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在三国志陆逊传吴书中是独列一传吗?据说只有他...

  三国曹孙刘中,孙权可以排第二,但却历来被世人忽视。有人说他只知偏安一隅坐观成败;有人说他大智若愚,能屈能伸。  哥哥孙策曾对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江东政治发展的玄机就隐藏在这句话中。而也因为这句话,使得江东先治后乱,先盛后衰。  陆逊,绝对是三国时期的一流人物,出将入相第一人。他是孙吴政治的一个转折点,是孙吴政治本土化的标志人物。他的意义远远高于周瑜鲁肃吕蒙。  他和孙权曾经如胶似漆,两人一起努力将孙吴事业做到了巅峰,是江东两个最为关键的人物。但两人最后却反目,而里边的原因绝非仅仅由于太子之争。  引言  一天,孙权处理完政务,闲得无聊,便找来了一个人聊天。  正常情况下,男人与男人聊天聊的是女人,女人与女人聊天聊的是男人,总之,中心话题都是“人”。  可孙权他们俩聊得不是女人,而是三个家喻户晓的大男人,周瑜、鲁肃、吕蒙。  能有资格和孙权一起评论周鲁吕,此人也绝非等闲之辈。  期间,孙权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就是说,能接班周瑜的,唯你一人。  六十五卷《三国志》中,除了三大集团的总裁外,无数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都得和其他人挤在一个传记之中。  但是有一个传记里,只有他和他的子孙,而且也是唯一的一个。  此人不是荀?,荀?和荀攸、贾诩在一起;不是诸葛亮,诸葛亮的传记里有董厥、樊建(没听说过也没关系);也不是周瑜,周瑜和鲁肃、吕蒙共列一传。  他的传记里有这样一句话:“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逊者,陆逊陆伯言是也!  唐代武成王庙配享六十四将中,排第十七位的正是陆逊!  陆逊,三国时代出将入相第一人!  金庸先生是这样评价陆逊的:“陆逊文武全才,政治上能忍辱负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流人物,我对他钦佩之极。”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今日开贴,还望列位看官多多支持!!!
  第一章
吴郡出了个陆议  出身豪门  在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老的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绝对是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出产了一大批牛人,比如孔子七十二贤徒中唯一的南方人,有“南方夫子”之称的言偃;比如草书圣手、盛唐“三绝”之一的张旭;比如白居易,比如唐伯虎等等,数不胜数。如果有可能的话,苏州市可以申请“牛人生产基地”的称号,呵呵。  陆逊他们家也是在苏州,当然了,那时候不叫苏州,叫吴郡,隶属于扬州。  老陆家在吴郡一带赫赫有名,与老顾家、老朱家、老张家合称吴郡四大家族,其中他们老陆家势力最大最牛。  要知道,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可是混社会的最高资本。  那年头,想在社会上混出个人样,不看你有多少钱,不看你多么有才,就看你的家庭背景。你们家是世家大族,等着吧,好事自己会主动找上门来;如果你们家是寻常百姓家,那完了,哪凉快哪呆着去。  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不可能的。  不错,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的不公平,但那时已经没有人敢像中国第一个站起来的农民陈胜同志壮怀激烈地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豪言壮语了。  点背不能怪社会,命苦不能怨政府,忍着吧。  与他们相比,生活在新社会的我们已经算是很幸福了,起码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当然了,你得知道如何努力,在哪方面努力。  废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先从陆纡同志说起吧。  陆纡是陆逊的爷爷。  陆逊之前,老陆家当属陆纡同志在官场上混得最好。此人既聪明又好学,凭着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城门校尉。  城门校尉,比二千石,相当于副部级。主要工作是负责看守首都洛阳十二座城门,责任重大,使命艰巨,比清朝的九门提督还多管三座门呢。  顺便说一下,这十二门分别是:平城门,上西门,雍门,广阳门,津门,小苑门,开阳门,?门,中东门,上东门,?门,夏门。  陆纡有一个儿子叫陆骏,是个朴实讲诚信的老实人,在吴郡一带人气很高,是当地人民群众的偶像。但与老爹相比,陆骏同志在官场上并没有多深的造诣多高的建树,做的最高官职是九江都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九江市公安局局长,放在今天那可是高高在上的县级干部,实权人物。但在当时,连芝麻官都算不上。  史料关于陆纡陆骏的记载也就这么多了,这还是沾了陆逊的光。不管怎么说,能在浩瀚历史中留下一笔,陆逊这个儿子没白养,值了。  儿子有出息,老子也跟着沾光,大概就是如此吧。
  故事从这里就正式开始了。  汉灵帝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对东汉来说,是暴风雨前夜,对吴郡老陆家来说,是个大喜之年。  那天,老陆家人进人出,忙得不可开交。  原来今天陆骏的妻子临盆。  陆骏在屋檐下踱来踱去,一脸焦急中流露着喜悦,他时不时地朝屋里望,可是什么也看不到。  终于,一声清脆的婴啼传来。  “老爷,夫人生了,是个男孩!”  陆骏飞奔进屋,接过了这个刚刚来到世界的小生命,第一次当爹的他心情异常激动。  果然是个大胖小子,我们陆家有后了,嘿嘿!  那年头重男轻女的思想色彩相当浓重,所谓的娶媳妇儿,不对,陆骏是南方人,按南方人的习惯应该叫娶老婆,所谓的娶老婆,就是为了生儿子传宗接代。要是她给你生了个男孩,你走在大街上倍有面子;如果是个女娃,你出门都不意思跟人打招呼。  如今,封建主义的这颗毒瘤还没有完全根除,有些人的思想仍然被它牢牢控制着,死心眼,非男孩不要,为此可谓千方百计不择手段。真是拖社会主义的后腿,生男生女都一样。  博学多识的老爷子为这个儿子取名为陆议,字伯言。  外面的世界虽然乱了套,但陆议小朋友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着。他是陆骏的长子,将来是要掌管整个家族的,是老陆家未来的天,家里人从上到下对他是百般疼爱。  可以说,陆议小时候是生活在蜜中。  老马同志说过,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好事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就如同梦总有醒来的那一刻。  几年之后,陆骏轻轻地走了,他没能等到儿子长大***的那一天。  与同时代的其他小朋友相比,陆议同学很幸运,他生在豪门,长在豪门,没吃过苦没受过罪,还不用下地干活,从小不识苦滋味。  但是陆议又非常不幸,他很小的时候父亲陆骏就去世了。与同龄人相比,他生活得很好,但是他生活得并不幸福,因为他缺少父爱。  陆议的遭遇与曹操相似,只不过曹操是从小没了母亲,陆议是从小没了父亲。  科学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男孩如果很少与男性接触,行为举止会变得越来越女性化,而且心理也会发生扭曲。  父亲没了,少不更事的陆议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好在我们的陆议小朋友还有个亲人,叫陆康。  陆康与陆纡是亲兄弟,他是陆骏的叔父,陆议得喊他一声从祖父。  但是也有人说,从祖父是从父的简称,是叔伯辈,如此,那陆康陆骏是同辈,陆议应该称呼陆康为叔父。  当时我也没弄清楚这个“从祖父”是爷爷辈还是叔伯辈,请教了很多人,有的说是跟爷爷同辈,有的说是与父亲同辈,众说纷纭。  但是,现在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陆康这个从祖父是陆逊的爷爷辈。我在《三国志?陆瑁传》里找到了证据。  《陆瑁传》里有这样几句话,“陆瑁字子璋,丞相逊弟也”,“又瑁从父绩早亡,二男一女,皆数岁以还,瑁迎摄养,至长乃别”。  如果有人不明白,我可以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表达一下:  条件A:陆瑁是陆逊(陆议)的弟弟。  条件B:陆绩是陆瑁的叔父。  条件C:陆康是陆绩的父亲。  得出结论D:陆康是陆逊(陆议)的爷爷辈。  讲完了辈分问题,我们接着往下说。  陆骏死后,陆康成了陆议的监护人,他把陆议当做自己的亲孙子,生活起居文化教育各个方面照顾得无微不至。  可能有人会问了,他爸走了,不是还有他妈吗?是啊,他妈才是他的监护人啊!  不要忘了,这是在万恶的旧社会,妇女毫无地位可言,说得难听一点,她们只是供男人消遣以及生孩子的工具,尤其是在豪门家里。那些所谓的老爷们根本看不起妇女,把孩子交给她们教育培养?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寒门里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家里穷,自己的儿孙都养不起,哪有闲钱帮别人养儿子孙子啊。假如没了父亲,母亲只能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儿女拉扯大,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孟母三迁。  女同志切莫扔板砖,小子说的是实话,而今你们翻身做主人,已是手遮四分之三的天了,使得妻管严成为无数男同志的通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不信不行啊。  后来,陆康调到庐江做太守,为了方便照顾陆议,陆康把他带到了庐江,放在自己身边。  就这样,陆议在从祖父陆康的照料下,一天天成长着。
  前排就坐,支持下楼主  
  不动则以 一动必致命
  mark  
  @朱雀123
23:48:59  前排就坐,支持下楼主  -----------------------------  多谢兄台支持!
