过海浪拍打。而当俄罗斯开始强盛之后,所能做的,也就是将那 3 艘中可用的器件拼装到一起,去服役另一艘基洛夫级巡洋舰。基洛夫级,目睹了毛熊的兴衰荣辱,也是毛熊兴衰荣辱的一个标志,基洛夫级并排驰骋大洋之际,便是毛熊重整旗鼓之时。文章源于知乎,作者????。
3#3.661 型见血封喉树级核潜艇(神父)
661 型&见血封喉树&(俄语:Анчар)巡航导弹核潜艇,北约命名为 Papa 级,根据苏联政府决定 1959 年起由第 16 中央设计局研究、试验、设计。仅建造一艘 K-162(后更名为 K-222),钛合金潜艇的先驱者,最高航速 44 节(世界上最快的核潜艇,很难打破的记录),潜深 400m
见血封喉树可搭载最多 10 枚 SS-N-7 巡航导弹,由于只能岸基装填,属于一次性打击,不过跑的快潜的深,生存能力强。
3#4.945 型梭鱼级核潜艇(塞拉)
945 型梭鱼(俄语:Барракуда),北约命名为&塞拉 I 级&(Sierra)。945 型潜艇使用钛合金艇身,潜深 500m 以下(没有找到准确的数据,但是一般的 SSN 潜深 300m)!天青石设计局设计。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建造。由于钛合金艇身造价昂贵,这一型潜艇仅建造了 2 艘:
改进型 954A 型(俄语:Кондор),北约命名为&塞拉 II 级&,共建造两艘
值得一提的是最著名的一次&疯狂的伊万&,&疯狂的伊万&指苏联为了防治美军潜艇的抵近侦查活动,突然调转航向以探明是否被跟踪的方式,由于潜艇的推进系统在后方产生噪音,因此潜艇前方的声纳不能有效识别潜艇后方的目标,因此部分潜艇,包括 945 型,参见上图尾部尾舵上方的鼓起部分便是 945 型的拖拽声纳,以弥补潜艇后方目标识别困难的问题,但这并没有减少&疯狂的伊万&的行为。在发现被跟踪后,依靠自身双体壳对方单体壳的特点直接冲撞对方潜艇,一般苏联潜艇会有优势。1992 年,945 型 K-276 号向领海附近的洛杉矶级核潜艇 SSN-689 发动&疯狂的伊万&。结果是 K-276 在修复后服役至今,SSN-689 由于损毁惨重,3 年后成为第一艘退役的洛杉矶级核潜艇&&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661 型和 945 型因为是昂贵的昂贵到老美也没去做的钛合金潜艇,因此又被称为&金鱼&,足足一群吞金兽!虽然确实材质轻下潜深,有些配套的鱼雷可以从水下 400m 处发射。而它们在这个深度的时候却是十分安全&&实在没什么变态的武器能够在这个深度幸存了。
4#1.MiG-25(狐蝠)
极少数飞行员能拥有如此般的体验
这是伊拉克战争时期被美军挖出了,萨达姆藏在沙子里的 MiG-25,落魄的 MiG-25,却掩盖不了其昔日的辉煌&&史上最快的战斗机
为了对付 SR-71 高空高速侦察机,苏联当局提出了双 3 的指标,即最高升限 30000m 以上,最高速度 3 马赫以上的高空高速截击机。
于是,MiG-25 横空出世了,事实上,米高扬本人并没有过多参与 MiG-25,他当年忙于 MiG-23,一款对抗 F-14 这么 Imba 的飞机。
首先,摆在设计师面前的一大阻碍便是机身材料,铝是不行的,3 马赫的速度下灰机就废了,钛合金甚好,可惜工艺不够&&
有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退而求其次,用不锈钢!
再次就是发动机,依然不锈钢主题,粗暴狂野实用
这个灰机的可靠性很高的,因为不需要的功能全被省略了,如菊花的调节装置,MiG-25 的菊花铁板一块,不能伸缩自如。
该机器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自带预警机的功能,在晶体管技术不成熟,啊不对,在苏联晶体管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MiG-25 使用了大量电子管设备,雷达的功率超大(600kW),范围超远(299km),地面禁止开机!
