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剪辑别人直播的视频算原创吗平台自己软件有更改作品分类的功能,我利用此功能获利数万,平台却告我私改分类诈骗,这合理吗?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田心·高频考点专题笔记进入「冲刺」阶段,小田心按惯例开启我们的「高频考点专题笔记」专栏。今年的专栏将加入更全、更新的知识内容,旨在为小伙伴们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每周五小田心都会以「专题笔记」的形式为大家讲解高频考点,并将持续推送12期。12周后,高频考点知识你将了如指掌。要注意的是,「专题笔记」专栏是为了让同学们对每个高频考点的知识框架有更清楚的认识,因此,我们会列出知识框架,并对部分较难理解的内容进行简要讲解。如果同学们在阅读时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参照文末的文献来源,自行查找原文进行精读。今天,小田心就为大家带来第六篇笔记——短视频-vlog专题。chapter 6.
短视频/Vlog专题近三年各大高校真题概览2021年1.请结合实际策划一个关于自己家乡或天津的短视频推广方案。(南开大学专硕,2021)2.请谈谈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对传播生态的影响。(南京大学非全,2021)3.请以“娱乐+科普+中国文化”为主题。面向海外社交媒体用户,完成短视频栏目策划。(暨南大学专硕,2021)4.请论述短视频塑造国家形象的机制和路径。(暨南大学学硕,2021)5.请谈谈新闻评论短视频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西南交通大学学硕,2021)6.请简述短视频新闻叙事的特点(湖南大学专硕,2021)7.请分析文化短视频。(湖北大学专硕,2021)8.请论述短视频的负面效应与治理对策。(北京工商大学专硕,2021)9.请结合疫情下短视频营销的迅速发展,谈谈品牌如何搭上短视频营销的快车。(浙江工业大学专硕,2021)10.请根据材料,评述一下短视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之处。(东华大学专硕,2021)11.请论述短视频营销对新媒体营销的影响。(厦门大学专硕,2021)2020年1.简述短视频对传播和社会交往的影响。(北京大学学硕,2020)2.结合实例谈谈抖音等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专硕,2020)3.请结合案例论述资讯类短视频在互联网的发展。(复旦大学学硕,2020)4.简述短视频新闻与传统视频新闻的异同。(暨南大学专硕,2020)5.请简述短视频和微视频为何成为越来越广泛的新闻传播形式?(南京大学专硕,2020)6.请用使用与满足理论谈谈短视频APP发展的原因。(上海大学专硕,2020)7.请结合案例论述短视频快速发展的原因。(西南大学学硕,2020)8.请论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生产给我们的社会活动、社会创新带来了什么变化?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这些变化?(华南理工大学专硕,2020)9.Vlog(上海交大专硕,2020) 10.Vlog(南京大学专硕,2020) 11.Vlog(华南理工大学专硕,2020)12.Vlog新闻(湖南大学专硕,2020)13.两会报道相关材料(1)请简述Vlog及其传播的原因(2)Vlog用到新闻报道中会对新闻报道产生什么影响?(浙江大学专硕,2020)2019年1.请论述短视频兴起的原因及社会影响。(华中科技大学专硕,2019)2.请从受众视角出发,论述短视频为何成为新媒体平台中主要的信息载体。(西安交通大学专硕,2019)3.请谈一谈什么样的短视频适合社交媒体?(清华大学学硕,2019)4.请简述网络短视频的类型和特点。(暨南大学学硕,2019)5.请用传播学原理分析以抖音为主的短视频火爆的原因,并分析其利弊。(郑州大学学硕,2019)6.抖音已经成为1.5亿日活,3亿月活的短视频平台。请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抖音成为爆款的原因及影响(深圳大学学硕,2019)7.请结合传播学中涵化理论,谈谈“抖音”短视频对未成年影响及其治理。(暨南大学专硕,2019)8.请论述短视频兴起的原因及社会影响。(华中科技大学专硕,2019)……核心知识△核心知识思维导图短视频·基础知识一、短视频概念及特点田心说:以下有关短视频的概念需要简单记忆,其他内容理解即可。短视频或微视频是相对于传统以电视、电影等屏幕为载体的视频而言的一种主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进行传播的视频形态,是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主体、视频内容及受众群体的平民化、形式上的短小和借助移动终端观看是其最大特征。拥有高度浓缩、移动观看、制作门槛低、生产效率高、平民展演的特点。二、短视频兴起原因田心说:此知识点很可能会考到论述题,因此需要仔细记忆小标题,下方重点内容也可适当记忆。(一)媒介环境丰富多元化现当代的媒介形态丰富多样,媒介环境多元化,从传统媒介(广播、电视、报纸)到新兴媒体,如三微一端等,信息媒介环境在被日益丰富。媒介形态的日益多元化,抖音等诸多短视频的诞生也就不足为奇。(二)视频内容大众化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内容类型丰富多元——生活、饮食、旅游、美妆、搭配、时政、汽车、搞笑段子、历史解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皆应有尽有,这些类型非常符合大众的观看需求,尤其符合青年群体的个性化、潮流化需求。(三)制作水准趋于非专业化在传统媒体时代,制作传播信息内容的传播者要求具有专业领域的素养,但随着移动视频客户端的出现,各种视频制作软件层出不穷,这些软件易操作、简单方便。用户只需要借助视频软件进行简易加工,即可出成品,创作门槛低。大众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属于自己的视频作品,十分方便。(四)议程设置主体地位发生变化首先,在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主体性发生了转变。传统媒体时代,受者处于被动状态。新媒体时代,受众主体性增强,传播以受者为中心,任何人都可以进行信息的制作和传播。大众既是信息的制作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因此,受众主体性的增强进一步给予了受众使用短视频表达、呈现自己的权利。短视频平台一、短视频平台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田心说:这一部分内容需要背诵小标题,着重记忆高亮文字,其他内容理解即可。(一)强调感官刺激,存在低俗不良内容短视频应用本质上是对用户进行声、光、影的刺激,利用视觉传播技术进行视觉传播的商业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并不是现实世界完整、真实的反映,而是基于现实世界的“表象”,注重对用户的视觉吸引。短而炫酷的内容,配上当下流行的背景音乐,对用户的视听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效应。短视频内容爆款的基本逻辑,是建立在内容能够对用户的感官实现快速吸引之上的。平台过于重视视觉传播效果,导致抖音上出现大量类似“老公老公抱抱”等软色情、恶搞他人以及软暴力信息等低俗不良内容,甚至还出现涉嫌售假贩假的内容和侮辱英烈的信息。