  @羽尾雄胜
00:13:52  不动则以 一动必致命  -----------------------------  兄台此话怎讲?
  @羽尾雄胜
00:13:52  不动则以 一动必致命  -----------------------------兄弟此话怎么讲?
  @羊洋样
00:30:38  mark  -----------------------------  你这个名字真有个性,是三羊开泰的寓意吗?
  @视你淡如指间沙72
11:27:28  纵横上下五千年,饱览中西文明史;  以史为鉴知兴衰,以酒会友话未来。  酒已煮好,只等尔来。  此地不但有好酒,还有佳人出对,美女赋诗  群号:......  -----------------------------  群里有佳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改名之谜  陆议这个名字是他爹给起的,可是后来他又改名为陆逊。  在三国,改名字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改姓的都大有人在。比如程昱原先叫程立,他小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泰山顶上双手捧着太阳。现在每天早上倒是不少游客在泰山之巅以这个姿势拍照留念。程立感到很奇怪,后来他把这事告诉了荀?,荀?又告诉了曹操,曹操一听,便在“立”上加了个“日”,从此程立改名为程昱。比如张辽,本是聂壹之后,为了躲避仇家改姓为张。又比如李严,蜀汉建兴八年(230),诸葛亮命李严率两万大军赶赴汉中抵御曹真,李严在这个时候改名为李平。  别人改名改姓的时间原因都很清楚,至于陆议为什么改名,不好意思,我不知道,史料无载。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一句便是:“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  《三国志》魏书、蜀书中提到陆逊时,全部写作陆议,而在吴书中则几乎全部写作陆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陆议是在何时又是因为何种原因改名为陆逊呢?  历史学家总热衷于挖掘先人的隐私,他们自然也不会放过陆议改名的背后秘密。他们一头扎进各种图书馆博物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找不到***誓不罢休的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寻找着蛛丝马迹。  终于,有人声称找到***了,他们站出来说,宋代为避太宗皇帝赵光义讳,故将陆议改名为陆逊。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这个推测是正确的,估计陆议得气活过来。大家的名字都读“yi”,但老子比那个叫赵光义的早生八百年,凭啥给我改了,我招谁惹谁了?凭啥?就凭人家是皇帝,你不是。  避皇帝讳,如此相当无聊的事情,也不知道哪个无聊的人想出来的。  但是,很快就有出土文物证明了这个观点是完全不靠谱的。  1931年从敦煌藏经洞出土了一份东晋《三国志?吴书?步骘传》残卷,此卷内容起于《步骘传》中“骘前后荐达屈滞,救解患难”的“解”字,迄于“未若顾豫章、诸葛使君、严卫尉、张奋威之为美也”的“张”字,共二十五行,存四百四十余字。残卷第二行第十一、十二个字就是“陆逊”。  1965年在新疆出土了一份西晋《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残卷,据郭沫若先生考证,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纸质书卷。此卷内容起自《吴主传》中“至巫山、秭归”中的“巫”字,终于“赦诸军但深沟高垒”的“高”字,共四十行,计五百七十余字。残卷第二行第八、九个字也是“陆逊”两字。  这两份珍贵的文物足以证明陆议是在西晋之前就改名为陆逊的,而不是被后人改的。  很多人对陆议改名的问题进行了考证,很遗憾,他们没有找到在真正的***。但他们不死心,既然没有***,那就自己想,于是他们又提出了多种猜测。我觉得比较靠谱的是以下几种:  一、孙权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陆议,陆议成了孙家的女婿(不是上门女婿),为表达自己对老孙家的尊重之情,所以便改名为逊。  二、陆议的二儿子体质比较弱,陆议给他取名为陆抗,如此,父子俩的名字加起来便是“抗议”,孙权得知后非常不满,陆议因此改名为逊。  三、陆议卷入太子之争,与孙权意见不合,导致两人反目,陆议死后孙权不但不给他谥号,反而把陆议的名字改为陆逊,以示嘲讽。  本人再次声明,以上仅仅是猜测,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  陆议为什么改名为陆逊,或许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了。  从后面开始,我们全部称呼他为陆逊。
  响应。支持。
  支持。沙发我坐啦。
  @我就是来瞎看看
08:54:16  响应。支持。  -----------------------------  文中有什么不当的地方多批评指正!
  @dream-09 10:00:33  go on  -----------------------------  尽量每天都有更新!
  回复第12楼(作者:@疏星淡月90 于
17:46)   @羊洋样
00:30:38   mark   --------------…… ==========楼主大才啊…其实咱这名字只是受恒源祥广告的启发…  
  客气了,大家互相支持。
  【兵马俑发掘现焚烧痕迹 项羽为最大嫌疑人】秦陵博物院今日称,兵马俑考古现场发现大量人为放火焚烧痕迹,并发现盗洞。专家称项羽为破坏兵马俑最大嫌疑人。据记载,项羽设鸿门宴地点距离考古现场仅5公里,他有破坏动机、物力和需求,兵马俑现场大量兵器都不见了。央视。现场视频:http://t.cn/zOsVygI
  加油  
  @朝阳沟往事
16:18:12  加油  -----------------------------  多谢支持!多批评指正!
  下午奉上新段子!