灰机造好了,接下来轮到 MiG-25 开挂了:
首先是世界纪录,迄今 MiG-25 保持了 7 项世界纪录,包括速度最快的战斗机,从海平面到 20000m 高空用时最短的战斗机等等&&
1971 年 3 月 26 日,以色列和美国的设备监测出 MiG-25 的速度 3.2 马赫
1971 年 11 月 6 日,以色列空军的 F-4E 发现并锁定了一架 MiG-25 并发射 AIM-7E 空空导弹,出击吧比比鸟!但是比比鸟表示我跟不上啊 233333 造就了史上第一例也很可能是唯一一例因为战斗机比空空导弹快而规避了导弹的战例,留下 F-4E 的灰行员在空中凌乱&&
后来有了一个转折点,那就是 1976 年 9 月 6 日,一架 MiG-25P 叛逃,使得苏联被迫更换了空军所有的敌我识别系统,这种神秘的灰机让北约的同行大开眼界,乖乖,不锈钢!卧槽,电子管!我勒个去,2.8 马赫!哎哟快关雷达!67 天后,美国归还了这架飞机,只不过是拆解后的。
叛逃对 MiG-25 是很大的打击,北约摸清了 MiG-25 并针锋相对;
空中的舞台也不再属于二代机;
加上中东的飞行员素质和训练水平参差不齐;
这三点使得 MiG-25 在之后的空战中不再有优势,这片蓝天属于更强的机群。
即使美军弄明白了 MiG-25,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空军的 MiG-25 还是击落了 F/A-18,MiG-25 的生涯随着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而烟消云散。
但是 MiG-25 的主流技术得到了继承,MiG-31 至今活跃在俄罗斯的蓝天中。高空高速,二代机的一个标志,MiG-25 的骄傲,在这个四代机云起的年代,留下的,是它的传奇。文章源于知乎,作者????。
4#2 里海怪物 地效飞行器
20 世纪伊始,人类终于为自己插上了翅膀,飞上蓝天
但是,对于飞机来说,即使风和日丽,地势平坦,起飞和降落还是最危险的,至今虽然事故率大幅降低,但是危险系数相对于飞行途中来说仍然更高
危机四伏的背后,用一句话概况就是:地面效应
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这种十分致命的现象的理论,不久他们发现地面效应可以产生升力,最初的研究表明,当飞行高度 H&翼宽 B 时,地面效应会更加明显。从而有人设想利用地面效应来设计飞行器,这些开拓者便是最初的地效飞行器的设计者,但是地效飞行器的设计相比飞机设计更为复杂,在那个连飞机,风洞都尚未成熟的年代,地效飞行器的进展也就可想而知。
苏联也有人很早就投入地面效应的研究之中,但随着二战的爆发,资源优先供应作战,对抗纳粹的飞机尚且紧张,何况供应研究,地效研究也就不了了之了
从 60 年***始,地效飞行器在苏联的研究又有了实质的进展,这是从造船工业获得了很大的启发,这里就必须要提到 Alexeyev 和他的水上飞机设计局,这段历史几乎就是人类地效飞行器历史的全部。
Alexeyev 和他的团队最初是想设计更高速的船,由于船的最大阻力是水阻,因此减小与水的接触很重要,于是他们最初参与设计了水翼船,但是水翼船依然有水阻,因而速度有限,因此他们在思索一种能完全脱离水面的船只,他们的最终设计的下半部分是船型,上半部分则是飞机的气动设计,在机翼之前增加向后下方喷气的发动机,这样可以明显增加地面效应
这是他们在做气动力学的实验
1961 年 7 月 22 日,Alexeyev 的第一架地效飞行器 SN-1 试飞,装有一个喷气式引擎,以及前后两对机翼,速度高达 200km/h
很快,SN-1 受到了军方,尤其是海军的重视,于是在此基础上诞生了 SN-2。注意这张图是在雪地里测试的图片,最下方的 SN-2 正在启动,地效飞行器可以水陆两用,只要起伏不是很大,没有明显障碍,如草地,沙滩等。
而在此时,西方并不关心地效飞行器,原因是任务太复杂,从而可能没有回报,于是西方国家的军方并不对西方的地效飞行器样品所感兴趣。
苏联军方的兴趣引起了更多人对地效飞行器的热情,热情只是一方面,想象力,是苏联暴力美学的关键之一,一味的仿造是没有创新可言的!下图是当时一些人对于未来地效飞行器的设想,可以看到一些有关地效飞行航母的设想。一些人也开始了有关地效飞行器的设计和建造,但是他们的设计大多离不开水上飞机的模型,收效不是很大。
几年后,Alexeyev 着手更大的地效飞行器,型号 KN,KN 长 100m,翼宽 38m,7 层楼的高度,在 20 世纪 80 年代前,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