这类短视频的火爆,潜移默化地侵蚀着社会基本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在用户中消解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此以往将对网络空间乃至社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二)对新生代用户影响大,危害青少年成长作为“数字原居民”一代,青少年正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闲暇时间往往是碎片化的、短暂的,刷视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而青少年的自制力本身就不高,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且他们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事物的分辨能力也不强,极易于被误导从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或行为。(三)营造沉浸媒介环境,出现上瘾效应通常手机应用在页面的上方会自带时间显示,但在抖音短视频等页面设计上没有时间位置,即用户在进入页面后无法看到关于现在是几点几分的相关信息,用户始终不用退出界面,向下滑动即可进入下一个视频,从而营造出一种对时间失去概念的沉浸媒介环境。沉浸媒介“从传播方式看,是沉浸式的、代入式的。从传播效果看,是让你沉浸其中,达到一种身心一体的愉悦体验”。短视频应用通过一体式界面和感官刺激强的内容,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对使用时长失去概念,对应用产生上瘾感觉。此外,短视频应用对算法推荐技术的广泛运用,让用户在平台上不断接受相似内容,并以用户兴趣度和关注度来推送用户喜爱的视频内容,为用户创造一个过度娱乐的内容环境,让网民迷失自我,越来越丧失集中思考、深度思考能力。(四)涌现模仿乱象,造成现实危险许多短视频应用的特点之一是设置专门的挑战页面,鼓励用户模仿热款视频内容从而增强传播热度。模仿即观察者对示范者身体运动特征的复制,这其中不乏恶搞他人和高难度动作等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会获得大量“赞”和“关注”,从而出现在平台推荐视频的前列,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从而使得更多人进行关注和模仿。“模仿”成为短视频用户创作的重要动力。这一方面会导致内容同质化;另一方面会出现一些恶性模仿事件,造成现实生活中的危险。如快手上生吃异物的系列视频被广泛模仿和传播。ps:此外,学者们普遍关注到了短视频的一些问题,如低俗化、虚假信息泛滥、信息泄露、版权侵权、弱化深度思考、过度的情绪激惹、曲解与断章取义、套路化与同质化、扩大大众认知与社会现实的壑隙、意见领袖泛化下群体的非理性传播、个人主体的衰落、社会群体的隔阂等。同学们可以选择性记忆哦,言之有理即可。二、短视频平台传播问题出现的原因 田心说:这一部分内容需要背诵小标题,着重记忆高亮文字,其他内容理解即可。(一)平台自我监管不足,内容审查存在漏洞作为“把关人”,短视频应用上的内容建构着人们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因此,平台应承担起与信息展现权利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自身的信息筛选和传播功能。但是,整体来看各大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审核仍处于“应对监管进行整改”的模式,缺少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现存的审查机制以人工审查团队和机器审查结合为主,但在人工审查方面,审核团队人数无法匹配其用户数量和内容规模。而机器审查也只能查出部分违规内容,在图片识别、深度学习等方面仍然有待完善。审查机制仍然存在漏洞,而这也为低俗不良信息的传播埋下了隐患。(二)过度依赖算法机制,造成“信息茧房”效应短视频应用的“个性推荐算法”核心,是以人群划分的基本逻辑为每位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精细内容资讯。根据用户偏好实施的算法机制可以在前期为平台积累大量用户,让用户在个性化推送中获得信息满足感。但随着平台不断发展,过度依赖”个性推荐算法”的推送模式,会使得用户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所感兴趣、想接受的内容当中,久而久之就会固化进入桑斯坦所提出的“信息茧房”当中,造成传播的局限性。用户在信息茧房中,会不断固化自己的信息认知,在相类似的短视频中造成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窄化和偏颇,最终导致人们对视频类产品兴趣越来越窄,重复信息不断出现,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也会片面。信息茧房亦会造成人们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降低,为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抖音视频发布虚假信息、招摇撞骗提供了机会。(三)流量导向压倒一切,过度追求眼球效应短视频应用首页推送的竖屏内容是近期热门视频推荐,主页推荐内容基于“流量推送”算法机制而确定。流量推送算法的基本逻辑是:普通用户上传视频初期会获得一个初始流量;如果初始流量的点赞、评论和转发量较高,就进入二轮传播;如果二轮传播效果较好再进入下一轮循环,直至循环结束或视频成为爆款进入推荐页面。短视频平台流量推送的算法逻辑,使得内容传播走向“爆者更爆”的局面,即获得流量后才能拥有更多流量。“流量”成为决定视频传播的核心指标。普通用户在发布视频时,为了在前几轮流量推送中获得更多关注,就可能会上传具有视觉刺激感的视频,以夺人眼球的方式获得流量,从而产生大量低俗化内容。(四)行业存在恶性竞争,整体环境亟待净化中国短视频产业经历了2013年以快手为代表的第一代短视频平台诞生,2014-2016年美拍、抖音、西瓜等短视频应用纷纷诞生并快速发展,2017年逐渐形成“快手和头条系短视频为中心”的产业梯队。而2018年腾讯微视的重新开启无疑使得短视频产业的混战局面更甚。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投资短视频应用,不少短视频平台为了争夺用户,对一些刺激性内容放任不管,造成整个短视频行业恶性竞争的现状。三、短视频平台的治理现状田心说:这一部分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小标题即可。(一)短视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1.多为事后治理,规则规范不健全当前短视频平台的互联网治理主要以事后治理为主,出现问题后才按照条例规定进行规范。短视频平台作为互联网的又一个运作主体,其对内容、平台与市场管理上都应该符合国家有关互联网的许可规定。但是,目前的规则规范无法对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传播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借助互联网自由、开放的特性,短视频平台一度成为低俗文化传播的主体。2.多为政府治理,平台管理滞后目前短视频治理中存在的一个现象,即政府采取治理手段后,平台才相应跟进管理,而平台自身则缺乏具体规范。短视频借助于互联网病毒式传播、易获取的特性,其信息传播范围与速度都是以往传统媒体所不能匹敌的。因此,平台为吸引用户流量,与政府管控“打时间差”,企图在被政府管控之前能够尽其所能地吸引足够多的关注度,这也是平台管理疏松的原因。3.多为内容治理,缺乏全面管理当前对于短视频平台的规范和治理多聚集在内容治理方面。由于短视频平台存在雷同化的发展问题,低俗性问题目前多个平台普遍存在。针对短视频的内容监管和版权方面的治理已开始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特别重视。短视频治理关乎公众利益,但是平台本身作为一种商业产品,以追求自身商业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因此,短视频平台具有公共性和商业性,两者之间的矛盾正是短视频平台治理难的根本原因。加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政府出台的一些传统治理措施已经不能解决新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二)短视频治理的向好发展1.