  @疏星淡月90 25楼
10:37:27   多谢支持!多批评指正!  -----------------------------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疏星淡月90 25楼
10:37:27   多谢支持!多批评指正!  -----------------------------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十二岁当家长  如果说有一个人对陆逊的一生产生了相当大(注意这个词,不是最大)的影响,那就是陆康。  父亲去世后,陆逊就一直跟随从祖父陆康左右,形影不离。  陆康,何许人也?  陆康同志年轻有为,小小年纪就当上了国家***。而且陆康有魄力,敢作敢为,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辖下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当地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官也越做越大。  但是,陆康还不成熟,看到不顺眼的事就想说几句。  成熟男人与不成熟男人的区别就是,前者为理想忍气吞声,后者为理想吆三喝四英勇就义。  这些天,汉灵帝嚷嚷着要铸造几个铜人玩玩,可是国库里的钱都被他挥霍光了,资金不够。  灵帝不愧是“灵”帝,脑子灵,有的是办法。所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都是我的,还怕没钱花吗。他下了道诏书,让老百姓出钱。  老百姓出钱,你享受,想得挺美!  忧国忧民的陆康同志看不下去了,便给灵帝上书谈了一大堆爱民的大道理。  给人提意见是好事,但你得分谁,唐太宗这样的还可以,给汉灵帝这样的提意见基本等于找死。  灵帝的一个妃子看到了这份奏疏,不知道她是不是和陆康同志有什么深仇大恨,竟然跟自己老公说,陆康发表亡国言论,危言耸听,是大不敬,应该交给司法部门处理!  传说飓风很可怕,但比飓风更可怕的是枕头风!  很快陆康就被组织罢免并送到了司法机关。幸亏侍御史刘岱帮忙求情,要不然陆康估计是过不了这一关了。  免费到鬼门关走了一遭的陆康被赶回老家种地,不过能保住这条命已经谢天谢地阿弥陀佛了。  大家不用为陆康难过,朝廷很快便会认识到陆康的价值。  这时候,有个人帮了陆康一把,这个人不是政府干部,而是一家造反公司的头目。  扬州庐江一个叫黄穰的人联合荆州江夏的蛮人组织了十万多人干起了造反项目,庐江境内四个县被攻破,当地官员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时不知谁想起了在家种地的陆康同志,建议朝廷调陆康去摆平黄穰。于是陆康被任命为庐江太守,前去镇压黄穰。  好事没你事,麻烦事第一个想到你,是某些人的一贯作风。  陆康虽然是闲赋在家,但这段日子他真的很忙,前不久大侄子陆骏刚刚去世,处理完他的丧事,陆康担负起了抚养孙子陆逊的责任。  用农村人的话说就是,他不能让小陆逊掉到地下,他要好好照顾可怜的陆逊。  如果此时换一个有个性或是有野心的,肯定不会痛痛快快答应朝廷,他会表示自己很忙抽不开身,或者自己身体不适,无法胜任,典型代表就是袁世凯。  陆康是个实诚人,没那么多心眼,他只知道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救场如救火,接到委任状后,陆康风风火火去了庐江收拾前任留下的烂摊子。同时他也没忘了陆逊,把他一起带到了庐江。  朝廷还真没看错人,陆康三下五除二就把黄穰一伙给收拾了。  上演庐江剿匪记的同时,陆康丝毫没有放松对陆逊的教育工作,他一直把陆逊当自己的亲孙子看待,不仅教授他儒家经典,课外时间还教他兵法,经常找些《孙子兵法》等课外书让陆逊阅读。陆逊这孩子很懂事,学习刻苦认真,谨遵从祖父陆康的教诲,一言一行都按照从祖父的要求做。  能碰到一个好的启蒙老师也许是一个人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因为人多多少少会有“先入为主”的心理,启蒙老师会对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伴随他一生。换句话说就是人们能在你身上发现你启蒙老师的影子。  陆逊是幸运的。陆康把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陆康那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思想也深深融入到了陆逊的血液里。
  更新了,支持。
  @我就是来瞎看看
20:26:00  更新了,支持。  -----------------------------  多谢多谢!新的一周又开始了!
  很好!支持!
  始终欣赏楼主的文采.顶一个.我又来了.
  @yczxyczx-11 12:36:47  很好!支持!  -----------------------------  多谢多谢!
  @武汉小散
12:44:08  始终欣赏楼主的文采.顶一个.我又来了.  -----------------------------  老熟人喽
  是的, 一直很欣赏, 从来就关注.
  鼠标一抖!!!三分倒手
  @老僧-11 16:25:03  鼠标一抖!!!三分倒手  -----------------------------  哈哈哈
  @我就是来瞎看看
16:29:54  支持  -----------------------------  多谢兄台!
  没啦,顶
  支持lz,继续
  原来才更新到这里啊
  日子本可以这样安安静静地过下去。  但是总有人会来打破这种安静,比如袁术。  当时袁术驻扎在寿春,也就是陆康的隔壁。摊上袁术这么个邻居,真是倒了八辈子大霉。  袁术没粮食吃,就去找陆康借。  袁术是个什么东西,乱臣贼子,是陆康同志平生最痛恨的那种人,他就是把粮食拿去喂狗也不会借给袁术!陆康连大门都没给袁术的使者开,见了心烦,不如不见。  陆康很清楚,不借给袁术粮食,袁术一定会来找事,而且他也已经料到此战凶多吉。  陆康把家人叫到一起主持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会上,陆康让家人赶紧卷铺盖离开庐江回老家吴郡避难。但是大家纷纷表示愿意留下来与陆康一起坚守庐江城,誓死与共。  陆康被大家深深感动了,亲人就是亲人,关键时刻靠得住,不离不弃!  擦拭完感动的泪水,他决定让陆家的老人妇女儿童回吴郡,其他一百多人留下来参与庐江保卫战。  小子猜测,陆康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在这次家庭会议上,他极有可能交代完了后事。  我们陆家不是普通家庭,在江东,我们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今天,陆家能有如此家业,是列祖列祖艰苦奋斗换来的,我们不仅要维持下去,还要进一步发扬光大,光宗耀祖。陆家绝对不能在我们手里衰败下去。眼下袁术来攻,陆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陆绩年纪尚小,假使我不幸战死,就让陆逊来接管这个家。虽然此儿年纪也不大,还未成年,但他机智勇敢,前途无量,他一定能把陆家提升到新的高度。你们要好好辅佐他。  陆逊,你爹临走前把你托付给我,恐怕今后我再也不能照顾你了,你自己要好好努力。陆家以后就交给你了,爷爷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你不会让爷爷失望,对吗!  陆康清楚,这是生死离别的时刻,虽然他心里很悲很痛,但在家人面前,他不能表现出来。  陆逊似懂非懂,他还不能完全理解陆康的意思,他只清楚自己要回吴郡老家了,但他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个一直照顾自己教导自己的爷爷将会离开自己。  第二天,属于儿童范围的陆逊同学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一年陆逊只有十二岁。  这段时间陆康加紧了备战工作,袁术随时都会攻过来。  不出陆康所料,袁术得知自己不肯借粮,勃然大怒,出兵攻打庐江。  袁术亲自来,陆康倒不怕他。如果你不姓袁,你什么都不是,谁怕谁啊。  袁术偏偏没亲自来,而是派了一个比他强千倍强万倍的猛人,孙策。  干架专业户孙策二话不说,重重包围了庐江城,一直耗子都逃不出来。陆康手下正在休闲度假的将士听说后纷纷赶回来,与陆太守并肩战斗。  对手毕竟太强大,实力太悬殊。陆康坚守了不到一年,庐江城最终还是被孙策攻破。《后汉书?陆康传》说是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但根据《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以及其他史料来看,时间不到一年。  在这场战争中,选择留下的陆家人死了一半,老陆家的壮丁基本打光了。  一个月后,陆康也一病不起,不治身亡,年七十。  可以说,陆康等人的死亡与孙策有直接关系,孙策是陆家不共戴天的仇人。  老家长陆康不在了,接班的应该是陆康的儿子陆绩。按辈分,陆逊得叫陆绩叔叔,但按年龄算,陆逊却比陆绩大几岁。陆康交代过,必须让陆逊接班,陆逊比陆绩大,多少比陆绩成熟。  据《后汉书?陆康传》载,陆绩是陆康的小儿子,陆康的大儿子叫陆俊,陆康死后,朝廷让陆俊做了郎中。如此说来,接班应该是陆俊,但除了那句“拜子俊为郎中”,之后就没陆俊什么事了,史料一片空白。《三国志?陆逊传》直接说:“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只字未提陆俊。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恐怕已经说不清楚了。  管理家族的重担落在了陆逊的肩上,这对一个孩子来说确实很残酷。要知道陆逊当时只有十二岁,一个大家族大豪门现在却只能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用柔弱的肩膀撑起。这就好比让一个小孩拿着一大叠巨额钞票自己在大街上逛悠,周围全是小偷劫匪。  很多人认为老陆家很难再维持下去了。但事实证明他们错了,这个孩子将会把这个家族进一步发扬光大!  伯言,陆家未来的命运掌握在你的小手里,你没有别的选择,也没有退路可走,只能往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你虽然不是穷人,但家族需要你,你必须来当这个家,即使你只有十二岁。
  @weiheng-12 07:04:38  没啦,顶  -----------------------------  新段子来了,哈哈
  @dashengvifi
09:48:05  支持lz,继续  -----------------------------  已经更新了,吼吼
  @sunhezhi
10:02:34  原来才更新到这里啊  -----------------------------  可能更新的有点慢,见谅!
