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天鼋论坛改名了网站怎么了,为什么没了

To:轩辕.关于风水!!!-爱福窝装修论坛
To:轩辕.关于风水!!!
您好,关注这个网站有一段时间了。但最近才注册会员来回答一些问题.我是做房地产的.所以想跟你学学关于房屋风水的事情.你看可以教教我吗?
其它类似问题
To:轩辕.关于风水!!!【中国原始神话】曲阜天鼋黄帝下美洲论(转) - 东方神话的日志,人人网,东方神话的公共主页
《太荒经》云:有广陵者,炀帝葬焉。江水过焉,而北流注于河。其木多柳,其华多琼。有兽焉,其名曰蛤,善洋文,通音律,避死延生。膜之不老,土人谓之长者。
【中国原始神话】曲阜天鼋黄帝下美洲论(转)
题目&天鼋黄帝下美洲&的&天鼋黄帝&和&下美洲& 是两个观点。&天鼋黄帝&指出生并都于曲阜的叫天鼋的黄帝;&下美洲&则是说天鼋黄帝率族众横渡太平洋到达美洲。而这两个观点都与当今主流观点很不一致,比如学界都认为黄帝只有&轩辕黄帝&,没有&天鼋黄帝&,认为&天鼋即轩辕&。对美洲出现的中国黄帝,自然就指为轩辕黄帝,也无天鼋黄帝的说法。对中国人去美洲的路线,国内外学者多认为陆路是通过北令海峡的陆桥或海路经千岛群岛、阿留申群岛过去的,而对横渡太平洋到美洲一说则多不认同,比如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在《扶桑国猜想与美洲的发现》一文中就专以&一种并无中实现可能的航海可能论&为小标题作了否定。因此,本文就以这两个观点分别论述。
一、天鼋黄帝
我国研究黄帝的学者们从未把&天鼋&与&黄帝&合在一起使用过,因为这是&轩辕&的专利,只有&轩辕黄帝&之称,没有&天鼋黄帝&一说。因此,要说&天鼋黄帝&,需先把&天鼋&、&轩辕&、&黄帝&三者的关系厘清。
说&黄帝&前先要弄清一个古人惑了数千年,如今虽是常识却仍常袭旧误的问题,即:黄帝为什么能活几百年?其实古人对黄帝能活几百年早就心存疑惑。比如,司马贞《史记&索隐》就发问:&炎黄二帝虽则相承,如《帝王世纪》中间凡隔八帝,五百年后,若以少典是其父名,岂黄帝经五百余年而始代炎帝后为天子乎?何其年之长也?&据《大戴礼&五帝德》记载,有人问孔子:黄帝究竟是人呢,还是非人,为什么能活三百年?孔子也不明就里,便以哲语作答:黄帝&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虽然《春秋命历序》等史籍中也有黄帝传十世的记载,但由于种种历史的和现代的原因,这些质疑都被古今的主流声音淹没了。实际上,这个谜底早就揭开了,黄帝之称并不是某个人的专用名字,而是原始社会氏族或部落首领的沿袭性称号。最早揭示这个秘密的是一百多年前《古代社会》的作者摩尔根,这是他在研究了印第安人中易洛魁人部落联盟的社会形态后发现的。他说,在联盟内,&每个首领职位的名号也就成了充任该职者在任期内的每个人名字,凡继任者即袭用其前任者之名。&新任首领就职后,&他原来的名字就&取消&了,换上该首领所用的名号。从此,他就以这个名号见于人。&而新首领若被罢免,就不得再用首领的职位称号,只能用他原来的个人名号了。如我国西藏的&达赖&、&班禅&,就是首领专用的沿袭性称号。古人因不知这个秘密,才对轩辕黄帝能出现几百年感到不解。如今既成共识,就该承认&轩辕&只有一个,而&黄帝&却有多人。就该允许除轩辕黄帝外,还可以有别的黄帝,如天鼋黄帝、有熊黄帝等。可奇怪的是,人们虽然一面承认&黄帝&是一个部落首领的沿袭性称号;但一面却又仍袭旧误,言及黄帝便只认轩辕,否认别个。在热闹至今的&黄帝热&中,各地争黄帝,也还是争轩辕一个人。比如在争抢中拔得头筹的河南新郑就以独占&黄帝故里&、&黄帝故都&称世。在出版的《黄帝故里故都历代文献汇典》&当代文选&部分,就以周谷城、钱穆、李学勤、冯其庸、严文明、朱士光、张文彬、许顺湛、高敏、张振犁等大家的文章壮势。但问题是,既然大家都认为黄帝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并因而称为&黄帝时代&,本应如清朝除康熙外还有乾隆等别的帝王一样,但却没有这样的声音,发出的声音都是别处的黄帝故里、故都都虚而不实,只有新郑才是名副其实的&&竟然出现如此自相矛盾的现象,这是怎么啦?
本文所言黄帝,就是&黄帝时代&除轩辕黄帝外的另外一个黄帝,即天鼋黄帝。这是出生在曲阜并都于曲阜,以天鼋和熊皮为族徽合图的黄帝。这个天鼋黄帝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率本族及东夷各部族横渡北太平洋到达美洲;二是杀掉蚩尤,在泰山举行庆功大典,登上帝位,开启了我国&五帝&时代。
说天鼋黄帝,又需先搞清&黄帝&二字初义。&帝&字曾有多种解释,但最后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此字初义为天神,后借指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军事首领,最后演化为对国家君主的称呼。由此可知,&黄&而&帝&之是黄族一统天下且称帝后的称号,称帝前是有黄族而无黄帝的。
&黄&字的初义是什么?为什么以&黄&字来称呼黄帝族呢?古今学者一直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古文字学家一致认为甲骨文中的&黄&字是个正面站立着的人的形象,但对人形腹部那个像&田&字的符号的解释却分歧很大。比如陈政在《字源趣谈》释为&生蛊腹胀的人&,说这是得了血吸虫病而肚子大的形象。康殷在《文字源流浅说》释为人所佩之玉环形。曲辰在《轩辕黄帝史迹之谜》中则释为&一个吃饱肚子而站立起来的人形&,而饭来自土地,土为***,转了两个圈后认为:&汉代文字学家许慎关于&黄,地之色也&的解释,是正确的。&现在学界也大都认同了许慎的解释,认同古籍说的黄帝&以土德而王&的邹衍&五德终始说&。认为黄帝部落以所居黄土地为天下之中,故称中央之土为黄。
笔者以为,要理解甲骨文&黄&字人形中&田&形符号的初义,还需细审甲骨文甚至更早的陶文中&田&形符号的含义。甲骨文黄字是&人&和&田&组成的会意字,而最早&田&与&甲&同,这在甲骨文和陶文中习见。在江西清江吴城出土的陶文中,&甲&字则为&田&字形。在甲骨文早期的&林1.22.19&中,&甲&字仍是&田&形。&甲&在陶文和甲骨文中更多的是另外两种写法:一为&十&字形,林义光在《文源》一书中释:&甲者皮开裂也,十象其裂纹。&另一种则为&田&字形内&十&字不接触边框,郭沫若在《文史论集》中释:&甲字作(此字即田字内十字不接边框),与卜辞&上甲&(此字为甲字上加一横,是人名合体字)字同,字形似田,而中央十字不着边,盖以同七(古即作十)相混,故加口以别之。&在陶文中,&十&字就是既表示数字&七&,也表示&甲&的。1986年在安徽蚌阜双墩遗址发现新石器早期刻陶文中的&十&就是既表示&七&,也表示&甲&的,而它的&田&字外框内则是三竖三横。就是说,在陶文中,&甲&与&田&是有区别的。甲骨文为我们解决黄字的初义提供了依据,因为这时已出现了用于人名的&黄&字。商王帝辛时,贞人&黄&的卜辞&甲3355&为我们隶定为&甲&字添了佐证,在这片卜辞上,贞人三次署上了自己的名字&黄&。这三个黄字人形腹部都不是田字,而是外框呈菱形,对角线即&十&字形的&甲&。贞人以&黄&字为名,表明此人是黄族人氏,这正是黄字的初义。贞人是世袭的,有很高的地位,他们是通天地的人,把祖先和神的消息带给人,把人的消息和请求带给祖先和神。商人以黄族人为贞人,说明黄族在商代地位仍很高贵。