政府层面:监管政策逐渐收紧从2018年开始,针对短视频愈演愈烈的传播乱象及舆论风潮,国家有关部门开始收紧对短视频的监管,并通过“剑网”专项行动,频繁约谈短视频平台,责令平台整改,净化短视频环境。从一开始国家网信办依法针对涉未成年人低俗不良信息的情况约谈“快手”和今日头条旗下“火山小视频”相关负责人到后期国家网信办会同工信部等五部门针对当前一些网络短视频格调低下、价值导向偏离和低俗恶搞、盗版侵权、“标题党”突出等问题,联合约谈“哔哩哔哩”“秒拍”“56视频”等16款网络短视频平台相关负责人。我们可以发现约谈的部门和约谈对象都有明显的变化。一是,由一开始的单一部门(单一部门)进行约谈发展成多部门联合约谈,愈加深化联合执法方式;二是,由一开始的对单一平台的具体事件进行约谈发展成针对多平台的普遍乱象进行约谈,集中整治。2.平台层面:自我治理开始发力随着政府监管的收紧,平台方亦或迫于形势亦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和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整改,并主动出台许多内部监管规范与政府要求对接,从一开始的被动应对逐渐发展到后来的自我治理。比如快手推出的官方账号“快手小管家”,其定位就是奖惩分明的“执法者”,对于违规用户和内容进行审查并公示通报,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各大城市的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也纷纷加强合作,联合签订行业公约。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国内主要视频网站于2019年1月9日出台《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这两个文件有助于规范短视频传播秩序,是短视频行业在自我治理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四、短视频平台的治理对策田心说:这一部分内容建议认真背诵小标题,深度理解。(一)创新治理:禁令与引导性手段同步目前对于短视频平台的治理,无论是从平台主体的自我管理还是国家的引导管理,大多都是禁令性质的规范管理。单纯禁令性质的治理在解决问题上有一定的效用,但这种治理更多是问题出现之后的一种治理手段。而互联网病毒式传播的特性决定了一种问题出现后会呈现广泛传播的特点。因此,应该创新治理思维和治理手段,治理不能仅靠禁令,同时也需要方向性的指导以及鼓励性措施的引导。一是以分众化、专业化引导平台发展趋势。平台创新应远离泛需求化,从受众多样需求出发,对受众人群细分,针对不同群体的专门需求,开发分众化、专业化的短视频平台。二是设置奖项,鼓励原创。短视频企业可以在行业内部设置奖项,政府可以设置官方的评奖赛事,鼓励用户创新和平台创新。(二)关系治理:建立行业组织,促进治理多中心化短视频平台目前的垄断化发展决定了大型短视频公司对于短视频平台的管控具有一定的统治力。短视频企业能够作为治理主体,对于短视频平台的关系治理需链接各类应用平台,促进其彼此合作,将短视频平台发展环境打造成循环共生的互联网生态圈。一是建立行业组织,形成行业自律。各短视频企业应该彼此合作,形成组织,制定行业内部的规范,有效管理各平台的运作。二是除了企业彼此合作之外,也应该重视专家、网络领袖、用户与平台关系,行业组织可以吸纳他们加入,形成短视频平台行业规范实施的外部监督机制,促进治理多中心化。(三)依法治理:规范先行,奠定治理根基短视频平台具有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的矛盾性。因此,在治理中需政府先行,明确法律法规保护公共利益。政府出台规定和措施对当前短视频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规范,保证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短视频企业必须依规运行。作为运营商要了解规定,遵守行业规范。五、短视频平台未来发展路径田心说:这一部分内容建议认真背诵小标题,深度理解。短视频平台发展的重点在于继续发挥正向价值,同时探索避免负向价值的有效路径。在内容方面,推动优质内容生产,加强内容审核管理;在技术方面,借助5G、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信息推荐功能和互动体验;在管理层面,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平台管理,构建协同参与治理体系。(一)持续深耕垂直领域,推动优质内容生产注意力稀缺时代,“内容为王”依旧是短视频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面对行业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市场需要的愈加精品化和内容生态的愈发同质化,短视频唯有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提高内容质量,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要,提升用户黏性。在专业内容生产方面,持续深耕垂直领域,挖掘和占领长尾市场。一方面满足用户更深入更微小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垂直领域进一步拓宽用户规模。在用户内容生产方面,丰富话题设计,鼓励内容创新,引领内容方向。短视频平台应不断丰富话题设计和完善内容框架,并鼓励用户大胆创新内容形式,以避免用户审美泛化。(二)以主流价值引领算法,有效助力价值引导短视频传播不能完全依据智能算法技术得出的模型为用户进行信息推荐,同时要考虑智能推荐对用户素养和主流价值传播的潜在影响。一方面,进一步优化智能技术,用主流价值引领算法。智能算法要注重信息推荐的价值维度,将更符合主流价值的内容纳入算法模型中,从而做到有效的价值引导。另一方面,注重意见领袖的价值引导作用。在短视频所构建的日常化交流情境中,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关系更加亲近,这一背景下形成的意见领袖对粉丝的影响力更大。因此,短视频要借助意见领袖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效发挥其价值引导作用。(三)增强平台社会责任感,构建协同参与治理体系短视频空间的治理,只依靠某一主体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体系。首先,平台要加强自身监管,履行好把关人角色;其次,相关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加大对违规违法内容的处罚力度;再次,专业内容生产者作为短视频内容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也要增强责任意识,做好把关工作;最后,普通网民要主动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增强信息辨别能力的同时,抵制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内容的诱惑。特别补充:《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2(2021)》「调查篇」之「2020年中国移动短视频发展报告」(一)发展概况1.用户增速趋缓,黏性更强尽管2020年短视频用户增速延续了放缓的趋势,但用户使用时长依然强势增加,领跑大盘,短视频影响力仍在继续加强,其超强黏性成为带动大盘的加速器2.商业规模显著扩张2020年疫情下,短视频广告营销和直播电商规模双双实现显著增长,短视频商业市场规模显著扩张。3.双寡头的平台格局呈动态平衡2020年头条系和快手系双寡头牢牢占据短视频行业的头部流量,平台马太效应初显。4.内容增势缓,更加细分从内容类别看,2020年较2019年更为细分,更多垂类内容获得增长。比如,抖快双方在教育、音乐、短剧等领域展开竞争;西瓜视频、B站互相挖角争抢泛知识类视频。(二)发展聚焦1.强化电商直播,平台建设初具规模2020年,短视频电商直播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快速变现的商业驱动力促使平台全面发力,强化电商平台的全面建设,从小分队打法迈向集团军作战,业务日益成熟,平台建设初具规模,电商成为短视频商业化的一支主力。