  好文,三国牛人中,吴国前有周瑜,后有陆逊。周瑜火烧赤壁,陆逊火烧连营。两把火两个经典以弱胜强之战。还有魏国(晋国)的邓艾,如果
  @weiheng-13 17:13:54  好文,三国牛人中,吴国前有周瑜,后有陆逊。周瑜火烧赤壁,陆逊火烧连营。两把火两个经典以弱胜强之战。还有魏国(晋国)的邓艾,如果  -----------------------------  如果什么?
  @疏星淡月90 47楼   如果什么?  -----------------------------  如果不是邓艾险度阴平,钟会和姜维在剑阁相持,钟会很有可能粮尽兵退。
  @疏星淡月90 9楼   兄弟此话怎么讲?  -----------------------------  陆逊不是避开刘备主力锐气 不作正面对阵 令刘有劲无处使吗   这不就是兵法上的 避实击虚吗 等到时机成熟 找到敌人最大的要害 一击即中  演义就是演义 刘备就算有六十七十万大军 敢一打就是半年?兵力太多常常是打败仗居多
  @疏星淡月90 21楼   【兵马俑发掘现焚烧痕迹 项羽为最大嫌疑人】秦陵博物院今日称,兵马俑考古现场发现大量人为放火焚烧痕迹,并发现盗洞。专家称项羽为破坏兵马俑最大嫌疑人。据记载,项羽设鸿门宴地点距离考古现场仅5公里,他有破坏动机、物力和需求,兵马俑现场大量兵器都不见了。央视。现场视频:http://t.cn/zOsVygI  -----------------------------  盗洞也有可能是现代人打的  太小看项羽了 如果是他一个兵马俑也留不到现在
  @疏星淡月90 47楼   如果什么?  -----------------------------  @weiheng-13 22:19:57  如果不是邓艾险度阴平,钟会和姜维在剑阁相持,钟会很有可能粮尽兵退。  -----------------------------  正所谓出奇制胜,邓艾偷渡阴平,险中求胜。
  @疏星淡月90 9楼   兄弟此话怎么讲?  -----------------------------  @羽尾雄胜
01:58:35  陆逊不是避开刘备主力锐气 不作正面对阵 令刘有劲无处使吗  这不就是兵法上的 避实击虚吗 等到时机成熟 找到敌人最大的要害 一击即中  演义就是演义 刘备就算有六十七十万大军 敢一打就是半年?兵力太多常常是打败仗居多  -----------------------------  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疲敌制胜。
  @吾408
23:19:17  留爪  -----------------------------  哈哈哈,兄台真幽默
  九年的空白  按理说,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经营着一个诺大的家族,应该大书特书一番,各种励志书也应层出不穷,大力宣传小陆逊的事迹,以供后人瞻仰,学习陆逊好榜样。  但是,从兴平元年(194)到建安七年(202),也就是陆逊十二岁到二十岁这九年时间里,史料关于陆逊的记载,四个字:一片空白。  这九年时间里,陆逊都做过什么事情,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得知。  虽然没有文献资料,小子不自量力,大胆猜测了一下,仅供参考。列位看官要是没兴趣,直接翻页看下一篇。  现在陆逊什么身份?是老陆家的家长!作为家长,陆逊同学不能像其他小伙伴那样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更没有时间和大家一起玩泥巴过家家,他的第一要务便是“纲纪门户”,也就是管理家族事务。  首先他需要做的是整顿家族企业,即老陆家的庄园。  有了钱先投资土地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古代人拿钱买地出租挣钱,现代人拿钱买地皮炒房挣钱。有钱就买地,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一条真理,要不怎么说老祖宗聪明呢,呵呵。  东汉的豪门大族最不缺的就是钱。有钱就投资,这是常识。但他们可不像西方富人那样“傻”,把钱投进工厂企业什么的,一个经济危机过来就什么都没了。这些大族都是实在人,投资就投风险最小的,于是他们选择了风险最小的土地。人活着就得吃粮食,想要粮食就得种地,要种地必须有地,因此这一行绝不会破产。  这些豪门大族最在行的就是买地,专业术语叫做兼并土地,今天并一块明天并两块的,久而久之,方圆几十里几百里的土地全是他们家的了,他们便摇身一变,成了大名鼎鼎的地主。  这么多地,自己家人手不够,种不过来,于是他们招了一大批人来打工,管吃管住。很多无地农民、无业游民也纷纷跑来找工作。平时这帮子人搞生产,一旦有战乱,就摇身一变成了他们的私人武装。世族庄园里基本是自给自足,与外界很少联系。  老陆家的这些“员工”在庐江一战中基本都打光了,这九年时间里,陆逊肯定为重建家族企业花费了不少心血。  但是,你说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真能撑起一个大家族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能把老陆家管理的井井有条,背后一定有高人相助!这个高人是谁呢?可能是顾雍,因为老顾家与老陆家关系一直很不错,也可能是其他什么人。  再怎么说,陆逊还是个小屁孩,就算是神童,他也得不断学习,更何况他不是呢。这几年,他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  现在很多学生抱怨天天坐在教室学习很难受,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啦。古代,学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上的,你家要是没有足够的钱,课堂,你只能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了。你没看到电视里经常有这样一个画面吗,墙上贴着一张告示,一大群围观,其中一人大声朗诵着。不是这人吃饱撑的,是因为其他人都不识字,不知道上边写的什么,只能有识字的人大声读出来,群众才能知道告示的内容。那年头,能上起学的才几个啊,也就地主家的孩子。能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名字的,就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  陆逊是幸运的,生在大家族,不缺钱,他学习也不用去学校,人家直接请家教在家学。  所谓学习不刻苦,不如回家卖红薯。十几岁的年龄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陆逊不是李云龙,日后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他年少时期的努力学习肯定分不开。我想陆逊同学一定读了不少课外书,比如什么《孙子兵法》、《吴子兵法》以及法家的一些教科书。这些书开拓了陆同学的视野,增长了陆同学的见识,陶冶了陆同学的情操,促进了陆同学德育全面发展。  当然,只学习也是没用的,成了书呆子还不如不学呢。  