更重要的证据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0卷第4号封面刊登的一幅印第安人保留的名为《轩辕黄帝族酋长礼天祈年图》的彩色鹿皮画。
中国学者一致认为图中酋长头上是一只天鼋龟,而天鼋是黄帝族的族徽,从而认定这个酋长就是中国的轩辕黄帝。我们看到,酋长用以护腹的四片龟甲正是呈&田&字形状。这是对甲骨文&黄&字人形腹部的&田&字字义极为形象的注释。据图的发现者考证,此图作于1491年,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那一年。说明印第安人世代相传的这幅画很可能就是5000年前的原初形象。据此,笔者认为,甲骨文&黄&字的人形腹部&田&字符号,不是田字,应识为龟甲的&甲&字。
后来黄字&地之色&的字义,应是多种原因所致。一方面是文字发展规律必然把甲字排除出去,因为从文字的象形以示意看,要表示耕作的井田,&甲&毕竟不如&田&更形象;另一方面,从黄土高原走出来的周人一统天下起,黄土、***已逐渐与政治、文化、思想联系在一起。《吕氏春秋.应同篇》:&黄帝曰:&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索隐》:&炎帝火,黄帝土代之&。黄土、***、黄帝已经三位一体了。
为什么黄族要以龟甲护腹呢?这应与战争有关。我国战争始于黄帝时代,黄帝与炎帝战,与蚩尤战,《帝王世纪》:&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战争频仍是那个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战争的首义就是保护自己,而腹部是人体惟一没有骨骼保护的最易受到致命伤害的部位。当时可以刺伤甚或洞穿腹部的武器已有骨矛、骨镞等锐器。在当时的条件下,再也没有比龟甲更能将形状合适、质地坚硬、取得方便等优点集于一身的天然护腹器物了。这不但让我们明白了古人披甲上阵原来源自黄帝族,还解开了考古文化中的一个谜,就是大汶口文化显示的大汶口人葬龟甲的习俗,而这一习俗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据发掘报告称:龟甲&一般也陈放在腰部,例外的情形极少&,&龟甲多在腰间出现,有无实际用途很难肯定,也许与宗教信仰有关&。发掘报告根据所葬器物置放位置大体和死者生前使用位置应该一致的理解猜测:&很可能这些具有美丽花纹的龟类甲壳,是被他们当作装饰品或殉葬品来使用的。&石兴邦先生在《试论大汶口文化及其有关问题》一文中认为&可能是联缝在衣服上保护生殖器用的&。还有人以为可能是盛贮器。王树明则认为大汶口文化随葬龟甲应与辟邪厌胜、占卜筮法有关。现在,印第安人的那幅《祈年图》中酋长以龟甲护腹的形象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表明了龟甲置于腰部的实际用途就是打仗时护腹用的。墓葬中的龟甲边沿处多有圆滑精致、大小一致且对称的人工钻孔,显然就是为了便于龟甲的并联。把2片或4片龟甲并联起来系在腹部,就可把腹部覆盖了。《祈年图》中酋长的护腹龟甲正是由四片缀联的。大汶口42号大墓死者下腹部盖一龟甲,龟甲上还涂有朱红颜色,更表明了大汶口人视龟为保护神的信仰。生前以甲护腹屡打胜仗,死后仍求神龟的护佑。又因龟甲除能保护身体不受伤害外,《山海经》还说,龟甲佩身,&佩之不聋,可以为底。&《史记&龟策列传》:&取前足?骨穿佩之,取龟置室西北隅悬之,以入深山大林中,不惑。&此外,龟还是长寿之物,食之能防衰防老,延年益寿。有这么多好处,人们自然更会对龟油然生敬,神之、灵之,进而崇之、拜之,以至祈之、祷之,把龟当作保护神,并用龟甲祭祀、占卜了。
大汶口人的葬龟甲习俗表明,他们就是以龟为图腾的龟族,天鼋就是他们的族徽。龟族的崇龟习俗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不但发展为殷商时代主宰人们全部生活的龟卜,产生了闻名于世的甲骨文,而且在周代也地位显赫,《周礼&春官》记有龟人,掌六龟之属。若有祭祀,则奉龟前往。龟还是古代四灵之一,《礼记&礼运》上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学术界普遍认为,殷人的龟卜和夏、商、周三代各地出现的龟氏徽识,均源于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崇龟族。而各地出现的大量龟氏徽识也显示着龟族势力的强大。所以,在强大的龟族聚居地飘扬着元鼋旗帜是不奇怪的。黄帝族腹带护甲上阵,屡打胜仗,败炎帝,杀蚩尤,终成一代帝王。此时,也只有在此时,才如《史记&五帝本纪》言:被诸侯尊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黄&与&帝&才合为&黄帝&的。但这个黄帝显然是以龟甲护腹并以&天鼋&为图腾的&天鼋黄帝&,也即&黄帝天鼋氏&。
轩辕、天鼋与黄帝&&天鼋&即大龟,《祈年图》中族徽上那只大龟很清楚。但此图出现前在学术界对&天鼋&的识读是颇多争议的。在殷周铭文中龟形氏族徽识多见,约有三类:一类完全象形的龟体,如叔龟器、龟父丁爵等;二类为兼作装饰物的龟钮及鱼纹,如陕县七里铺出土的龟钮盖和陕西清涧出土的龟鱼纹盘等;第三类则是类龟形徽识,如&天鼋&器及父丁鼎、父辛卤等。争议最大的就是&天鼋&徽号。据邹衡先生统计,铸有&天鼋&族徽的青铜器有百件左右。宋黄伯思释为&子孙&,吴大?从之;罗振玉释为&子龟&;唐兰、孙海波释为&大黾&;闻一多又将&大黾&省变为&奄&;于省吾则释为&天黾&。郭沫若研究《献侯鼎》等铭文后说:&天鼋二字,铭文多见,旧释为子孙,余谓当是天鼋,即轩辕也。&遂成定论。此后学界多从郭说。但奇怪的是至今学术界还在争论&天鼋&到底是&龟&还是&黾&?还有人主张&天黾&说。认为&黾&属类在古人那里不分,可能是鳖、龟、青蛙、蟾蜍等。在确凿证据未见前,做出种种猜测均属正常。但《祈年图》出来后,还在辨析是&龟&还是&蛙&,这实在已是个无意义、无价值的伪命题了。当然,郭说仍可商榷。但不是天鼋非龟,图中的大龟谁也不会说是蛙、鳖之类。笔者以为&当是天鼋&固为确论,&可商榷&是指天鼋&即轩辕&却未必。理由有二:其一,既然认同&黄帝时代&的&黄帝&是氏族首领的沿袭性称号,就应承认除轩辕黄帝外还有别的黄帝,怎能认定天鼋一定&即轩辕&呢?其二,学界也都认为有熊和天鼋等都是氏族的名称,《正义》:&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通志&卷一 三皇纪第一&黄帝》也载:&黄帝轩辕氏,亦曰地皇,亦曰有熊氏,亦曰帝鸿氏,亦曰归藏氏。&那么,黄帝除&轩辕氏&外,还有&有熊氏&、&帝鸿氏&、&归藏氏&、&天鼋氏&、&缙云氏&等称号。而&氏&从母族。黄帝时代属对偶婚阶段,对偶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男子出嫁到女方家中,比如舜出嫁于&有虞氏&,禹出嫁于&涂山氏&。男子出嫁后便不再是母方氏族成员,而属于妻方氏族成员,所生子女须从其母姓,如尧、舜、后稷等初生时就是从母姓,尧姓&陶唐氏&,舜姓&姚氏&,后稷姓&骀氏&。这样一来,男子出嫁后,父子就不同姓了。如尧之子丹朱姓&有虞氏&,舜之子姓&商氏&。黄帝有子25人,分别出嫁于12个氏族的女子,便有了12姓。所以,轩辕氏、有熊氏、帝鸿氏、归藏氏、缙云氏和天鼋氏显然是分别出自6个母族的6位黄帝。此亦《集解》&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之义。可见,轩辕就是轩辕,天鼋就是天鼋,怎么能说&天鼋即轩辕&呢?