2.短视频向长,内容多维拓宽“短视频向长”,即短视频拓展长视频业务,成为2020年短视频巨头的共识。(三)发展问题1.直播带货“四假”频发短视频电商直播带货“四假”,即假数、假货、假价、假象。刷单造假、观看数据造假、成交量造假等毒瘤痼疾,已成行业潜规则。2.直播带货影响短视频内容创作和生产作为内容平台的短视频,内容是其根本。在短视频内容生态中,平台始终是主导和引擎,因此,在高速飞奔的战车上,需要平台在商业发展和内容建设两者中保持应有的平衡。(四)发展趋势1.头部平台四处开疆,加速边界扩展除了短视频、直播、电商外,在短视频平台追剧、刷综艺、看电影、玩游戏也成为新常态,2021年短视频平台功能会更加丰富。2.内容创作精品化、专业化随着存量时代的到来,在平台内容生态建设基本完成后,需要以精品化、专业化的内容吸引用户,提升用户留存率。2021年短视频内容精品化发展将集中体现在短(微)剧、综艺(微综艺)方面。在各平台的扶植下将有大批专业优质机构加入短剧的内容创作队伍。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文章链接,查看报告完整内容。短视频、中视频…「网络视频」这个每年必考的专题,必须学起来!短视频新闻一、短视频新闻的概念田心说:建议对短视频新闻的概念进行理解性记忆。短视频新闻是短视频表现形式与新闻内容结合的新兴新闻形态,通常是指长度以秒计算,总时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利用智能终端进行美化、编辑,并可在多种社交平合上实时分享的一种新型视频新闻产品。不过,以“产品”来界定短视频新闻,只是其一,短视频新闻实质上是在新技术应用和智能终端下衍生出的一个新闻形态,“指经过采集、制作、发布,长度为几秒至几分钟,集图像、文字、声音等于一体的动态影像,具备新闻要素,适合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新闻类别”。它是依托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与美化编辑,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型视频新闻形态;也被学者认为是“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二、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特点 田心说:这一部分建议在深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记忆小标题。(一)PGC与UGC并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升级,移动短视频制作门槛降低,为人人参与传播、随时随地生产内容提供了可能,拓展了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渠道和传播渠道。然而记者和编辑“严把关”和“精制作”则又突出了短视频新闻内容的专业性。基于此,短视频新闻的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以专业生产内容为主,用户提供内容为辅,即记者通过互联网搜集用户提供的内容后,再经过专业媒体团队对其重新编辑和制作,之后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分发传播。(二)事件的即时、密集、个性化报道短视频新闻着重对新闻事件进行碎片化细节化报道,传播时态和语态上均形成了独有特征。即时、密集是其在传播时态上的追求,时间贴近,数量增多,既提高了新闻内容的时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信息的广度,满足了受众在移动化时代的阅读需求。同时,短视频新闻的叙事方式以个性化为特征,即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报道新闻。(三)构建伴随式信息纽带短视频新闻以移动端为载体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获取和发送信息的需求,传播移动化特征明显,尤其在分发渠道中对社交媒体平台的依赖,又体现了短视频新闻的强社交属性特点,深化了移动化与社交化的融合。短视频新闻的强社交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媒体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设有短视频账号推荐和二次传播客户端新闻内容;同时借助于社交媒体进行转发、分享和实时互动,媒体也与用户互动进而了解受众需求,增加流量的同时也保持了用户的注意力。二是短视频新闻已经成为继图文、长视频和直播之后的又一重要社交内容,一定意义上重新建构了社交空间,用户可以在其中随时随地对新闻短视频内容评论、点赞,同时借助于社交媒体进行转发、分享和实时互动,媒体也与用户互动进而了解受众需求,增加流量的同时也保持了用户的注意力。(四)受众结构年轻化短视频内容的碎片化信息,更受年轻人的喜欢,这与他们的碎片化信息消费习惯极为相符。因此,现在的短视频新闻更加倾向于年轻化的受众群体。(五)技术关联度高短视频与文字、图片、音频等其它形式的融合使用,丰富了新闻内容的呈现形式,尤其是动画元素的加入,创新了新闻短视频的呈现方式,在满足受众认知需求的同时也为其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同时,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短视频新闻的体验感、融入感也趋于深化。三、短视频新闻的主要问题田心说:此部分内容为常考点,建议认真背诵。(一)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当前移动端的短视频新闻内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传统媒体新闻的压缩版或简版,常常是在做新闻内容的搬运工,较少对视频进行二次加工或推出新的原创内容,没有体现出移动短视频新闻与传统视频新闻的差异性,内容同质化严重。(二)时限与内容完整性难以平衡短视频新闻的初衷就是要达到“微言大义”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有限时间里对内容的取舍就显得至关重要。根据调查显示,“15秒为人听力最集中的黄金时间,15秒之后注意力呈下降趋势”。然而,一些短视频新闻的片头导入时间过长,按照15秒黄金法则,这将导致部分用户的流失。同时,新闻类短视频排列方式不当可能会使“碎片化”由形式延伸至内容,难以呈现新闻事件全貌。目前传统媒体客户端“视频”板块下的新闻内容基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受众难以按照专题来浏览新闻事件,内容的割裂导致报道内容逻辑连贯性欠佳,进而影响了受众阅读新闻的注意力,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效果也大打折扣。(三)内容分发模式不够成熟目前,媒体对新闻短视频内容分发模式的探索还不成熟。这主要是由于短视频新闻对分发平台的定位还不够不清晰,很少根据不同分发平台的特色,进行定制化和差异化内容生产,导致内容与特定分发平台用户需求不能精准匹配,内容与用户之间难以形成强连接和深互动。(四)人才结构与新闻短视频制作的人才需求不匹配人才是优质内容生产的核心。然而,目前短视频新闻内容生产的人才需求与媒体的人才结构并不匹配,尤其对于进行短视频新闻生产的主流媒体来说,新旧人才资源对接无法实现,以至于难以生产出符合网络分发需求的新闻短视频,从而影响了短视频的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五)个人隐私安全堪忧短视频新闻的用户生产内容大部分来自手机拍摄或监控录像,虽然媒体会对新闻事件无关信息进行处理,但囿于视频的动态性并不能面面俱到,视频中的人物及信息随时面临泄露的风险。同时,目前对于短视频相关的个人隐私方面的法律法规措施并不完善,而用户受猎奇心理驱使以及媒介素养低等因素又加剧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四、短视频新闻问题的解决对策 田心说:这一部分需要重点把握,建议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记忆小标题,可用于简答和论述。