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英雄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

用张候拉精神写出《全国造林英雄张候拉》
&用张候拉精神写出《全国造林英雄张候拉》
&&&&&&&&&&&&&&&&&&&&&&&&&&&
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当我望着窗外桃枝点红柳丝舞绿的树木时,心情格外激动,不由得想起了全国造林英雄张候拉,想起了我写张候拉的那些日日夜夜,更想起了《张候拉》这部描写全国造林模范第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曾获得过国家林业最高奖----首届梁希林业图书一等奖,首届梁希林业文学艺术奖,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那是1992年秋天,当时我在山西保德县桥头镇任文化员,每月45元工资还是县镇各发一半,仅靠这点工资来维持一家5口人的生活,其艰辛是可想而知的,这种艰苦的生活不仅磨炼了我的创作意志,而且还激起了我写长篇报告文学的勇气,在此之前我曾发表过十几篇报告文学,其中描写人民教师的7篇报告文学被收集在《无名星座》一书中出版。我清晰地记得,那年秋天当我采访了全国劳模张候拉的亲属之后决意写这部书时,一天晚上,夜已经很深了,微弱的电灯光下,我趴在写字台前草拟提纲,久久没有入睡的妻子从被窝里探出头来长叹道“唉,你挣这45元钱还要写书,咱这日子怎么过呀?”
我用理解的目光瞅着妻子点了点头,没有吭声,但妻子似乎更加理解我的心情,她怕挫伤我的自尊心,苦笑了一下说:“你写吧,我支持你写成这本书,没有粮我再回娘家拿去”。我一听这话,含着热泪说:“咱们处在困难时期,有你的支持就好了,我非写成这部书不可”。那时我家住着一间小平房,三寸厚的水泥线浇顶夏天热得出奇,晚上零点之前还不能入睡,冬天却冷得出奇,我们全家大人小孩的脚都冻得流了脓,一家人只能挤在这间不到20平米的房子里。我着手写《全国造林英雄张候拉》这本书时,面对孩子吵闹无法创作,我便将妻子和孩子打发回到娘家,然后才安安静静地开始写作。
张候拉是保德县新畦村人,为了绿化荒山他几十年如一日,像野人一样常年吃住在深山,一生植树100多万株,其中将30余万株献给了国家,是当之无愧的造林英雄。他生命不息绿化不止的奋斗奉献精神曾整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儿女献身于林业事业。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激励着我去创作。
为了写好这部书,我沿着张候拉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素材,
身背装满窝头的挂包,饿了啃块窝头,渴了要点水喝,遇上好心的人留我住上一宿,次日又去采访。一次我到韩家川采访,那天正好下着中雨,路上没有车,我只好穿行在雨中,当我走到离村不远处时,突然暴雨倾盆而下,我由于没带雨伞,就只能接受着暴风骤雨的洗,在泥泞的山路上跌倒爬起,爬起跌倒,折腾了几个来回终于跌跌撞撞爬回了村。当天夜里我感冒高烧到39度,是老乡们的热鸡汤和热心肠温暖了身子,使我才很快从病中起来继续进行采访。
在九塔的石窟里,我驻足良久,久久地想像着当年张候拉在这里的生活,烟熏得漆黑的墙上爬满了草虫,这里哪能住人,我实在无法相信,可张候拉明明在这里度过十几个春秋,更令我不可想像的是在这个石窟中,他用三块石头支起铁锅做饭,过着艰辛的生活,令我肃然起敬。不由得想起了人们给我述说的那个故事,有一天中午,一条毒蛇从石缝中蹿出,张候拉背来柴草,燃着火把石窟烧了一阵,此情此景一幕幕出现在眼前。
在一个梨花盛开的时刻,我要到张候拉墓前看看,一路上我采了几十朵梨花捆在一起,然后敬献在老人暮前,双手合十默默祝福,在新畦村我采访了十几位老人,记录下整整30万字的材料,好在张候拉生前我曾见过好多次,记得那一次我到县林业局看望文友高宏峰,正好碰见张候拉,闲谈中我无意说道:| 老张你这么大年纪栽树干啥? 张候拉说;
我就爱栽树,栽了一辈子树,""“那你快别栽了,图什么”。老人脸一沉“看你这后生,说得些什么,栽树是好事吗?你们为什么不让我栽树,你们这些年轻人,什么苦也吃不下,这能干成大事?”,这次老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我若干年后写他埋进了一颗种子。像一块酵面,启发着我的想像。为了全面收集老英雄的素材,我先后跋涉数千里,准备了三年,投入资金2000多元,自费到省地县采仿有关人,终于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1992年11月15日,
这部酝酿已久的长篇报告文学&&全国造林英雄张候拉&&终于动笔了, 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每天4000字,
从下午1点钟开始, 到晚上7点钟结束,
每天写6个小时, 由于妻子不在, 我只好自己做饭, 为了节省时间,
每天两顿饭, 晚上从不吃饭. 农历10月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时候, 下午5点钟就得开灯,
我用的是桥头镇煤矿的电,
不巧的是径常停电,
而又往往是黑夜, 每当这时, 我总是点燃煤油灯写作, 直到完成任务为止. 有天晚上,
我的朋友马占良来了,
我没有时间跟他闲聊,
由于房子特别冷,
他便早早地入睡了,
当他醒来时,
看见我仍在写作,
曾劝我休息,
可我这个人很犟, 执意不肯, 直到完成当天的任务. 我住的房子在南山下, 一冬天见不到太阳,
我的同行们称这儿是桥头的‘南极’,家里生的火炉又舍不得多烧一点煤,有时冻得手脚麻木,可还是坚持写,久而久之弄下个脖子酸痛的毛病,经医生检查是长期伏案受了风寒,引起的颈椎病,要治疗实在没钱,只能每天晚上用热水袋敷一下,就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坚持下来了,直到12月28日,整整40天,我用张候拉精神终于写完了这部18万字的描写造林英雄的长篇报告文学。当我写完最后一个字时,如释重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眼泪夺眶而出。我总算完成了一件大事,我可以对天长叹了。那天晚上我好好睡了一觉,一直睡到次日9点,大有“打过桥头,放假3天” 之感。
说来也奇怪,1993年春天当我把一封“全国造林英雄张候拉寻婆家”