既然轩辕与天鼋史上留名,就必有所因。为什么炎帝所传八代皆有人名可稽,而黄帝传十代却有代无人呢?笔者以为,虽然黄帝后裔都享受作为氏族首领沿袭性称号的&黄帝&名号,但不一定都有配受祭祀的资格。《国语&鲁语》中把配受祭祀的原则说得很清楚:&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五帝中第二帝颛顼的叔父已挚,虽然也是一代帝王,因无大作为,就不能列入五帝受后代祭祀。而轩辕黄帝、有熊黄帝、天鼋黄帝、帝鸿黄帝、归藏黄帝功绩卓著,才有资格享受后代祭祀。其他黄帝因为没有什么功绩,就不能享受祭祀,以致史无载传无闻。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黄帝时代&看不到其他黄帝影子的原因。既然天鼋青史留名,理应有个并非&轩辕&而名&天鼋&的黄帝,只不过不知道他是&黄帝时代&的第几代罢了。
那么,轩辕与天鼋是怎样的关系呢?黄帝、轩辕、天鼋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商和西周时期并不明确。郭沫若对商后器&甲寅父癸角&中&天鼋&的识读涉及到这个问题,对我们或有助益。此话见郭沫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殷彝中图形文字之一解》:&盖古之天鼋氏也。&&&&&&轩辕、?阈均天鼋之音变也。轩辕不必即是黄帝,盖古有此氏姓,迄周初犹存而后已消灭,故后人遂附益之以为黄帝耳。&如郭说无误,确属惊人之语:一,&轩辕不必即是黄帝&,所谓轩辕黄帝乃&后人附益之&的,这不否定了轩辕是黄帝了吗?二,&轩辕&是&天鼋之音变&,而非人们常说的&天鼋由轩辕音变而来&,这不成了先有天鼋后有轩辕了吗?笔者以为,郭说语虽惊人或属实。从商末的&甲寅父癸角&到周时的《献侯鼎》、《国语&周语》等可靠史料看,殷人可能的确认为&轩辕不必即是黄帝&。轩辕氏固然古已有之,但未称帝前当然&不必即是黄帝&。轩辕与黄帝结合是晚于天鼋的,因为殷周彝器多见天鼋却罕见轩辕,说明殷人所尊为天鼋而非轩辕。&黄帝&一名不见于卜辞,亦不见于西周铭文,较可靠的资料最早见于陈侯因齐敦铭文的&高祖黄帝&语。而&黄帝&概念始于周。司马迁在《史?》中首列《五帝本?》,溯其源流,整齐世系?:&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周人一统天下后,封诸侯,建同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构建一个政权、一个天子、一个血统、一个高祖的大一统政权体系,营造&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一统国家。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周人搞的&立嫡之制&是为国之本,始祖黄帝自然只能有一人,不得乱宗。这样一来,&黄帝时代&的各代黄帝也只能整合归一,所有事迹、经历、征战、发明创造等也都归于一人。周人虽然&出自天鼋&的曲阜东夷,但曲阜在沧桑轮回中早已物是人非,成了东夷的根据地。而周人在长期的&夷夏之争&中也早以华夏自居了。将&黄帝时代&整合归一为&轩辕&一个始祖黄帝,已是团结诸夏巩固政权的政治需要。这也许就是天鼋戏剧性地&音变&为轩辕的根由所在吧。在周人造的&万世一系皆源于黄帝&,以华夏文化为正统、先进、中心,视周边四夷为落后的&血缘政治&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言黄帝&不过是百国攀轩辕罢了。
那么,天鼋氏族或天鼋黄帝与轩辕氏族或轩辕黄帝各出自哪里呢?对黄帝论者颇多,有陕西、河北、辽宁、河南新郑、甘肃天水、曲阜等诸说。当然,都是争轩辕,因为只有一个,有你无我,有我无你,能不争吗?总体上以陕西说和新郑说影响最大,北部说也有后来居上之势,曲阜说则显微弱。曲阜天鼋黄帝被冷在一旁,实为憾事。除前述黄帝以天鼋龟为族徽必出自崇龟族居地曲阜的理由外,兹再列六条,以证其实。
《国语&周语》:&我姬氏出自天鼋&,先秦文献中的&出于某&多指其母系祖源。而天鼋就出自大汶口文化集中的汶泗流域,也即史籍多有记载的那位出生于并都于曲阜的黄帝。《史记&五帝本纪》《正义》:&生黄帝于寿丘。&《索隐》也说:&黄帝生于寿丘&。《帝王世纪》:&黄帝生于寿邱。&《河图稽命征》:&生黄帝轩辕于寿邱&。寿丘地望据《正义》说&在鲁东门之北,在今兖州曲阜东北六里。&《索隐》亦同此。由于不知道&黄帝&是个沿袭性的氏族首领称号,所以古人面对史料中对黄帝出生地的不同记载就难免惑而生疑。如《水经&渭水注》就迷惑:&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城东七十里轩辕谷。皇甫谧云生寿丘,丘在鲁东门北,未知孰是也。&今人仍以黄帝只有轩辕一人,其出生地也自然只能有一处,因而否定黄帝生于寿丘之说。比如何光岳在《炎黄源流史》中就认为天水的&寿山不高,与土丘相似,叫寿丘也可以。&这里&正是黄帝轩辕氏的最早居地&,而&山东曲阜之寿丘,乃黄帝族以后东迁到曲阜而带去的地名。&笔者以为,何先生因&寿山不高&就改&叫寿丘也可以&是不可以的,&相似&亦非可靠依据。既然认同&黄帝时代&可能有几个黄帝,为什么不能一个出生在天水,另一个出生在曲阜呢?何况何自己也说&黄帝族从渭水东迁进入河南境内&&而定居于新郑熊山,称有熊之墟,以熊为图腾。以后又有一支黄帝族东迁至山东曲阜。&这也是合于黄帝&后徙曲阜&的。姬周向以华夏自居,为什么还要说出自东夷之地呢?这大概类同于秦人。《史记&封禅书》载:&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之神,作西?,祠白帝&。少昊之墟在曲阜, 长期以来学术界的主流意见,是秦人出自西方,对秦人祠白帝少昊不解而颇有争论。蒙文通《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便认为&秦为戎族&。现在看到了战国时期的&清华简&,才明白了秦人原来的确来自东方。《说文》:&嬴,帝少?氏之姓也。&秦襄公&祠白帝&,正是没有忘记国族的来源。同样,周人说&我姬氏出自天鼋&,也恰好表明了血缘对周人的神圣和周人对宗法的敬畏。此诸多史载为曲阜天鼋黄帝之一证。