课余时间,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出去走走,多与人接触,广交天下豪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可不是吹的。  俗话说的好,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陆逊同学在以后的仕途中还算顺利,这与同事们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出仕之前,陆逊肯定与这部分人有过交往,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混社会,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关系网,无论一度人脉还是二度人脉,都是宝贵的资源,陆逊同学人小心不小,正是由于交友广泛才为他的仕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也只能猜到这么多了,至于这九年陆逊到底都做了些什么,也许我们已经永远无法知道了。  下面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这九年时间里天下发生了什么大事件,因为这些事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陆逊的人生轨迹。  194年,吕布趁曹操攻打徐州之时袭取兖州;徐州牧陶谦病死,刘备接任。  195年,曹操收复兖州;李?、郭汜内斗;汉献帝刘协东回洛阳。  196年,曹操接天子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接受枣祗、韩浩的建议,始兴屯田。  197年,曹操一征张绣,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战死;袁术淮南称帝。  198年,曹操杀吕布。  199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冀、幽、并、青四州之地;袁术兵败身死;张绣投降曹操;孙策占有江东。  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班;官渡之战,袁绍兵败。  201年,刘备投奔刘表。  202年,袁绍病死,袁谭、袁尚争夺继承权。  这些事看似与我们的陆逊同学没有关系,其实正是这九年改变了陆逊的一生。天下格局在这九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曹操即将统一中国北方,刘表的荆州岌岌可危,孙权刚刚接班东吴前途未卜。  陆逊即将走上这座绚丽的舞台。  另一位男主角该出场了。
  养肥在看 支持LZ
  @楚擎风
23:52:05  养肥在看 支持LZ  -----------------------------  多谢多谢!!!
  求支持啊!!!!!
  第二章 孙家有男初长成  祖坟上冒青烟  在陆逊出生前一年,也就是汉灵帝光和五年(182),徐州下邳城县丞大人家中降生了一个“方颐大口,目有精光”的孩子。  不错,这个孩子就是孙权孙仲谋。  按照惯例,牛人出生的时候一般都会天象异常,可孙权同学出生时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但据干宝《搜神记》记载,孙权的母亲吴氏梦到月亮跑进了她的怀抱,然后就怀上了孙权。后来她又梦到太阳跑进了她的怀抱,继而孙权降生了。  这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如果帝王的传记中没有这种记载,那才让人奇怪。  孩子的父亲大家都认识,他叫孙坚,孙坚的孙,孙坚的坚。  我们就从这个孙坚说起吧。  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两个不平凡的人物来到了这个世界。一个生在北方的谯县,叫曹操,一个生在南方的富春,叫孙坚。  孙坚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氏,据说是孙武的后人,不过,估计孙坚跟孙武同姓之外,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家就是一卖菜的。  他们家的祖坟在富春城东。据说孙坚出生前,他们家的祖坟上经常冒光,云气五色,直通上天,数十里之外都能看得到,周围百姓纷纷前来参观。亲眼见到了传说中的祖坟上冒青烟,大家都很惊异,均表示:“是非凡气,孙氏其兴矣!”  孙坚的老妈怀他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的肠子绕在了吴地的昌门上,非常害怕。她把这梦告诉了邻居老大妈。老大妈安慰她说:“这也许是吉兆。”果然,孙坚出生后,容貌不凡,一看就是那种将来能有所作为的人。  以上这些出自《吴书》记载,大家不必当真,茶余饭后当八卦侃侃即可,千万别拿到正式场合大说特说。  孙坚这家伙从小就挺牛的。  十七岁那年,孙坚同学跟着老爸乘船去钱塘,碰到一群海贼抢劫完商人财物在岸边分赃。船老大一看,赶紧停下,不敢继续走了。  这个时候,孙坚跟自己的老爸说:“让我去收拾了这伙贼人!”孙老爹听完恨不得给他一巴掌,“你小子不知天高地厚!”  不过孙老爹只当是孙坚说着玩,没当真。让孙老爹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孙坚抄起家伙跳到岸边,不停地打手势,仿佛在指挥千军万马包围那群海贼。  正在分赃的海贼看到了孙坚,搞不清发生了什么事,还以为是官军来捉他们,扔下财物就跑了。  更让人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孙坚一个人竟然追了上去,直到砍下了其中一人的首级才回来。  看到自己儿子跳上了岸,孙老爹的心脏快蹦出来了,看到自己儿子去追那伙海贼,孙老爹差点晕过去,看到自己儿子杀了一个海贼,孙老爹“大惊”,我儿子真厉害,将来一定比我有出息。  这件事经过路边社报道,一传十十传百,全县人民都知道了。这个时候政府也来了,如此人才,不用可惜了,于是聘他去县公安局上班,在合适的岗位上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孙同学虽然很能干,业务成绩突出,但进步的很慢,混了N年,才混到县丞。  如果不是因为爆发了黄巾起义,估计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生为中国人,乃幸福,一辈子见尽人家十辈子也看不到的世情变迁;亦疲惫,因为不容易消化得掉这许多人生阴暗面。有些国家,生活是快乐泉源;中国人,生活大多数可算作修行。若众生是道场,中国是最好的道场。(转)
  人气还是不行啊……
  支持一下~人气是慢慢来的。楼主好文。  
  @瑶台落雪
00:00:34  支持一下~人气是慢慢来的。楼主好文。  -----------------------------  多谢多谢!
  作为三国爱好者来顶一下
  @马总探长
22:34:58  幽默  --------------------------  只幽默还不行,必须得有内容,内容在后面,吼吼
  @白衣年代
10:48:59  作为三国爱好者来顶一下  -----------------------------  多谢多谢,有机会多交流!
  欢迎各位热爱历史的朋友前来交流!
