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空自由幻想山河战场天梯积分怎样取得

用实干的桨划起梦想的船-选调生网
用实干的桨划起梦想的船
  据《名臣言行录》记载,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改嫁长山朱氏,后因朱家兄弟排挤,毅然辞别母亲,独自前往南京求学。
  一次,真宗皇帝路过南京,大家都争相前去观望,范仲淹却闭门不出,诵读如旧。一位同学怪他怎肯错过观望皇帝的良机,他却回答:日后再见,也未必晚。经过连岁昼夜苦读,范仲淹终至博通儒家经典,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及第后累官至参知政事,成为皇帝倚仗的重臣。
  从范仲淹&日后再见,也未必晚&的沉着应对中我们读出的是他成就一番事业的执着梦想,而他成就梦想的道路则是连岁昼夜苦读,积累治国理政的才干。翻阅古今中外名人传记,我们可以看到,但凡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人,无不是从小就树立了宏伟的梦想,而要实现梦想,则都是经历了一番艰苦努力的奋斗。
  成功者总是那些有梦想的人,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永远漂流不定,只会到达失望、失败和丧气的海滩。 但即便都是有梦想的人,对待梦想的态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大相径庭。有的人把梦想钉在心中,苦心孤诣,孜孜不倦。有的人把梦想挂在嘴边,聊作精神慰藉,从未付诸施行。第一种人杆头日进,九转功成,终至铁杵成针、水滴石穿,我们称之为实干家。第二种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原地踏步、山河依旧,我们称之为空想家。
  用实干支撑的梦想才能称为梦想,没有实干的支撑,所谓的梦想只是空想。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雄关终属楚;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梦想是承载希望、创造、动力的航船,而实干则是悬于梦想之船的双桨,只有奋力划动实干的双桨,才能推动梦想之船驶向成功的彼岸。
  实干的道路并非总是宽阔平坦的,更多的则是曲折陡峭险峻。在实干的征途中,有时要穿越荆棘,有时要横渡沼泽,有时要攀越峭壁,有时要跨过鸿沟。因此,只有笃定勇往直前、迎难而上、奋斗到底的决心,保持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冲破实干征途中的一切艰难险阻,把梦想书写成现实。
  实干的道路诚然艰辛,但实干不是蛮干。实干需要智慧,实干需要方法,实干需要技巧。铺就实干的道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成就梦想的重要因素。有了智慧、方法和技巧,则可以在没有这些因素的时候,能够设法创造这些因素,在有了这些因素的时候,能够设法使这些因素达到完美的高度统一。
  梦想引领未来,实干成就梦想。实干是艰苦的,但艰苦之后是幸福;实干是曲折的,但曲折之后是光明;实干是辛劳的,但辛劳之后是收获。我们身处一个人人都能成长成才的时代,我们身处一个人人皆可梦想成真的时代,我们身处一个与国家民族共同复兴的时代。让我们在搏击人生目标的广阔海洋上,勇敢地划起实干的双桨,将梦想之船驶抵彼岸。
&① 如果你未注册选调生网,想咨询或深入了解
&请加:选调生网交流QQ群&
&② 如果你已注册选调生网,想与更多会员交流
&请加:选调生网实名制会员千人QQ群
&③ 如果你是在职选调生,想与全国选调生交流
&请加:全国选调生实名制两千人QQ群
&④ 如果你备考选调生,想与全国考生经验交流
&请加:全国2016选调生考试交流QQ群
&⑤ 如果你愿参与“选村品”农村电商扶贫项目
&请加:全国特产直供中心会员QQ群
TAG 关键字:&&  
责任编辑:
& &相关文章
&&&& 敢于担当是***人的政治本色,可是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中缺乏责任心,不敢担责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责任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拈轻怕重、避重就轻。二是推卸责任。一出现...
免责声明:&&& 凡选调生网所载文/图等稿件,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按照国家法律要求严格审核用户评论,拒绝地区歧视,本站审核的评论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或观点。&&&
用户因发布的内容所引发的版权、署名权的异议,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授权转载、摘编本网站发布的原创内容引发的版权、署名权争议,由擅自转载或摘编人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如果选调生网发布或涉及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本网站详细声明及联系方式见底部“网站声明”、“联系我们”。
热点关键词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建立镜像 陕ICP备号 本站法律顾问:徐丽娜、黄成伟
匿名反馈:
公开反馈:
Copyright &
, 选调生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用实干的桨划起梦想的船-选调生网
用实干的桨划起梦想的船
  据《名臣言行录》记载,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改嫁长山朱氏,后因朱家兄弟排挤,毅然辞别母亲,独自前往南京求学。
  一次,真宗皇帝路过南京,大家都争相前去观望,范仲淹却闭门不出,诵读如旧。一位同学怪他怎肯错过观望皇帝的良机,他却回答:日后再见,也未必晚。经过连岁昼夜苦读,范仲淹终至博通儒家经典,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及第后累官至参知政事,成为皇帝倚仗的重臣。
  从范仲淹&日后再见,也未必晚&的沉着应对中我们读出的是他成就一番事业的执着梦想,而他成就梦想的道路则是连岁昼夜苦读,积累治国理政的才干。翻阅古今中外名人传记,我们可以看到,但凡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人,无不是从小就树立了宏伟的梦想,而要实现梦想,则都是经历了一番艰苦努力的奋斗。
  成功者总是那些有梦想的人,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永远漂流不定,只会到达失望、失败和丧气的海滩。 但即便都是有梦想的人,对待梦想的态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大相径庭。有的人把梦想钉在心中,苦心孤诣,孜孜不倦。有的人把梦想挂在嘴边,聊作精神慰藉,从未付诸施行。第一种人杆头日进,九转功成,终至铁杵成针、水滴石穿,我们称之为实干家。第二种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原地踏步、山河依旧,我们称之为空想家。
  用实干支撑的梦想才能称为梦想,没有实干的支撑,所谓的梦想只是空想。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雄关终属楚;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梦想是承载希望、创造、动力的航船,而实干则是悬于梦想之船的双桨,只有奋力划动实干的双桨,才能推动梦想之船驶向成功的彼岸。
  实干的道路并非总是宽阔平坦的,更多的则是曲折陡峭险峻。在实干的征途中,有时要穿越荆棘,有时要横渡沼泽,有时要攀越峭壁,有时要跨过鸿沟。因此,只有笃定勇往直前、迎难而上、奋斗到底的决心,保持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冲破实干征途中的一切艰难险阻,把梦想书写成现实。
  实干的道路诚然艰辛,但实干不是蛮干。实干需要智慧,实干需要方法,实干需要技巧。铺就实干的道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成就梦想的重要因素。有了智慧、方法和技巧,则可以在没有这些因素的时候,能够设法创造这些因素,在有了这些因素的时候,能够设法使这些因素达到完美的高度统一。
  梦想引领未来,实干成就梦想。实干是艰苦的,但艰苦之后是幸福;实干是曲折的,但曲折之后是光明;实干是辛劳的,但辛劳之后是收获。我们身处一个人人都能成长成才的时代,我们身处一个人人皆可梦想成真的时代,我们身处一个与国家民族共同复兴的时代。让我们在搏击人生目标的广阔海洋上,勇敢地划起实干的双桨,将梦想之船驶抵彼岸。
&① 如果你未注册选调生网,想咨询或深入了解
&请加:选调生网交流QQ群&
&② 如果你已注册选调生网,想与更多会员交流
&请加:选调生网实名制会员千人QQ群
&③ 如果你是在职选调生,想与全国选调生交流
&请加:全国选调生实名制两千人QQ群
&④ 如果你备考选调生,想与全国考生经验交流
&请加:全国2016选调生考试交流QQ群
&⑤ 如果你愿参与“选村品”农村电商扶贫项目
&请加:全国特产直供中心会员QQ群
TAG 关键字:&&  
责任编辑:
& &相关文章
&&&& 敢于担当是***人的政治本色,可是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中缺乏责任心,不敢担责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责任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拈轻怕重、避重就轻。二是推卸责任。一出现...
免责声明:&&& 凡选调生网所载文/图等稿件,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按照国家法律要求严格审核用户评论,拒绝地区歧视,本站审核的评论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或观点。&&&
用户因发布的内容所引发的版权、署名权的异议,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授权转载、摘编本网站发布的原创内容引发的版权、署名权争议,由擅自转载或摘编人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如果选调生网发布或涉及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本网站详细声明及联系方式见底部“网站声明”、“联系我们”。
热点关键词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建立镜像 陕ICP备号 本站法律顾问:徐丽娜、黄成伟
匿名反馈:
公开反馈:
Copyright &
, 选调生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您的位置: &
2015版思修第三章教案 正文
2015版思修第三章教案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思修第一章教案(2015版) 思修第一章教案(2015版)