另外,中国学者对《祈年图》上天鼋族徽的辨识也忽略了&后徙曲阜&的史实。人们指认图中轩辕黄帝的族徽是天鼋龟,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忽略了这个天鼋龟是在熊皮之上的,所以这个族徽应是由熊图腾与龟图腾组成的合图族徽。这恰好印证了黄帝族从熊族居地&后徙曲阜&龟族居地之说,后与龟族女子通婚,便有了龟与熊的族徽合图。这种族徽合图史不鲜见。陕西清涧县出有龟鱼纹盘,当为一支西迁龟族与当地鱼族通婚的族徽合璧。而龙更是我国各原始部落的总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总徽号。显然见龟不见熊是失之偏了。因此,《祈年图》当不是轩辕黄帝而正是天鼋黄帝的证明。此《祈年图》为曲阜天鼋黄帝之二证。
商时曲阜称&奄&,这也是曲阜为龟族居地之证。&奄&字应是&大龟&合文之变体字,从大从申。申者,电也;电者,龙也。龙之古字即从电。龟亦龙属,《尔雅翼&释鼋》:&天地之初,介潭生先龙,先龙生元鼋,元鼋生灵龟&。故&奄&为&大龟&的合文。&鼋&字也是&大龟&的合文。《说文》:&鼋,大鳖也,从黾元声。&。《楚辞&河伯》注:&鼋,大龟也&。鼋之声符与大同义,《诗&小雅&六月》传:&元,大也。&《说文》中从黾之属有龟族,与水族多从鱼同理。古文&天&与&大&为同一字,故&天鼋&也即&大龟&。在殷周彝铭中,作为龟形徽识的&大龟&合文习见,应是鼋字的祖型。闻一多、李孝定、李白凤等便是释&天鼋&为&奄&的。可见,在龟族居住的奄地出生的黄帝以天鼋为族徽,实不足怪。此&奄&字为曲阜天鼋黄帝之三证。
地上有个以天鼋为图腾的崇龟族,天上也才有了以天鼋命名的星座。古人将天分为12块区域,分别为:星纪之次,天鼋之次,豕韦之次,降娄之次,大梁之次,实沈之次,鹑首之次,鹑火之次,鹑尾之次,寿星之次,大火之次,析木之次。其中天鼋之次也叫玄枵之次。《国语&周语》记载:&我姬氏出自天鼋&。韦昭注:&齐地属天鼋,故祠天鼋,死而配食,为其神主。&齐地古有八神,首为天主,天主即天鼋神主。这分明是说姬氏母系祖源出自齐地。古人对祖宗是不会乱认的。周人认齐地的天鼋为祖,不就是认&生于寿丘&的天鼋黄帝为祖吗?周人自知是天鼋黄帝后裔,所以他们虽然以华夏文化为正统、为先进、为中心,视周边四夷为落后,但他们对他方各贬称为蛮、貊、戎、狄,并加&虫&、&豸&偏旁以示蔑视,却&独于东夷无异词,以礼让称之,以仁人称之&,称为&君子之国&,赞其&夷俗仁也。&还以东夷之地为&神州文化之策源,泱泱大风,振古如斯。&盖始祖生地不可辱也。据《事物纪原&天地生植部&星次》:&《帝王世纪》曰:受命,乃推分星次,以定律度。刘昭补《汉志》亦曰:黄帝定星次,即今《尔雅》所记十二次,与二十八舍之度,皆自黄帝创之也。&既然&黄帝定星次&,那么,如果不是有个功高显赫的黄帝出生在东方,能在上天给他安排一个相应方位的位置吗?此天鼋星为曲阜天鼋黄帝之四证。
天鼋黄帝既然母族出自龟族,自然把包括龟族在内的东夷族视为神山的泰山也视为神山,遇难则求其相助护佑。据《太平御览》卷一引《黄帝玄女战法》:&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遂得战法焉。&黄帝再战时又听从了军师风后之计:&将天鼋军旗之天鼋头对天山指南北,尾向东南,四足定四方。&可见,黄帝是在母族女神、神龟的护佑下,杀蚩尤,定天下的。天下既定,黄帝就在泰山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庆典&&&《韩非子&十过》:&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确是队伍雄壮,声势浩大,好不威风。可为什么要在&泰山之上&举行这样这样声势浩大的&阅兵庆典&呢?黄帝亲率&三军&接受谁的检阅?***只有一个,那就是&泰山之上&为玄女所在,黄帝是请玄女神检阅他的部队。这既是答谢,也是汇报;既是对大定天下的庆功大典,也是被诸侯尊为天子的称帝仪式。这不很像泰山封禅吗?这是否就是一次封禅大典呢?我们看一下封禅的实际意义,的确就是。汉代班固《白虎通论》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五经通义》:&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你看,泰山封禅就是要表示帝王受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报告帝王的显赫功绩。这些意思不都包含在&阅兵&中了吗?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说过:&如果不是大汶口人,那又是谁最初把泰山尊为&神山&呢?&又说,&我国面向东南海洋的半壁江山古文化作为环太平洋古文化圈的一侧,由他们的许多共性,说明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因此,我们不妨说,古文明早期阶段,泰山又可能是这个&新月形&地带人们的神山。&照此,那个求泰山、封泰山,举旗杀蚩尤,族徽现美洲的黄帝,不是曲阜的天鼋黄帝,还会是谁呢?难道轩辕黄帝会在打仗时不打自己的军旗却打着敌方军旗,不求本族神灵反求敌方神灵吗?