  光和七年(184),那场有组织有预谋有准备的黄巾起义爆发,朝廷赶紧派皇甫嵩、朱?、卢植分三路大军镇压。朱?喊上了孙坚,让他给自己做助理(佐军司马)。  孙坚一听说有仗打,立马兴奋了起来。没什么能比打仗更让孙同学感到刺激的了。他招了一千口子兵,加入了朱?的队伍。  一代将星第一次真正走上战场。  起义刚开始阶段,农民兄弟情绪激动,热情高涨,干劲足,又受仇官仇富心理影响,见到政府军如同见到仇人一般,抄起家伙拿出吃奶的劲儿去拼命,拦也拦不住。而皇甫嵩朱?手里都是新兵蛋子,他们还没找到状态,节节败退。  而孙坚更是在西华差点把命给交代了。  一次战斗中,孙坚乘胜追击,追到西华中了黄巾军埋伏,孙坚受伤坠马晕倒在草丛中。战斗结束后,众人发现孙坚不见了,非常着急。  这时候电视里经常上演的画面出现了。  孙坚的坐骑跑回军营,又是踏地又是嘶叫的,似乎在说着什么,叫了几声又跑出了军营。大家都很奇怪,跟了上去。它把将士们领到孙坚所在之处,大家这才把他救了回来。  十几天之后,捡了一条命的孙坚伤还没好利索,可他来不及好好休养,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战斗之中。  随着战争的深入,起义军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由于没接受正规训练,他们的作战能力是有限的。而政府军已经进入状态了,手感越打越好。  打宛城时,孙坚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为大家做榜样。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大家一看领导都上了,蜂拥一般涌上宛城城墙,大破黄巾军。  朱?将孙坚这些天的表现上报给了朝廷,请求给予嘉奖。对于孙坚的表现,朝廷十分满意,拜他为别部司马。  在皇甫嵩等人的努力下,这场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终于被镇压下去了。但是黄巾起义把大汉折腾了个半死,再也没有力气爬起来了。  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凉州的的边章、韩遂看到大汉奄奄一息了,耐不住寂寞,也干起了造反项目。这一片一直是由董卓负责的,可是董卓消极怠工,朝廷对他很失望。  中平三年,朝廷让司空张温张大人去摆平。张大人喊着孙坚一起去了长安。  一到长安,张大人便拿出皇帝的诏书让董卓来开会。大家等得秋水都泛滥成灾了,可董卓却迟迟不来。  很久很久之后,董大人终于风尘仆仆赶来。张大人很不高兴,老子不远万里从京师赶到你这个鸟不拉屎的烂地方帮你铲除乱贼,你竟然还跟老子摆臭架子。张温忍不住批评了他几句。董卓最烦人家批评自己,全给张温顶回去了,还煞有介事地说,最好别去惹边章韩遂,否则自找难看。  一旁的孙坚看不下去了,他跟张温打起了耳语。  孙:“董卓不听宣诏,非但不知罪而与明公争执,宜军法从事。”  张:“董卓之名威震陇蜀,今日杀之,恐我等西行无依,举步维艰。”  孙:“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于董卓?我观董卓言语,不假明公,轻上无礼,此一罪也。边章韩遂跋扈多年,宜及时征讨,而董卓云未可,沮军疑众,此二罪也。董卓受命以来无尺寸之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此三罪也。古之名将,仗钺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是以司马穰苴斩庄贾,魏绛戮杨干。今明公垂意于董卓,不即加诛,亏损威刑,于是在矣。”  可惜张大人终究没接收孙坚杀董卓的建议。  打完了边章韩遂,孙坚跟随大军还军洛阳。朝廷让他做了议郎。议郎的官秩虽然只有六百石,但大小也算是个京官,见得世面也多。只要脑子活,前途会有的。  看着大汉一天不如一天,想混水摸鱼的人越来越多,区星就是一个。  他在长沙组织了一万余人聚众造反。  朝廷对这种事已经见怪不怪了,孙议郎,你打仗很厉害,拜托你去长沙解决一下吧。  孙坚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前去镇压。  孙猛人一个月就干掉了区星,并且连他的同伙周朝、郭石等一起收拾了,自顾不暇的朝廷没有过多的表示,只扔给了他一个乌程侯的爵位,还算不错。  没有任何家庭背景,三十出头能混上个侯爵,相当了不起,这时候的曹操还在老家玩隐居呢。孙坚已经领先了一大步。
  求支持!
  mark  lz speed up!  
  @shadowcrawler
21:42:37  mark  lz speed up!  -------------------------  不懂英文。汗滴滴
  淡月兄好文采!孙权与陆逊都是我比较钟爱的人物,但了解不够,这次可以恶补一下了,千万不要太监,支持!
  支持一下
  孙权还未出场院。
  陆家一直是江东望族,三国以后还是,陆逊的孙子陆机是大书法家,文章也不错,但人品不太好。
  @江南秀才-18 14:47:47  淡月兄好文采!孙权与陆逊都是我比较钟爱的人物,但了解不够,这次可以恶补一下了,千万不要太监,支持!  -----------------------------  我这篇文就是以孙权与陆逊为主线展开,讲述江东的政治历程。
  @水镜湖啊
15:43:43  孙权还未出场院。  -----------------------------  主角总是会吃到的……
  @九首雄虺
15:59:08  陆家一直是江东望族,三国以后还是,陆逊的孙子陆机是大书法家,文章也不错,但人品不太好。  -----------------------------  陆家,江东第一大家族。
  中平六年(189),风云突变。把大汉折腾得半死不遂的汉灵帝刘宏挂了,凶神恶煞的董卓来了。  孙坚仰天长叹:“张公昔从吾言,朝廷今无此难也。”  董卓的暴行严重伤害了人民的感情,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十二月,曹操于己吾率先起兵抗董。初平元年(190),在东郡太守桥瑁的倡议下,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排名分先后)组成了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  得知关东联军起兵讨董,孙坚毅然卷起铺盖背起包袱领着兄弟们北上加盟。  途中,孙坚碰到了曾经一起并肩战斗过的荆州刺史王?。王?瞧不起他是个武人,跟他说话不是很客气,孙坚二话不说,一刀把他砍了。经过南阳时,孙坚又做掉了南阳太守张咨。  在鲁阳,孙坚见到了袁术,并把南阳作为见面礼送给了袁术。袁术很高兴,把孙坚编进了自己的队伍。  既然已经加盟关东联军了,该开始工作了。  那天,孙坚遣长史公仇称回长沙督促军粮,他特地到城外给公仇称送行。大家正喝着离别酒呢,突然几十个董卓的骑兵出现了。孙坚很淡定,让大家不要轻举妄动。  董卓军大部队赶了过来。孙坚慢慢站起来,就跟没事人一样慢吞吞地整顿队伍,然后把队伍领进了城内。董卓军看到孙坚的部队如此齐整,而且董卓也曾说过,关东军中他唯一害怕的就是孙坚,他们心里发虚,不敢攻城,闪了。  董卓的西凉军不过如此,孙坚雄纠纠气昂昂走上了战场。  在梁县,孙坚碰到了董卓部将徐荣。  徐荣,绝对是董卓手下数得着的猛将,打仗几乎就没输过。  在这场遭遇战中,信心满满的孙坚溃败。他手下的颍川太守李?被活捉,下了油锅。董卓把其他俘虏全部用布包起来,做成木乃伊的样子,然后把他们倒放在地上,用滚烫的热油活生生把他们烫死。  这不是残忍,这是变态!  董卓此举,是做给袁绍他们看的,这就是跟我作对的下场!  孙坚仅带着几十个人狼狈地突围逃脱,有多狼狈呢?孙坚喜欢戴红头巾,这在人群中是非常明显的,万人丛中一点红。西凉兵都知道戴红头巾的是孙坚,使劲儿追他。  孙坚急中生智,把头巾摘下来按到了贴身部将祖茂的头上。西凉军跟疯牛似的只认红色,大家争着抢着去捉祖茂,孙坚则从小路逃走了。祖茂也不傻,他把孙坚的红头巾放在一座坟头边的断柱上,自己趴在草丛中大气不敢喘。西凉兵追过来一看才知道上当了。  这次的惨败让孙坚领教了西凉军的实力,董卓的兵真不是盖的。不过他没有害怕,没有退缩,继续战斗在抗董第一线。  