导读: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目的与要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最富于理想的年龄,也是信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最富于理想的年龄,也是信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在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地投身于实践,将理想的实现落实为自我完善的具体过程,并能正确地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困境与挫折。 教学重点:理想信念的特征和关系及其在个体人生价值中的地位;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涵;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解、举例讲解。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请思考】有人把大学四年生活概括为“大一迷惘,大二彷徨,大三心慌,大四奔忙。”在你们的大学生活中,会不会也出现这样的现象? 【点评】一般来讲,在小学的时候你们的理想是上中学,到了中学,你们的理想就是一心想考上大学。由于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再苦再累也能忍受。然而,对于不少同学来说,大学梦的实现就意味着理想和目标的失落。有些同学一旦进了大学就好比船到码头车到站,感到天空似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面对这样的自由竟然不知如何度日,于是整天浑浑噩噩;还有一些同学不明白自己未来的目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被世俗社会的价值要求和目标浸润着,既感到无奈又不去思考自己究竟将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高考这一所谓的“人生理想和志向”实现后,未来的路如何走?生命之舟将驶向何方?新的目标是什么?在哪儿?他们感到迷惘、困惑。 如果我让你向前走十米,或是向后走十米,你非常容易完成任务,因为目标很明确。可是假如我只是让你走、不停地走,你就会有一种焦虑的心情,你就会走得头晕。那是因为你失去了努力的方向,不知道应该去哪。因此同学们要及早懂得确立人生目标,树立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懂得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引导。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政治思想观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由于理想信念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所以,这方面的精神真空将导致青年大学生人格素质的片面性。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杀人被判处死刑,在行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他还说“有信念的人,活着才会快乐。”这是马家爵在生命最后时刻的人生感悟。没有理想的,也许并不只是马加爵一个人。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有比较多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开始有所动摇,对于我国能否继续坚持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等等问题表示出一种担忧和怀疑。出现了重视物质利益,淡化理想信念;重视个人理想,忽视社会责任;重视生活理想,忽视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模糊的令人堪忧的倾向。大学生理想信念呈现多元化甚至迷失的现象,价值观越来越功利化。 有一首打油诗,内容说的是关于猪的理想:“天上纷纷掉饲料,一天到晚睡大觉,天下人人都爱猪,所有屠夫都死掉。”这对猪来说,可真是一个完美的境界。这当然不是说猪真的会有什么理想,而是讽刺那些无所事事的懒汉。人和动物不同,人是有理想的,人生在世,既离不开对物质的依赖,更离不开对精神的追求。富于理想,可以说是人和一般动物本质区别之一,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才能找到人生最美好的归宿。 【思考】 1、你的理想是什么? 2、你怎样规划你的大学生活?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创造生活、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是人的价值意识的最高形态,表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价值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因此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现实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二)理想的特征 1、现实可能性:理想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经过奋斗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理想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贺麟先生说过,“离开现实而言理想,理想就会成为幻想和梦想,离开理想而言现实,现实就会成盲目的命运和冷酷无情的力量??事实上有许多人埋没在现实之中,为现实所束缚,作现实的奴隶,更有许多人,沉溺于幻想中,不认识现实,极力逃避现实。”因此,理想的形成,不仅体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的情感,而且需要人们理性地认识现实的客观条件及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使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2、超前性: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它高于现实。理想是关于未来“应怎样”的设想,而现实是现在实际“是怎样”。事实与应当、“是怎样”与“应怎样”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差距。理想是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的东西。人不仅生活在现在,而且生活在对未来的追求之中;人们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设计蓝图不断地推动着现在的变化,改造着现实。理想以预见的方式反映未来,把握未来:“将来如何如何??”。因而,理想具有超前性,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这正是人高于其它动物之处。马克思曾指出,蜘蛛织网与工人的纺织相似,而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甚至使建筑工程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更高明,因为建筑师在动手建造一个建筑物之前,已经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同时,与现实相比,理想是更为美好的。人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而与理想相比,现实则显露出其缺陷。正因如此,理想对人们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吸引着人们通过自己的奋斗,不断地改造现实,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3、具体历史性(差异性):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对自己理想进行各种调整。理想的差异性,或者说理想的多样性,首先是说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比如,中国古代儒家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听,长惠幼顺、亲亲尊尊,依礼而行的差序社会。封建士大夫向往的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而劳动人民向往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生活,“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的小农生活理想。而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则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其次,一个人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对自己的理想进行各种调整。一个人童年时期的个人理想也许是做一个歌唱家,到了青年时期其理想则可能变成了做一个文学家,成年以后,其理想又可能会变成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想,这些都是正常的。 4、实践性: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对未来目标的主观想象,它要变为现实还要人们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主观努力。 (三)理想的本质:客观必然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 理想: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 空想:脱离实际,违背客观,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主观臆想。 幻想:(1)不切实际的空想。(2)符合现实发展要求,目前没有足够的根据和实现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就有实现可能的想象,如科学幻想。幻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有些幻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有些则是符合现实发展要求的想象,如科学幻想,只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根据和实现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就有实现的可能。 人生理想是一种主观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人的主动性、目的性的追求和行为特征表明:作为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应有理想。 把安乐和快乐作为生活的目的和理想,这不过是猪栏里的理想。(爱因斯坦) (四)理想的类型1、从时间角度看,可分为近期理想与长远理想: 近期理想:较短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 长远理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才能实现的理想。 2、从理想的主体划分,人生理想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指一定社会的阶级或个人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包括对未来社会面貌的预见。 个人理想:指个体的人对自己未来种种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即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事,所制定的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下的决心。 个人理想包括—— 生活理想:指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即人的理想生活。生活理想并不就是对生活条件的期盼,更重要的是人们期望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怎样生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设问:福彩中奖,人们的不同态度?表明其理想生活方式就是追求不劳而获,安逸平庸,饱食终日)。所以,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的向往追求。人都向往生活美好,但美好的标准却很不相同。有的人向往奢侈的生活,淫逸的生活(有条件时表现为放纵,无条件时就会刺激人走向罪恶,如偷、抢)而有的人却崇尚俭朴,即使生活富裕也过着勤俭朴素的生活。(如很多富裕的港商)从我国古代道德传统来看,对待生活的态度一贯倡导“勤劳为本,俭以养德”,将劳动、勤俭、节约视为美德。这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是安于贫穷,而是追求一种健康有为的生活方式。 