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将排名,真能举着几十斤的超重兵器打一天?


原标题:古代武将,真能举着几十斤的武器战一天?出土文物揭秘兵器重量
浮舟横大江,讨彼犯荆虏。武将齐贯錍,征人伐金鼓。——曹丕
在冷兵器时代,一个强大的武将往往可以撑起一方势力,董卓手下了吕布,刘备手下的关羽等,都是能够震慑一方的名将。
那么这些武将究竟谁最厉害呢,除了从一些战斗结果来判断,武将兵器的重量也是判断方式之一。
所谓一力降十会,在绝对的历练面前技巧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武将所使用的兵器可以直接证明武将的战斗力,那么古代武将的兵器重量,究竟是书中的虚构,还是真实的历史呢?
重型兵器的意义
如果大家平时接触过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冷兵器就会发现,冷兵器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别说是各种招数,就连简单的挥动都很难控制。
即使是常年习武之人,多半也会选择剑、刀这种较轻的短兵器,因为长兵器的重量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控制的。
在武术圈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日刀月剑一辈子枪。”
这种说法并没有贬低某些兵器的意思,只是单纯的表达长短兵器在学习上的难度,而不同的兵器会有难度之分,和兵器本身的大小和重量有很大的关系。
就以常见的长枪来说,普通木质结构的长枪大概在10斤到15斤左右,铁杆长枪或者一些特殊的长枪,可以达到20斤以上。
这样的兵器即使是习武之人使用起来也非常的困难,几乎没有任何灵活性,当你使用长枪攻击敌人的时候,用剑的高手可能已经接连刺了你三剑,因此长兵器想要练出来非常的困难。
不只是技巧,还有足够的力量,即使抛开一些可能不太实际的记载,仅仅以10斤作为长枪的基数,想要灵活的使用它也不是那么容易。
而且长枪在古代的长兵器中已经属于“轻武器”,毕竟长枪的和重量主要集中在枪头的位置上,比长枪中的武器非常多,比如大刀、戟、槊、斧、锤等。
在古代战争的相关记载当中,使用长枪的武将基本上都是以灵巧和技术为主。
例如三国时期的赵云就是典型的例子,偏力量型的武将都会使用其他长兵器(张飞的矛要重于普通的枪)。
为何古代武将会偏爱重型长兵器呢?一方面是战场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快速结束战斗的需要。
所谓一寸长一寸强,长兵器的优势结合战马,会对步兵以及短兵器的使用者造成非常大的威胁,再加上长兵器挥动幅度更大,武器挥动所施展的力量结合兵器本身的重量,可以轻松击败穿着铠甲和手持盾牌的人。
因此古代练武之人都会直接练习兵器,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武器。
如果有冲锋陷阵的需求,基本上都会使用长兵器,如果以护卫和步战为主,则会选择短兵器。
那么问题便出现了,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武将,他们使用的兵器真的有这么重吗,如果重量是真实的,他们真的可以拿着兵器战斗一整天吗。
古代兵器的真实重量
要想知道古代武将使用的兵器究竟有多种,唯一确切可行的办法就是考古挖掘。
因为文字记载在很多方面存在误差,这主要集中在度量衡的不统一和文字记载的夸大。
例如在《青磷屑》曾记载:“所用铁棍重十八斤诡称四十斤,每以自随。”
说明古人经常“谎报”自己兵器的真实重量。
在《三国演义》中,曾有一段对关羽兵器的描写:“关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
按照三国时期的背景来看,当时使用的度量衡大概率沿用了东汉时期的标准,根据考古挖掘后可发现,东汉的一斤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20克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关羽的刀只有不到40斤重。
这足以说明,文字记载基本上都有夸大的成分,那么在考古文物中,兵器的重量究竟有多少呢?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剑,属于可以直接用于作战的标准武器,不算剑鞘的整体重量为875克,也就是一斤半不到两斤的样子。
同理,在后世出土的一些明代配刀中,也很少有超过800克的剑。
那么这样的重量是不是只存在于短兵器当中,长兵器会更重呢?
长兵器由于体积大,重量显然会超过短兵器,但超过的幅度也不会太大。
由于木质结构会腐化,因此出土的文物中基本只剩下了枪头等部件,不过这些部件的重量也很少超过十斤,即使加上木杆,整体重量也不会超过20斤。
经过多年的考古挖掘,如果战争时期的大家的武器都属于“超重”范围,现在起码可以挖掘到一两件。
可目前的所有考古发现中,依旧很难找到整体重量超过30斤的兵器,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兵器确实存在,只不过没有发现呢?