由于 KN 的体积过大,因此建造和试验场地迁至里海,KN 的 01 号成为了第一个里海怪物,原谅这张图里的骆驼,它只是饿了
这种地效飞行器的发动机可以改变方向,在起飞时对后下方喷气,与空气的地面效应一起为地效飞行器提供足够的升力
在地效飞行器起飞之后,地面效应足够维持飞行器的平衡,于是发动起改为水平向后喷气以提供足够的推力
这时候就有了一个新的问题,这架水上的飞机?这艘飞行的船?应该由飞行员?水手?来驾驶。来自海军航空兵的一名高级军官(也只有海航的人能拍板了)在驾驶了地效飞行器后拍板了这个问题:地效飞行器应该由飞行员驾驶。这是 KN 地效飞行器的驾驶舱一瞥:
KN 在里海上的雄姿,其时速可达 400km/h,几乎超过了所有地面载具的速度
之后 Alexeyev 和他的团队设计了一系列地效飞行器,注意&里海怪物&并不特指某架地效飞行器,更多的是 Alexeyev 和他的团队在里海设计建造和测试的一系列地效飞行器的统称。
例如这架 SN-6 正在登陆
里海怪物共有两次大型事故,一次是在 1980 年,一架 KN 因多种原因损毁,另一次是 SN-5,在建成一年后由于起飞太高(其他灰机泪奔 23333),导致机翼损毁从而坠毁。
很快,运输型的地效飞行器被设计出来,BMP 战车,卡车等重型装备均可被运输。
之后苏联海军接收了第一批地效飞行器,海军军旗飘扬在地效飞行器上,这是升旗仪式
1987 年,装载 6 枚 SS-N-22 白蛉反舰导弹(现代级驱逐舰装备同型号反舰导弹)的 Lun 型地效飞行器投入使用,这也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一型地效飞行器,几乎成为了&里海怪物&的代名词,Lun 的造价要远低于巡洋舰。这款地效飞行器带给西方不小的震撼,这架声纳无效,穿梭低空雷达盲区,任何海滩可登陆可深入的低空飞行的 Lun 成为西欧各国海军的心头大患。随着苏联解体,Lun 的后续建造计划化为泡影,地效飞行器的设计也逐渐销声匿迹,仅存的 Lun 形单影只,世间再无地效飞行器的伯乐。Alexeyev 于 1980 年逝世,此后对于地效飞行器的设计再也无人达到 Alexeyev 和他的团队的高度。
Lun 起飞时的情形
以及 Lun 发射白蛉时的情形
地效飞行器以其相对于船和车的速度极快,适用范围广,声纳探测无效,低空飞行多为雷达盲区等特点著称。也有在抗风浪恶劣天气,复杂地形的能力不佳,由于高速低空带来的在繁忙水域难以发挥优势等缺点。其设计难度也远大于一般的飞机。&里海怪物&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做到比肩他们的高度,而在大家的眼里,地效飞行器似乎也因为&里海怪物&的名词而被妖魔化。这个领域仍然亟待人类更多的探索,地面效应是飞机的梦魇,同时也是地效飞行器的点金石。文章源于知乎,作者????。
4#3.An-225(哥萨克)
1903 年,怀特兄弟实现了人类飞翔的梦想,3 年后,一个婴儿降生在了莫斯科,谁也不曾想过,在几十年后,怀特兄弟的首飞的轨迹能容纳在他的团队的这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的机舱内。他的名字,叫安东诺夫。名字的背后,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运输机设计团队和他们的各种大型运输机。
和大多飞机设计局的一把手类似,安东诺夫表现出了极高的飞行器设计天赋,年轻时期是滑翔机的设计高手,在那个飞机设计刚刚起步的年代,这些天赋极高的年轻人都有着不同的理想,其中米高扬(MiG 米格)和苏霍伊(Su 苏)等希望做出最好的战斗机来保卫国家,雅科夫列夫(YaK 雅克)希望做出最好的轻型飞机和操控性,卡莫夫坚持设计共轴反桨的直升机(Ka 卡),而安东诺夫(An 安)和图波列夫(Tu 图)则希望做更大的飞机,他们的理想伴随着他们的经验制造了一型又一型的飞机。后来,安东诺夫成为了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的首席副设计师(YaK 雅克),他并没有满足,利用业余时间,他自行设计出了双翼的 An-2 运输机,获得量产并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局。
这型看上去和当时格格不入的貌似一战飞机的造型的设计,由于其可靠性和适应性,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一直生产直到 90 年代。随后安东诺夫带领团队生产了世界上最大的螺旋桨飞机等多型运输机。随着需求的越来越大,运输机也做得越来越大。1971 年,安东诺夫带领团队开始设计 An-124,世界上第二大的运输机,1982 年成功首飞,1984 年投入量产,遗憾的是,安东诺夫于同年逝世。