职业理想:指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生活是人的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生旅程中最长、最丰富的一段。如果25岁就业,60岁退休,职业生活就长达35年,几乎占人生命的一半。更宽一些说,就业前的学习生活,退休后的休闲生活,也都与职业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人生的理想追求、成败得失大部分都体现在职业生活当中。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由于各种职业客观上存在差异(条件的优劣、施展聪明才智范围的大小、获得利益的多少)这就必然会使人们产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设计和追求。人们对同一种职业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选择同一种职业的也可能怀有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在同样的职业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结果。其实,都是受到人们的职业理想的影响和制约。 道德理想:指人们向往的理想人格、做人的楷模和标准,是人们道德生活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其实,道德理想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概括和结晶;二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理想人物的道德品质,人们往往把这种道德上的完善典型称之为理想人格。所以,用简单的话说,道德理想就是要把自己培养、锻炼成为什么样的人,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的问题。理想+人生观=人生的精神动力。引导人们增强道德责任感、提高道德境界、选择道德行为,从而成长为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五)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是核心,它规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寓于个人理想之中,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 二、信念的涵义和特征1、信念的涵义: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是一种综合的精神状态,不是一种单纯的认识或想法;在本质上,信念表达的是一种态度;“信”是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信念强调的不只是认识的正确性,还有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因此,信念以认识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保证。三者缺一不可。 〔小故事〕: 在一次追捕行动中,有一位年轻的***被歹徒用冲锋***射中左眼和右腿膝盖。3个月后,当他从里出来时,完全变了样:一个曾经高大魁梧、双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伙子,成为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鉴于他的功绩,纽约市政府和其他一些社会组织授予他许多勋章和锦旗。一位记者采访他,问道:“你以后将如何面对所遭受到的厄运呢?”这位***说:“我只知道歹徒现在还没有被抓获,我要亲手抓住他!”从那以后,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参与了抓捕那个歹徒的行动。他几乎跑遍了整个美国,甚至有一次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线索,独自一人乘飞机去了欧洲。 许多年后,那个歹徒终于被抓获了,那个年轻的***在抓捕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为英雄,许多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称赞他是最勇敢、最坚强的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之后不久,他却在卧室里割腕自杀了。在他的遗书中,人们读到了关于他自杀的原因:“这些年来,让我活下来的信念就是抓住凶手??现在,伤害我的凶手被判刑了,我的仇恨被化解,生存的信念也随之消失了。面对自己的伤残,我从来没有这样绝望过??” 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信念可以成为持久的人生动力? 2、信念的主要特征: 第一,信念具有复合性。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复合体或统一体。一个人的信念首先是在一定的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认识和经验,可以是直接有关他所相信的对象的认识和经验,也可能只是与他所相信的对象有间接的关系。而且,这些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同时,信念又不是单纯的认识现象,它还与人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需要人的情感上的认同。特别是坚定的信念,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另外,信念和意志也不能分开。人的信念不是仅仅藏于内心深处的东西,它最终是通过他的行为和实践意志表现出来的。在信念的鼓舞下,人们的意志会更为坚强。 第二,信念具有稳定性。人的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人的信念的形成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而是在人的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人生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而且,如前所述,一个人的信念不仅基于他长期的认识和经验因素,而且受制于其稳定的情感认同,并与他的生命意志和人格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一个人的信念形成以后,不会因为某个个别事件就发生改变。斯大林曾说过,手帕都不是轻易更换的,更何况人的信念呢!当然,信念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经过时间和现实变迁的考验,一个人的信念会变得更为合理和坚定。篇二:2015版思修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5年修订版)
陝航大职校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方面的关系,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等,这一系列的人生课题,都需要同学们去观察、思索、选择、实践,同时也需要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对于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自己,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跨入了新的阶段,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初步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新的美好生活将在这里开始。 一、 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既会感到好奇和兴奋,也容易感到不适和遇到困难。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为今后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是同学们进入大学后面临的首要问题。 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这里聚集着众多学者和专家。他们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最新的学术成果,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大学是知识的海洋,这里有浩瀚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能使大学生接触广博的知识,培养必要的专业技能,是同学们顺利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大学有浓厚的学习和研究的氛围,是知识传播和运用的基地,是接受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熏陶的园地。同学们可以全面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到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学风;可以广泛汲取各种新的思想和学术成果,不断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可以不断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 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学主要实行的是学分制,除了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必修课之外,各专业还开设选修课。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修相关课程。大学阶段,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增多,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强。大学学习需要掌握大量的资料和信息,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熟练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收集资料和信息,是同学们必备的技能。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 生活环境的变化。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许多同学还远离家乡,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都要自己安排。大家来自***,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可能存在差异,主动地加强沟通和交流、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互相理解和关心成为一种需要。自理能力较强的同学会很快适应,应对自如;自理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可能顾此失彼。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既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又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社会活动的变化。进入大学后,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活动增多;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同学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学生社团的活动丰富多彩;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社会志愿服务的机会大大增加。