(一)内容形态革新:精简报道叙事,挑选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我国当下的主流短视频新闻产品虽报道主题较为集中,但叙事不够精炼,不必要的细节保留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播效率。因为短视频新闻的观看行为多发生在移动端,具有碎片化、场景化、伴随性等特点,所以媒体需要用更紧凑、更简练的方式讲故事,要对某事件直接切入、开门见山,无需前期铺垫和渲染。此外,画面的冲击力不够理想,在拍摄时可以有意识地增加近景和特写景别的使用,捕捉吸引人的细节,也可通过后期编辑时加入转场效果实现。(二)流通的必然选择:探索全新的分发模式,因地制宜现阶段,我国多数电视媒体在制作短视频新闻时会直接对电视播放的画面进行二次加工,为互联网专门拍摄和制作的内容较少,且在不同发布平台之间没有区别。这就导致内容在传播时的针对性不强,难以与该平台的用户产生深度互动。媒体应将自己定位为内容的生产者,并且还要对每个平台及其用户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不同发布平台的特性和用户群体对视频进行调整。(三)跻身主流的终极手段:短视频新闻的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我国目前的短视频新闻产品画面设计感普遍不足,制作较为随意,且不同媒体的新闻产品之间的辨识度较低,无自身特色。因此,短视频新闻必须要拥有与众不同的特性,打造自身的独特品牌,提高用户对其的认知度,才能拥有更多忠实用户,从同类短视频新闻中脱颖而出。五、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趋势 田心说:这一部分内容建议背诵小标题,其他内容也可简单记忆。(一)由“现场感”向“沉浸感”的嬗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在传播中的主体性更加凸显,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媒体的图片、文字及视频等传播形式提供的现场感,全媒体时代中受众的感知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因此“进入”新闻现场的诉求日益强烈。短视频新闻应该以全新的新闻视角和叙事模式为用户提供更为深入的“沉浸感”,通过运用VR/AR、无人机、H5等先进技术创新短视频新闻的呈现形式,使得新闻更具感染力和传播力。(二)用户主导性进一步增强,短视频趋于精细化、社交化发展一是短视频趋于精细化发展,具体区分不同平台、不同场景,不同新闻素材、不同传播意图,以不同长度的内容满足不同需求。二是更加注重用户在短视频内容生产和传播中的作用。用户拍摄的大量素材中有很多可用资源,可以弥补记者无法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缺陷。未来,短视频新闻需要根据社交化的特性充分挖掘用户的传播价值,利用分享、转发新闻内容等交互行为,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最终构成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渠道。(三)助力调节改善媒体与受众的关系短视频新闻的深化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媒体公信力不断降低的局面,一方面短视频可以在第一时间为受众提供信息,其直观性的特点也有助于真相的传播,为占领舆论制高点和拓展媒体话语权方面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新闻短视频内容呈现“由硬变软”的趋势,在注重“现实关怀”的同时更加强调“人文关怀”,从人的视角出发为受众呈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拉近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政务短视频一、概念及特点田心说:此部分内容可进行理解性记忆。政务短视频是以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等为传播主体,以行政公务类信息为主要内容,以新媒体平台为媒介,以解决群众问题、疏通政民服务通道为宗旨的政务新媒体形式。政务短视频具有主题多元、内容专业、叙事亲民的特点。二、政务短视频现存问题 田心说:此知识点简单记忆小标题。(一)主导思想较难融入大众思想政务短视频的新闻内容大都是一些政务行政类的信息和政务宣传,而且仍坚持“以传者为中心”的老一套思想。而目前短视频的主要受众群体为年轻人,这部分人的关注点大都在娱乐热点、生活娱乐、便民咨询等方面,并且具有极强的传播主动性。政务短视频的传播思想较为落后,且政务宣传在年轻群体中也并不受欢迎。因而政务短视频的发展面临着主导思想与大众思想融入困难的问题。(二)定位模糊,内容宽泛目前,一些政务短视频的定位是模糊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抖音政务号发布的内容宽泛,追求“大而全”,没有做到与本单位的需求和形象高度契合。还有一些短视频政务号为了吸引用户关注和流量,经常发布一些与所处领域机构完全不相符合的搞笑短视频,没有形成自身的风格特点,在内容生产方面,与一般的短视频用户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盲目的模仿和简单的使用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三)昙花一现,爆款极少定位模糊、内容宽泛的政务类短视频号难以持续生产个性化的产品,难以维持长时间关注度。而有些则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局限在所处领域之内,这也会造成用户的审美疲劳,爆款极少。(四)各自为战,缺乏合作政务类新媒体的形式主要有微博、微信、客户端和短视频,短视频与“两微一端”不同的是用视频图像传递信息,就目前来看,各政府机构的官方短视频号发布的内容与“两微一端”的内容是相互割裂的。各平台之间属于“竞争”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图文与短视频之间的关系。三、政务短视频发展策略 田心说:建议重点记忆小标题,其他内容理解即可。(一)定位:塑造政府形象就政务新媒体而言,政府形象塑造、政府信息传播和互动服务提供是其三大传播内容。短视频能够提供的信息极为有限,难以传播内容十分丰富且需要严谨传达的政府信息,而其对改善和重塑政府形象有着奇妙功效。因此,短视频应当以塑造政府形象为主要发力点和突破口。(二)观念:由宣传到市场营销从传播角度来讲,具备市场营销意识就是要求政务类短视频运营者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舆情监测技术等高科技平台,了解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内容与形式,做到“一击即中”。只有人民群众接受政府的传播内容,不再抵触与反感,才有可能改变公众对于政府的认知,进而改变公众的行为。(三)平台:连接多种形式,形成政务新媒体链短视频给政务新媒体创新带来了很好的契机,即在国家话语与大众话语的转换、官方发布与民间共享的对接中给政务新媒体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政务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抖音等短视频APP往往不是单独应用的,通过链接后续和算法推送,与图文、其他音视频、直播、VR等连接各种政府信息和服务,共同构成政务传播新形态。与富有实效的线上线下推广策略一道,成为一条互动仪式传播链。Vlog一、基本概念田心说:此部分知识点以理解为主,但对于Vlog的概念需要简单记忆。Vlog即视频博客(VideoBlog),是指记录性和人格化较强的视频,制作者多以自己为主角记录,再经过剪辑、配乐和适当字幕,制作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视频日记。