其实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武器是会延续的,如果古代武将确实大范围使用超高重量的武器,后世一定会有所传承。
在清朝末年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一直保持着很高数量的冷兵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砍刀,作为近代战争中使用频率最好的冷兵器,大砍刀是直接作用于战场的兵器,具有超高的实用性和代表性,在实战中大放异彩的大砍刀,整体重量在3斤到5斤。
从这方面来看,即使长兵器达到大砍刀的三倍,整体重量也很难超过15斤。
同时,大砍刀在近代也属于短兵器中的重武器,只有身强力壮,以力量为主要杀伤方式的人才会选择这种武器。
与之类似的还有九环刀、朴刀等武器,在长兵器方面,现在所保留的大型武器:八极大枪已经是现存冷兵器中的“巨无霸”,其重量也不过10斤左右,可见古代武将使用的长兵器也不会有动辄40斤的情况。
接下来是另外一个问题:古代武将真的能够使用长兵器战斗一整天吗?
古代武将的作战方式
古代使用长兵器的武将是否可以使用长兵器作战一整天呢,这点可以从武将平时携带武器的方式看出。
在《三国演义》等小说中,武将迎战前常说的一句话便是:“来人,取我的兵器来。”
可见这些长兵器对于武将也是极大的负担,在没有战斗需要的时候是不会随身携带的。
除此之外,关羽对于青龙偃月刀的使用也可以看出,古代武将使用长兵器的作战耐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首先,关羽出于战斗需要,一定会面临随时可能发生的战斗,兵器自然要随身携带,只不过他不是自己携带,而是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携带他的兵器,这个人就是周仓。
他除了关羽的护卫身份外,主要工作就是在没有作战需求的时候帮助关羽携带武器。
其次,关羽在作战的时候也不是一直举着自己的武器,关羽虽然表面上是一个“莽汉”,可在作战方面其实非常有天赋,关羽最常用的战术就是“拖刀计”,在冲向敌人的时候不会举起大刀,而是将大刀放在地上,直接拖着走。
准备攻击的时候才会举起大刀,这或许是一种计谋,同时也表达出,关羽在进攻前,并不会把武器放在手里。
如果大家身边有习武之人,一定会明白古代武将使用的并且,绝对不会像小说中那么重,因为冷兵器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点,一个是锋利程度,另一个就是坚固程度,重量其实相对次要。
在步战的时候,只要动作足够灵活,利用武器的锋利可以轻松重创对手,这点在生活中可以得知,用一根棍子打人,即使用尽全力,在没有伤害到关键部位的情况下只有皮外伤。
可当你使用小刀的时候,只要轻轻划开一个伤口,就可以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
在马战方面,得益于马匹本身的冲击力,即使轻武器也可以造成可怕的伤害,这时武器的坚固程度就非常重要,需要支撑武将能够在强烈的战斗中武器不会断裂。
同时,对于武功高强的人来说,他们也不需要依靠武器本身的重量来增加战斗力,足够灵活的武器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战斗力。
结语:
古代武将使用的武器之所以在重量上出现“虚报”的状态,更多是为了“吓唬”敌人,对敌人形成心里压力。
就像是一个普通人在面对肌肉巨汉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心生胆怯,这就是力量所造成的威慑力,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强大的力量甚至可以直接“劝退”敌人。
从战争本身来看,武将也不会使用太重的武器,毕竟战争是持久的,冷兵器时代的战斗持续多个小时十分常见,如果使用的武器太重,打了一个小时身体疲劳,就会成为待宰的羔羊。
因此武将在选择兵器上一般都会使用长短结合的方式,骑马冲锋的时候用长兵器,战斗陷入焦灼后用短兵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3-03-22 16:00 来源: 史说新语
原标题:古代武将真能举几十斤的兵器打一天?出土文物,揭秘兵器真实重量
我们在看古代战争电影或者小说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武将们手持重达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兵器,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杀敌。
这让我们不禁感叹古代人的力量和勇武。
但是,这些兵器真的有那么重吗?