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 大学生活给大学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要求同学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升适应能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说,进人大学就意味着开始逐步走向社会,独立生活。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为了给自己的人生理想夯实基础,需要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培养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精神,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在大学生活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也会受到种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其中既有政治上的大是大非,也有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细节小节。这就要求同学们努力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智的选择,致力于求真求善、向上向善、善做善为。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步人大学生活,社会交往会更广泛,学习中的难关会更多样,需要培养的能力会更全面。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同学们随时都可能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只有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虚心求教、细心体察,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一、更新学习理念 学习是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进入大学,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同学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而且要在综合素质上不断提高。 自主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学习。它要求同学们有明确韵学习目的,自觉适应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积极主动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坚持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不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而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领悟。在大学阶段,大量的自学时间、自由的学习空间,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浓厚氛围,也对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同学们要学会根据教学计划和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合理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全面学习的理念。学习应该是全面的。同学们不仅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学好有利于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学习不仅是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探索求知的热情,学会收集、处理、选择和管理信息,学会分析、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同学们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创新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大学生要成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人才和各个行业的骨干,不仅要认真学习,善于思考、掌握、加工、消化已有知识,还要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式,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和拓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将来的创造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合作学习的理念。“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学学习既需要耐得住寂寞的潜心苦学,也需要相互交流、沟通,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同学们要在学业上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要在合作中注重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团队意识。 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最可贵的是坚持。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树立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大学阶段,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为今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确立成才目标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德在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始终具有关键意义。“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同学们应当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自觉加强修养,砥砺品行。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智是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人才的基本条件。同学们需要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不断拓展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健康的体魄是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基础。同学们要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同时,同学们还要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才能胜任现在的学习任务和将来的工作职责。 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美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学们需要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加强审美修养,认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大学生要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成才目标,应当着力增强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这既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同学们正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难得历史机遇,要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展现出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良好精神风貌。 第二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当今时代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同学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 第一,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 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 第二,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 律权威; 第三,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与社会主义法律共 同促进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社会主义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第二,社会主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传播和践行; 第三,社会主义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有助于惩罚和遏制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引导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又要发挥道德的教化和引领作用。要通过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将社会主义道德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中,使法律成为饱含道德价值的良法;要通过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使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在实践中得到弘扬和遵循,并成为衡量执法、司法合理性的重要标准;要通过全民守法,使社会主义道德成为公民内心的信仰,充分发挥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要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坚持以道德滋养法律,以道德丰富法律,以道德支撑法律,以道德精神和价值促进并引领全社会信仰法律。 二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良好的法律素篇三:2015版思修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第二节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第三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节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分析大学生活特点及其变化,提高大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人生新阶段,塑造大学生形象。