它比文字博客更具视觉形象,比搞笑娱乐的短视频更真实,呈现出自然流畅的审美取向。Vlog源于海外视频网站YouTube,走红于2012年美妆博主詹姆的一条问答视频,而让Vlog拥有辨识度、专业性与技巧性的是被称为“Vlog之父”的CaseyNeistat,他曾经连续600多天坚持日更视频,真正将Vlog做成了一种对于生活的记录。而且其专业的拍摄、创意的主题、个人风格的剪辑都足以让Casey作为职业的Vlogger(Vlog视频博主),在YouTube拥有了超过885万订阅者。二、Vlog的传播特点和价值要素田心说:此部分内容理解即可。(一)朴素的非虚构非虚构、无脚本、真实记录是Vlog区别于其他视频形式的基本特点。近年来,许多短视频平台打出“记录生活”的口号,但短视频是经过“编剧+剪辑”双重修饰的“伪记录”,有精心编排的剧本和夸张的情节设置,甚至不惜造假来博人眼球。而Vlog强调的是“记录”和“个人”,Vlog从来都不是短剧和表演,主角是视频博主(Vlogger)本人,故事情节类似非虚构的小型纪录片,包含相对丰富的场景与转场,追求从容讲述和互动分享。(二)鲜明的人格化相较于目前主打娱乐的短视频,Vlog没有花哨的画面元素和搏人眼球的故事情节,节奏相对平缓,却吸引着越来越多“95后”。因此Vlog有极强的用户黏性并不简单只因为内容自身,还因创作者拥有强烈的自我标签,以其鲜明的人格化、个性化吸引人。(三)“松圈主义”社交与镜像认同Vlog带来的是与你同在的分享,能构建稳定的情感联结,形成独而不孤的情感体验。不同于网络直播无死角、全方位”凝视”,Vlog是经过包装的“适度真实”,恰恰符合新生代在社交原则上的“松圈主义”——既热爱圈子,又重视保持自我,绝不接受圈子的束缚。粉丝们在观看Vlog时也构建社交关系还不忘以自己视角为评判标准。另外,Vlog好比一面镜子,镜子里的创作者与镜子外的观看者通过其互动,进而构建镜像认同,增强关系沉淀。(四)制造“生活神话”与仪式感Vlog以自述视角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展现的多是生活中好的一面,一定程度上帮人们描绘出心中“理想自我”和“理想生活”的幻象,建构一种“生活神话”。并且Vlog叙事相对从容,缓慢将观众带入内容主题,有条不紊地讲述一个故事或有理有据地表达一种观点,能够使人身临其境。其观看过程也是一种仪式消费过程,可以带来社会意义实现的愉悦感。三、Vlog的兴起原因田心说:这一部分内容记忆小标题即可。(一)呈现形式自主化与审美区隔Vlog根植于拍摄者的个性与审美,注重差异化的呈现来凸显人格魅力。不同的Vlogger对自己的视频内容也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同时,相较于微博和短视频,Vlog呈现出更强的审美区隔。对于Vlog博主而言,使用Vlog更多是一种个人文化审美品位的彰显,因此Vlog也被视为一种塑造自我形象的有效形式。(二)移动终端的普及与发展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导致人们时间碎片化,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在人际生活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移动终端的出现使得随手记录变得更为便捷,进一步推动Vlog的发展。(三)商业平台资本的注入用社交网络记录自身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消费,视频博客的兴起与商业资本平台的运作密切相关。以YouTube为例,该平台从设立之初就具备了社交模式,而其推出的“盈利计划”将具备商业性的博主与平台捆绑在一起,博主可以根据自身的点击率获得收益。四、Vlog的发展困境田心说:此知识点记忆小标题,其他内容理解即可。(一)技术困境:专业性强、内容生产成本高相对文图而言,视频博客技术门槛很高,用户从浏览转变为Vlog创作最大的障碍是视频制作的难度。首先,Vlog的高清质感和镜头语言的流畅性对拍摄设备要求较高;其次,拍摄后的素材较大,从中剪出5~10分钟的视频需要对镜头语言、时长、配乐、节奏都要把握精当;再次,一期视频剪辑下来动辄花费数小时乃至几天,所以大多数的Vlogger选择每周而不是每天更新的频度。(二)表达困境:表达艺术独特,难以工业化复制和相声、脱口秀、真人秀等一样,Vlog是一种非流水线式的表达艺术而不是文化工业商品,即便是“流水账式的生活记录”,Vlog的镜头语言调度、人物的鲜明个性和自我表达也非常独特。每个创作者的人格魅力和天赋都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不可复制性太强,不是简单地靠设备更新和技术变革所能解决的。(三)变现困境:盈利模式未明,仍在探索阶段与属于平台经济的短视频不同,Vlog本质上是粉丝经济,即对粉丝的影响力是其商业变现的根本支撑点,虽然一些网红博主靠自身影响力实现了场景化营销,从广告主处分到“一杯羹”,但广告主和电商对Vlog的规模化变现能力依然存疑:一是Vlog中的广告元素会对其自身叙事与调性产生影响,易导致点击率低、粉丝流失;二是广告主对Vlog中的广告缺乏效果监测工具,目前Vlog广告还不成熟,但其背后营销公司的水军却已开始横行;三是Vlog营销效果评估易流于表面,广告主一般只能拿到播放量数据,但投放对象的重合度、品牌提及率等关键指标难精准掌握。(四)用户困境:靠平台流量强推目前Vlog多集中在旅行、美食、励志、日常等方面,题材大同小异,风格也套路化,没有热点、爆点和美颜加持,要吸引用户长期关注并不容易,过于依赖社交平台和视频平台的流量强推。五、Vlog的创新策略田心说:此部分知识点建议重点背诵小标题,其他重点内容也可以适当记忆。(一)技术迭代升级需与创意产生叠加效应5G时代已来临,但技术的升级并不能解决Vlog快速发展的问题,即使一般网民可借助手机拍出长视频,并通过剪辑软件“傻瓜化”编辑,但内容创意、镜头语言与剪辑手法很难从视频泛滥的重围中吸引关注。并且我国Vlog用户群体以年轻人为主,期待的观看目标是区隔度较大的精致生活,这不仅要求Vlog紧跟技术发展脉搏,还需要新拍摄技术的变革带来内容创意与镜头语言的高端化、精细化的升级。因此,Vlog的未来发展需要新技术与创意的双向叠加。(二)内容以区隔度为抓手,以价值诉求为核心目前国内Vlog内容主要集中于生活话题,大多数Vlogger都是以某天、某地、某事为主题,采用类似流水账式的时间线堆砌,虽表达精致但内容本质上趋向同质化。因此在未来,Vlogger不仅在表达上要考虑如何讲好故事和保持更新频率,更大的难度在于内容的深度和故事性,还要在内容题材选择上以区隔度为抓手,赋予作品强烈的个人风格和价值诉求。(三)营销发挥头部Vlogger明星“带货力”,注重尾部Vlogger良好生态培育国内Vlog在大众视域中,依然处于相对小众的状态,Vlog普及度依然不高,还未出现一个说到Vlog就能立刻想起的网红。因此,视频平台后续应大力扶持头部Vlogger,不仅给予其流量和广告变现上的扶持,也要辅助其打造知名度,再以头部Vlogger为支点,用头部博主吸引大批用户。同时也要注重尾部良好生态的培育,黏住用户,完成Vlog的创新与扩散。(四)用户沉淀紧跟“新生代”社交特征,围绕“松圈”打造内容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才能带来用户黏性,移动互联网的本质特征是社交化,Vlog的用户多是“95后”之后的新生代网民,这类群体对社交圈子既不亲近也不疏离,他们懂得圈子保持关系的重要性,也很会组建圈子,以获得更多资源,同时又绝不接受圈子的束缚。Vlog要充分利用人格化打造专属于自己粉丝的内容圈,既不能如直播粗糙,也不能像真人秀虚假,更不能像微信群的过于紧密,同时又能赋予内容以社交功能。Vlog+新闻一、基本概念田心说:建议对这一概念进行理解性记忆。由于Vlog往往采用第一视角的方式进行内容记录,可以打造良好的沉浸式体验,容易引发受众的共鸣感。因为它兼具新闻的直播效应和新媒体的社交效应,被引入到新闻传播领域,一种新型的新闻报道模式随即产生,即“Vlog+新闻”。“Vlog+新闻”,本质上是利用短视频的形式进行新闻传播,属于短视频新闻的分支。但是与传统新闻和短视频新闻相比,“Vlog+新闻”又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特点。Vlog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对“异”的追求,能够引起接受者“新奇”的心理变动。