很快他又重整旗鼓,进逼梁县阳人。  董卓知道这位老同事是个猛人,不好对付,他派胡轸、吕布率步骑五千一起去攻打孙猛人。这俩人合不来,仗还没打呢自己先窝里斗起来了。孙坚抓住时机发起进攻,胡轸吕布无心抵抗,逃走了,而小人物华雄还没来得及逃就被孙坚砍了。  孙坚如此生猛,董卓很紧张,可有人比董卓更紧张。  有人跟袁术说:“孙坚如若攻下洛阳,恐不听将军节制,此为除狼而得虎也。”神经一向敏感的袁术真担心孙坚将来不再接受自己领导不听自己指挥,于是,他用了很阴险的一招,断了孙坚的军粮。  计毒莫过于断粮。没饭吃还打什么仗啊。  孙坚很生气, 连夜赶去见袁术,义正言辞的说:“孙坚所以出身不顾生死,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报家门之私仇(袁家几十口子人都死在董卓的屠刀之下)。孙坚与董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  看到孙猛人发火了,袁术赶紧赔礼道歉,误会,纯属误会。他立马把军粮给孙坚送去了。袁术要不是袁家的人,以孙猛人的脾气早把他砍了。  填饱肚子后孙坚决定发动新一轮的攻势。  董卓慌了,派李?去谈判求和,表示愿意与孙坚结为亲家,你们家的人只要想当官的,你列份名单,我立马签字盖章。  孙坚根本不吃这一套,严辞拒接了董卓的条件,并表达了自己反董的决心:“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其将与乃和亲邪?”  孙坚继续推进,到了大谷(今河南偃师县),距洛阳只有九十里了。  董卓曾跟自己的秘书长(长史)刘艾说过,关东联军皆是无能之辈,掀不起多大浪,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孙坚,因为他很清楚孙坚的实力。还说只要杀了袁绍、袁术、刘表、孙坚,天下可定。  但他没想到孙坚回来的这么快。  董卓觉得洛阳守不住,放了一把火便跑到长安去了。孙坚进了洛阳城,看到的是一片废墟,到处是残垣断壁,数百里之内荒无人烟,帝都的气派早已荡然无存。  孙坚派人填了一下被董卓破坏的皇陵,还军鲁阳。
  @吴俊-19 19:11:11  记号一个  -----------------------------  mark
  还有件事不得不说一下。  孙坚在洛阳城城南甄官井里找到了那块传国玺。  这件事在《三国志》原文中没有任何记载,倒是裴注里边出现过好几次。  《孙破虏传》注引《吴书》记载:“坚入洛,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坚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举军惊怪,莫有敢汲。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初,黄门张让等作乱,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玺者以投井中。”  《孙破虏传》注引《山阳公载记》记载:“袁术将僭号,闻坚得传国玺,乃拘坚夫人而夺之。”  《武帝纪》注引《先贤行状》记载:“术死后,(徐)?得术玺,致之汉朝,拜卫尉太常。”  其他史料中,《后汉书?袁术传》记载:“(袁术)又以袁氏出陈为舜后,以黄代赤,德运之次,遂有僭逆之谋。又闻孙坚得传国玺,遂拘坚妻夺之。”但在《三国志?袁术传》中,只字未提传国玺。《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孝献皇帝戊》有这么一句:“(袁术死)故广陵太守徐?得传国玺,献之。”  这几条史料加起来可以总结成十二个字:孙坚得玺,袁术夺玺,徐?献玺。  如果没有孙坚得玺这个前提,就不可能有后边的袁术夺玺、徐?献玺,那这些史料全是胡编乱造的。四五本书均提到这件事,看来孙坚在洛阳真的捡到了传国玺。  但是,问题又来了。  为什么陈寿没有采用《吴书》的说法,把这件事写上呢?  因为他不认为这件事不存在。  我们来看陈寿对孙坚总评中的一句话,“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如果孙坚真的到了传国玺,没有上交,那陈寿绝对不可能给他这个“忠”字,要知道,私藏国之神器,比专权还严重,基本等于造反。  关于孙坚得传国玺的史料都是裴松之同志提供的,他最后竟然也表示不相信此事,“臣松之以为孙坚於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若得汉神器而潜匿不言,此为阴怀异志,岂所谓忠臣者乎?吴史欲以为国华,而不知损坚之令德。”最后一句是说《吴书》是好心办坏事,本想编这么一件事来宣传天命在吴,却不想是给孙坚抹黑,使孙坚成了私藏国家神器的窃国大盗。  裴松之这一搞不要紧,又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大谜团。  至于孙坚捡到传国玺这件事到底有没有,还真是说不清。  这个问题就此打住,我们接着往下说。  由于关东联军中只有一个孙坚,其他人都是胆小鬼不敢去打董卓,不仅不去打董卓,而且还自己搞内斗互相掐架,最终解散。  空有一腔热血报国无门的孙坚只好跟着袁术回南阳去了。  这个时候,一向不和的袁绍袁术兄弟终于撕破脸了。两人各自组建阵营搞对抗,袁绍、刘表、曹操一伙,袁术、公孙瓒、陶谦一伙。北边,袁绍跟公孙瓒打,曹操跟陶谦打,南边,袁术跟刘表打。  初平二年(191),对荆州垂涎已久的袁术先生命孙坚向刘表发起攻击。  刘表虽然不喜欢舞刀弄***,但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傻等着挨揍。他派部将黄祖狙击孙坚。黄祖自然不是孙猛人的对手,大败,逃回了襄阳。  孙坚同志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主,一直追过汉水,包围了襄阳城。荆州的主人刘表同志很清楚孙坚的能耐,他紧关城门躲在里面不出来,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孙坚手底下就这么多人,想要攻下襄阳是不可能的。城里的刘表也看到孙坚带来的人不多,他终于雄起了一回,决定跟孙猛人干一场。  夜里,刘表命黄祖偷偷潜出城调兵。黄祖调兵归来,跟孙坚再次大战了一场,败走,逃到了岘山之中。孙坚打不死黄祖誓不罢休,追进了岘山。  不幸的事发生了。  孙坚中了黄祖的埋伏,被躲在竹林中的黄祖士兵射杀,年三十七。  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作者:疏星淡月90
发表日期: 15:30:00  三国曹孙刘中,孙权可以排第二,但却历来被世人忽视。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排第二,曹刘并列第一。
  作者:疏星淡月90
发表日期: 15:30:00  陆逊,绝对是三国时期的一流人物,出将入相第一人。  ------------------------------------------------------------  出将未见开疆拓土,入相未见政通人和。
  @皓眸无睐 85楼   作者:疏星淡月90 发表日期: 15:30:00  陆逊,绝对是三国时期的一流人物,出将入相第一人。  ------------------------------------------------------------  出将未见开疆拓土,入相未见政通人和。  -----------------------------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陆逊虽未开疆拓土,却为孙吴守住了荆州。王夫之《读通鉴论》:“雍既秉国,陆逊益济之以宽仁,自汉末以来,数十年无屠掠之惨,抑无苛繁之政,生养休息,为江东也独。”
  @皓眸无睐 84楼   作者:疏星淡月90 发表日期: 15:30:00  三国曹孙刘中,孙权可以排第二,但却历来被世人忽视。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排第二,曹刘并列第一。  -----------------------------  兄弟以为曹刘如何能并列第一?