重点难点 重点:大学生活新特点;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成才目标与崭新形象 难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适应人生新阶段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在这里开始。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新”的重要表现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在这个转折时期,能否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将关系到我们在大学三年的顺利成长。不能适应环境,其它的学习、成才就无从谈起。 面对改变了的新环境,大学生应当主动地调适自己的心理,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这种环境,而不是抱怨,也不是逃避。要适应大学生活,我们首先要了解它。
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大学?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从词根上看,“大学”(University)的意思是确定一个目标,朝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以获取真理。 从起源上看,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蔡元培: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我认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优秀的学生是学校的名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成才这个中心服务的。”---刘道玉(前武汉大学校长) 按照教材总结大学的基本内涵: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 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 思考: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有什么不同? 对大学新生来说,大学不仅拥有大师、大楼和大气,而且在许多方面有着不同于中学生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重要任务。相对中学而言,每个同学的学习都有很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例如,课程的选择,课外的讲座、学术报告的选择;阅读内容的选择;在学习方式上,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自觉学习,在这里没有老师无所不在的监督,没有家长每时每刻的检查,也不会有密集的考试。正因为这样,才更需要我们自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求大学生要有主动性、创造性、能充分利用图书馆图书资源,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2.生活环境的变化。现在,同学们共同生活在一起,住同一个房间,共同起居,生活习惯难免会有一些不同,会有步调不一致的时候。大学生活没有了父母的呵护,每个同学的日常生活要自己照顾。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要认识更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朋友,这样的生活对于在父母身边生活了十几年的他们来说,有一些新鲜,有一些好奇,更有一些迷茫。 大学拥有更多自由、自主、自立的机会,然而“自由对于没有准备的人是痛苦的”。抽样调查表明:68%的大学新生会有一定的适应性问题。95后“最独一代”出现的问题更多! 案例: 大学新生遇“断奶”窘境:娇儿初离家,连环call喊着要回家。看起来阳刚的汉子,内心还是未断奶的娃!!! 新生之“快递姐”:日媒体报道,大连沙河口区74岁的周奶奶,就收到刚上大学的孙女寄来的一大包衣服和7双袜子,让她帮着洗。 新生之“齐全哥”:武汉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新生郑某在5名家人陪同下带14包行李报到,毛巾7条,卫生纸够四年用的。 “装备”消费伤不起:来自落后地区的李某上大学后发现很多同学出手阔绰,所穿所用都很高档,有的东西他从没见过,更不会使用;同学们谈天论地,他由于“孤陋寡闻”根本插不上话。于是他逃避与同学的相处,内心深感无能和孤独。 3.社会活动的变化。课余生活是非常丰富多样的,因为大学更注重能力的培养锻炼。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所以,上课是学习,下课也一样是学习。这也是众多的社团组织参加人数很多的原因。 思考:面对这些变化,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建议) 生活方面的建议: 1.树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进入大学后,在生活上,由父母包办被住集体宿舍、吃饭上食堂排队、衣服要自己洗、日用品自己买的生活方式所代替,自主、自立、自律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 2.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面对社会上各种思潮的交流与碰撞,要有清醒的认识,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智的选择,求真求善,善作善为。 3.虚心求教、细心体察。面对新环境、新问题,要求大学生要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学哥学姐及老师请教学习。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在班级里、社团中,多观察周围的同学,特别是那些你觉得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特别强的同学,看他们是如何与人相处的。 4.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悉到熟练的过程。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要在生活中不断地磨练,不断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经验及勇气。 社会活动方面建议:把握机会,积极参与,兴趣导航 学习方面的建议:
二、更新学习理念 进入大学,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同学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而且要在综合素质上不断提高。 1.自主学习的理念。大学学习方式由依赖老师转为学生自己主动安排学习。它要求大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自觉适应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积极主动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大学阶段,大量的自学时间、自由的学习空间,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浓厚氛围,也对自主学习理念的培养提出了必然要求。同学们要学会根据教学计划和自身所学专业的特点,合理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全面学习的理念。在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其它知识,以及人文社科知识。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探索求知的热情,学会如何收集、处理、选择和管理信息,学会分析和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不仅是掌握课堂知识,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本领,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协作,学会按照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做人处事。 3.创新学习的理念。首先要脚踏实地,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又要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努力从事探索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4.合作学习的理念。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型社会需要学习型人才,活到老,学到老将成为一种时尚。大学生要珍惜大学美好时光,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为自己充电。即使毕业了,也只是告别母校,而不是告别学习。
三、确立成才目标 成才,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大学生发自内心的呼声。培养目标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制定的。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对所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水平作出的规定,学校确定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并不决定于任何人的主观意愿,而是以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规律和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为依据。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当前经济建设的战略任务,决定了我国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对我国教育方针的科学表述。 教育方针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出并规定了大学的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要通过大学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还应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德育具体规格要求是:一是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传统。二是努力学习和掌握***理论。三是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四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阶级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五是树立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思想,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顾全大局,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六是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努力攀登科学高峰,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七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培养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八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树立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拓进取、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自强自立、讲究效率、惜时守信等观念。