当然,对泰山封禅多有始于秦始皇之说。但司马迁把泰山封禅古已有之的内容写入《史记》绝非虚构,因为封禅大典对于司马迁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其父因病未能随武帝行封禅致成终生遗憾,临终&执迁手而泣&,悲叹&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是命也夫!&此叹怎能不使司马迁刻骨铭心,剔抉搜罗封禅史料,&禅精竭虑靡辞&以赴?他岂敢对泰山封禅著述懈怠分毫?孔子毕生以&克己复礼&为己任,往来汲汲于泰山,寻觅封禅之遗迹,得出&观易姓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而。&管仲曾言&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孔、管均为秦始皇焚书前人,各种原始史料、传说可能比司马迁掌握更多,更非妄语之辈,怎能说始皇前就无封禅呢?《路史》载,蚩尤&兴封禅&,这也许透出了封禅起源的信息。在&阅兵大典&中&蚩尤居前&,或许史上首次封禅泰山就是蚩尤&创意&的这次尊天鼋为帝的称帝大典吧。
在我国史前时期,有两个全国之最的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泰山的神化本是大汶口文化时期东方夷人的信仰,为什么也成了西方华夏各族共尊的神山呢?《史记&封禅书》记录了已亡佚的《管子&封禅篇》关于封禅起源的一段珍贵资料:&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玉峰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得封禅。&二是为什么史前帝王多定都曲阜呢?《史记&周本纪》正义:《帝王世纪》云:&炎帝自陈营都于鲁曲阜;黄帝自穷桑登帝位,后徙曲阜;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颛顼始都穷桑,徙商丘。&泰山封禅地位之高固国无他山可比,查史前帝王建都最多之地也为曲阜。此二处相距不远,形成神山和圣地的时间约在大汶口文化时期,这是为什么?笔者以为,从时间和空间看,原因有二:一是这里太富了。史前山东有两处特别富庶的地方:一处是汶(水)泗(水)冲积扇平原的曲阜、大汶口地区;另一处是泰沂山系北侧的山麓堆积平原。这两处土壤均为褐土,呈中性或微碱性,保水保肥,生产性能好,适应性宽,是全省最好的土壤类型,至今仍是旱涝保收的高产区。从大汶口文化随葬品显示出的社会贫富差距,象征财富的大批猪头和猪下颚骨,以及大量的酒器看,该地区当为时代富庶之最。自炎黄时期起,我国已进入了战争频仍的&英雄时代&。战争的目的如恩格斯说:&他们是野蛮人,进行掠夺在他们看来是比进行创造的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耀的事情&,&一句话,财富被当作最高福利而受到赞美和崇敬,古代氏族制度被滥用来替暴力掠夺财富的行为辩护&。汶泗平原富甲天下,谁不心向往之?至于封禅泰山,不过是占领者怀柔被占者的手段而已。王献唐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中谈到黄族驯制炎族时指出:&殆黄族欲收复炎族之心,故以同族自居&,并&择其优秀和平者,予以官爵以羁之,封之国土以容之,崇其明祀以縻之,化暴戾之气,使不思叛变。&天鼋黄帝的封禅泰山即&崇其明祀以縻之&之术也。
行文至此已多次提到黄帝杀蚩尤的事情,这是天鼋黄帝做的第二件大事,有必要多说几句。这也是&黄帝热&中各地争夺的&制高点&,占领者则得黄帝,更需说清楚。而人们所争者,无非一是蚩尤被杀何处?二是何处是蚩尤之冢?但这也实在同争黄帝一样毫无意义,因为蚩尤与黄帝、炎帝、共工等一样,均为部落首领沿袭性称号,不是你有我就无,而是你有我也可以有的。同时,这些称号也不独大酋长可用,其他族内分支酋长也可使用。炎帝8代,黄帝10代,蚩尤与炎黄并存,也必然多代。只要蚩尤族在,今天杀了一个蚩尤,明天会再出一个新蚩尤。你那里有个第三代蚩尤,我这里有个第六代蚩尤;杀了分支酋长,还有大酋长。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对此也有一说:&黄帝自西转战而东,逐次底平。当时蚩尤崛起,与黄帝争抗,亦由黄河流域之西方,转战东行,战之何处,即败于何处,后世亦误为被杀于何处。由浊鹿、中冀而钜野,而寿张,而广饶,皆自西徂东,转战之处也。各地皆为蚩尤一族,身后祠之,古祠以坛,各地皆有坛,坛冢相埒,后人误坛为冢。又以冢多可疑,演为身首异处之说,以实其冢。蚩尤埋葬之所遂纷纷矣,蚩尤斩杀之处亦纷纷矣。然正以此可证蚩尤转战之迹,及炎裔沿黄河流域分布之情势,更知蚩尤一族,不止邾娄,其散在山东各处者,为支甚繁。否则蚩尤为后世唾詈之人,何以立祠祀之,就冢祭之。&这还是说的&败于何处&,即便是杀于何处,又有何异?因此,各地杀蚩尤地和蚩尤冢都可能是真实的。大概在几百年里双方多代人打了大小很多仗。如今的蚩尤被杀地和蚩尤冢均为影响较大处所。比如在解州杀了一个蚩尤,留下了蚩尤冢。在涿鹿、中冀、钜野、寿张、广饶也如此。按照这个思路考察泰山一带,这里正有战场浊鹿、杀蚩尤之地和蚩尤冢。先看涿鹿之地。据王献唐考证应在泗水流域:&涿鹿即山东春秋时之邾娄,为颛顼后裔居地,在今邹城市。&再看杀蚩尤之所。《归藏&启筮》云:&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丘。&青丘在泰山北的广饶一带。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曰:&《世纪》:黄帝使力牧、神皇直讨蚩尤氏,擒之于涿鹿。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丘,黎即九黎之黎,音由莱转,本在山东,即前青丘。其言凶,比恶之也。&又:&《路史》引《启筮》:黄帝杀蚩尤于青丘。青丘在山东广饶县北。&三看蚩尤冢。《史记&集解》:&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常以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由上三点可以推断,双方在泰山一带确曾发生了黄帝与蚩尤的最后一战,因为只有打到最东方,才能&东至于海&一统天下,才能如《史记》:&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如果只有一个蚩尤,而且被杀之于山西解州或河北涿鹿,而对整个东夷腹地未发一兵一卒,黄帝万万不可能&东至于海&的。别忘了,黄帝战蚩尤是史前华夏与东夷两大部落联盟之间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为激烈的战争,黄帝从西打到东,先败后胜,岂是一代人或一场战役便能结束的?处处皆蚩尤的现象不仅不奇怪,恰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故此,杀蚩尤、泰山封禅称帝,可为曲阜天鼋黄帝之五证。