古代武将真能举几十斤的兵器打一天吗?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古代兵器的真实重量,以及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错觉。
要了解古代兵器的真实重量,首先要了解一下古代兵器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兵器有着非常灿烂的历史发展过程。
根据不同的材质和功能,可以将中国古代兵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石器时期:从距今60万年前开始,人类开始使用石头作为工具和武器。
最初是用手捡拾自然形成的锋利石块或者骨头作为刀、剑、斧、锥等;
后来逐渐学会用火或者水对石头进行加工,制作出更加精致和实用的石制品。
这些石制品主要用于打猎和防御野兽。
青铜器时期:从距今约5000年前开始,人类开始掌握青铜冶金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制造兵器。
青铜是由铜和锡合金而成的金属材料,比石头更加坚硬和耐久。
青铜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兵器,如青铜剑、青铜戈、青铜戟、青铜弓箭等。
这些兵器主要用于对抗其他部落或者国家。
铁器时期:从距今约3000年前开始,人类开始掌握铁冶金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制造兵器。
铁比青铜更加坚韧和廉价,可以大量生产出各种形式和规格的兵器。
铁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兵器,如长枪、长剑、钢刀、钢盔等。
这些兵器主要用于扩张领土或者统一国家。
火药时期:从距今约1000年前开始,人类开始发明并使用火药,并将其应用于制造火药武器。
火药是由硫磺、木炭和硝酸钾混合而成的化学物质,能够产生巨大的爆炸力和威力。
那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武器,如火箭筒、火枪、火炮等。
这些武器主要用于攻城略地或者抗击外敌。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兵器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和变化的。
那么,古代兵器的重量是如何计算的呢?我们能否用现代的单位来换算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古代重量和现代重量的区别。
我们知道,现代常用的重量单位有千克、克、吨等,它们是基于国际单位制(SI)而制定的标准单位。
国际单位制是一种科学化、统一化、规范化的度量衡制度。
它在1960年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而古代重量单位则是基于历史上各个朝代或者地区而形成的传统单位。
它们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古代常用的重量单位有石、钧、斤、两、铢等。
它们之间有着固定的换算关系: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但是这些单位在不同朝代或者地区并不完全相同,例如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规定1斤约合0.5千克;
而到了明清时期,则规定1斤约合0.6千克。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将古代兵器的重量换算成现代单位,就需要先确定具体是哪个朝代或者地区的兵器,然后再根据当时的度量衡标准来进行换算。
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准确和科学的结果。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真实出土的兵器重量,以及它们在古代战场上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刀剑类的兵器。
刀剑是古代最常见也最普遍的兵器之一,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风格,但是它们的重量都不会太重。
例如,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根据小说记载,重量高达60斤。
但其真实重量,在湖北考古人员的测定之下仅在658克左右。
这把剑长约55厘米,宽约4.6厘米,厚约0.5厘米,然而他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长剑,而是一把短剑。
再比如,出土于河南三门峡虢国墓(西周时期)的青铜大刀和长剑。
这些大刀和长剑都有着精美而华丽的装饰和纹饰,显示了周代青铜工艺的高超水平。
这些大刀和长剑的长度都在80-100厘米左右,但是它们的重量却不超过2千克。
例如,一把长约95厘米、宽约7.5厘米、厚约0.3-0.6厘米、带有鸡冠头形状柄头的青铜大刀,其重量为1.8千克。
这些刀剑类的兵器,主要是用于近战,利用其锋利的刃口和灵活的手法,进行砍、切、刺等攻击。
其次,我们来看一看矛、戈类的兵器。
矛、戈是一种长柄、首部具有尖锐或弯曲的刺兵,作用类似于长矛或战斧。
它们是古代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主要用于远程投掷或近战刺杀。
在原始社会晚期,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制作矛、戈等兵器,提高了其杀伤力和耐久性。
例如,出土于河南三门峡虢国墓的青铜戈和青铜矛,它们的戈身或矛头都在20-30厘米左右,厚度在0.2-1厘米之间,重量约为2斤左右。
这些矛、戈不算上柄部的重量,如果加上柄部的话,也不会超过5斤。
那么我们觉得古代兵器重无疑是受到了小说的影响。
古人对兵器重量的夸大,以突出人物力大无穷的特点,也是夸张的表现手法。
例如,在《水浒传》中,李逵使用一对铁牛角枪,每枪重80斤,在宋朝时期的“斤”换算为现代的“斤”,就是400公斤。
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李逵有千钧之力,也无法挥舞如此沉重的兵器。
这种夸张只是为了增加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魅力,并非真实反映史实。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古代兵器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而且受到了不同朝代度量衡制度和文学艺术夸张手法等因素影响。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现代标准来评判古人使用兵器时候是否有难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武将排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