  作者:疏星淡月90 发表日期: 15:30:00  他是孙吴政治的一个转折点,是孙吴政治本土化的标志人物。他的意义远远高于周瑜鲁肃吕蒙。  --------------------------------------------------------  陆逊算政治本土化的标志,那么东吴第一任丞相顾雍算啥?  周瑜鲁肃吕蒙的意义显然不在政治上,而在战略上,他们开拓了荆州。要说陆逊在战略上的意义,他开拓了哪儿?
  作者:疏星淡月90 发表日期: 15:30:00  但是有一个传记里,只有他和他的子孙,而且也是唯一的一个。  ------------------------------------------------------------  三国志?刘二牧传不也只有刘焉和他的子孙?
  @皓眸无睐
22:51:55  作者:疏星淡月90 发表日期: 15:30:00  他是孙吴政治的一个转折点,是孙吴政治本土化的标志人物。他的意义远远高于周瑜鲁肃吕蒙。  --------------------------------------------------------  陆逊算政治本土化的标志,那么东吴第一任丞相顾雍算啥?  周瑜鲁肃吕蒙的意义显然不在政治上,而在战略上,他们开拓了荆州。要说陆逊在战略上的意义,他开拓了哪儿?  -----------------------------  窃以为,孙权启用陆逊为大都督,为江东政治本土化的最大标志。毕竟孙权的丞相是没有实权的,仅相当于顾问。
  @皓眸无睐
22:59:03  作者:疏星淡月90 发表日期: 15:30:00  但是有一个传记里,只有他和他的子孙,而且也是唯一的一个。  ------------------------------------------------------------  三国志?刘二牧传不也只有刘焉和他的子孙?  -----------------------------  我说的是除了集团总裁之外,刘焉作为益州牧,也算一方诸侯。
  作者:疏星淡月90 回复日期: 16:54:39  窃以为,孙权启用陆逊为大都督,为江东政治本土化的最大标志。  ----------------------------------------------------------------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七年,权使鄱阳太守周鲂谲魏大司马曹休,休果举众入皖,乃召逊假黄钺,为大都督,逆休。----三国志?陆逊传  事实上大都督只是一场战役的临时指挥官,战役结束后自动解除,咋就成了政治本土化的标志?
  作者:疏星淡月90 回复日期: 16:54:39  毕竟孙权的丞相是没有实权的,仅相当于顾问。   ------------------------------------------------------------  如果丞相没有实权,那么太傅、大将军之职总该算有实权吧?而事实上陆逊只当过丞相。那么是不是可以说,陆逊从来没拥有过实权?
  作者:疏星淡月90 回复日期: 16:54:39  我说的是除了集团总裁之外,刘焉作为益州牧,也算一方诸侯。  ----------------------------------------------------------------  现在你知道为啥陆逊享受一人一传的待遇了吧?  因为在陈寿看来,陆逊作为荆州牧,就是一方诸侯了。哪怕他当了丞相,都依然留在荆州,直到气死。
  @皓眸无睐
17:25:11  作者:疏星淡月90 回复日期: 16:54:39  窃以为,孙权启用陆逊为大都督,为江东政治本土化的最大标志。  ----------------------------------------------------------------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七年,权使鄱阳太守周鲂谲魏大司马曹休,休果举众入皖,乃召逊假黄钺,为大都督,逆休.....  -----------------------------  就像你所说的,孙吴大都督一职,都是战事发生时才设,结束后去职。但这是孙权第一次启用江东本土世族而不是淮泗集团人员为最高军事指挥,所以我认为这是江东政治本土化最重要的一个标志。
  天生的战士  孙坚同志南征北战的时候,孙权还小,不能跟随左右。父亲的英勇事迹,他更多的是从母亲吴氏口中得知的。  他曾无数次想象父亲纵横沙场的英雄形象,无数次憧憬将来能与父亲并肩战斗。父亲是他的偶像,是他的榜样。  就在他为父亲骄傲自豪,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父亲战死的噩耗传来,这对孙权无异于晴天霹雳。孙权同学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年仅三十七岁的父亲会死。但这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父亲的突然离去让孙权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痛楚。  这一年,孙权只有十岁。  和陆逊一样,真是个苦命的孩子。  但比陆逊幸运的是,孙权还有个哥哥孙策。  孙坚走了,十七岁的孙策挑起了他未完的事业。  孙策孙伯符,天生的战士!  孙坚跟着朱?打黄巾的时候,把家眷安顿在了寿春。当时孙策只有十余岁。在这里,他结识了与他同岁的周瑜,两人结拜为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周瑜,男,175年生人,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境)人。  讲中国话的地方几乎没有知道他的。周郎风流倜傥文武双全,在军事上有极高建树,在音乐方面也有极深的造诣。正所谓曲有误周郎顾,放在现在绝对是一位天王级巨星,粉丝过亿。  在周瑜的劝说下,孙策把家人迁到了周瑜的家乡,庐江舒县,后来又搬到了曲阿。  不久之后,孙坚战死的消息传来,身为长子的孙策异常悲痛,但他没有时间悲痛,让父亲入土为安后,他不得不开始考虑孙家的未来。  父亲不在了,孙策决定继承父亲遗志,去完成他未完的事业。  此时的孙策迫切地想为父亲报仇。但他还没有为自己制作一份职业规划,没有方向,直到他遇到张?。  姓名:张?  字:子纲  籍贯:徐州广陵  学历:全国最高学府太学***  导师:韩宗  专业:京氏《易经》、欧阳《尚书》、《韩诗》、《礼记》、《左氏春秋》等  孙策是在张?母亲的丧礼上认识的张?。得知张?有学历有文化,孙策同学经常登门拜访,如同后来的刘备之于诸葛亮。与刘备不同的是,孙策每次都能见到张?。  那天,孙策跟张?促膝长谈。  正是这次谈话改变了孙策的命运,改变了江东的命运。张?为孙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孙策直奔主题,把自己的初步构想告诉了张同志:“方今汉祚中微,天下扰攘,英雄豪杰各拥众营私,未有能扶危济乱者也。先君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卒为黄祖所害。孙策虽暗稚,窃有微志,欲从袁术求先君余兵,就舅于丹杨,收合离散之兵,东据吴会,报仇雪耻,为朝廷外藩,君以为何如?”  张?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一直在搪塞,“某不才,空居草野之中,无以奉赞君之盛略。”  孙策觉得可能是自己的诚意还不够,继续说道:“君高名远播,远近怀归,今日之事,计决于君,何故尊口难开,失众人之所望?若孙策微志得展,血仇得报,此乃君之功劳,孙策感激涕零。”  张?见孙策慷慨陈词,如此有诚意,把所有的想法都跟他说了,他深深被孙策打动了,终于开口表达了意见,“今君继先侯遗志,有骁武之名,如若投身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二州可得,仇敌可报。据长江天堑,匡辅汉室,功业远超桓、文,岂可只图外藩而已?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渡江向南。”  孙策听得热血沸腾,张?的话让孙策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如沐春风,做外藩是远远不够的,做就做齐桓晋文,据占荆、扬,成就一番霸业。  从此刻起,孙策所想的不仅仅是报父仇了,王霸之志开始在他身体里生根发芽。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