新闻记者在视频中不再局限于呈现最新的事实,而是以自身的活动为线索,将要报道的新闻事实串联起来,对相关的信息加以整合,给公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二、“Vlog+新闻”的特点田心说:此部分内容重点记忆小标题。(一)打破了传统新闻的刻板属性,报道模式生活化、灵活化,消除了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感传统新闻的播报中,新闻类报道长久以来带给受众的固有认知是刻板、严肃的。而在“Vlog+新闻”中,主播或记者们播报新闻的地点和空间不再局限于直播间和新闻会场,并且新闻内容也不局限于新闻事件本身。“Vlog+新闻”这种生活化、灵活化的新闻报道方式和内容,消弭了传统新闻报道带给受众的距离感和严肃感,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记者、主播们日常工作方式的好奇心,其能在网络上有大量的网生代受众也在情理之中。(二)采用第一视角的模式进行新闻报道,使“Vlog+新闻”兼具纪录片、新闻直播和社交互动的多重属性“Vlog+新闻”大多是记者或者主播采用自拍的方式进行第一视角的新闻报道。从报道的形式来看,这种新闻报道将传统的纪录片和新闻直播进行了融合。比如记者通过自拍播报新闻就是传统的新闻直播,但是由于记者是实时在线直播,所有的内容不经过后期剪辑,又具备纪录片的特点。同时,记者或者主播还会在Vlog新闻的报道中和受众进行在线互动,这又促使Vlog新闻具备社交属性。(三)播报的方式灵活机动,可长可短,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Vlog+新闻”虽然属于短视频新闻的范畴,但对内容的时长并没有严格限制,同时还可以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连续报道。比如康辉跟随习近平主席访问希腊、巴西,就一连用了七条“Vlog+新闻”来记录行程,这样的“Vlog+新闻”报道模式更好地满足了受众需求。(四)将主流媒体内容的权威性和新媒体的便捷性完美统一,符合当下网生代的心理需求“Vlog+新闻”主要在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网络平台上播放,大量主流媒体制作的“Vlog+新闻”投放在新媒体上,无疑是主流媒体内容的权威性和新媒体便捷性的完美统一。这对网生代而言,无疑是一种接受主流媒体新闻的新方式,契合了受众“不再满足于充满教化意味的传播模式,开始希冀一种平视的交流手段”的心理预期。三、“Vlog+新闻”存在的问题田心说:此知识点简单记忆小标题,其他内容理解即可。(一)新闻报道个人化公众或许会因为娱乐消遣的需要观看某个Vlog,然而,在Vlogger的讲述和引导之下,受众极有可能将兴趣点和注意力由事件本身转移到Vlogger个人身上。Vlog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无疑是将新闻报道的个人化推向了顶峰,使受众更多关注新闻报道者而非新闻内容本身。(二)政治报道娱乐化Vlog目前在进行严肃新闻的报道时仍然只能聚焦于其中花絮内容的拍摄,尚未寻找到在短短几分钟内深度探讨社会议题的叙事方式。与此同时,视频内容为了吸引受众注意往往比文字报道更容易陷入标题党的误区,过度追求娱乐化的表达和点击量、一味迎合受众的喜好使得形式重于内容、花絮类外围要素的表现重于核心议题的传达,这很可能导致舆论引导效果的弱化、严肃的政治新闻软化。(三)视频内容同质化内容的同质化源于当前新闻媒体和记者对于Vlog这一视频语言的理解片面化,仅仅将其理解为个人化的视频表达方式,内容多为碎片化或流水账式的个人日志,在形式和内容上均缺乏创新性,同质化现象严重。四、5G时代“Vlog+新闻”的发展前景田心说:此部分内容较为重要,建议认真记忆小标题,其他重点内容也需要适当记忆。(一)5G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短视频传播的瓶颈,“Vlog+新闻”的传播将会获得技术上的有力支撑4G网络下,短视频的传播往往受到网速、网络信号覆盖和资费的限制,受众浏览短视频并不便捷。但是5G网络会打破传播速度和资费这两个制约短视频传播的瓶颈,“Vlog+新闻”这种在4G网络下已经受到大量网生代认可和欢迎的传播形式,在5G时代必然会得到更多拥趸。(二)主流媒体和权威媒体布局“Vlog+新闻”,大大提升“Vlog+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促使“Vlog+新闻”的发展从小众面向大众早期“Vlog+新闻”的发布者多为UGC,所发布的内容皆为小事件,而随着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介入,各种新闻大事件中也开始采用“Vlog+新闻”的方式进行报道。比如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新华社的国庆阅兵报道等。同时,权威媒体利用“Vlog+新闻”发布重大时事新闻,也提高了“Vlog+新闻”本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对于“Vlog+新闻”这种新型的报道形式,更多的受众会逐渐开始习惯并接纳。(三)“Vlog+新闻”“以人为主”和“第一视角”的报道形式,进一步强化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感染力,为AR技术的加持提供内容保障5G技术普及之后,AI、AR等技术的发展瓶颈都将被打破。AR新闻依托头显设备,可以让受众“亲临”新闻现场,打造沉浸式新闻阅读体验。而“Vlog+新闻”这种融合直播和纪录片特点的新闻报道形式,本身就具备良好的现场感和感染力,一旦结合AR技术,就可以轻易给受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同时“Vlog+新闻”报道中,人是核心,记者和主播既是新闻的报道者,也是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可以和受众进行互动,受众的情绪很容易被带入到新闻现场,从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案例积累1.2020年互联网大厂对短视频的布局:爱奇艺推出制作App“随刻”;百度整合好看视频和全民小视频,重点升级;微博推出微博视频号计划;知乎新增“视频专区”;腾讯推出微信“视频号”。其中腾讯的“视频号”通过微信重磅加持推进社交化短视频服务,展开了对“抖快双峰”的新一轮强攻。2.2020年各短视频平台加强了垂类内容的比拼:抖快双方在教育、音乐、短剧等领域展开竞争;西瓜视频、B站互相挖角争抢泛知识类视频,B站上线了一级分区“知识区”,将此内容品类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10月西瓜视频提出投资20亿元,专注做更深度、更专业化、知识面更广的内容。好看视频推出“未来计划",重点扶持八大垂类赛道,加码专业知识内容。3.短视频平台治理:抖音、快手、京东3家企业共同发布《网络直播和短视频营销平台自律公约》,建立网络直播营销信息公示制度,共享严重违法主播信息,完善违法行为处置公示制度。4.短视频新闻:由新京报和腾讯合作推出的“我们视频”成立于2016年9月,作为短视频新闻领域探索的代表,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7月,新京报“我们视频”微博MCN矩阵粉丝总数近1200万,日均阅读量超6000万。“我们视频”日均产量已达100条,内容涵盖时政、社会、国际、经济、文娱、趣闻等多个垂直细分领域。5.短视频新闻:2016、2017年快手和抖音全面火爆后,国内短视频新闻传播发展变得如火如荼,如2016年9月上线的新京报“我们视频”,11月上线的“梨视频”;2017年1月上线的浙江报业集团“浙视频”、上海报业集团“澎湃视频”,5月上线的北京电视台“时间视频”,8月上线的中央电视台“小央视频”等等。6.政务短视频:2019年8月24日,《新闻联播》入驻抖音和快手这两大短视频平台,不到两天的时间,账户关注的数量就超过了1600万,且频繁登上微博热搜。7.Vlog+新闻:2018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CGTN推出记者视角的系列Vlog《CGTN博鳌行Vlog》,让用户通过记者们的采访日常了解会场内外情况。这是国内媒体最早运用Vlog报道政治新闻的尝试。中国日报于2019年推出了“小彭Vlog”系列,对东海戍边士兵、北京大兴机场首飞等人物和事件进行新闻报道。