但是 对于运输机的需求远没有停止,苏联制造出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170t),为了运输这架庞然大物,1985 年,安东诺夫设计局着手设计 An-225
An-225 在很多设计上沿用了 AN-124 的理念,主要的不同有发动机的数量,以及尾翼(为了能够搭载暴风雪号)。由于前面大量的经验积累以及时间紧迫,An-225 仅花了 3 年就设计制造完成,与 1988 年 12 月首飞。
从最大载重上,C-17 可达 85t,C-5 可达 135t,An-124 可达 150t,An-225 高达 250t!An-225 有 84m 长,翼展 88m,有 7 层楼高(还记得 KN 地效飞行器也是 7 层楼高不).不过 An-225 的巡航速度是 KN 的两倍,约 850km/h。在携带 200t 货物时的飞行半径达到 4000km。An-225 取代了 KN 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飞机!An-225 共创造了 240 项世界纪录。
随后 An-225 背负着暴风雪号参加了 1989 年的巴黎航展。对于 An-225 来说,其 250t 负载可以在机舱内,也可以外挂。
好景不长,随着苏联解体,安东诺夫设计局无力维持 An-225,甚至开始拆解上面的零件,任其凋零
后来,安东诺夫设计局开展了运输机业务,随着业务不断扩大,他们决定启用 An-225,2000 年开始,花费了一年的时间,An-225 完成了改装和验证。并再次成为现役最大的空中运输工具。在苏联很多暴力美学的遗产中,An-225 虽然也落魄过,但 An-225 是幸运的,它没有被一直废弃或者埋没下去。文章源于知乎,作者????。
4#4.Mi-26(光晕)V-12(信鸽)
蓝天的传奇同样有直升机的声影,直升机的辉煌要感谢两位俄裔传奇:米里和西科斯基。回忆世界上最大的那些直升机的传奇。
直升机的好处不必赘述,因此人们一直迫切的希望能有载重更大的直升机的出现,这个期望由一种发明而改变&&燃气涡轮发动机!
燃气涡轮发动机极大的改善了直升机的动力结构,其低温启动能力也随之提升,米里设计局的 Mi-6,,其螺旋桨直径达 35m,创新性的首次采用了燃气涡轮发动机作为直升机的动力,其负载可与 An-12 相提并论,达到了 12t,比 Mi-4 足足多出了 7t!
1957 年夏天,Mi-6 首飞,由于动力的改善,Mi-6 同时也是当时最快的直升机,最高时速可达 340km/h。Mi-6 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布局也被绝大多数直升机设计所采纳,成为第一款也是最常见的一款此发动机的布局(双发位于顶部)。
顺带提一下,想见识 Mi-6 的童鞋可以来北京的航空博物馆哟~
Mi-6 的货物更多是转载在机舱内的,而非下挂在飞机下方对于天线塔,电线杆等设施并不是特别好用,因此米里设计局对 Mi-6 做出来修改,专门设计了一种运输挂载设备的直升机,基本指标近似相同的 Mi-10
Mi-10 的上方仍然能够搭载少了人员和物资,其最大的特点便是下方用于挂载的空缺,Mi-10 对于苏联时期的国家建设(电网,通信网)等设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Mi-10 还从苏联自行飞抵巴黎航展,其奇特的造型每到一处便是各种围观,这趟飞行可谓做足了广告。
米里设计局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更大的直升机的设计,1962 年,他们开始了对约等于 An-22 的载重量的直升机的设计(25t),直升机有单旋翼式,双旋翼式(交叉式,横列式【支奴干】,纵列式),共轴反桨【Kamov 设计局】几种气动布局。米里设计局擅长的是常见的单旋翼式,为了更大的载重,他们采用了横列式双旋翼的气动布局,设计出了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 V-12
V-12 采用了和 Mi-6 相同的燃气涡轮发动机,共 4 台。
1967 年,V-12 首飞,其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 105t,并保持了载重 40t 飞行高度 2000m 的世界纪录