一件让人拍案惊奇的是,尽管国人一直认为&天鼋即轩辕&,但在异国他乡的墨西哥印第安人却说出了天鼋黄帝与轩辕黄帝是两个黄帝的惊人之语,这实在令人诧异。此话来自清末民初曾任清朝政府驻墨西哥使节的欧阳庚先生之子欧阳可亮童年时的一次游历。摘录如下:&笔者童年在海外,与殷地安人家庭同吃同住同学同游六年,1926年6月15日,与欧阳可宏三哥、可祥五弟,受殷福布族招待,派二十名殷福布族青年水手划船,从墨西哥支华华(CHIHUAHUA)州的支华华市支华华村的甘渊汤谷(即?谷)23人上船,一路上有800公里地下钟乳古水道,实入《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南经》之大壑、甘渊、归墟、咸池,而不自知。由黑(墨)齿国(即墨池国)之尤卡坦半岛科潘河上岸,出墨池(归墟),到拉文塔太阳神庙遗址。见日出杲杲,朝阳东升于穹桑树上,殷地安群众已集数百,礼拜太阳。20名水手也站立挺身,仰面朝天祈祷。回去时,仍由大壑、咸池,进入地下钟乳水道,在墨池归墟饮&合虚山长寿甘泉的甘露水,&见有地下水道岔口,钟乳下垂滴水,蔚为壮观。一水手说:这岔道是天元(TIENYUEN)日月山,常羲(CHANGSI)妈妈正在浴月,一月方至,一月方出。三哥问:怎么墨国也有轩辕呢?答:这是海外天元。又指一钟乳大岔水道说:这是羲和(SIHO)妈妈浴日的地方,共有22个地下岔道,一进去,迷了路就出不来了&&&&&&我们兄弟3人1927年才回中国学汉语,当时只会说西班牙和殷地安语,23人谁也没读过《山海经》,后来才知道水手讲的同《山海经》记载多有暗合,很是惊讶&&&&&&1926年这次游历终生难忘,因我童年和殷福布族等殷地安人生活,彼此互称殷地安,自言中国人,确信美洲&印第安&人,就是中国商殷人和少昊、夸父等中华先人的裔胄。&欧阳可亮是著名的甲骨文研究家,还长期致力于揭示&殷人东渡&之谜,成果颇丰。在这段游历记中,值得注意的是三哥与水手关于&天元日月山&的对话&&&三哥问:怎么墨国也有轩辕呢?答:这是海外天元。&三哥和水手的对话显然针对&天元&而言,同时也都知道&天元&就是指中国的&黄帝&。不同的是,三哥以为轩辕黄帝只在中国有,所以对海外也有感到吃惊。但水手不仅知道中国人对黄帝只知轩辕,还知道他们所崇敬的&天元&是中国人不知道的海外另一个不叫&轩辕&的黄帝。这里的&天元&显系&天鼋&之误。因为既然是指中国的黄帝,定指天鼋无疑。&鼋&与&元&同声异字,应是欧阳可亮的音译之误。殷福部族自称是&殷人东渡&的后裔,&新大陆&发现前仍生活在原始社会,由其初始文化的延续性而显示的原真性较之我国频繁改朝换代带来的远古往事的失真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对于轩辕是否即天鼋的问题,殷福部族人的***较之我们抵牾的史料是否更真实些呢?如果再与殷周铭文中多达百件左右的天鼋族徽识相互印证,可知殷人所尊实为天鼋黄帝,而尊轩辕黄帝乃系周人所改。
就在前几天的龙年春节期间,笔者从美国一位老人那里获悉一个相关的信息。老人叫李明道,82岁,山东单县人,1948年18岁时到香港,法国里昂大学毕业,博士,研究西欧史、东南亚史。毕业后到意大利20多年,在香港任意大利商务代表,做欧洲的商务工作,为中国引进了不少项目,青岛的海尔就是他引资成立的。还在洛阳待了4年,把唐三彩艺术引入了意大利。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后到了加拿大,最近移居美国底特律。哈佛大学曾聘请未去。据老人说,他正打算写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关于印第安文化与中国文化关系方面的书,该书大约30万字。已搜集了好多资料,其中有不少与印第安人交朋友的采访资料。谈到印第安人来源时他说,他接触的印第安人都自称是中国黄帝后裔,但不是轩辕黄帝,而是天鼋黄帝,这是老人很明确告诉的。笔者相信老人不会言之无据。
此外,天鼋黄帝还似乎神奇地在玛雅古墓中出现了。在《&&》载有一组&1600年前玛雅古墓的文物&的8幅有文字说明的图片。文中介绍,这是一座玛雅国王的古墓。 墓穴高约190厘米,长约370厘米,宽约120厘米,已经与世隔绝了1600多年。因此,墓穴中的人类遗骸、彩绘泥墙以及罕见的织物都能够保存良好。休斯顿介绍说,&当我们打开古墓的墙壁时,迎面扑来的是一股太平间才有的寒气。因此,这里的冷藏效果非常好。我震惊于里面的气味,只有微弱的腐烂气味。&墓中有一个烹饪用的彩色陶瓷碗,一具部分烧伤的婴儿残骸,还发现了几颗镶有宝石的牙齿、陶瓷容器、一个塑有猴子形象的陶瓷碗盖。还包括一团有机物质,可能是羽毛、木材,也有可能是蜂蜜。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人类学家马库斯-埃伯尔认为,&既然出现于这座王室古墓中,它们肯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这些神圣的国王。&在一些陶瓷容器中,装满了被当作祭祀品的人类受害者的手指以及被已腐烂的有机材料(可能是树叶)包裹的牙齿。考古学家推测,&这些手指和牙齿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用来祭祀的肉类食物。在墨西哥犹加敦地区,现在一些祀神用的面包也是用这种材料包裹。&在一个陶瓷碗的盖子上发现了一个年轻国王的头像,或者是上帝的头像。镶有宝石的牙齿在这座古墓中唯一成年人的口中,一颗牙上镶了一颗红宝石,另一颗牙上镶了两颗绿宝石。考古学家认为,这位成年人应该是一位国王。据部分破译的象形文字,他的名字可能是&红海龟&或&大海龟&。休斯顿解释说,&对于玛雅人来说,海龟带有宇宙的意义,就像他们所描绘的世界模型一样。& 休斯顿推测,这位国王曾经在伊尔-佐兹建立一个王朝,伊尔-佐兹王朝位于大玛雅强国蒂卡尔的西方,曾经对蒂卡尔的疆土虎视眈眈。墓中这个&名字可能是&红海龟&或&大海龟&&的国王是谁?为什么会以&海龟&命名?既然&海龟带有宇宙的意义&,而&大龟&即&天鼋&,&国王&即&黄帝&。从名称上看,这个&大龟国王&不就是&天鼋黄帝&的意思吗?国王口中含牙,牙上镶宝石,显然反映了希冀死者吉祥的丧葬观念。这种口含吉物的葬式也是大汶口文化的丧葬习俗。在胶县三里河和诸城呈子等墓中,就有死者口含玉?或石?的习俗。?的形状如镞,亦如国王口含的牙状。《周礼注疏》卷二十:&大丧,共饭玉、含玉、赠玉。&汉以后玉?多作蝉形,其意义是希冀死者像蝉蜕一样死而复生,或希望尸体不朽。在山东史前墓葬中,有这种丧葬观念的原始形态。此外,大汶口人似乎对牙怀有一种特殊的敬意。他们生前有凿齿习俗,死后有手握猪牙、獐牙的葬习。凿齿是为了在世安然无恙。手握猪牙、獐牙是为了死后在另一世界平平安安。生前凿齿与死***兽牙是有机的结合,目的是为了避邪。玛雅国王口中含牙与大汶口人葬习并无实质区别。这个&大龟国王&不就是&天鼋黄帝&吗?这样,从《祈年图》、殷福部族人、李明道老人和玛雅国王给的信息可以看出,虽然地区不同,但都指向了一点,即这些地区的印第安人都尊崇着一个黄帝,那就是天鼋黄帝。此来自美洲的印第安人信息可为曲阜天鼋黄帝之六证。&