的长信寄到了中国林业报社时,想不到很快就收后给当时的中纪委委员,林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沈茂成打了支持我出版的报告。沈部长在了解了情况后,及时批示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经费由林业部负担。就这样,这部书于1995年12月正式出版了。沈茂成挥毫作序,称赞该书准确而又详细地展示了张候拉艰辛而曲折的一生,塑造了“野人”的光辉形象,再现了老英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是一部当代***人带领群众改造自然,脱贫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教科书。然而遗憾的是张候于1989年4月就永远走了,他没有看到这部书。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每当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幸福之情油然而生。这部书虽然不会成为传世之作,但是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永远要植树造林,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特别是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今天,张候拉的精神显得非常重要。张候拉精神二十年不死,一百年不死,一千年不死。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改善环境,建设美好的绿色家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位造林英雄的心声
&如果陈相贵是个骗子的话,他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骗子,一个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去(国务院、公安部、银监会、林业局、内蒙政府、公安厅)自投罗网的骗子。
他在信中写道:在是是非非的漩涡中我埋头造林三年,但对于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不理解,我痛苦又困惑。我不明白“植根于科尔沁的80万亩林海”能不能说明问题,我迫切希望国家林业主管部门能够派出“钦差大臣”微服私访,只要是能够对非公制林业发展有利,我愿作“麻雀”被解剖。如果能够在此时给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指明方向,这将是国家之幸事,更是我们致力于非公有制林业企业之幸事。
回良玉副总理:
我是内蒙古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相贵。我公司是当今最大的非公有制造林企业之一,2004年至今自营林地面积达近百万亩,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筹款方式主要是采取“托管造林”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此种“合作托管造林”方式在时下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能够借此企业家领袖峰会之机面见回副总理,实属荣幸之至,特将三年从事非公有制林业之体会如实汇报:
一、林业市场化是加快林业发展的最根本,最有效途径之一。而“托管造林”是迅速实施林业市场化的最佳方式。
“托管造林”方式在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等西方国家早已有成功的先例。而在我国被应用是在***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下发之后,可以说是很多非公有制造林企业或活立木中介公司都应用这种方式面向社会转让林权,吸纳民间资本投资林业建设。应该说“托管造林”方式本身并没有错。
二、没有对“托管”林业公司进行相关的资质认证和约束是目前导致非公有有制林业市场混乱,群众上当受骗的最根本原因。
&“托管造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包括两个方面的事情,首先是对林木进行流转,而后是对流转林木也就是已经进行了权属转让的林木进行托管。流转和托管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和过程。因为9号文件明确规定林木可以进行“转让”,但却没有规定可不可以进行“托管”,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公司有资质来承担“托管”的义务,9号文件既没有具体的规定,我国目前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托管造林”方式进行相关的约束,致使一些造林企业特别是林业中介公司出现不法行为,导致投资受损,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林业公司门槛低也是造成非公有制林业市场混乱的又一因素。
就我国目前工商管理办法规定,注册有限公司最少资金只需3万元。3万元资金加上两张办公桌就等于一家林业公司,然后从一些个人或林场手中签订一个议项购买林地协议书就可以大张旗鼓地对外进行林木转让和托管。再加上见利忘义的本性,一块还没取得权属的林地就已经被变买了好几次。当投资客户要林权证或要求看地时,公司老板便找机会逃之夭夭。这样的林业公司全国各地有上百家,严重扰乱了林业市场,也制约了林业市场的发展,更坏了“托管造林”行业的名声。
四、当前制约我国林业大发展的关键是所有制形式。
我国现在用18亿亩也就是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应该归功于农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是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和所有制形式。我国现在拥有43亿亩林业用地,但却没有解决中国的生态安全和木材需求,就是因为当前的林业生产关系还不十分适应林业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我国的林业在体制和机制上都存在问题。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正在进行林权改革,如果能够将“托管造林”进行规范,使之能够健康地应用在林权改革和流转过程中,我有理由相信我国林业建设的步伐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26%的目标至少可以提前20年。