九是具备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智育培养目标和具体规格要求是根据学校类别来确定的,理、工、农、医、师范等不同类别和学制的学校之间,以及不同系科专业均有所不同,需要大学生通过所在学校的教育来明确和了解。共同的要求是:大学生通过学校教育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具有本专业所需要的比较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形成适合未来工作需要的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发展智能和创造力。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在体育方面,大学生要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积极参加优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讲究卫生,增进健康,能胜任今天的学习和未来工作。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在美育方面,大学生要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加强审美修养,认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不断提高审美水平。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道德与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法律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其中,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地实施行为,依法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形成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1.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 2.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3.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只有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同学们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认真学习本课程能够帮助同学们明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成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密切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前进目标以及成长成才的途径和方法。相反,如果不重视这门课的学习,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将会被社会淘汰。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领域,用深刻的哲理和多方面综合知识,对大家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掌握许多提高修养、启迪智慧的知识,掌握修身养性、陶冶气质的方法,从而促进同学们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提高。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篇四:2015版思修教案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教案]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认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2、明确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形势下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以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自觉培育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的爱国者。
[导语]前一章我们学习了理想信念,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而一个理想信念远大坚定的人,也必然是一个忠诚爱国的人。同样,一个真正爱国的人,也必然是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人。因此,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谈谈爱国问题。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爱国”,是同学们十分感兴趣的话题,也是容易群情激昂的话题。每当看各种体育比赛,我们谁不希望中国队取胜,如果败了,我们都会非常惋惜;每当看到祖国山川俊美、经济发展,我们都会由衷的自豪和骄傲;每当看到别国攻击、侮辱中国及中国同胞,我们都会义愤填膺,奋起反击;等等。 那么什么是爱国?在当前和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爱国爱什么?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我们如何理性地爱国?大学生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这些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章主要学习和讨论三个大问题:第一节,重精神;第二节,民族精神;第三节,时代精神。我们先讲第一节重精神。 第一节、重精神、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从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智慧之道、孝敬之道、治世之道等方面阐述一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结合古诗词??)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他们为国家、民族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爱国主义事迹、思想和行为一直受到人们的褒奖、景仰和铭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依然要继承和发扬这些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战国末期的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受小人所嫉,遭奸人所害,被楚王流放。但在颠沛流离的流放生活中,仍念念不忘祖国和人民,在《离骚》中表达了“伏清白以死直”的坚决态度,并在理想破灭、报国无门、壮志难踌后投江自尽,以死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他的爱国精神流传千古,为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所景仰。1953年,他与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一起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纪念。 《苏武牧羊》写道:“苏武流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渴饮血,饿吞毡,牧羊北海边。”汉代的苏武,受皇帝派遣出使匈奴,因匈奴上层发生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无论匈奴怎样威逼利诱,严刑烤打,苏武绝不动摇,最后被流放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牧羊十几年,表现了坚定崇高的民族气节。 为我们留下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坚决拒绝元军统帅、元丞相和元世祖的多次劝降,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最后慷慨就义。曹植在《白马篇》中的“捐躯赴国难,誓死顾如归”的爱国胸襟;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的以身殉难、慷慨赴死的爱国勇气;黄万里校友尽管被错划右派、下放劳动达20多年,但仍然不改忧国忧民、痴心报国的一片忠心。他们无一不表现出对祖国矢志不渝的一片爱国之心。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清代顾炎武。在我国历史上,大量的志士仁人,以天下为己任,“位卑未敢忘国忧”,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就是突出的代表。 [案例12]范仲淹胸怀远大政治抱负,以天下为己任。尽管他一生三次被贬,却始终不改忧国忧民之心,不放弃自己的坚定信念,敢于直言相谏。他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文学家欧阳修赞扬范仲淹是:?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民族团结与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发生过民族之间的战争,也出现过分裂和内乱,但是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在病危之际,仍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孙中山说: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展龙通过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后,也得出结论: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统一和分裂的演进趋势独具特色,而统一始终是其主流,并表现出统一时间越来越长,统一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程度越来越坚实,统一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等鲜明特点。而且,中国历史的分合发展特点及其趋势表明,任何时候,分裂的代价是沉重的,而统一的意义则十分重大。 香港回归(视频)。 (四)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能忍受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敌侵略,各族人民总是能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血战到底。 面对备受欺凌的半壁江山,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怒发冲冠”,发出了“还有河山”的呐喊,“精忠报国”,带兵抗击。