以上六证可明,在&黄帝时代&,黄帝族经过多代发展占领了东夷族团中心地的曲阜这块富庶之地后,便徙都于此,后在与龟族的通婚中天鼋黄帝横空出世。这位杰出的帝王高举龟族&天鼋旗&,在母族女神的护佑下,杀蚩尤,定天下,封泰山,登帝座,成为&天鼋黄帝&。后又率东夷族团的蚩尤、太昊、少昊、夸父、风后等族民,完成了渡洋美洲的惊世壮举,将英名和形象留在了《轩辕黄帝族酋长礼天祈年图》中,刻在了印第安人的心里。&
二、天鼋黄帝下美洲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的《轩辕黄帝族酋长礼天祈年图》成为天鼋黄帝下美洲的有力证据。但5000年前的古人是否有横渡大洋的能力却一直备受质疑。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印第安人是一万多年前陆续从北令海峡的陆桥过去的亚洲人。即使赞同殷人确曾东渡美洲者,对东渡路线也多以殷福布族酋长对欧阳庚所讲&是三千年前从天国经天之浮桥岛到这里的&为据,推测&天之浮桥岛&是指由东海经朝鲜海峡,到日本列岛、千岛群岛,经堪察加半岛南端,至阿留申群岛,抵达北美洲阿拉斯加的。但证据表明,不但早在5000年前的大汶口人就具备了利用北太平洋环流往返横渡北太平洋的能力,而且这条航线自大汶口人开辟之后,还成了一条有&源&有&流&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中国人往返美洲的海上航线。
《中国航海史》的观点
先看一下由中国航海学会编写的填补我国航海史空白的《中国航海史》第一章&中国航海的起源和初创&中对我国沿海上古先民渡过太平洋到达美洲的相关内容。而开启&中国航海的起源和初创&的就是北方沿海的大汶口人和东南沿海的百越人。该书将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合称为龙山文化,而&百越文化,是泛指上古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越族各系先民所创造的文化&。该书根据两种加工独木舟的专用工具&&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扁刃石锛和百越文化的典型器物有段石锛在太平洋诸岛及太平洋东海岸的分布,结合其他资料确认了这两种文化在这些地区的广泛传播。书中认为:&上古先民在海上的活动,主要是随着洋流漂航。&&&&&&他们留下文物的地方,恰好是在某些洋流所经过的沿途各地。由此可以得知他们当时随流漂航的行踪。&
龙山人漂航的路线是:&他们是从山东渡过渤海,沿着黄海北岸到达朝鲜半岛南端,然后借左旋环流漂航到日本北部的出云地区,再穿过津轻海峡,趁北太平洋暖流向东漂航。这条海流在北纬40度,长年西风、东流、顺风顺水,流速每日为20&&25海里,一直可以漂航到北美洲西岸&。&百越人在东南沿海,是趁着另外两条海流向东漂航过太平洋的。第一条是北太平洋海流,它位于北纬30度以北的西风带,长年向东流,流速是12海里。&&&&&&中途通过夏威夷群岛北端,而后直对拉丁美洲墨西哥北部的瓜达卢佩岛附近。近代在夏威夷岛上出土了有段石锛和大汶口人的遗骨,证明了百越人和龙山人趁这条海流向东漂航的事实。&百越人向东漂航的第二条海流是先&从广东、香港直接漂航到菲律宾&,再就近漂航到婆罗洲北部和苏拉威西岛,然后趁东去的赤道逆流,又趁南下的东澳大利亚洋流,再转新西兰洋流东去,进入南太平洋的西风漂流,一直东去抵达秘鲁。
对先民们所乘渡具,该书指出:&从长途漂航着眼,还是采用木筏或竹筏更为有利。它可以不受原材料的局限,根据需要结扎任意大小的?,而且具有独木舟无法比拟的适航性和抗沉性。这是远海漂航中至关重要的条件,特别是中国首创的竹筏,体轻,抗折,它随着百越人的海上活动,最远传到了拉丁美洲的秘鲁沿海各地。&
书中在明确了中国沿海先民顺海流漂航美洲的路线、渡具后,还以挪威当代杰出的人类学家和探险家索尔&海尔达尔几次成功的仿古漂航为例,证明中国先民漂渡美洲的史实性。1947年,海尔达尔用9根原木扎成&太阳神&号木筏远征,航行101天,航程5000海里,从秘鲁的卡亚俄直达波利尼西亚的腊罗亚。1970年,他以埃及古王室墓室笔画为本造了芦苇船(纸莎草船)&太阳&号横跨大西洋,自摩洛哥的萨非港直达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1977年又以美索不达米亚的芦苇船&底格里斯号&,在印度洋的沙特阿拉伯河出发,进入波斯湾,通过阿拉伯海,抵达北非的吉布提。该书指出:海尔达尔在三大洋仿古漂航的成功,&证明用筏子趁海流漂渡太平洋是无可置疑的事实。&那种以为中国先民不可能横渡太平洋,只能陆路走北令海峡陆桥或海路走千岛群岛、阿留申群岛才能进入美洲的观点,实在是低估了人类先民利用海流遨游大洋的能力。
《古代社会》中摩尔根的看法
美国杰出社会科学家摩尔根对亚洲人趁海流去美洲也作了科学的论述,并十分肯定印第安人就是&趁海流&过去的亚洲人的后裔。他在传世经典《古代社会》中对印第安人的来源反复作了明确的肯定,他说:&关于他们出自同源的证据已经多到使这一点无可置疑的程度&,&我们可以相当有把握地证明哥伦比亚河流域就是加诺万尼亚族系的发祥地,在过去的年代里,从这里连续涌出许多批移民团体向各处迁徙,直到南北美洲全被占据为止。而且,从这个发祥地迁出的居民继续向南北美洲散布,一直到被欧洲人发现时。上述结论可以从自然因素、相互关系的情况以及印第安人部落的语言关系推断出来&&&&&&已知的事实表明,哥伦比亚河流域是印第安人的发祥地,其证据已非常有力,所以只要再提供少许补充证据就可以使这个假定成为不可移易的确轮了。&这个地方之所以成为印第安人的发祥地,是因为&哥伦比亚河谷地带,在人们尚未种植玉蜀黍及其他作物以前,这个地方所提供的生活资料,其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实为全球之冠。&那么,印第安人是怎样来到哥伦比亚河流域的呢?摩尔根推断:&他们的来到美洲&&&&&&必定是由于海洋的偶然事件,以及从亚洲流向美洲西北海岸的大洋流所致。&而这正是大汶口人所趁的&从亚洲流向美洲西北海岸的&北纬40度的北太平洋暖流。