2019年11月,央视新闻也推出了“康辉Vlog”跟踪报道习近平主席的外交出访活动,仅在微博平台,点击量最高的一条Vlog就达到了1869万次。答题金句1.短视频:短视频是产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新形态,具有移动、轻量、碎片等特点。有人说这是一个“无视频,不网络;无网络,不传播”的时代,由于短视频能够弥补文字、图片、语音等信息传播方式中环境缺失、“在场”不足等问题,迅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国内外企业、媒体和创业者纷纷将短视频作为内容创业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开始进军和发展短视频。【可作引言】2.短视频: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化,网民直观阅读偏好的加强及碎片化生活场景对短内容的青睐,加上生产的低门槛和社交分享的便捷性,短视频逐渐成为网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常态表达方式。【可作引言】3.短视频新闻:融媒体时代,新闻资讯仍然是受众内容接收的主要产品,然而在媒介技术迭代背景下,受众的媒介新闻资讯产品使用偏好、接收途径与使用习惯等皆发生改变,因此无论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把短视频新闻作为新闻生产转型与传播的突破口,纷纷布局短视频新闻,成立短视频新闻采编队伍,打造新的融媒体产品。【可作引言】4.政务短视频:移动互联时代下,政务短视频顺应了新时代政府宣传工作的需求,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如今政府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许多政府部门逐渐开拓“互联网+政务”,通过开设政务号等的形式进行电子政务的综合治理。【可作引言】5.短视频电商直播:2019年通过建设供应链上游源头、自建电商商城、强化直播带货,短视频电商从边缘走向C位并形成燎原之势。2020年,短视频电商直播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快速变现的商业驱动力促使平台全面发力,强化电商平台的全面建设,从小分队打法迈向集团军作战,业务日益成熟,平台建设初具规模,电商成为短视频商业化的一支主力。【可做引言】6.Vlog+新闻:全媒体背景下,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传播成为主流媒体守正创新的主要发力点,Vlog作为国内新近兴起的一种视频博客,综合了移动、社交、场景等多重元素,其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深受年轻群体的喜爱并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近年来,主流媒体开始尝试用Vlog+新闻的方式拓宽主流话语的传播路径,重塑影响力优势,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可做引言】7.短视频新闻:在未来,5G技术建设的推进与落地,将为短视频行业赋能,创造视频传播新环境,而短视频新闻势必也会迎来新发展与新挑战。短视频新闻需要将新闻报道与短视频的形式紧密结合,深入挖掘其传播优势,创新内容生产方式,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为受众带来更优质的内容和更好地观看体验。【可做结语】8.短视频新闻:短视频新闻的可视化呈现方式和多元化内容场景,弥补了传统视频新闻的不足,成为移动互联网新的流量入口,也成为传统新闻媒体提升新闻原创能力,探索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和标识。但是,短视频新闻也存在内容庸俗、新闻质量不佳、素材雷同、新闻可视化呈现单一、新闻接收碎片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侵权盗版严重等不良现象。随着国家互联网治理力度加大及5G技术、人工智能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终有破解之道,短视频或许会转向“长视频”,新的新闻形态也将继续出现。【可作结语】9.短视频平台治理:短视频平台的互联网治理既有国家的强制规范,画定红线;也有平台主体的行业自律,决定界限;还有用户的自觉意识,维护权限。只有建立共识、责任共担、因势利导,才能快速、有效、又快又好地促进短视频平台规范有序地长效发展。【可做结语】10.主流媒体+短视频:各主流媒体在转型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固有的媒体资源,发挥原有优势,延升传播空间,借助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年轻受众多等特征,将优质的内容通过多屏联动,用多重渠道传递给更多受众,实现媒介的转型升级和全媒体平台的打造。【可做结语】11.政务短视频:短视频的出现为政务新媒体的迭代和突围提供了新的契机,其贴近受众、突出个性、注重内容、视听同步以及强调互动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先前政务新媒体平台中曾出现的若干问题,但也为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但无论如何,短视频呈现的创造力将毫无疑问地为政务平台与“互联网+”的结合创造出巨大可能,进而促进两个舆论场的良性互动和沟通融合。【可做结语】12.Vlog: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身体不在场的传播成为可能,万物皆媒的构想下智能终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陷入群体性孤独的人们愈发强烈地寻找心理上的陪伴和慰藉。而Vlog这样的人格化表达沟通方式的出现和发展,也从侧面证实了人们对连接和归属的迫切渴望。未来,Vlog与新闻传播的深度融合仍然值得期待。【可做结语】「高频考点专题笔记」有PDF总结版吗? 如需「高频考点专题笔记」PDF版,可以在公众号「田心考研」发送“我要高频考点专题笔记”参与活动哦。更多专题讲解课程,请点击划线文字(针对川大新传专硕,其他院校请可私信小田心获取)。以上内容整合自:[1]蔡雨婷:新媒体背景下电影解说短视频兴起的逻辑及影响[2]由毓华:试论短视频客户端兴起的原因、影响及整合措施——以抖音短视频为例[3]谢新洲、朱垚颖:短视频火爆背后的问题分析[4]曾滢、刘杨:抖音短视频内容的负面效应及其引导对策研究[5]吕鹏、王明漩:短视频平台的互联网治理:问题及对策[6]刘梦磊:短视频传播乱象治理机制的分析完善[7]包圆圆:媒介视角下的短视频价值及其优化路径[8]董卫民:短视频新闻演进中的传播创新及突破路径[9]殷乐、高慧敏:传统媒体新闻短视频发展现状与传播态势[10]常江、王晓培:短视频新闻生产:西方模式与本土经验[11]陈世华、蒋博斌:政务短视频参与社会治理的价值和路径[12]李琛:政务短视频的发展、问题与建议[13]邵泽宇、谭天:2018年政务短视频的发展、问题与建议[14]张昕:Vlog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从视觉说服视角[15]郑满宁:短视频时代Vlog的价值、困境与创新[16]黄家圣:论视频博客兴起背后的传播转向[17]胡志刚、夏梦迪:Vlog+新闻”对5G时代新闻报道的影响探析[18]藏新恒、刘巍、胡绪颖:浅析Vlog对新闻报道的影响[19]石佳磊: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特点和发展策略探究——以新京报“我们视频”为例[20]刘秀梅、朱清: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的融合困境与突围之路祝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剪辑别人直播的视频算原创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