他在《满江红》中写道: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诗朗诵《满江红》)明代著名搞倭将领戚继光,为了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宁,“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黄戈马上行。”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致远号管代邓世昌指挥军舰冲向日本吉野号海军指挥舰,邓世昌和全舰250名将士全部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悲歌,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慨。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许许多多的优良爱国主义传统。那么这些优良爱国主义传统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有什么价值?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第三个大问题就是?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爱国”,是对每个人的基本政治要求和道德要求,不爱国是最可耻的和最不道德的。 那么什么是爱国主义?中华民族有哪些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爱国主义具有什么样的时代价值? 我们先来弄清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要弄清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先要搞清楚“爱国”的丰富内涵。 (一)何谓爱国? 爱国可能是使用得最频繁、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那么,什么是爱国? ……(思考讨论) 那么,什么是爱国呢?从字面上直观理解,爱国就是“爱”→“国”。爱国所爱的“对象”是什么呢?是国家,自己的祖国,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怎么对待国家?爱国要求人们要热爱它、建设它、保护它,即“爱”祖国。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爱国的内涵用下图来表示:
爱国内涵图解对上图中爱国的内涵,需要进行几点分析: 1、爱国是爱“自己”的祖国,而非抽象的国家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由于地域、种族、文化、制度等差别,世界被分割为无数的民族国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民族,也有自己的国家(少数无国籍人士除外),因此,爱国所指向的国家不是抽象的“国家”,而是自己所归属的那个特定的祖国。爱自己的祖国,是爱国的首要含义。 2、爱国的具体内容是爱故土、爱同胞和爱国度 祖国(motherland)的本义是“祖先的国度”、“父母之邦”。根据《辞海》和《新英汉辞典》,“祖国”一词可以分开来理解。“祖”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初的意思,如万物之祖;第二层是指父母以上的尊长,如祖父母、曾祖、祖先。“国”也有两层含义,首先是一个地域概念即国土,如land(土地、国土),country(乡村、地方、祖国);同时又涉及制度,是一个历史概念即国家,如nation(部落联盟、民族、国家),state(国家、政府)。现代意义上的“祖国”,是一个有着领土、民族、制度的社会共同体,一般称民族国家。国土、国民和国度是构成祖国的三大实体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国之不国”。国土是祖国存在的自然基础,它是民族国家赖以生产生活的特定区域,包括其内的土地、海洋、山川等自然风貌以及附着其上的生物、矿产等自然资源。国民是祖国的主体和主人,是生活和活动于祖国领土上的民众,它包括单个的个人和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心理、历史传统以及政治经济等组织起来的民族。国度是祖国的秩序与制度,即把人们组织起来的各种规则和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伦理道德、政治法律以及国家机构。因此,爱国的具体内容就是: 热爱故土。故土,就是故乡的土地,也就是我们每个人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热爱故土,就是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的热爱。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每个人总是出生、生长和生活于一定的地域,地域即是一个人的故土、故乡。每个人对自己故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地形风貌都十分熟悉,故土对每个人都有养育之恩,因此,每个人对自己的故土自然有一种亲切感和依恋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美不美,家乡水”的“故乡情”。(如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离开了原来狭义的故乡——出生地,自己出生地所归属的县乡、省区甚至国家最后都成了故土。因此热爱故土不能理解为狭义的出生地,而是概指自己所归属的的国家的整个领土。 热爱同胞。“民为邦本”。爱国的核心是热爱世代生息在祖国领土上的各族人民,即祖国的民族同胞。民族同胞包括二个层面:一是单个的人即具体的、活生生的每一个国民;二是由历史文化传统(如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社会心理、道德伦理、法律制度、思想观念、民族精神等)组织起来的民族。民族是由许多民族同胞组成的共同体。因此,热爱同胞,就具体体现为对每个民族同胞的热爱,对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热爱与自豪。 热爱国度。国度即国家的秩序与制度,主要指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和制度。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和制度,实质上就是一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具有普遍性和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范和规则。在现代社会,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和制度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和制度,并且建有以强制力为后盾保证社会秩序制度得以维持和遵循的国家机构——政府。因此,热爱国度,主要就是热爱自己国家的基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政府、秩序、象征以及国家主权、利益和安全。 3、爱国的不同形式和层次——情感型爱国、觉悟型爱国和行动型爱国 我们先看几个案例。 [案例1]张某以优异成绩考入某重点大学。上大学后失去了奋斗目标,迷恋上了游戏和网络,经常逃课打游戏或上网,成绩一塌糊涂。张某在网上除了打游戏外,就是喜欢纵论国是,尤其是喜欢讨论中日中美关系。爱国者同盟、人民日报的?强国论坛?等网站和论坛,张某特别爱上去浏览和参与讨论。每当看到或谈论到日本的侵华战争以及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张某都会义愤填膺,无限愤慨,大骂日本一通。有天在网上看到一篇中国同胞讨论中日关系的文章,认为其中许多观点是在帮日本说话,是在出卖国家利益,于是在网上大骂作者是?汉奸?、?卖国贼?,号召爱国网友群起而?骂?之。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张某的爱国行为? [案例2]王晓东,美籍华人。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华人科学家。王晓东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师大,1985年赴美留学,1991年在得克萨斯大学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目前在该校西南医学院担任讲席教授,并在著名的霍华德〃休斯研究所任研究员。多年来,王晓东一直在积极为国内的科技发展出力。他每年都回国教书,为北大和清华等高校培养高技术人才,并受聘主持中国国家生命科学研究所工作。王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些人虽然在美国发展自己的事业,也入了美国籍,但我们毕竟是华人,对中国的感情是无可取代的,一直想为中国做点事。海外学子不管有多大成就,不管离开祖国多长时间,祖国还是祖国。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和评价王晓东的爱国? [案例3]“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在荣誉面前这样说道:“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中国人的集体成果。这说明中国人并不笨,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不但能干,而且能干得更好。至于我个人,只是尽力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那是很有限的。”早年在美国生活的钱学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崇高的声誉。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钱学森也一样,他对祖国魂牵梦绕,思念之情与日俱增。35年后,钱学森回忆到:“我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呆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为了回国,钱学森历尽千难万险,经受了整整五年多时间的折磨。美国当局以判刑和罚款相恐吓,不准他离开美国,诬陷他是“***的间谍”,受到联邦调查局的监视,他的家和工作室也受到了搜查,还被美国当局逮捕关押半个月之久。关押期间,他受到非人待遇和折磨。释放后,钱学森继续受到监视。他含愤过了整整五年变相的软禁生活,联邦调查局时常闯入他的住宅捣乱,他的信件和***也都受到了检查。无论是金钱、地位、美誉和舒适的生活,还是威胁、恫吓、歧视和折磨,都销蚀不掉钱学森回归祖国献身人民革命事业的心志。那几年,他们全家一夕三惊,为此经常搬家。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我们总是在身边放好了三只轻便箱子,天天准备随时获准搭机回国。”后来出于中国政府和国际舆论压力,美国才让钱学森回国。 [案例4]?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数学家华罗庚,在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期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被人们喻为?华氏定理?。1938年,华罗庚怀着反对日寇侵略的爱国热情回到了祖国。1946年,华罗庚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访问美国。在美国的四年间,华罗庚的科研成果使他成为了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汽车、洋房、高薪应有尽有。但是,一流的科研条件、终身教授的职务和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都不能动摇华罗庚报效祖国的决心。1950年,华罗庚就带领全家毅然回国。在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向全世界华人科学家发出?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的倡议书,他写道:?谁给我们特殊学习机会,而使得我们大学毕业?谁给我们所必须的外汇,因之可以出国学习?还不是我们胼手胝足的同胞吗?还不是我们千辛万苦的父母吗?受了同胞们的血汗栽培,成为人才之后,不为他们服务,这如何可以谓之公平?如何可以谓之合理?朋友们,我们不能过河拆桥……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的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篇五:思修三章教案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教案