这条洋流在抵达美洲前分为两股:向南一股为主流,叫加利福尼亚寒流,沿中美洲西海岸南下,形成北太平洋环流;向北一股叫阿拉斯加暖流,沿北美洲西海岸北去,至阿拉斯加海域消失。阿拉斯加暖流最先靠近美洲陆地的地点正是哥伦比亚河河口一带。摩尔根认为,这些亚洲人进入哥伦比亚河流域后就成为美洲印第安人的来源。从时间上推断,易洛魁人那幅《祈年图》上的天鼋黄帝就是沿这条路线从曲阜来到美洲的。摩尔根继续分析:&从哥伦比亚河流域迁出去的一批一批移民,踏着先行者的足迹,将对新墨西哥和墨西哥的村居印第安人施加压力,这就迫使那些从原住地逃出的零散部落通过巴拿马地峡进入南美。这些被迫南迁的移民将把村居印第安人生活所发展的进步根苗带到南美区。这样的迁徙运动每隔一段时间重复一次,重复既多,势必使南美得到一种优秀的居民,远胜于以前到达该处的野蛮人,而北美的居民却因此而受到损失。南美的地理条件虽不如北美,最后反而在发展上处于先进的地位;事实看来就是这样。&对黄帝后裔纽约州易洛魁人的来历,摩尔根分析道:&他们原来可能是从达科他族分出的一支移民,从密西西比河彼岸迁来,最初向圣劳伦斯河谷挺近而定居于蒙特利尔附近。后因遭到周围部落的敌视,被迫离开这个地区而迁居于纽约州的中部。&摩尔根还指出:&他们被发现的时候,虽然在生活技术方面或许不如某些海湾部落,但在智力和进步水平方面都是新墨西哥以北的红种人中最高级的代表了。就他们的心智禀赋的高下优劣而论,必须把它们放在美洲最高级的印第安人之列。&摩尔根的分析显然也就是对《祈年图》来历的分析。摩尔根是带着探索印第安人来源的问题开始他数十年的艰苦研究的,他的《古代社会》一书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恩格斯说:&他给原始历史研究所建立的系统,在基本的要点上,迄今仍是有效的。甚至可以说,愈是有人力图隐瞒摩尔根是这一伟大进步的奠基者,他所建立的这个系统就愈将获得大家的公认。&在印第安人来源问题上,恩格斯的话恐怕也未过时吧。
大汶口人漂渡美洲能力
以下证据可以证明大汶口人是有能力漂渡美洲的。
第一,大汶口人是习于海上活动的东夷人。《史记&太公世家》说:&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集解注&东海上人&即&东夷之人&。又《越绝书&吴内传》曰:&越人谓船为须虑&&习之于夷,夷,海也。&即夷海同义。可见东夷人就是习于海上活动的人。能够集中反映大汶口文化海洋文化特征的就是大汶口人拔牙和枕骨人工变形习俗在太平洋诸岛的广泛传播。李锦山先生在《东夷原始宗教概论》一文中指出:&这种习俗见之于我国东部沿海和南部地区的史前墓葬以及少数民族晚期墓葬,方志中亦不乏记载。在国外,太平洋诸岛土著中也流行。是海洋性民族风格之一,各地凿齿的齿数,位置差异较大,但从渊源上考察,都不及山东地区早。&夏威夷岛和关岛上发现大汶口人遗骨经与大汶口人遗骨对照,不仅拔牙和枕骨变形的特征相同,而且身高也都是1.72米。移居台湾的凌纯生先生积半个世纪潜心研究而成的论文集《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有一半是关于中国古代与环太平洋文化关系的论文,结论是:环太平洋古文化的起源地是&发生和成长于亚洲地中海沿岸的海洋文化&,亦即中国史书概称之为夷的文化。可见,作为东夷族的大汶口人飘洋过海并非无稽之谈。
第二,还有考古资料也显示了大汶口人由近海到远洋的活动能力。据烟台市博物馆馆长王锡平在《从出土文物看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史前时期的海上交通》一文中介绍,两半岛&远在距今七千年左右就有海上交通了,但交通的水平还不高,只是反映在少量石质生产工具的交流,而大量易碎的陶制生活用具还没见到交流。到了距今六千年左右的邱家庄文化时期情况就不同了,胶东半岛的原始文化发展可以说是空前时期,特别是沿海地区,遗址分布非常密集,庙岛群岛的许多岛屿也发现有该时期的居住遗址,而且其文化性质与胶东半岛的完全相同,属同一文化范畴。如果没有成熟的航海技术,是不可能形成同一文化的。两半岛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海上交通也达到空前的阶段。如辽东半岛与之同时的吴家村遗址和郭家村遗址出土盆形鼎、?、小口罐、钵、觚形杯、彩陶以及富有特征的蘑菇形把手,无论是从陶质、陶色、器形均与胶东半岛的几乎无异。如此多的生活用具的交流,显然是胶东半岛通过庙岛群岛海上传播过去的。&&&&&&从航海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始终是以胶东半岛跨海北上对辽东半岛的影响为主,原因可能与两地文化和航海发展程度不同有关。这时期,胶东半岛地区出土许多个体较大的网坠及深海鱼骨,说明当时网具比较大,而且可以到远深海进行捕捞作业,其捕捞的船具也不应是简单的独木舟了。&刘俊勇在《史前时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文化交流初探》中也说:&两地所出土的石斧、石球、和沟磨石(网坠)比较一致,说明早在六七千年前,两个半岛就开始了文化交流。&还指出,&发现于辽东半岛、庙岛群岛的巨型石网坠,显然不是用于河中和近海捕捞的网具,应是先民们到较远海域,使用较大船只作业的实物证据。&
以上考古资料证明,5000年前的大汶口人不仅频繁来往于辽东半岛,而且他们的捕鱼活动也已延至深海远洋了。
第三,大汶口人海上活动已经使用了竹筏、风帆、木桨。天鼋黄帝漂渡美洲的渡具当然也应为竹筏,因为一来大汶口人与百越人海上往来密切,自然会相互学习;二来据竺可桢考证,这个时期山东一带是温湿气候,适宜竹子生长,考古也证明当时山东竹林很多。在《山海经》所记植物中,竹为最多,竹林达20多处。《山海经&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学界多以帝俊即舜、俊、?、帝喾、夔,东夷殷之远祖。以&竹&为&舟&,当即为&筏&。这可视为天鼋黄帝以竹筏为渡具之旁证。直到已经有船的春秋时代,山东人仍视筏为不错的海上渡具,孔子就曾发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慨叹,&桴&即筏。
天鼋黄帝还应使用了桨和帆。出土距今约8000年的世界最早的木桨,百越人使用了,大汶口人自然也学会了使用。而使用帆的证据先看甲骨文。《甲骨文编》中有28个帆字。&帆&字在甲骨文中作&凡&。如《铁云藏龟》二三七上片释文:&戊戌卜,方其凡&。释义为:&方&即舫,&其&有必须、应之意,&凡&则为帆。串读其义是:戊戌日占卜,船上必须挂帆。又见《殷契遗珠》五五六片之释文:&贞:追凡;贞:凡追&。其释义:&贞&为吉卦;&追&rdqu...
阅读(2869)|
回复肖伟: 阁下的留言怎么看不到了……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