就像前面我提到的我公司到现在仅仅进行了三个年度的造林,用自有资金和“托管造林”方式所筹集的社会资金完成造林面积近百万亩,相当于通辽市2005年度非公造林的80%。
五、我公司造林基本情况及市场运作方式:
我公司2004年元月在内蒙通辽注册,进行租赁土地,招聘人才,同时投入巨资购入上千台套造林机械设备车辆,严格遵循“适地适树”、“速生丰产林操作技术规程”进行植树造林,同时在每300亩地打机井一眼,充分灌溉,适时施肥、锄草,以确保林木的成材及最大出材量。同时将已经造好的林地根据树龄、规格制定不同的市场价格,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保了〈林木基本险〉及扩展险后,面向社会进行转让,客户在购买林地之前首先要到公司及林地进行参观考察,客户在考察后多半根据情况选择购买与否及购买数量。我公司与客户签订《林木转让合同书》及《林木管护合同书》(附后),同时对管护结果做出承诺。2005年我公司首开先河从投资客户中选举代表成立了《客户监督委员会》,由客户监督委员会对公司林地的管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现在,我公司已对外转让林地近30万亩,拥有投资客户约25000名。
在是是非非的漩涡中我埋头造林三年,但对于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不理解,我痛苦又困惑。我不明白“植根于科尔沁的百万亩林海”能不能说明问题,我迫切希望国家林业主管部门能够派出“钦差大臣”微服私访,只要是能够对非公制林业发展有利,我愿作“麻雀”被解剖。如果能够在此时给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指明方向,这将是国家之幸事,更是我们致力于非公有制林业企业之幸事。
联系***:&&&&&&&&&
内蒙古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
0475--8862686&&&&&&&&&&&&
&&&&&&&&&&&&&&&&&&&&&&&&&&&&&&&
为“托管造林”行业担忧
我是内蒙古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相贵,在“托管造林”这个充满是非的行业中已经走了将近四年的历程。尝尽酸甜苦辣,曾一度成为媒体和舆论的焦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关注”和“猜疑”的对象,我自知不能选择“上诉”,因为虽然相关部门怀疑我公司的经营性质,但并没有给我公司定性;我也不能选择“上访”,因为我经营企业多年,我知道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公司面临的问题;我唯有选择“上书”,从行业主管部门到银监会、公安部,以及国家领导,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刘媛媛助阵颁奖典礼 《国家》献造林英雄
刘媛媛献唱《国家》
刘媛媛与造林英雄
  日前,“中国网事·感动2013”年度网络感动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著名青年歌唱家刘媛媛、刘和刚等艺人亮相助阵,为获奖者代表们颁奖献唱,用歌声表达对英雄们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关注微信公众号"麻辣未闻",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编辑:解冲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010-
看新闻不过瘾来这里吐槽定边石光银:30年治沙造林的英雄
&&&&&来源:&&&&&日10:18&&&&字号:|
毛乌素沙漠,可能很多人对它更多的是自然学上的理解,而对于生活在沙区的人来说,沙漠与“命”相关。漫天黄沙在狂风的裹挟中不仅带走了还没来得及扎根的庄稼,也带走了人们生活的希望和那一点点生存着的尊严。&
要活命,就得治沙。&
定边县海子梁乡农民石光银,从上世纪八十年***始,带领群众30年治沙造林25万亩,在陕北随风肆虐的流沙上建起了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
新中国第一个治沙英雄&
石光银从记事起跟着父母搬过九次家,有时一年要搬两次——不搬不行,搬慢了房子就会被沙子埋住。&
1984年,石光银和其余七户农民成立治沙公司,承包了三千亩荒地开始治沙造林,为了凑齐10万元买树苗,他变卖了家里仅有的资产——84只羊和一头骡子。有人笑话他是脑子有病的“石灰锤”。幸好,这一年人努力天帮忙,风调雨顺,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石光银的治沙工程初战告捷。&
第二年,石光银又继续承包了5.8万亩的荒沙地,这片荒沙地有黑套沙、薛套沙、榆树套沙等几千个大沙梁,其中难度最大的是狼窝沙。狼窝沙处在风口上,80%都是沙丘,大沙梁有三层楼高,冬夏两季的地表温度分别可达到—40℃和60℃。&
在狼窝沙造林的日子,吃的是被风吹得又干又硬的玉米馍,喝的是沙坑里澄出来的冷水,住的是柳条和塑料布搭的棚子,在哪儿干活晚上就在哪里住,种苗全靠人力一捆一捆背进沙窝。可是前两年的结果是,80%以上的树苗都被几场大风毁掉了。
“总结经验后我们发现治沙只靠蛮干是不行的,还要讲科学。”石光银说,“后来我到榆林请教专家学到了障蔽治沙法,就是在迎风坡画格子搭设沙障,使沙丘不流动,在沙障间种沙蒿和沙柳固定流沙,在沙丘间栽植杨柳树,采用这种办法,树的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
(责任编辑:同海怡)
分享文章到:
陕西省委宣传部
陕西省委网信办
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新闻***:029-
商务合作:029-
本网站由陕西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陕西日报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