学年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研室:政治理论教研室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班:人文学院语言系班,体育系预 科班班 授课:阿巴拜克热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教师教案首页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使他们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帮助学生理解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的内涵,并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懂得人生价值的评价及评价的标准,明白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生目的及作用,人生态度,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价值及人生价值的内涵;人生价值观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方法及手段】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数】6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大学生在个人初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接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理论学习,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人生观方面的问题,对于他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1、科学认识人的本质 [资料] 斯芬克司之谜底 斯芬克司是希腊神话中带翼狮身女怪,这个家伙成天坐在奥林匹亚山上,向过往的行人出谜语,如果来人猜不出,她就一口将他们吃掉。一天,俄狄浦斯王经过这里,斯芬克司像往常一样拦住了他,并说出了她的谜语:世上有一种动物,它早上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这是什么动物?她刚说完,俄狄浦斯王就不假思索地答道:“你说的这种动物是人。人在幼年的时候,尚未学会行走,只能在地上爬行,手足并用,所以,看上去像是四条腿走路;待到儿童长大***,他身强体壮,仅靠两条腿就可以行走自如;而当一个人进入老年,年迈体衰,他不得不靠手杖支撑着缓慢行走,这手杖就成了老年人的第三条腿了。”狡猾残暴的斯芬克司原以为没有人能够猜出她的谜底,但是没想到被俄狄浦斯王一语道破。斯芬克司又羞又怒,一气之下,栽到身后的万丈悬崖下,摔死了。 关于“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 中国古代关于人的学说: (1)自然人性论:从自然界考察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的人或人的自然,而不是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异己的神灵。 (2)伦理人性论:①性有善有恶论②性无善恶论③性善论④性恶论⑤性三品说⑥宋明理学的本体人性论 西方思想史中关于人的学说: (1)理性人性论(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苏格拉底把人定义为:人是对理性问题能给予回答的存在物。或者说:人是理性动物。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说:人是政治动物。笛卡儿说:人是有理性的灵魂。黑格尔认为,人是某种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的产物,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2)生理人性论(即自然观的人性论);生理人性论把人的自然属性当做人的本质。费尔巴哈就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本质必须从人的自然需要,即人的生理机能去考察。人要活着,首先要呼吸空气,没有空气人就无法生存,空气是人的生命的第一需要;人还要吃饭,人只有通过饮食才能使血肉之躯得以生长和存在,饮食对于人也是不可少的大事;人不睡眠也会死亡,所以费尔巴哈甚至说睡眠也是属于人的本质。 生理决定论的人性论,完全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待人的本质;片面强调人的本能和生理需要等自然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未能在实践中、在社会关系中来观察和认识人,个人成了一个在社会上毫无差别的存在,所以它对人性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 (3)环境人性论(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它认为人性是环境因素作用的产物。培根认为:人不过是自然的仆役和翻译员。 环境人性论认为人与人之所以有区别,“是不同的人所遇到的事件、所处的环境位臵、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是由种种“串联起来的机遇不同”而造成的。比起生理决定论来说,环境决定论的人性论在人类思想史上是一大进步。 [资料]关于人性的善恶,世间有以下四种说法 &1&人性善论:中国古代的人性学说发源于孔子,行成于孟荀。人之初,性本善......儒家学说创使人孔子孟子的说法。孔孟认为人性是善的。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帕拉图、亚里士多德、费尔巴哈、马斯洛等认为人性本善。 &2&人性恶论:中国古代荀子否认人性中有先天的善,他认为人性是好利多欲的,性中并无礼义道德,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一切善的行为都是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结果。西方哲学家奥古斯丁、霍布斯等人认为人在胚胎中就有罪恶,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个人私利,人的本性是自私与恶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总是力图排斥异己,互相谋算、陷害与残杀,勾心斗角,人与人之间象狼一样。 &3&人性的无善无恶论:这种人性观点主要表现道家的思想中。道家的老子、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无知无欲,无所作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保全人性的天然状态,主张人应回到“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中去,人应完全顺应自然。&4&人性有善有恶论:春秋时代的董仲舒认为人性有善有恶,认为善出于性,但性中有情,情是恶的。西方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培根等认为人有灵魂,灵魂可善可恶。但在近代,大多数中国的哲学家们认为人性有善有恶。而西方哲学家则倾向于人有原罪,是恶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再次强调:“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第一、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马克思彻底否定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错误观点。在费尔巴哈看来,人的本质不是表现在现实的、具体的人身上,而是抽象地存在于人的共同性、统一性之中,即人的“类本质”。诚然,人作为同类的存在物,具有某些相似的共同性,但这种“共同性”内涵却是具体的,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利益等在现实上决定了它真实的意义。人是一定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下的人,活生生的、现实的、具体的人。离开了人的存在方式的具体性去谈人的本质,实际上是空洞的,没有真实意义的。就是说,对于人的本质的求解,必须把人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具体的社会中来考察。
第二、人的本质是由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形成和决定的。 “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按照列宁的理解,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两类:物质社会关系和思想社会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一般是盘根错节、交叉纠缠在一起的,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每一个人当他来到人世间那一天起,就转向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最初接触的是家庭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所接触的社会面逐渐扩大,进而最终转向于一定的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之中。如果一个人从生下来就脱离人类各种社会关系,尽管他先天具有发达的大脑和健全的身体,也不会具备人的本质。
第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人的一生中会受到许多社会关系的影响,但社会关系的影响并不是几个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社会关系网,人被网在网中,各种社会关系对人影响程度有深有浅,是不一样的。最主要的是生产关系。 第四、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人的本质也不是永恒的,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性”是“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马克思的这个论断与其说是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不如说是提供一种揭示或确定人的本质的方法。这就是说,我们不应当根据善恶之类的抽象原则去规定人的本质,而应当根据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确定人的真正的本质,这种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一个人,其社会关系全面性发展的程度越高,他作为人的发展水平就越高,就越接近最终脱离动物界。 第五、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案例:狼孩的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达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了一只狼后,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养大的女孩:其中大的有8岁,后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有
2015版思修第三章教案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