1970 年,米里设计局的灵魂人物米里逝世,这对于 V-12 的打击是致命的,军方不足够相信一款尚未完成全部测试的直升机在主设计师逝世后可以保持高水平的运转,加上 V-12 也存在一些问题,V-12 最终未能服役,这款世界最大的直升机从此被打入冷宫。
同年,米里的继承者们所要做的就是让大家相信米里设计局依然保持者高水准的设计,于是,一款介于 Mi-6 和 V-12 的设计逐步浮出水面,那就是现役最大的直升机&&Mi-26
Mi-26 可以搭载与自重相等的负载,约 20t 左右,Mi-26 于 1977 年 12 月首飞,迄今仍在生产中,下图是 Mi-26 外挂 Mi-10 的场景。
世界直升机史上最悲壮的时刻是 1986 年的切尔诺贝利,Mi-6,Mi-10 和 Mi-26 以及那些令人致敬的飞行员们播撒的水泥及时封存了爆炸的 4 号机组,降低了其更大的损害,迄今,切尔诺贝利地区仍然有大量遭到辐射而被废弃的大量的直升机。
直升机极大的方便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延伸了人类的足迹,其对环境恶劣和偏远的地区的贡献更是难以匹敌的,看着这两位俄裔工程师和他们的团队对人类的贡献,却发现身边追赶的脚步是如此的不足,不由深感叹息,还望奋力追赶。文章源于知乎,作者????。
5#1. N-1 火箭
从某些意义上,航天领域的工程师们应该感谢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作为迄今为止最关注最支持航天事业的两位国家元首。
那是个疯狂的年代,苏联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第一个人造卫星;
第一艘载人飞船;
第一次成功飞越月球;
第一次月球硬着陆;
第一次月球软着陆;
第一次登月并返回&&
压的美国很多人喘不过气来,当年苏联成功发射卫星后,美国人就对这个天天在自己头上绕几圈的物体感到了恐慌&&
事实上美国声称第一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不过爆炸了,既然是爆炸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或质疑丫是是不是飞往月球的,说丫是飞往冥王星都不为过,反正丫炸了,百口莫辩&&
后来就有了个转折点,那就是载人登月。
双方的登月火箭,土星五号和 N-1,尺寸上不分伯仲,就是&&
下面!&&流氓!啪
抱歉,场景不对,看火箭的下面,第一级火箭,土星五号有 5 台 F-1 发动机,而 N-1 有 30 台 NK-33&&
这实属无奈之举,F-1 的推力达到了 6.77 MN,而 NK-33 的推力才 1,505 kN(均为海平面)
那 30 台发动机又怎样了呢?
好比你在厨房,同时控制锅,灶,铲,菜(锅中),油烟,没问题吧,这是个比较简单可靠一点的系统
那让你同时控制 6 倍的锅,灶,铲,菜(锅中),油烟呢?疯了没,还要保证菜熟了没焦,屋里油烟达标,炒的好吃,去死吧&&
当一个系统足够复杂的时候,可靠性就实在难以保证了
但是,航天却是一个要求高可靠性的地方
于是 N-1 共发射了 5 次,全部爆炸,有人说爆炸算啥,是啊,把主发射台炸废了,搭了很多人的性命&&
事实上这真不怪 NK-33,它不该出现在这,NK-33 是一款迄今为止推重比和比冲十分高性能十分优异的发动机,只是&&实在是做不出来 F-1 那样推力的发动机了。
NK-33 充分体现了苏联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能将其做的非常好,但是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只能抱憾终身了。
附上一张 N-1 的照片,左侧有人作比对,右侧是菊花:
在苏联解体之前,这一庞大的登月计划一直不为人所知,连美国人都不知道,只是从卫星影像中看见了苏联在拜科努尔修建了一块巨大的不知道干嘛的场地,不知后来为什么好像被谁炸毁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苏联解体后,N-1 巨大的身影,和 N-1 背后的这段历史,被定格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人类航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文章源于知乎,作者????。
(参考文献参见原文。本回答禁止转载,知乎日报推荐本回答已得到原作者授权。)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